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七條
㈠ 刑訴法第三十七條的規定
從中可以得出,刑訴法三十七條確立了律師的通信權和會見權,但由於種種原因導致律師與被告人之間的通信缺陷,本文對此也提出了幾點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㈡ 刑訴法37條的內容是什麼
法律分析:辯護律師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通信。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許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通信。刑事訴訟辯護律師必須持證上崗,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通信,會面。辯護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必須向檢察院提出申請,看守所會在不遲於48小時內做出安排。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三十七條 辯護律師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通信。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許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通信。
刑事訴訟辯護律師必須持證上崗,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通信,會面。辯護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必須向檢察院提出申請,看守所會在不遲於48小時內做出安排。
㈢ 刑訴法第37條的內容
刑訴法第37條的內容:辯護人的責任是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辯護人是指接受被追訴一方委託或者受人民法院指定,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辯護權以維護其合法權益的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七條
辯護人的責任是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
㈣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修正案》亮點解讀_2018刑事訴訟法修正案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於2012年3月14日表決通過了新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將「尊重和保障人權」明確寫入了總則。法律修改內容還涉及證據制度、強制措施、辯護制度、偵查措施、審判程序、執行程序等,並增加規定特別程序。新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將於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關鍵詞·委託辯護】
◆將第三十三條修改為:犯罪嫌疑人自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有權委託辯護人;在偵查期間,只能委託律師作為辯護人。被告人有權隨時委託辯護人,
◆將第三十六條改為兩條,作為第三十七條、第三十八條。
第三十七條為:辯護律師持律師執業證書、律師事務所證明和委託書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應當及時安排會見。至遲不得超過四十八小時……
第三十八條為:辯護律師自人民檢察院對案件審查起訴之日起,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實的材料。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許可,也可以查閱、摘抄、復制上述材料。
【關鍵詞·偽造證據】
◆將第三十八條改為第四十二條:辯護人或者其他任何人,不得幫助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隱匿、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不得威脅、引誘證人悉兆作偽證以及進行其他干擾司法機關訴訟活動的行為。
【關鍵詞·自證其罪】
◆將第四十三條改為第五十條: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
【關鍵詞·刑訊逼供】
◆關於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增加五條,作為第五十四條至第五十八條。
第五十四條內容為: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哪陸漏以排除。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時發現有應當排除的證據的。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起訴意見、起訴決定和判決的依據。
【關鍵詞·監視居住】
◆新增一條作為第七十三條:監視居住應當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處執行:無固定住處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對於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特別重大賄賂犯罪,在住處執行可能有礙偵查的,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李爛居所執行。但是,不得在羈押場所、專門的辦案場所執行。
◆增加一條作為第七十六條:執行機關對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採取電子監控、不定期檢查等監視方法對其遵守監視居住規定的情況進行監督:在偵查期間,可以對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的通信進行監控。
【關鍵詞·拘留傳喚】
◆將第六十四條改為第八十三條,第二款修改為:拘留後,應當立即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當在拘留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後,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
◆將第九十二條改為第一百一十七條:對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傳喚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縣內的指定地點或者到他的住處進行訊問,但是應當出示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的證明文件。對在現場發現的犯罪嫌疑人,經出示工作證件,可以口頭傳喚,但應當在訊問筆錄中註明。
【關鍵詞·技術偵查】
◆在第二編第二章第七節後增加一節,作為第八節(第一百四十八條至第一百五十二條)。
第一百四十八條為:公安機關在立案後,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或者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犯罪案件,根據偵查犯罪的需要,經過嚴格的批准手續,可以採取技術偵查措施。
第一百五十一條為: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時候。經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可以由有關人員隱匿其身份實施偵查。但是,不得誘使他人犯罪,不得採用可能危害公共安全或者發生重大人身危險的方法……
【關鍵詞·死刑復核】
◆增加兩條,作為第二百三十九條、第二百四十條。
第二百三十九條為: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應當作出核准或者不核准死刑的裁定。對於不核准死刑的,最高人民法院可以發回重新審判或者予以改判。
第二百四十條為: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應當訊問被告人。辯護律師提出要求的,應當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
在復核死刑案件過程中,最高人民檢察院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意見。最高人民法院應當將死刑復核結果通報最高人民檢察院。
責編/花語
㈤ 公安機關不準予重新鑒定 法律條款
贓物價位的鑒定,直接關繫到犯罪嫌疑人的定罪量刑結果,事關司法公平。
不少地方在進行贓物價格鑒定時往往較為混亂。即在同一案件中,幾個部門都對贓物價格進行鑒定,而鑒定的價格又不一致,甚至相差很大,有時在執法機關內部,你鑒定你的,我鑒定我的,多種結果並存,產生分歧。
之所以會造成上述混亂現象,主要原因是:
①鑒定機構缺乏相對統一性,對於贓物的價格鑒定,法律沒有具體規定由哪些部門負責,結果只要與該物品有關聯的單位都可以被請來鑒定。
②鑒定人水平的局限性。法律規定鑒定人是「有專門知識的人」,這種規定顯得不明確也不科學。鑒定人到底要達到什麼樣的水準很不清楚和規范。
至於嫌疑人對鑒結果不服的提出復鑒一般不會採納的,因為不同的人來鑒就會有不同的結果。
如果嫌疑人對鑒定的結果有異議,並有絕對的證據可以在法庭審理時提供自已的主張和相應的證據。
㈥ 哪幾種犯罪分子不準律師會見
普通的刑事案件,保障律師會見的權利,才能從根本上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權益,如果刑事案件都不讓律師會見,那犯罪嫌疑人的公平正義如何體現,但是,對於一些特殊的刑事案件,在立案偵查的時候是不讓律師會見的。
所以不管是平民百姓還是達官貴人,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每個人都享有辯護權,聘請律師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