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的首要原則是

行政法的首要原則是

發布時間: 2022-01-06 21:28:07

1. 什麼是行政法基本原則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指貫穿於全部行政法律規范之中的,是調整和決定行政主體全部行為的基本准則。

1.行政法基本原則具有普遍性。行政法基本原則的普遍性在於,它不分具體行政法律關系,都能夠得到適用的。不管是行政稅收關系,還是行政強制關系,又或者是行政處罰關系,都必須遵守這一基本原則。

2.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具有基礎性。行政法基本原則的基礎性在於,行政法的具體規則必須以之為指導,不能與之相抵觸。具體包括行政立法、執法和司法,都必須遵守行政法基本原則。

3.能夠反映出區別行政法規范與其它法律規范的本質特徵.不同的法律規范,其中所包含的基本原則是不相同的。法律的基本原則能夠反映出不同法律規范的宗旨、任務以及立法精神。

比如行政法基本原則反映出來一個特點就是行政法基本原則的基本精神在於對行政權力行使的限制。比如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則」是反映法律對於國家刑罰權的限制。而在民商法方面,比如「意思自由」原則,則是表明了民商法作為私法,尊重當事人的權利自由。

行政法治原則「法治」強調統治者在法律之下,國家任何機關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規定的框架內活動,而憲法、法律則更多地表現出人本主義的價值取向,即以每個人的尊嚴、自治、自由發展為宗旨。

近代意義的法治,是針對整個國家而言的,任何國家機關都必須受其約束。不過,在某種程度上,行政權相比立法權、司法權,已經在當代國家占據主導地位,法治的時代意義更多地體現在對行政權的規范之上。

法治在行政領域的具體要求:依法行政是法治原則對政府行為的一個基本要求,即公共行政組織必須依照法定許可權、法定方式、法定程序來實施行政管理行為。

控制濫用自由裁量權 法律規則本身內在的、無法消除的特性,以及行政官員便宜行事、靈活應對各種具體事件的需要,使得自由裁量權不可避免。然而,自由裁量權的存在,又意味著給行政官員任意決定、徇私舞弊、武斷專橫製造了可能性,所以,當代法治既允許行政自由裁量,也強調對自由裁量給予有效的控制。

責任政府 依法行政、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權是從正面對行政的要求,任何公共行政組織若違背這一要求,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即法律責任

維護和促進人權 法治的意義不是僅僅停留於表面上的政府守法、負責。政府守法、負責的目的不是為了守法、負責本身,而在終極意義上是為了維護、促進人權。形式上的遵循法律,並不意味著能夠達到真正的法治。納粹政府也是守法的,但它卻是在執行種族歧視、滅絕的法律。因此,建立在人權理念基礎上的法治,是人類真正需要的法治。

2.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1.合法行政原則
2.合理行政原則
3.程序正當原則
4.高效便民原則
5,誠實守信原則
6,權責統一原則

3. 行政法的六大基本原則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概括為以下幾個:合法行政原則、合理行政原則、程序正當原則、高效便民原則、誠實守信原則和權責統一原則。
一、合法行政原則
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其他原則可以理解為這一原則的延伸。實行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活動區別於民事活動的主要標志。
二、合理行政原則
合理行政原則的主要含義是行政決定應當具有理性,屬於實質行政法治的范疇,尤其適用於裁量性行政活動。最低限度的理性,是指行政決定應當具有一個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達到的合理與適當,並且能夠符合科學公理和社會公德。

三、程序正當原則
程序正當是當代行政法的主要原則之一。它包括了以下幾個原則:第一,行政公開原則。

四、高效便民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行政效率原則。基本內容有二:首先是積極履行法定職責,禁止不作為或者不完全作為;其次是遵守法定時限,禁止超越法定時限或者不合理延遲。
五、誠實守信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行政信息真實原則。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全面、准確、真實。無論是向普通公眾公布的信息,還是向特定人或者組織提供的信息,行政機關都應當對其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
六、權責統一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行政效能原則。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經濟、社會和文化事務管理職責,要由法律、法規賦予其相應的執法手段,保證政令有效。第二是行政責任原則。

4.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包括哪些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概括為以下幾個:合法行政原則、合理行政原則、回程序正當原則答、高效便民原則、誠實守信原則和權責統一原則。

1、合法行政原則

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其他原則可以理解為這一原則的延伸。實行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活動區別於民事活動的主要標志。

2、合理行政原則

合理行政原則的主要含義是行政決定應當具有理性,屬於實質行政法治的范疇,尤其適用於裁量性行政活動。

3、迴避原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責,與行政管理相對人存在利害關系時,應當迴避。

4、高效便民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

(1)行政效率原則。

(2)便利當事人原則。

5、誠實守信原則

6、權責統一原則

5.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內容

行政法基本原則是指導行政法的立法、執法以及規范行政行為的實施和行政爭議的處理的基礎性法則,是貫穿於行政法的具體規范之中,高於行政法的具體規范,體現行政法基本精神的准則。總結起來有以下六項基本原則。
(一)合法行政原則
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我國的合法行政原則包括行政機關對現行法律的遵守和依照法律授權活動兩個方面:
第一,行政機關必須遵守現行有效的法律。第一,行政機關實施的行政行為(抽象行政行為與具體行政行為)都不得與法律相抵觸;第二,行政機關負有積極執行和實施現行有效法律規定的義務。
第二,行政機關應當依照法律授權進行活動。在行政機關與相對人的關繫上:其一,行政機關採取的行政措施必須有立法性規定的明確授權,這可稱為「職權法定」。在行政法上對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適用的規則是不同的,判斷他們違法的標准也是不同的,前者為「無法律即無行政」——後者是「法無明令禁止即自由」有著天壤之別。其二,沒有立法性規定的授權,行政機關不得作出不利行政(以行政處罰、強制為典型代表),即剝奪相對人權利、課以義務的行政行為。
(二)合理行政原則
主要含義是行政行為應當具有理性基礎,禁止行政主體的武斷專橫和隨意。最低限度的理性,是行政行為應當具有一個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達到的合理與適當,並且能夠符合科學公理和社會公德。規范的行政理性表現為以下三個原則:
第一,公平、公正原則,要平等對待行政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違反此子原則就表現為歧視對待,相同情況,差別對待;不同情況,相同對待。
第二,考慮相關因素原則,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權時,只能考慮符合立法授權目的的各種因素,不得考慮不相關因素。違反此子原則就表現為該考慮的不考慮,考慮了不該考慮的因素。
第三,比例原則,行政機關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是必要、適當的;應當避免採用損害行政相對人權益的方式,如果為達致行政目的必須對相對人的權益形成不利影響,那麼這種不利影響應當被限制在盡可能小的范圍和限度內,並且兩者應當處於適當的比例。違反此子原則就表現為行政機關採取的措施和手段與針對的對象不相稱,用「高射炮打小鳥」,「殺雞」用了「宰牛刀」。
(三)程序正當原則
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子原則:
第一,行政公開原則,即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公開,以實現公民的知情權、了解權。
第二,公眾參與原則,即行政機關作出重要規定或決定,應當聽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特別是作出對行政相對人不利的決定,要聽取他們的陳述和申辯——聽證。
第三,迴避原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責,與行政相對人存在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四)高效便民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行政效率原則,其基本內容有二,首先是積極履行法定職責,其次是遵循法定時限。
第二是便利當事人原則,在行政活動中不增加相對人程序負擔,處處替相對人著想,方便相對人到行政機關辦理相關事宜。
(五)誠實守信原則
有三個子原則:第一是行政信息真實原則,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真實、准確、可信。不能提供虛假信息和材料。
第二是信賴保護原則,非因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行政機關不得撤銷、變更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決定。行政許可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修改或者廢止,或者准予行政許可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的,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機關可以依法變更或者撤回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為此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失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補償。
對於被許可人而言,行政許可行為是授益性行政行為,屬於有利行政且由於被許可人因行政許可行為由國家機關所為,因此而產生了心理上的信任和依賴,據此對自己的相關財產或行為加以處理或安排。如果獲得行政許可後,行政機關隨意加以撤回和改變必然造成被許可人的損害,也會使行政機關失信於民,因此,一旦行政許可生效,行政機關一般不能撤回與改變。這就是行政許可的信賴保護原則的內涵。信賴保護原則作為《行政許可法》重要的原則之一,其目的首先著眼於對受益的相對人權益加以保護。
不能撤回生效的行政許可是原則,如果出現特殊的情況,基於公共利益的需要則可以撤回,但由此給被許可人造成的損害應當給予補償,可以撤回行政許可的情況主要有兩種:一是頒發行政許可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修改或者廢止;一是頒發行政許可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
第三是行政允諾應予兌現,行政機關應作其諾言的「奴隸」。
實踐中,以下情況應適用誠實守信原則:
1.當行政機關作出兩個相互矛盾行政行為,往往一個是有利行政(在前),另一個是不利行政(在後),對行政相對人應適用信賴保護(誠實守信)原則;
2.授益行政後的行業「整頓」、收回、關閉、撤回、「停止」等,應適用信賴保護原則;
3.由於政策的變化相對人的行為從合法變成違法,應適用信賴保護(誠實守信)原則;
4.行政機關公告或決定允諾的條件和優惠不兌現時,應適用誠實守信原則等。
(六)權責統一原則
分為兩個子原則,第一是行政效能原則,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經濟、社會和文化事務管理職責,要有法律、法規賦予其相應的執法手段,保證政令有效。
第二是責任行政原則,行政機關違法或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6.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行政法治原則也被稱作依法行政原則,是指法律規定行政機關的組織、內職權、手段容、方式和違法的後果,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必須嚴格遵守法律規定並採取積極行動保證法律的正確有效實施。行政法治原則具體包括如下三方面內容:
①一切行政行為必須具有法律根據,行政機關的職責、許可權、可以採取的手段、方式等都必須具有法律依據,沒有法律依據的行為就是違法行為,即行政行為必須有法可依。
②行政行為必須符合法律要求。行政機關只能在法律授權的范圍內採取行動,即行政行為必須有法必依。
③違反法律規定的行政行為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國家行政機關必須對自己所實施的行政活動承擔責任,這是違法必究的要求。

7. 3、我國行政法的首要基本原則是( )。

行政來法基本原則是源指反映行政法本質和具體制度規則內在聯系的共同性規則。基本原則的作用主要是指導行政法的制定、修改和廢止,指導行政法的統一適用和解釋,彌補法制漏洞。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概括為以下幾個:
1、合法行政原則
2、合理行政原則
3、程序正當原則
4、高效便民原則
5、誠實守信原則
6、權責統一原則

8.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有合法的原則;合理行政的原則;程序正當的原則;誠實守信的原則;高效便民的原則;以及權責統一的原則。行政機關在依法履行其職責時,必須遵循上述原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四條
行政復議機關履行行政復議職責,應當遵循合法、公正、公開、及時、便民的原則,堅持有錯必糾,保障法律、法規的正確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五條
行政處罰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
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
對違法行為給予行政處罰的規定必須公布;未經公布的,不得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
第六條
實施行政處罰,糾正違法行為,應當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覺守法。

9.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法治原則
公開原則
比例原則

熱點內容
四平市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9-11 05:57:25 瀏覽:752
只是佔有股份不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1 05:57:18 瀏覽:993
重慶市安全條例 發布:2025-09-11 05:46:45 瀏覽:169
兩年合同勞動法 發布:2025-09-11 05:46:44 瀏覽:21
由立法機關嗎 發布:2025-09-11 05:46:08 瀏覽:66
中國防疫法規 發布:2025-09-11 05:35:03 瀏覽:161
2013年經濟法考試真題及答案 發布:2025-09-11 05:15:33 瀏覽:571
民法紅線 發布:2025-09-11 05:04:28 瀏覽:340
離婚法律顧問免費咨詢 發布:2025-09-11 05:04:26 瀏覽:823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規匯編 發布:2025-09-11 04:55:51 瀏覽: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