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崇宇律師
Ⅰ 創業公司如何實施股權激勵
但如何實施才能更有效呢?且聽本期三位嘉賓將他們的實踐經驗娓娓道來。股權激勵是當然之選文/ 宋崇宇如何增強員工的向心力?如何穩定員工?這些問題是困擾廣大創業公司的難點和重點。而考慮到創業公司很難通過提高工資和福利的方式來實現員工隊伍的穩定,股權激勵便是當然之選。全面考慮雙方情況創業公司應該分析員工和公司兩方面的情況,來確定較佳的股權激勵方案。從公司的角度來說,主要考慮的問題是:如何用較低的現金成本穩定員工、如何鎖定和促進員工的長期貢獻。從員工的角度來說,主要考慮的問題是:如何從公司的業績增長中盡快獲得收益、如何從公司未來的高成長中獲得未來的利益。解析實施方式創業公司實施股權激勵的方式有如下幾種。虛擬股權。員工獲得虛擬的股權比例,並不獲得實際的股權,獲益與對應公司股權的分紅相關。股權增值權。員工按照一定的股權比例獲得對應的股權增值收益。股權直接授予。在一定的條件下,直接向員工授予公司的股權。股權期權。授予員工在未來某一時間購買或獲得股權的權利。如果創業公司在短期內業績增長有限,那麼虛擬股權和股權增值權的方式均會給公司造成較大現金支付壓力。而且虛擬股權的方式並不會對員工的長期表現產生較大的激勵作用,因為員工的收益與分紅有關,就算業績下滑,也可能會得到分紅。盡管股權增值權方式能將員工利益與公司未來業績的增長掛鉤,但員工未得到實際股權,並不和其他股東一起承擔公司經營風險,因而獲得的激勵作用也有限。採用股權直接授予方式,員工獲得的是實實在在的「股權」(一般情況下授予人是公司的大股東),公司可以用這種方式代替現金支付,從而節省成本。另外,員工獲得股權後,其利益便與公司整體利益掛鉤,這對鎖定員工的長期貢獻具有重大意義。從員工的角度來說,一旦獲得真實的股權,則不僅可在公司有盈利時獲得分紅,而且可以股東的身份分享公司未來發展的收益。就股權期權而言,可以通過設定獲得股權的對價從而將員工的收益與股權的增值鎖定,因此在激勵效果方面比股權直接授予要強許多。但獲得股權的對價、獲益的評估等因素對股權期權的實施非常重要,這便涉及公司價值評估的問題。對於IT行業的創業公司來說,公司的發展可能非線性,也可能根本無規律可循,因此公司現在價值的評估及未來價值的預估都是比較困難的問題,而且容易導致員工和公司之間出現分歧。在這種情況下,IT行業的創業公司如果實施股權期權存在一定的不確定因素。綜上,對於IT行業的創業公司來說,建議先對員工實施一定數量的股權直接授予以實現員工的基本穩定,然後,設定業績增長等指標或明確工作時間等條件,分期分批實施股權期權。最後要強調的是,股權激勵的工具是「股權」,其對於公司來說是一種「稀缺資源」,因此,需要嚴格界定被授予者的范圍,同時還應謹慎設計方案,爭取用最少的成本達成最大的激勵效果。留住人才,穩定團隊文/ 鄭友才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真正的資產是人才,如何留住人才是創業成敗的關鍵所在。本文將主要討論創業公司如何通過實施股權激勵,來留住人才、穩定團隊。創業型公司各方面的資源都非常有限,所以在分配和利用資源時一定要精打細算。加強新人的培養,不僅可為日後進行人才梯隊管理做准備,還可以節約大量的薪資成本。然而,新人會逐漸成長為行業老人,面對公司很難開出誘人的薪資的現狀,難免會心理失衡。因此,創業公司需要強化公司奮斗目標,增強員工對公司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同時應採取相應的物質激勵措施。從長遠發展來看,股權激勵是很不錯的辦法。實施股權激勵一般有股份和期權兩種方式。無論採用哪種方式,都要有相關條件,如員工必須在公司工作連續兩年、離職後期權失效,等等。目的是讓員工與公司一起成長,一起奮斗,一起分享。創業公司可以拿出10%~30%的股份,獎勵優秀員工,留住人才。有兩種操作方式:一是直接無償給予員工,通常員工占股比例較少;另一種方式是有償給予,要求員工出部分資金來購買公司股份。出資比例因各個公司的情況而定,常見比例是1:1,即員工購買1股,公司給予1股。期權方式是大多數互聯網公司經常採用的。在公司上市或並購後,員工能從中獲取相應的報酬。中國法律上沒有明確承認期權這種方式,屬於公司與員工之間簽訂的一種民事協議。但在西方國家是予以認可的。通常的做法是拿出公司股份的5%~15%作為期權池,劃分成若乾股期權,對每股期權單獨定價,根據員工的貢獻和職位高低配以不同數量的期權。操作起來相對簡單、有效。股權激勵是一種長期激勵措施,是保持員工積極性、創造性的有效手段。但人都是有惰性的,創業公司需要不斷刺激員工,讓員工不僅能看到長遠的發展,也能追求到短期利益。短期激勵主要是獎金、福利手段。收入穩定的創業公司,可以按每個季度對員工進行獎勵,最有效的方式是按月對員工予以獎勵。福利手段,就比較多了,比如來自外部的培訓和交流,及公司組織的各類活動、商業補充保險等都是讓員工認同公司的一種有效的短期激勵手段。巧施股權激勵,招賢納士文/ 肖鵬對互聯網領域的創業公司來說,人才尤為重要。能否吸引優秀的人才加盟,是決定公司未來能否成功的關鍵。「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要想吸引優秀的人才,必然要提供足夠的發展空間和比較豐厚的待遇。公司初創階段,包括資金在內的各方面資源都比較緊張,沒有能力單純用高報酬來維持激勵。這時,股權激勵就成為創業公司招募人才並激勵他們努力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合理的薪酬是根本股權激勵只是一種激勵手段。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股權激勵更偏向於被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屬於高級需求。而合理的薪酬制度屬於生理和安全的需求,要優先滿足。首先是基本薪酬制度設計必須合理,然後是以浮動薪酬調動核心人員積極性,最後是股權性薪酬激發管理層及核心人員與公司共同發展的積極性。而很多創業企業一上來就講股權激勵,在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基本薪酬制度的情況下,搞股權激勵顯然是本末倒置的。需注意的四個問題創業公司在實施股權激勵時,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就是創始人和公司員工對公司未來估計的不一致。尚未經歷過融資的創業公司的股票價格還沒有進行過公開公平的估值,因此股票價格的確定具有主觀性和不透明性。由於創始人對公司傾注了極大的 心血,很容易形成錯覺高估公司的價值;而被激勵對象往往因為創業公司條件簡陋、各方面福利待遇和手頭可供調用的資源不能與大公司相提並論,從而低估公司的價值,認為獲得的股份或期權是雞肋,不足以補償自己的付出。所以,與公司員工充分交流,對公司的價值有比較一致的預期是非常重要的。其次,空頭支票也要盡量避免。在實施股權激勵時,有些創業公司往往把前景描繪得特別美好,但基本實現不了。因為員工不是傻子,這樣的空頭支票沒有任何作用。即便員工一時相信了,但一旦意識到公司的真實情況,就會感到受欺騙,產生反效果。 還可能出現一種情況。在公司真正達到股權激勵條件後,創始人卻突然反悔,覺得當初定的條件太寬松而不願兌現或打折扣,這樣也必然影響士氣。最後,要注意免費午餐造成的不良後果。拿到股份很容易,很可能反而導致員工失去工作動力,起到反作用。小規模公司,全員持股在規模較小的互聯網創業公司里,每個員工都很重要,所以比較適合實行全員持股計劃,由實際出資創始人持實股,核心人員持乾股,其他員工給以期權。至於拿出多少股份來做激勵,要依據公司的價值、員工的能力和貢獻等,沒有一定之規,分寸需要創始人自行把握。同時,也要參照激勵員工的個人意願。如果員工更願意拿高工資、低股份,在公司條件允許的范圍內,也無不可。由於創業公司的業績具有不確定性,所以股價通常具有主觀性且定價機制不透明,但要注意定價不宜超過真實股價過多。如果是無償贈予核心人員的乾股,則要考慮人員中途離職的問題。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協議時間在四年左右,因為時間太長會造成過度的壓力,太短則起不到激勵作用。購買股份的資金最好由被激勵對象出,因為這能將被激勵對象與公司利益捆綁,有助於發揮被激勵對象的積極性,同時緩解公司的資金壓力。作者宋崇宇,北京市中銀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作者鄭友才,摩安CEO。作者肖鵬,阿普創新創始人兼產品總監。本文選自《程序員》雜志2012年04期,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Ⅱ 廣東海建律師事務所侓師——許光玉的個人資料
這個律師貌似蠻牛的。擅長海商海事方面的案件。
電話:
38033018
E-mail:
[email protected]
教育背景
上海海運學院(現上海海事大學) 遠洋航海專業
中山大學 國際法學研究生
執業領域
海事海商、國際貿易、保險、行政訴訟、刑事
工作語言
普通話、粵語、英語
工作經歷
廣州港引航員
廣州黃埔港務監督海事科長
廣東海事局(原交通部廣州海監局)海務處副處長、法規處處長
廣東縱信律師事務所 主任律師
廣東海建律師事務所 主任律師
執業經歷
曾獨立引航中外輪1000多艘次,受廣州市人民政府、南海艦隊司令部、廣東省海洋與水產廳、福建、山東、天津、大連等省市的海洋與漁業局、廣東海事局、羅馬尼亞ROMANIALINE、日本KANEMASUCO、英國船東P&I、荷蘭ITC公司、台灣益榮公司、香港鉅業公司、廣州文沖船廠、雲浮硫鐵礦企業集團等中外大型企業和單位的委託,成功代理數百宗海事海商、國際貿易、信用證支付、經濟合同糾紛、非訴訟和仲裁案件。
如:「TANJAJACOB」重大污染損害和救助案、「閩燃供2」與「東海209」輪3.24污染案、「盈海168」輪保險索賠案、「海成」輪海洋環境污染案、「塔斯曼海」輪與「順凱1號」輪侵權索賠案、「汕頭海事局訴中國石油粵東分公司支付救助費案」、「通天順」輪與「天神」輪碰撞污染案、「OHI5000」輪拖航合同案、「WOOYANGHONEY」香港國際仲裁案、「MSCILONA」輪全國最大污染案、轟動全國的九江大橋案等,以及大量的民事、經濟、刑事案件,為國家和當事人挽回數億元的經濟損失。
學術成果
參加全國人大法工委、國務院法制局、交通部、廣東省、廣州市等主管機關起草、討論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航道法》、《船舶法》、《港口法》、《船舶登記條例》等海事、海商和航運管理法律、法規30多部。
應國家海事局邀請參與研究處理多宗國內外重大海事案件,解決疑難法律問題
應最高人民法院邀請參加海事司法工作改革研討和司法解釋起草、調研
《有關提單若干法律問題的論述》之一至之七與龍玉蘭律師合著
《提單仲裁條款的法律效力》與龍玉蘭律師合著
《行政機關在海洋油污損害賠償中的索賠主體地位》與周崇宇律師合著
《涉及多艘船舶造成油污損害的賠償主體和責任的法律問題》與周崇宇律師合著
《海上污染損害賠償糾紛案件的法律和實務探討》與龍玉蘭律師合著
《關於倒簽提單及預借提單的法律和實務問題》與龍玉蘭律師合著
《有關提單批註法律問題的論述》與龍玉蘭律師合著
《現行海事基金設立與確權訴訟的法律問題》與王身婷實習律師合著
《芻議建造種船舶抵押制度》理論成果二等獎 與李振海律師合著
《談律師營銷》
《淺談船舶油污損害案件的證據與舉證責任問題》
《從油污角度剖析人與海洋環境的和諧》與龍玉蘭律師合著
《海事律師業務操作指引》與龍玉蘭律師合著
《民事訴訟證據規則存在的不足及改進建議》與龍玉蘭律師合著
《海事案件若干法律問題據探討-兼評<第二次全國涉外商事海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的相關規定》與李振海律師合著
《海上船舶溢油應急預案的法律和實務探討》與林曉媚實習律師、王身婷實習律師合著
《強制打撈清除若干法律問題探討》與李振海律師合著
獲獎情況
1992年廣東省司法廳先進工作者
1995年撰寫《廣州港水域海事分析》論文榮獲第二屆《楊良宜學術教育獎勵金》鼓勵獎
2003年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優秀論文獎
2003年合著《淺談船舶油污損害案件的證據及舉證責任問題》論文榮獲廣東省航海學會第六屆《楊良宜學術教育獎勵金》三等獎
合著《提單若干法律問題的論述》之一至之六,獲2004年廣州市律師協會理論成果二等獎,2005年廣東省律師協會成立二十五周年優秀論文(非訴訟類)三等獎
2004年辦理海事、海商案件成績突出,獲廣州市律師協會業務成就獎
2005年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全國優秀律師榮譽稱號
2005年獲廣州市律師協會業務成就獎
合著《從油污角度剖析人與海洋環境的和諧》榮獲2006年廣州市律師協會理論成果三等獎
合著《沿海船標保護辦法》榮獲2007年廣州市律師協會業務成就獎
2007年廣州市律師協會理論成果三等獎
2007年度廣州市律師協會理論成果
2008年廣東省律師協會律師業務典型案例三等獎
2008年度廣州市律師協會業務成就獎
《談律師營銷》榮獲2008年廣州市律師協會理論成果三等獎
2009年度廣州市律師協會業務成就獎
其他
高級海事工程師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海商海事專業委員會主任(執委)
廣東省律師協會海事海商法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海商法協會海運法規委員會副主任
環太平洋律師協會(IPBA)會員
廣州市第六屆律師代表大會理事
廣東粵西企業發展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