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新民事訴訟法全文103條

新民事訴訟法全文103條

發布時間: 2024-04-23 06:59:09

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二條的規定,本院依法追加你為本案共同被告參加訴訟是什麼意思

共同進行訴訟的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通知其參加訴訟。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二條規定: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

人民法院在必要時可以委託外地人民法院調查。委託調查,必須提出明確的項目和要求。受委託人民法院可以主動補充調查。受委託人民法院收到委託書後,應當在三十日內完成調查。因故不能完成的,應當在上述期限內函告委託人民法院。

(1)新民事訴訟法全文103條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的相關要求:

1、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

2、開庭審理前,書記員應當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紀律。開庭審理時,由審判長核對當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書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迴避申請。

3、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應當公開進行。離婚案件,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⑵ 開庭審理後判決前被告轉移資產,迫使強制執行不了怎麼辦

開庭審理後判決前被告轉移資產,迫使強制執行不了怎麼辦?

1、開庭審理後判決前被告轉移資產,致使名下沒有資產,無法執行,債權人有權向法院起訴要求撤銷被告的行為;
2、法律依據:《合同法》第七十四條【債權人的撤銷權】因債務人放棄其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並且受讓人知道該情形的,債權人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
撤銷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

醉駕法院通知開庭審理是不是審完就執行判決

醉駕,構成危險駕駛罪,刑事案件判決在生效後執行,被告人簽收判決10天沒有上訴、檢察院簽收判決10天沒有抗訴,判決生效,法院開始執行,被告人判處拘役羈押的,執行手續送交看守所,被告人取保候審判緩刑的,執行手續送交司法局實行社群矯正。

法院發傳票三個月後開庭被告要是不到場怎麼辦 缺席判決可以強制執行嗎 怎麼強制執行

這是法定缺席判決的情況,被告不到庭,不影響案件審理,缺席判決。
另外,當判決生效後,2年內向法院執行局申請強制執行。
執行局立案6個月內沒有行動、消極執行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反映

開庭被告不來法院己判兩年後強制執行被告還可以審訴嗎?

沒有申訴的理由。
庭審不到,被告敗訴;上訴期被告未上訴,判決生效;未履行判決,原告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找不出上訴的理由。

判決強制執行不執行應該怎麼辦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2章的規定,我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通常方法和手段有以下幾種:
一、查詢、凍結、劃撥被申請執行人的存款。
查詢是指人民法院向銀行、信用合作社等單位調查詢問或審查追問有關被申請人存款情況的活動。
凍結是指人民法院在進行訴訟保全或強制執行時,對被申請執行人在銀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單位的存款所採取的不準其提取或轉移的一種強制措施。
人民法院採取凍結措施時,不得凍結被申請執行人銀行賬戶內國家指明用途的專項資金。但被申請執行人用這些名義隱蔽資金逃避履行義務的,人民法院可以凍結。
凍結被申請執行人的存款的最長期限為六個月,需要繼續凍結的,應在凍結到期前向銀行、信用合作社等辦理凍結手續,否則,逾期不辦理,視為自動解除凍結。
劃撥是指人民法院通過銀行或者信用合作社等單位,將作為被申請執行人的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存款,按人民法院協助執行通知書規定的數額劃入申請執行人的賬戶內的執行措施。劃撥存款可以在凍結的基礎上進行,也可以不經凍結而直接劃撥。
人民法院採取查詢、凍結、劃撥措施時,可直接向銀行營業所、儲蓄所及信用合作社提出,無需經其上級主管單位同意。外地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到被申請執行人住所地、被執行財產所在地的銀行、信用合作社查詢、凍結和劃撥存款,不需經當地人民法院同意或者轉辦手續。當地銀行、信用合作社必須協助辦理,不得以扣收到期貸款或貸款利息等任何理由拒絕和搪塞。拒絕協助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予以罰款,建議監察機關或者有關機關給予紀律處分。
二、扣留、提取被申請執行人的收入。
《民事訴訟法》第222條規定:「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扣留、提取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收入。但應當保留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費用。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時,應當作出裁定,並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被執行人所在單位、銀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儲蓄業務的單位必須辦理。」在執行實踐中,扣留、提取被申請執行人的收入是人民法院經常使用的一種執行措施。扣留和提取是緊密相聯的兩個執行措施,扣留是臨時性措施,是將被申請執行人的收入暫扣下,仍留在原來的單位,不準其動用和轉移,促使其在限定的期限內履行義務。如超過期限仍不履行的,即可提取該項收入交付申請執行人。
三、查封、扣押、拍賣、變賣被申請執行人的財產。
被申請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義務,人民法院有權查封、扣押、拍賣、變賣被申請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財產。
查封是一種臨時性措施,是指人民法院對被申請執行人的有關財產貼上封條,就地封存,不準任何人轉移和處理的執行措施。
拍賣是人民法院以公開的形式、競爭的方式,按最高的價格當場成交,出售被申請執行人的財產。
變賣是指強制出賣被申請執行人的財產,以所得價款清償債務的措施。人民法院在 執行中需要變賣被申請執行人財產的,可以交由有關單位變賣,也可以由人民法院直接變賣。由人民法院直接變賣的,變賣前,應就價格問題徵求物價等有關部門的意見,變賣的價格應當合理。
人民法院扣留、提取的存款和收入,拍賣、變賣被申請執行人財產所得的金錢,應及時交付申請執行人,並結束執行程式。
四、搜查被申請執行人隱匿的財產。
在執行過程中,還會出現被申請執行人不僅逾期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而且還將財產轉移起來,拒不向人民法院交待自己真實的財產狀況。針對這些情況,《民事訴訟法》第227條第1款規定:「被執行人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並隱匿財產的,人民法院有權發出搜查令,對被執行人及其住所或者財產隱匿地進行搜查。」
在搜查中,如發現有應依法查封或者扣押的財產時,執行人員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查封、扣押。如果來不及製作查封、扣押裁定的,可先行查封、扣押,然後在48小時內補辦。
五、強制被申請執行人交付法律文書指定交付的財物或者單據。
人民法院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以及應由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指定一方當事人交付財物或者票證的,執行人員應在做好被申請執行人思想工作的基礎上,傳喚雙方當事人到庭或到指定場所,由被申請執行人將法律文書交付的財物或票證應當直接交付申請執行人簽收。被申請執行人不願當面交付的,也可以將應付的財物或票證先交給執行人員,由執行人員轉交。對當事人以外的公民個人持有該項財物或票證的,人民法院應通知其交出。經教育仍不交出的,人民法院就依法強制執行並可按照《民事訴訟法》第103條的規定予以罰款,還可以向監察機關或者有關單位建議,給予其紀律處分。有關單位持有該項財物或票證的,人民法院應向其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由有關單位轉交。有關單位和個人持有法律文書指定交付的財物或者票證,因其過失被毀損或滅失的,人民法院可責令持有人賠償。拒不賠償的,人民法院可按被申請執行財物的實際價值或者票據的實有價值裁定強制執行。
六、強制被申請執行人遷出房屋或者退出土地。
強制遷出房屋或退出土地,是指人民法院執行機構強制搬遷被申請執行人在房屋內或特定土地上的財物,騰出房屋或土地,交給申請執行人的一種執行措施。
七、強制執行法律文書指定的行為。
這是一種特殊的強制措施,由人民法院執行人員按照法律文書的規定,強制被申請執行人完成指定的行為。
八、強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和支付遲延履行金。
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是指被申請執行人的義務是交付金錢,在依法強制其履行義務交付金錢的同時,對他拖延履行義務期間的債務利息,要在原有債務利息上增加一倍,按銀行同期貸款最高利率計付,從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交付日屆滿的次日起計算,直至其履行義務之日止。另一種情況是指被申請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非金錢給付義務的,因為拖延履行已給申請執行人造成損失,故應當支付遲延履行金。遲延履行金的數額可以由人民法院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另行決定。
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第220條發出的執行通知,除責令被申請執行人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外,並應通知交納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或者遲延履行金。在這兩種措施中,既有給申請執行人補償損失的部分,也有對被申請執行人制裁的部分。
九、強制辦理有關財產權證照轉移手續。
《民事訴訟法》第230條規定:「在執行中,需要辦理有關財產權證照轉移手續的,人民法院可以向有關單位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有關單位必須辦理。」
「有關財產權證照」是指房產證、土地證、山林所有權證、專利和商標證書、車輛執照等不動產或特定動產的財產權憑證。在執行過程中,有些財產被執行後改變了權利人,只有辦理了財產權證的轉移手續才算徹底完成執行任務。人民法院的執行人員在辦理這些證照轉移手續時,需向有關單位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說明具體要求,通知有關單位協助辦理,有關單位有協助辦理的義務。

二審判決後,原告申請強制執行後,被告怎麼還錢

怎麼還錢還要看法院怎麼執行,銀行查到有錢直接扣劃,可以執行動產不動產,但是他必須要有履行能力,沒有還款能力,你說拿什麼還。

被執行人有賠償能力,但是拒不執行法院的判決,還在判決之前把財產什麼的都轉移了,強制執行不了怎麼辦啊

你好,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六條規定: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請執行書之日起超過六個月未執行的,申請執行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上一級人民法院經審查,可以責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內執行,也可以決定由本院執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執行。

被告在判決前轉移財產,被告家裡有豬和汽車(二手車),請問能不能強制執行?

如果被告在判決前轉移財產,可以認定為違法,所轉移的財產無效和。
如果被告家裡有豬和汽車,法院可以強制執行。
如果被告拒絕執行,法院還可以對其司法拘留。

被告不出席法庭能否開庭審理

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不到庭的,人民法院依然可開庭審理,並依法缺席判決。
【解答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被告人開庭不參加,判決書又送達不到公告後能強制執行嗎?

只要公告送達期滿,判決書生效,勝訴的一方申請執行,法院就可以強制執行。
這種情況還是不少的,被告明知敗訴的情況下,故意外出躲避,不去開庭,導致法院送達法律文書困難,只能公告送達法律文書,增加了法院辦理案件的難度和時間。
《民事訴訟法》:
第九十二條 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節規定的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六十日,即視為送達。
公告送達,應當在案卷中記明原因和經過。
第一百四十四條 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第二百三十六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

⑶ 最新民事訴訟法全文2022

第一章    任務、適用范圍和基本原則

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第三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第四條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進行民事訴訟,必須遵守本法。

第五條    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在人民法院起訴、應訴,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同等的訴訟權利義務。

外國法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加以限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對該國公民、企業和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實行對等原則。

第六條    民事案件的審判權由人民法院行使。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對民事案件獨立進行審判,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七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第八條    民事訴訟當事人有平等的訴訟權利。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對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九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第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第十一條    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民事訴訟的權利。

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區,人民法院應當用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審理和發布法律文書。

人民法院應當對不通曉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提供翻譯。

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時,當事人有權進行辯論。

第十三條    民事訴訟應當遵循誠信原則。

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

第十四條    人民檢察院有權對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第十五條    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對損害國家、集體或者個人民事權益的行為,可以支持受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十六條    經當事人同意,民事訴訟活動可以通過信息網路平台在線進行。

民事訴訟活動通過信息網路平台在線進行的,與線下訴訟活動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七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憲法和本法的原則,結合當地民族的具體情況,可以制定變通或者補充的規定。自治區的規定,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自治州、自治縣的規定,報省或者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⑷ 原告在舉證時,是否可以將相關法律依據一並表述出來

第二節 質證的內容

未經查證屬實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法庭審理的核心內容,就是通過舉證、質證來查實證據,以確定搭建定案事實根據的合法性、關聯性等問題。舉證一方陳述證據觀點,然後接受對方質證。質證,不僅是訴訟內容,也是法定程序,質證還是審查、採信證據作為定案事實的前提。除《刑事訴訟法》外,《民事訴訟法解釋》第103條、《民事訴訟證據規定》第47條、《刑事訴訟法解釋》第468等證據規則,都確立了當庭質證的原則,即證據在法庭出示之後,由訴訟雙方質證。

那麼,從律師的角度該如何質證呢?

筆者認為,首先要明確質證的內容。其次,絕不能將質證孤立地看,要將質證與案件作為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不可割裂整體,納入訴訟活動運籌帷幄、統籌兼顧,考慮質證活動對整個訴訟的影響,充分准備相應的預案,如此,才能達到有效質證的目的。

這就要求必須站在裁判者的角度瞄準對方證據的薄弱點,提前充分地准備質證。從這個意義上說,質證,從獲取對方證據時就開始了。

從質證意識角度看,質證又分為感性質證和理性質證,一般質證和規范質證。感性質證,是指對證據自身發表直觀的看法,而沒有納入到訴訟系統,而理性質證是與現有證據、訴訟方案進行全面、系統地權衡,發表理性的質證觀點。規范質證是指針對證據充分審視質證觀點,對質證觀點與辯論觀點進行對照,排除矛盾性,聚焦定案事實或者律師建構的事實而發表的質證意見,並有相應的規范性法律文書入卷備查。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質證對某些專門的程序要特別重視,例如《人民法院辦理刑事案件第一審普通程序法庭調查規程(試行)》就專門規定了「舉證、質證程序」。公訴人出示證據後,經審判長准許,被告人及其辯護人可以有針對性地出示證據予以反駁。控辯一方舉證後,對方可以發表質證意見。必要時,控辯雙方可以對爭議證據進行多輪質證。被告人及其辯護人可以當庭發表質證意見,出示證明被告人罪輕或者無罪的證據。

作為辯護律師要充分利用質證程序,以庭前充分地准備來有力地反駁和質證。最有代表性的是《人民法院辦理刑事案件庭前會議規程(試行)》,其適用於證據材料較多、案情疑難復雜、社會影響重大或者控辯雙方對事實證據存在較大爭議情形的案件,開庭審理前召開庭前會議解決相關問題。庭前會議中,對於控辯雙方決定在庭審中出示的證據,人民法院可以組織展示有關證據,聽取控辯雙方對在案證據的意見,梳理存在爭議的證據。對於控辯雙方在庭前會議中沒有爭議的證據材料,庭審時舉證、質證可以簡化。這就要求必須充分重視庭前會議,一旦錯過了庭前會議發表有關意見的機會,在正式庭審中的意見往往因為簡化而弱化。可見,熟悉有些專門的質證程序對於充分、有效質證具有重要意義。

該規程在第十條規定了需要在庭前解決的相應事項,包括管轄、迴避問題等,但辯護律師要在庭前會議為庭審中的質證做好程序准備,否則,庭前會議中決定的事項一旦確定,在正式庭審中無反悔的餘地。

例如:(四)是否申請排除非法證據;(五)是否申請提供新的證據材料;(六)是否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七)是否申請調取在偵查、審查起訴期間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收集但未隨案移送的證明被告人無罪或者罪輕的證據材料;(八)是否申請向證人或有關單位、個人收集、調取證據材料;(九)是否申請證人、鑒定人、偵查人員、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是否對出庭人員名單有異議等。這些事項,都事關正式庭審中證據有無資格、質證對象的關鍵問題。

可以有效阻止非法證據進入正式庭審。被告人及其辯護人申請排除非法證據,應當在開庭審理前提出,但在庭審期間發現相關線索或者材料等情形除外。被告人及其辯護人申請排除非法證據,並提供相關線索或者材料的,人民法院應當召開庭前會議,並在召開庭前會議三日前將申請書和相關線索或者材料的復製件送交人民檢察院。

被告人及其辯護人在開庭審理前申請排除非法證據,並依照法律規定提供相關線索或者材料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在庭前會議中通過出示有關證據材料等方式,有針對性地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做出說明。

在庭前會議中,人民法院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審查的,一般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一)被告人及其辯護人說明排除非法證據的申請及相關線索或者材料;

(二)公訴人提供證明證據收集合法性的證據材料;

(三)控辯雙方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發表意見;

(四)控辯雙方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未達成一致意見的,審判人員歸納爭議焦點。

可以說,以上是對被告人或辯護人認為的非法證據是否被排除、以及是否能進入正式庭審而在庭前會議上發表的質證意見。

從這些專門的程序中可以看出,質證絕對不是孤立的程序,它是整個訴訟活動中的部分,不僅有著相應的程序性規定,而且,還要在對應的程序中對特定證據發表對應的質證意見。

可以行使訴訟權利的方式彌補證據缺陷或者使證據「反轉」。對於鑒定意見來說,往往因為其具有專業性,律師也很難達到短時間內了解對應的專業性知識,但實踐中律師又因為突然接手案件而沒有充分地准備時間,所以,面對堆積的訴訟卷宗,不是無從下手,而要有的放矢,如果有鑒定意見的,先研究鑒定意見,一旦確定其有問題,就可以根據訴訟法授予的訴訟權利,申請重新鑒定,法院經審查認為理由成立,有關證據材料可能影響定罪量刑且不能補正的,應當准許。

實踐中依法行使該種訴訟權利,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具體內容我們在後面的專章中討論。

在庭前會議中申請對己方有利的證據,為增強質證、辯論意見打基礎。被告人及其辯護人以有關證據材料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申請向證人或有關單位、個人收集、調取證據材料,也可以申請鑒定人、有關證人出庭作證,並說明理由的,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就應當准許。

例如筆者辦理的某二審案件,一審時對於被害人的手機銀行使用信息未做提取,二審時向法庭提出,該案以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為由發回重審。如果一審時依據前述規定申請召開庭前會議並提出調取該證據的申請,判決結果極有可能會改變。

又如某一涉及鑒定的案件,因涉案鑒定意見專業性太強,筆者無法在短期內對其專業性問題發表意見,但通過研究《司法鑒定程序通則》的規定,認為鑒定意見未依據該通則確定的程序進行,且,鑒定意見並沒有鑒定依據,因此,經多次向法庭說明理由,鑒定人到庭接受質詢,果然,其在回答詢問時,印證了筆者的庭前預判,在正式庭審的質證環節有力地動搖了鑒定意見的地位,依據《刑事訴訟法解釋》第九十八條第五、第六項鑒定程序違反規定和鑒定過程和方法不符合相關專業的規范要求的鑒定意見不得作為定案根據,使該案件收到了預期的辯護效果。

前述,我們對質證的對象、證據的形式或載體以及證據的信息性進行了分析,如果說證據是質證的對象,那麼質證的內容是什麼?

由中國政法大學證據科學研究院牽頭,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和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聯合參與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訴訟證據規定研究」取得的成果《人民法院訴訟證據規定適用指南》(簡稱《證據指南》),作為未來統一證據法的雛形,代表了當前證據學研究的前沿觀點。

《證據指南》第九十五條「質證時,應當圍繞證據的關聯性、真實性、合法性和證明力等方面進行質疑和辯論。」本條是融合了有關訴訟法中的證據規則,對質證內容進行的概括性規定。

本條規定的科學性在於,它不僅是將訴訟實踐中質證對證據三性發表觀點融入,而且加上了對「證明力」進行質疑和辯論,這更進一步地突出了訴訟的對抗性,有利於指導審判人員、訴訟參與人有針對性地質證,有利於提高訴訟效率。

《證據指南》認為,「證據的關聯性,是證據的根本屬性,是對待證要件事實的邏輯證明關系,因此應該把關聯性作為質證的最重要內容。」

《布萊克法律詞典》對證據關聯性的定義是「『關聯性』是指證據具有的可用來判斷訴訟雙方當事人所爭議的事項的真偽的品質。關聯性是指那種有助於證明有關假設的屬性,這種假設一旦成立,將從邏輯上影響爭議事項。有關聯性的證據,是指那些與爭議事實或觀點相關或者有直接聯系,並且能夠證明或者傾向於證明待證事實的證據,或者有助於證明案件中某一理論的證據。是指能夠證實待證事項的證明價值。」有的學者認為「證據的關聯性是指證據與待證事實之間所具有的聯系的屬性。」陳光中教授認為「關聯性並非證據自身固有的特徵,而是一個關系范疇。」張建偉教授認為,「證據的關聯性,又稱『相關性』,指的是『證據對其所要求證明的事實具有的必要的最小限度的證明能力』」。他認為經典的定義是由斯蒂芬表述的:「關聯性被用於說明任何兩項彼此存在如下聯系的事實,即按照事情的一般過程,一項事實本其自身或者與其他事實的聯系,為另一事實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存在或者不存在提供證明或者可能性。」

專家學者們對於證據關聯性有著深厚而豐富的研究,筆者認為,從訴訟實務和訴訟目的的角度看,證據的關聯性是指證據內含信息對於認定案件事實的確定性。

從證據的功能和訴訟目的出發考察證據的關聯性,具有指導質證的重要意義。因為,證據的功能就是要通過審查證據,確定證據能力後,出示在法庭,接受質證,來證明(或反駁)一方的主張,發揮其證明力確定案件事實,當然是為了認定案件事實,達到定案事實的程度。

從訴訟目的的角度看,在當事人一方是為了證明自己的主張能夠成立,該證據能被法官採納,所以,當事人或代理人就要對證據內的信息充分展開,證據信息釋放的廣度,決定著該證據對證明事實的關聯程度,這為舉證、質證都提供了指導。

對證據的關聯性應當結合也必須結合訴訟目的進行考察,如此,才能將證據的證明功能納入訴訟中的證明進行考察,將證據能力達到證明目的。所以,明確「證據的關聯性是指證據內含信息對於認定案件事實的確定性。」能明確指導我們對證據進行審查、質證,也有助於法官認證。

眾所周知,訴訟的一般證據規則是「誰主張誰舉證」。《民訴法解釋》第90條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在作出判決前,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後果。」根據本條能更深刻地領會證據的關聯性:運用證據是對主張的證明,證據的關聯性當然要具體到一方當事人所提出的主張,無論它是立論還是反駁,都是依據證據提出的主張。證據和主張相互關聯,那就必須要把證據的信息提取出來,轉換成能被人識別、領會、採信的證據觀點、質證意見,這就使證據、主張相聯結,供法官審查、認證。如果和主張沒有關聯或者最終無法確認,當然是不能成為定案根據的。

例如,在一起巨額的動產質押擔保合同中,原告出示了一份證據,主張與被告在2013年簽訂了合同,被告因保管不善,使質押物滅失,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從證據資格和證據能力上來說,原告的這份證據是能夠作為初步證據,使法院順利立案,啟動訴訟程序的。但是,究竟有沒有簽訂這份合同,仍是未知的事實。

被告提出反駁觀點認為:雙方和第三人在2012年簽訂過合同,一式三份,已經履行完畢,從未簽訂過2013年的合同,並出示2012年的合同。因原告舉證的合同中在日期上有改動的痕跡,被告方便抓住這一信息,充分發表質證觀點,認為原告的合同是從第三人處取得的2012年的合同並改為2013年合同,需要對合同改動痕跡進行鑒定,以確定合同真偽。這一質證觀點使法官也產生了懷疑,鑒定申請被法官採納。在書寫鑒定申請書時,進行了全面的信息提取,既要鑒定合同的紙張是否為同一批,也要鑒定3是否由2改寫而成,還要鑒定同一行的書寫筆墨是否同一等等。經鑒定,樣本上的合同編號、文末的簽署日期上的2013的「3」字,均為2改寫,且,同一行書寫的用筆筆墨也不相同。據此,法院駁回原告6000餘萬的訴訟請求。

以上是筆者辦理的案件。以這個案子我們再來理解「證據的關聯性是指證據內含信息對於認定案件事實的確定性」就很具體了,原告舉證的合同因其不具有對認定雙方在2013年簽訂並履行合同事實的確定性,當然就和原告的主張失去關聯性,在法官認證環節,當然不能成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證據的真實性

科技的發展帶來了證據形式的變化,豐富了證據的種類。了解新增的證據種類以及緊跟著新證據種類確立的相關證據規則,對於理解證據的信息性並指導審查證據和質證具有指導意義。

《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均將電子數據納入法定證據種類。2020年5月1日《民事證據規定》新增了關於判斷電子證據真實性的專門條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關於辦理死刑案件審查判斷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29條,《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辦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和審查判斷電子數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23、28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11條等搭建的電子證據真實性規則,對於理解證據真實性這一理論問題同樣更直觀、具體。

從證據真實性角度來看,顯然有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是客觀存在,二是信息真實。這兩點對於證據的審查和質證至關重要。

客觀存在,是指該證據是特定主體在從事相關活動時客觀留存的載體,它不是人為地改造、變造。眾所周知,現代科技的發展已經能夠利用軟體P圖視頻,使不具備相關專業的人員無法通過肉眼進行識別、判斷。所以,客觀存在是對證據進行鑒真的必然要求。

信息真實,僅客觀存在是不行的,由於證據表現形式的復雜性以及其信息容量的可變性,內含信息是否真實也需要嚴格審查。 例如,雖然載體客觀存在,但通過篡改電子證據信息,使其證明方向發生變化,就使信息失真。

對比傳統書證,筆跡鑒定的技術和方法已經相當成熟,法官可以直接採納筆跡鑒定結果甄別書證真偽。但新類型證據的出現,為鑒真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2015年2月5日,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一審宣判了新《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施行後的首起微信證據案,由於公證處無法對微信證據進行公證,對方當事人又一再否認,法院只能認定原告提供的「微信借條照片」不具有真實性,原告也無法進一步證明。如何有效審查此類新型證據,關鍵在於發現問題,發現問題就需要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如果專業知識不具備,就需要藉助證據規則行使訴訟權利,申請以鑒定等輔助手段予以鑒別。參見: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14)二中民(知)終字第09505號。

我們以《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電子數據取證規則》(簡稱《電子數據取證規則》)為例,說明對有關證據進行審查和質證的一般方法。

先審查有關證據是否依法收集、提取。現場提取電子數據,應當製作《電子數據現場提取筆錄》,註明電子數據的來源、事由和目的、對象、提取電子數據的時間、地點、方法、過程、不能扣押原始存儲介質的原因、原始存儲介質的存放地點,並附《電子數據提取固定清單》,註明類別、文件格式、完整性校驗值等,由偵查人員、電子數據持有人(提供人)簽名或者蓋章;電子數據持有人(提供人)無法簽名或者拒絕簽名的,應當在筆錄中註明,由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

該規則對於現場提取、遠程提取和遠程勘驗等作了具體規定,審查此類證據的真實性,必然要以規則為指導,先通過提取程序中相關法律文書是否符合規范,最後才深入具體證據,對信息的真實性進行審查。

從宏觀的證據理論上說,無論證據的表現形式如何,對證據真實性的審查,無非是客觀存在和信息真實兩個方面。至於來源的問題,則是合法性審查的內容。

證據的合法性

證據是否具有合法性以及如何解讀證據的合法性,一直是民事訴訟法學界爭論的熱點問題之一。有的學者認為「刑事證據的合法性是指刑事證據必須是按照法律的要求和法定程序而取得的事實材料,包括符合證據法、符合實體法以及符合程序法三個層次和方面。」殷耀德,李衛國:《刑事證據的合法性及其制度完善》,載《法學雜志》2002年第6期。筆者認為作為質證內容之一,證據的合法性,可以簡稱為「合規則性」,也就是從證據能力的角度看該份證據是否符合所適用的訴訟程序中證據規則的要求。因為證據規則對證據資格是依法提出的要求,合乎證據規則的證據,理論上就應該是合法的證據。所以,這有利於我們縮小對證據合法性審查的依據范圍,避免不必要的爭議,直接對照證據規則進行收集、審查和運用證據。

從律師實務的角度,一份證據是否合法當然是對照證據規則的要求去審查和判斷,是證據規則對證據是否合法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例如,嚴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凡經查證確實屬於採用刑訊逼供或者威脅、引誘、欺騙等非法方法取得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再如,《公安程序規定》對於偵查人員取證也提出了具體的要求。這足以說明,無論是律師還是法官,審查證據的合法性要從廣義的證據規則發現問題,從而排除非法的證據。

證明證據具有證明力,也是重要的質證內容

證據信息和證據的證明力

根據證據裁判原則,證據必須同時具備證據能力和證明力。證據能力是對證據的資格要求,是一份證據能被稱之為證據進入法庭出示、接受質證並有可能成為定案根據的法律資格;證明力則是對證據的證明功能的要求,體現的是證據與訴訟主張的對應性,即通常所說的「是證據與待證事實證明強度的有無及大小」。

隨著《人民法院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規程(試行)》等排除非法證據規則的逐漸完善,司法實踐中對於證據資格的審查越來越有據可依也越來越得到重視,這對於提高辦案質量、實現公平正義具有重大意義。運用具有法律資格的證據,如果通過提煉的證據信息能夠證明訴訟主張,則該份證據就具有證明力。所以,證明證據具有證明力,也是質證的一項內容。

深刻理解對證據具有證明力也是質證的一項內容,對於訴訟實務而言具有方法論的指導意義。因為這能更深入地將證據和事實的關系在質證階段充分論證,增強說服力。從舉證說明,達到證據對事實證明的論證、用證據對證據相互證明的更深層次。

例如,在一起知識產權糾紛中,一方舉證附件1為第2461號公證書復印件共17頁。附件1的公證時間為2012年8月14日,系對世界工廠網網站所作的公證。對方申請再審時提出原審依據第7頁顯示的圖片及圖片下方發布時間,徑直認定該圖片於2010年8月16日發布,違背論壇類網站廣告圖片具有編輯或修改可能性的技術常識,認定事實錯誤。附件1不能證明該網頁首次生成時的具體內容。

這就涉及到公證書及其附件是否對網頁生成時間具有證明力的問題。在質證過程中,對方的反駁就是論證公證書不具有證明力,而被申請人則要論證具有證明力,只有先論證證據具有證明力,才能成為定案的根據。所以,對證據具有證明力是質證的重要內容。

對此,被申請人發表的意見為「附件1與附件2結合,可以證明涉案外觀設計在專利申請日之前已經被公開。」「附件3表明,通過普通公眾身份與注冊用戶身份進入阿里巴巴網站,均能看到同一圖片,且該圖片的發布時間早於本案專利申請日,足以證明本案專利在申請日之前已經被公開。」「特定用戶在其控制的網路存儲空間內可選擇設置不公開涉案圖片,從而使相關公眾無法看到涉案圖片,這一主張不符合正常邏輯。」

最高人民法院公開了判決該證據證明力的心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五十四條規定:「法庭應當對經過庭審質證的證據和無需質證的證據進行逐一審查和對全部證據綜合審查,遵循法官職業道德,運用邏輯推理和生活經驗,進行全面、客觀和公正地分析判斷,確定證據材料與案件事實之間的證明關系,排除不具有關聯性的證據材料,准確認定案件事實。」上述司法解釋第六十四條規定:「以有形載體固定或者顯示的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以及其他數據資料,其製作情況和真實性經對方當事人確認,或者以公證等其他有效方式予以證明的,與原件具有同等的證明效力。」

根據上述規定,本院認為,在審查判斷以公證書形式固定的互聯網站網頁發布時間的真實性與證明力時,應綜合考慮相關公證書的製作過程、該網頁及其發布時間的形成過程、管理該網頁的網站資質和信用狀況、經營管理狀況、所採用的技術手段等相關因素,結合案件其他證據,對該公證書及所附網頁發布時間的真實性和證明力作出明確判斷。在審查證據的基礎上,如果確信現有證據能夠證明待證事實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對方當事人對相應證據的質疑或者提供的反證不足以實質削弱相關證據的證明力,不能影響相關證據的證明力達到高度蓋然性的證明標準的,應該認定待證事實存在。本案中,附件1即第2461號公證書顯示,以非注冊的普通用戶身份登陸「世界工廠網」,可以看到第7頁顯示的燙鑽模具圖片發布時間為2010年8月16日,第10頁顯示的燙鑽模具圖片發布時間為2010年3月8日,均早於本案專利申請日(2010年9月7日)。「世界工廠網」系規模較大、知名度較高的電子商務平台,具有較高的信用和較好的管理手段。在此情況下,除非存在人為刪改的情況,該網站上網頁圖片顯示的發布時間與其真實的發布時間通常一致。董健飛提交了第15901號公證書作為反證,欲以證明「世界工廠網」存在發布者可以對圖片進行替換式修改,且修改後網頁的發布時間一欄未發生變化。但是,第15901號公證書顯示,當「世界工廠網」注冊用戶替換相關圖片後,圖片的狀態欄顯示為「已重發」,而附件1即第2461號公證書第7頁和第10頁的圖片並未顯示重發的跡象。同時,第15901號公證書顯示的公證行為發生時,「世界工廠網」已經改版,難以反映附件1即第2461號公證書顯示的公證行為發生時「世界工廠網」的實際狀態。因此,董健飛提交的第15901號公證書並未實質性削弱附件1的證明力。在附件1公證書及所附網頁發布時間的真實性和證明力可以確信,而董健飛提交的第15901號公證書並未實質性削弱附件1證明力的情況下,一、二審法院認定附件1以公證書形式固定的互聯網網站圖片在本案專利申請日前已經公開,並無不當。董健飛關於一、二審判決認定事實及適用優勢證據規則錯誤的再審申請理由不能成立。

參見:最高人民法院(2015)知行字第61號再審申請人董健飛與被申請人吳樹祥、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專利無效行政糾紛裁定書。

從法官說理可以清楚地看到,法官在認證的時候,就是依據證據規則來審查判斷證據是否具有證明力的,因此,這就是律師研究司法判例需要學習的內容,然後指導自己的訴訟實踐,在質證的時候也要根據證據規則,向法官陳述證據證明的對象、以及符合證據認定規則前提下所具有的證明力。

⑸ 2021新民事訴訟法全文

2021年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全文內容有:
1、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2、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不服第一審人民法院裁定的上訴案件的處理,一律使用裁定;
3、人民法院收到當事人提交的證據材料,應當出具者芹橋收據,寫明證據名稱、頁數、份數、原件或者復印件以及收到時間等,並由經辦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4、經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事實和文書,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第三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首猛間因財產關系和首高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條解釋

本條是對被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如何處理的規定。

在民事訴訟過程中,為了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被告應當配合人民法院的工作,在人民法院傳票傳喚之後,按時出庭,以便人民法院及時查明案情,正確適用法律,公正裁判。

被告確有不能按時到庭的事由,應當及早向人民法院提出。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被告提出的理由正當,確實不能到庭的,可以決定延期審理,並將延期審理的情況及時通知原告。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提出的理由不正當,可以決定不延期審理,並將不延期審理的決定通知被告。被告接到人民法院的通知後,應當按時出庭。如果被告經人民法院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被告雖然到庭,但在審理過程中,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人民法院可以缺席判決。

對於必須到庭的被告,經人民法院兩次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對其採取拘傳的強制措施。必須到庭的被告,一般是指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勞動報酬案件和離婚案件的被告,以及其他不到庭就無法查清案情的被告。兩次傳票傳喚,指人民法院送達傳票,並由受送達人或者代收人在送達回證上簽名或者蓋章。無正當理由,一般指沒有不可抗力、意外事件等使被告無法到庭的特殊情況。

本條和第一百二十九條都是關於當事人無正當理由不按時出庭或者中途退出法庭的法律後果的規定。本次修改後的本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十一)項規定的「末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再審情形與這兩條有著密切的關系。畢竟缺席判決是一種對缺席當事人的權益保護非常不利的處理方式,為了正確判決,確保司法公正,我國民事訴訟法對其適用規定了必須經傳票傳喚的前提條件。

對於各級人民法院而言,在具體適用本條和第一百二十九條時要特別注意遵守法定程序,慎重適用缺席審判,否則就可能導致案件進人再審程序,造成本來可以避免的司法資源消耗。現在人民法院在訴訟准備階段向當事人提供的《人民法院民事訴訟風險提示書》第十三條中明確提示,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出法庭的,人民法院將按自動撤回起訴處理;被告反訴的,人民法院將對反訴的內容缺席審判。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出法庭的,人民法院將缺席判決。對於當事人而言,也要明確訴訟中也會因自己的不當行為帶來不必要的訴訟風險,尊重法庭,遵守規則。

⑺ 如何查詢車輛是否被法院查封

可以到車輛登記的車管所查詢車牌號進而查詢車輛是否被法院查封。

根據《機動車登記規定》七十八條規定,機動車登記業務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實施。如果車輛被查封,則可以在交管部門即機動車等級地的車管所通過姓名、身份證、車牌號進行查詢車輛是否被法院查封。

拓展資料:

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凍結被執行人的動產、不動產及其他財產權,應當作出裁定,並送達被執行人和申請執行人。採取查封、扣押、凍結措施需要有關單位或者個人協助的,人民法院應當製作協助執行通知書,連同裁定書副本一並送達協助執行人。查封、扣押、凍結裁定書和協助執行通知書送達時發生法律效力。

熱點內容
刑法中篡改公文法條 發布:2024-05-18 12:55:17 瀏覽:856
ISO體系文件屬於公司規章制度嗎 發布:2024-05-18 12:43:30 瀏覽:992
朱廣新合同法 發布:2024-05-18 12:43:17 瀏覽:496
柳州司法鑒定中心 發布:2024-05-18 12:31:07 瀏覽:452
孟獻貴民法講的怎麼樣 發布:2024-05-18 11:54:14 瀏覽:35
湖北省人民醫院法醫司法鑒定所 發布:2024-05-18 11:51:51 瀏覽:963
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會 發布:2024-05-18 11:45:02 瀏覽:621
合同法約定的所有權轉移 發布:2024-05-18 11:28:26 瀏覽:976
商標法司法解釋2017年 發布:2024-05-18 09:55:59 瀏覽:13
加繆道德 發布:2024-05-18 09:27:34 瀏覽: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