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里的職業禁止

刑事訴訟法里的職業禁止

發布時間: 2022-02-09 04:37:31

『壹』 刑事訴訟法是否規定禁止不予批捕

刑事訴訟法不予批捕的條件:
1、被拘留的人不涉嫌犯罪或者犯罪情節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
2、涉嫌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不符合逮捕所要求的證據條件的;
3、涉嫌犯罪且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需要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可能判處徒刑以下刑罰,或者沒有逮捕必要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一條
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後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
對於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
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後的七日以內,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後立即釋放,並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於需要繼續偵查,並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貳』 刑事訴訟法中關於辦理危害國家安全犯罪和恐怖活動犯罪有哪些特殊的規定。

危害國家安全犯罪由國家安全機關辦理,律師不用保密。涉及危害國家安全和恐怖活動的犯罪的,一審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在偵查期間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的,需要經過偵查機關的許可,這些案件的證人、鑒定人、被害人本人或者其近親屬可以申請保護,監視居住需要在指定住所,可以採取技術偵查,可以採取缺席審判程序。
法律分析
危害國家安全犯罪和恐怖活動犯罪都是危害極大的犯罪,因此,在刑事程序上有一定的特殊性,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第四條、第二十一條、第三十九條、 第四十八條、第六十四條、第七十五條 、第八十一條、第八十五條、第一百五十條 、第二百九十一條中,可以歸納總結如下:
(1)危害國家安全犯罪由國家安全機關辦理,而不是由公安機關辦理。
(2)危害國家安全、恐怖活動案件一審由中級法院管轄。
(3)偵查期間,律師會見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案件的在押犯罪嫌疑人,應當經偵查機關許可。
(4)律師有保密義務,但是對於在執業過程中得知的他人准備實施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嚴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犯罪的,應當及時告知司法機關,恐怖活動犯罪也有可能嚴重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因此,律師也需要及時告知司法機關。
(5)該類案件的證人、鑒定人、被害人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應當由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採取保護措施。
(6)該類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可以採取指定居所監視居住。
(7)該類案件採取取保候審尚不足以防止危害發生的,應當逮捕。
(8)拘留後不需要在24小時內通知家屬。
(9)可以採取技術偵查。
(10)可以適用缺席審判程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四條 國家安全機關依照法律規定,辦理危害國家安全的刑事案件,行使與公安機關相同的職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十一條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刑事案件:(一)危害國家安全、恐怖活動案件;(二)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三十九條 辯護律師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通信。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許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通信。辯護律師持律師執業證書、律師事務所證明和委託書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應當及時安排會見,至遲不得超過四十八小時。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案件,在偵查期間辯護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應當經偵查機關許可。上述案件,偵查機關應當事先通知看守所。辯護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了解案件有關情況,提供法律咨詢等;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可以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實有關證據。辯護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時不被監聽。辯護律師同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通信,適用第一款、第三款、第四款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四十八條 辯護律師對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委託人的有關情況和信息,有權予以保密。但是,辯護律師在執業活動中知悉委託人或者其他人,准備或者正在實施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嚴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犯罪的,應當及時告知司法機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六十四條 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採取以下一項或者多項保護措施:(一)不公開真實姓名、住址和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二)採取不暴露外貌、真實聲音等出庭作證措施;(三)禁止特定的人員接觸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及其近親屬;(四)對人身和住宅採取專門性保護措施;(五)其他必要的保護措施。證人、鑒定人、被害人認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請求予以保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依法採取保護措施,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七十五條 監視居住應當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處執行;無固定住處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對於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在住處執行可能有礙偵查的,經上一級公安機關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但是,不得在羈押場所、專門的辦案場所執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除無法通知的以外,應當在執行監視居住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監視居住人的家屬。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託辯護人,適用本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人民檢察院對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決定和執行是否合法實行監督。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八十一條 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採取取保候審尚不足以防止發生下列社會危險性的,應當予以逮捕:(一)可能實施新的犯罪的;(二)有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會秩序的現實危險的;(三)可能毀滅、偽造證據,干擾證人作證或者串供的;(四)可能對被害人、舉報人、控告人實施打擊報復的;(五)企圖自殺或者逃跑的。批准或者決定逮捕,應當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質、情節,認罪認罰等情況,作為是否可能發生社會危險性的考慮因素。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或者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曾經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應當予以逮捕。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規定,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八十五條 公安機關拘留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拘留後,應當立即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當在拘留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後,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五十條 公安機關在立案後,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或者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犯罪案件,根據偵查犯罪的需要,經過嚴格的批准手續,可以採取技術偵查措施。人民檢察院在立案後,對於利用職權實施的嚴重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重大犯罪案件,根據偵查犯罪的需要,經過嚴格的批准手續,可以採取技術偵查措施,按照規定交有關機關執行。追捕被通緝或者批准、決定逮捕的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經過批准,可以採取追捕所必需的技術偵查措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九十一條 對於貪污賄賂犯罪案件,以及需要及時進行審判,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的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境外,監察機關、公安機關移送起訴,人民檢察院認為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人民法院進行審查後,對於起訴書中有明確的指控犯罪事實,符合缺席審判程序適用條件的,應當決定開庭審判。前款案件,由犯罪地、被告人離境前居住地或者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級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

『叄』 《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的司法機關工作人員迴避的情形有哪些

1、自行迴避,是來指審判源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等在訴訟過程中遇到法定迴避情形時,主動要求退出刑事訴訟活動。這一規定利用公安司法人員的職業道德和自律意識,要求符合法定迴避情形的公安司法人員自覺退出訴訟活動。(《刑事訴訟法》第28條)

2、申請迴避,是指案件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認為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等具有法定迴避情形,而向他們所在的機關提出申請,要求他們迴避。申請迴避權是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一項重要的訴訟權利。注意:申請迴避權只賦予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能擅自擴大到其他親屬。(《刑事訴訟法》第28條)

3、指令迴避,是指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等遇到法定的迴避情形沒有自行迴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沒有申請其迴避,法院、檢察機關、公安機關等有關組織或行政負責人有權作出決定,令其退出訴訟活動。指令迴避是迴避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自行迴避和申請迴避的必要補充,也是一種監督。

『肆』 在刑事訴訟中適用迴避的人員有哪些

迴避的適用人員是指在法律明確規定的迴避情形下應當迴避的公安司法人員的范圍。只有屬於這一范圍內的人員才需要自行主動迴避,或者被當事人等申請迴避。根據刑事訴訟法第28條和第31條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有關解釋的規定,適用迴避制度的人員范圍相當廣泛,包括: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以及參與偵查、起訴、審判活動的人民陪審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司法警察、勘驗人員、執行員和法院中其他占行政編制的工作人員。其中審判人員指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助理審判員。檢察人員是指各級人民法院檢察官、書記員、司法行政人員和司法警察。人民檢察院聘請或者指派的翻譯人員、司法鑒定人員、勘驗人員在刑事訴訟過程中的迴避,參照檢察人員迴避的有關規定執行。對於檢察委員會委員是否屬於迴避范圍法律沒有明確規定。一般認為,檢察委員會委員對案件處理結果有重要影響,從維護司法公正出發,檢察委員會委員應當納入檢察人員范圍依法迴避。

『伍』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抄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對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傳喚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縣內的指定地點或者到他的住處進行訊問,但是應當出示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的證明文件。對在現場發現的犯罪嫌疑人,經出示工作證件,可以口頭傳喚,但應當在訊問筆錄中註明。

傳喚、拘傳持續的時間不得超過十二小時;案情特別重大、復雜,需要採取拘留、逮捕措施的,傳喚、拘傳持續的時間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不得以連續傳喚、拘傳的形式變相拘禁犯罪嫌疑人。傳喚、拘傳犯罪嫌疑人,應當保證犯罪嫌疑人的飲食和必要的休息時間。

(5)刑事訴訟法里的職業禁止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是為了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根據憲法,制定的法律。

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於1979年7月1日通過,1979年7月6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令第五號公布,自1980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26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關於修改刑事訴訟法的決定。

『陸』 刑事訴訟法豁免內容有哪些

刑事訴訟法豁免內容有哪些?
一、刑事豁免權的含義
刑事豁免權又稱律師豁免權,它是指在刑事訴訟中,基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託,法律賦予辯護律師所擁有的拒絕就其執業行為所得知的委託人有關事項向司法當局作證,以及不因其正當執業行為而為的言論及行為受到相關法律追訴與制裁的權利。它包括作證豁免權和責任豁免權。
二、刑事豁免權的特徵
1、刑事豁免權是職業特權。刑事豁免權是法律賦予辯護律師的專有權利。刑事訴訟中的其它主體,諸如訴訟代理人、證人、鑒定人等則不享有此項權利。豁免權是控辯式訴訟模式的必然訴求,也是實現控辯雙方權利平衡的重要保證。
2、刑事豁免權是程序性權利。刑事豁免權只發生在刑事訴訟以及與之相關程序中,辯護律師在執業活動之外的個人行為以及有關言論不受此特權保護。如果律師在執業活動之外所知悉的其它案件的有關事實情況,根據刑訴法第47條「凡是知道案件事實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這一規定,其不得援引該特權而免於作證。同樣,律師在執業活動之外犯諸如誹謗、偽證、包庇等罪,也不得因該特權而予以責任豁免,應按一般主體犯罪的相關規定予以追訴。
3、刑事豁免權是不可放棄權。刑事豁免權是基於當事人委託或法院指定而產生的,其目的是為了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保證實體公正及程序公正,從而實現刑訴法懲罰犯罪,保障人權之根本任務。因而,除非當事人同意或法律另有規定,辯護律師不得主動放棄該權利。同時,該權利放棄如果導致其它當事人的權益受損,那麼即使該當事人同意,辯護律師也不得放棄。
三、刑事豁免權的內容與限制
1、辯護律師有權就其在其執業活動中所知悉的當事人有關事項及有關交流,拒絕向司法機關作證且不受法律追究。賦予辯護律師作證豁免權是世界各國的慣例,但為了避免權利濫用,各國在不影響律師履行職責的基礎上也對該權利做了必要的限制。例如律師與其當事人之間的交流是為了實施一項犯罪或是欺詐,那麼該律師不享有作證豁免權。
2、辯護律師在執業活動中的言論,不受法律追究。在此,「言論」一詞應作大擴大理解,即不僅包括口頭發言,而且包括諸如辯護詞、辯護意見等書面發言材料。此外,以作為與不作為方式表達出的言論表示,也應歸入此范疇。但辯護律師發言若存在詆毀憲法,唆使他人違反憲法和法律,藐視法庭、侮辱、謾罵他人之行為則不在此列。
3、辯護律師在刑事訴訟中,向有關司法機關提供或出示的文件材料失實的,只要不是故意偽造,不受法律追究。若辯護律師故意偽造有關文件材料構成犯罪則不屬豁免權保護范圍,應按偽證罪予以處罰。
4、在刑事訴訟過程,辯護律師的人身權利與人身自由及執業活動受法律保護,任何司法機關不得對其採取拘傳、拘留、逮捕等強制措施。
刑事訴訟法當中的豁免權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是一種職業性的豁免,因此其又被稱為律師豁免。除此之外,在刑事豁免的申請上也體現了其程序化的特徵。對於豁免權的范圍來說是有著一定的限制的。這一項規定是為了盡量避免在豁免權當中產生權利濫用的情況。
延伸閱讀:
刑事辯護豁免權的含義及法律規定
怎麼寫刑事諒解書
什麼是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

『柒』 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對證人保護制度是如何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

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六十四條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採取以下一項或者多項保護措施:

(一)不公開真實姓名、住址和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

(二)採取不暴露外貌、真實聲音等出庭作證措施;

(三)禁止特定的人員接觸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及其近親屬;

(四)對人身和住宅採取專門性保護措施;

(五)其他必要的保護措施。

證人、鑒定人、被害人認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請求予以保護。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依法採取保護措施,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

第六十五條證人因履行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費用,應當給予補助。證人作證的補助列入司法機關業務經費,由同級政府財政予以保障。

有工作單位的證人作證,所在單位不得剋扣或者變相剋扣其工資、獎金及其他福利待遇。

(7)刑事訴訟法里的職業禁止擴展閱讀:

實施案例:

西夏法院建成銀川市 首個「隱身」證人作證室

2018年11月28日,記者從銀川市西夏區法院獲悉,該院積極探索證人出庭作證保護機制,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建成銀川市首家「隱身」證人作證室,有效保護刑事案件庭審證人、鑒定人、偵察人員出庭作證時的身份信息安全,打消了出庭作證人員的疑惑和顧慮,有效促進和激勵了證人出庭作證。

證人作證室位於刑事法庭南側,與法庭一牆之隔,將證人與法庭在物理空間上完全隔開,證人可以通過作證室內的庭審現場視頻清晰地看到庭審全過程,並與審判人員、公訴人、辯護人及被告人進行「隔空對話」。

庭審現場除法官之外的其他人面前呈現的是經過馬賽克處理的證人圖像,經過人聲變音系統處理過的聲音。此舉使得證人在自身得到保護的同時,進一步還原案件真相,真正做到訴訟證據質證在法庭、案件事實查明在法庭。

除此之外,西夏法院通過細化規則提高證人出庭的可操作性,合理確定並逐步擴大應當出庭作證的證人、鑒定人、偵查人員范圍,要求關鍵證人「應出盡出」。在送達出庭通知書時耐心細致的進行解釋和說明,並根據規定給予人身保護,打消證人出庭的思想顧慮,緩解其緊張情緒。

今後,西夏法院將進一步完善證人出庭保護機制,促進證人保護機制的人性化、常態化運行,逐步提高證人出庭作證率,將庭審實質化改革工作推向深入。

參考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華興時報-西夏法院建成銀川市 首個「隱身」證人作證室

『捌』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九條有哪些規定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九條是關於報案、控告、舉報的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九條規定,報案、控告、舉報可以用書面或者口頭提出。接受口頭報案、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寫成筆錄,經宣讀無誤後,由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簽名或者蓋章。

接受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向控告人、舉報人說明誣告應負的法律責任。但是,只要不是捏造事實,偽造證據,即使控告、舉報的事實有出入,甚至是錯告的,也要和誣告嚴格加以區別。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如果不願公開自己的姓名和報案、控告、舉報的行為,應當為他保守秘密。

(8)刑事訴訟法里的職業禁止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於報案、控告、舉報,都應當接受。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的,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並且通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而又必須採取緊急措施的,應當先採取緊急措施,然後移送主管機關。

『玖』 刑訴法鑒定方面的規定有哪些

您好,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法院解釋」)第57條規定「對於證人能否辨別是非,能否正確表達,必要時可以進行審查或者鑒定。」《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以下簡稱「檢察規則」)第199條至第203條對鑒定、鑒定的啟動、鑒定人的條件、鑒定注意事項以及鑒定人的責任等作了明確規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以下簡稱「公安規定」)第233條至239條規定了鑒定、鑒定的范圍、鑒定機構人員、鑒定的批准程序及對鑒定過程的具體要求。這些都是對「刑訴法」中關於「鑒定」的規定的具體細化和補充,可操作性更強。
刑事司法鑒定的程序具體如下:
1、選定鑒定人。鑒定人的選定有兩種方式:一是指派,即由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指派其內部的刑事技術鑒定部門具有鑒定資格的專業人員進行鑒定;二是聘請,即由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聘請其他部門的專業人員進行鑒定。指派、聘請的鑒定人應當是具有某項專門知識,而且與本案和本案當事人沒有利害關系,能夠保證客觀、公正地進行鑒定的人。
2、偵查機關應當為鑒定人進行鑒定提供必要條件,及時向鑒定人送交有關檢材和對比樣本等原始材料,介紹與鑒定有關的情況,並且明確提出要求鑒定解決的問題,但是不得暗示或者強迫鑒定人作出某種鑒定意見。
3、鑒定人進行鑒定時,應當遵守自己的職業道德,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鑒定人故意作虛假鑒定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4、鑒定人進行鑒定後,應當寫出鑒定意見,並且簽名。鑒定意見應當對偵查人員提出的問題作出明確的回答,並說明其科學或者技術上的根據。實踐中,鑒定意見一般用鑒定書的形式製作。鑒定人故意作虛假鑒定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5、偵查人員對鑒定人作出的鑒定意見,應當進行審查,如果有疑問,可以要求鑒定人作補充鑒定。必要時,也可以另行指派或者聘請鑒定人重新鑒定。
綜上所述,公安機關通過委派的司法鑒定無法做出鑒定時,就需要聘請專業人員輔助,對此,公安機關要支付鑒定費用。聘請的司法鑒定人應該具備相關資質,能夠提供專業的鑒定服務。以上就是聘請鑒定刑事訴訟法方面的規定。司法鑒定活動是非常嚴謹的法律活動,必須確保結果客觀真實。

熱點內容
王麗麗律師 發布:2025-08-22 05:52:50 瀏覽:58
收據不寫日期具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8-22 05:28:08 瀏覽:350
香港國安法判案法官 發布:2025-08-22 05:25:55 瀏覽:154
免責聲明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22 05:24:30 瀏覽:521
平壩法院地址 發布:2025-08-22 05:23:47 瀏覽:640
勞動法未到合同期 發布:2025-08-22 05:23:42 瀏覽:826
離婚能否申請法律援助 發布:2025-08-22 05:23:05 瀏覽:629
排隊插隊現象的法社會學分析 發布:2025-08-22 05:13:55 瀏覽:890
鶴崗市工農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8-22 05:03:44 瀏覽:397
王宗旗律師 發布:2025-08-22 04:44:37 瀏覽: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