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與權益保護委員會會議
送面錦旗吧
⑵ 法律援助的律師和自己清的律師有什麼不一樣嗎
法律援助律師和自己請的律師有主要區別有:
1、委託方式不同。法律援助律師由法律援助中心指定,無需當事人或其親屬自行委託;非法律援助律師則需要當事人或親屬委託,與律師事務所辦理委託手續。
2、對於法律援助的律師,當事人不需支付律師費;而自己請的律師則應該按約定支付律師費用。
3、審請方式也不同。自己請律師,只需到正規律師事務所,聘請即可。而法律援助的律師需滿足以下條件才可申請:
(1)申請事項屬於規定的法律援助范圍(需經訴訟或仲裁程序解決的案件應當已經立案)
(2)有充分理由證明為保障自己合法權益確需獲得法律援助
(3)因經濟困難,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
(4)住所地在本市或持有本市暫住證。
(2)法律援助與權益保護委員會會議擴展閱讀
在現實情況中,會出現一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為某些原因而沒有聘請律師,為了保障他們的獲得辯護的權利,法律規定的法律援助制度。刑事訴訟規定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情形有: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四)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制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⑶ 法律援助機構如何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
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39條規定"老年人因其合法權益受侵害,提起訴訟,…回…需要獲得律師幫助,答但無力支付律師費用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該法規定的老年人是指60周歲以上的公民。為落實該法的規定,司法部與民政部聯合下發了《關於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做好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要求法律服務機構承擔起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的義務,使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就地、就近、及時地得到優質的法律援助。
⑷ 法律援助與司法救助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法律援助,是指為了保證公民享有平等、公正的法律保護,完善社會法律專保障制度,由國家設立的屬專門機構,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當事人減免費用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制度。當事人因經濟困難,符合受援條件,可以向當地法律援助中心申請獲得免費的律師服務。
司法救助是人民法院對於民事(行政)案件中有充分理由證明自己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但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實行訴訟費用的緩交、減免的一項司法保障制度。申請司法救助應當到法院辦理。兩者的主要區別是:司法救助范圍只限於民事、行政訴訟過程中,法律援助范圍是刑事、民事商事、行政訴訟過程中和非訴訟調解;司法救助是減免訴訟案件的訴訟費,法律援助是減收或免收法律服務費用。
⑸ 是有法律援助社團,具體是什麼情況
您好,一般的法律援助社團存在於擁有法學院的各個大學中,大學生社會法律援版助中心是一個權以法學專業本科生為主體,面向學校學生以及社會弱勢群體提供無償法律服務的志願者組織。依託法學院法學學生的正直熱忱、求真務實,是一支理論水平扎實、實踐能力突出的高素質志願者隊伍。我們經歷了十餘年風雨的磨礪與沉澱,我們砥礪操行法律援助,創新推動法制宣傳與普及,為切實維護社會弱勢群體之權益,為完善中國法律援助制度而盡綿薄之力。
如果需要進行法律援助,還可以去政府安排在社區的法律援助中心請求援助,此時一般由各個律師事務所的有法律援助要求時長的律師為當事人進行服務。
⑹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對該法律予以修正有什麼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口和家庭結構的變化,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內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容:一是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二是困難老人數量增多。對社會照料的需求日益增大。三是家庭養老功能明顯弱化。因此,日益嚴峻的老齡化問題和養老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問題,應對人口老齡化,發展社會養老管理服務工作形勢緊迫、刻不容緩。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修訂,進一步完善了養老法律制度,是我國老齡事業發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對於弘揚中華民族敬老、養老、助老的美德,增強全社會的責任意識,改善維護老年人權益的各種條件,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必將產生巨大的促進和保障作用。
權威答案,請採納。
⑺ 法律援助與法律服務的區別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師,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法律援助是法律服務中的一種形式,法律援助是免費的。
法律服務包括訴訟業務服務和非訴訟業務服務,是指律師、非律師法律工作者、法律專業人士(包括法人內部在職人員、退、離休政法人員等)或相關機構以其法律知識和技能為法人或自然人實現其正當權益、提高經濟效益、排除不法侵害、防範法律風險、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而提供的專業活動。
法律援助是無償的,義務服務,這是我國的一些制度;法律服務包括面比較廣,並且一般是有償服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規定:
一、具備以下條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可申請法律援助:
1.有充分理由證明為保障自己合法權益需要幫助;
2.確因經濟困難,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公民經濟困難標准由各地參照當地政府部門的規定執行)。
二、盲、聾、啞和未成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沒有委託辯護律師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
其他殘疾人、老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因經濟困難沒有能力聘請辯護律師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
可能被判處死刑的刑事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律師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
三、刑事案件中外國籍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指定律師辯護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
⑻ 法律援助與司法救助有什麼區別
一、司法救助,是指人民法院對於當事人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行政訴訟,但經濟確有困難的,實行訴訟費用的緩交、減交、免交的一項司法保障制度。 1、當事人申請司法救助的條件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確有困難的當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規定》第3條規定,訴訟當事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救助: (1)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的; (2)孤寡老人、孤兒和農村「五保戶」; (3)沒有固定生活來源的殘疾人、患有嚴重疾病的人; (4)國家規定的優撫、安置對象; (5)追索社會保險金、勞動報酬和經濟補償金的; (6)交通事故、醫療事故、工傷事故、產品質量事故 或者其他人身傷害事故的受害人,請求賠償的; (7)因見義勇為或為保護社會公共利益致使自己合法 權益受到損害,本人或者近親屬請求賠償或經濟補償的; (8)進城務工人員追索勞動報酬或其他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而請求賠償的; (9)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特困戶救濟或者領取失業保險金,無其他收入的; (10)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難,正在接受社會救濟,或者家庭生產經營難以為繼的; (11)起訴行政機關違法要求農民履行義務的; (12)正在接受有關部門法律援助的; (13)當事人為社會福利機構、敬老院、優撫醫院、精神病院、SOS兒童村、社會救助站、特殊教育機構等社會公共福利單位的; (14)其他情形確實需要司法救助的。 2、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規定》第四條規定,當事人請求人民法院提供司法救助,應在起訴或上訴時提交書面申請和足以證明其確有經濟困難的證明材料。其中因生活困難或者追索基本生活費用申請司法救助的,應當提供本人及其家庭經濟狀況符合當地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等部門規定的公民經濟困難標準的證明。 人民法院對當事人司法救助的請求,經審查符合規定條件的,依規定決定緩交、減交、免交訴訟費用。
二、法律援助,是指為了保證公民享有平等、公正的法律保護,完善社會法律保障制度,由國家設立的專門機構,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當事人減免費用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制度。當事人因經濟困難,符合受援條件,可以向當地法律援助中心申請獲得免費的律師服務。 1、公民申請法律援助的條件 根據《法律援助條例》的規定,公民對下列6種事項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1)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2)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3)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4)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5)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6)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2、受理法律援助的機構 根據《法律援助條例》的規定,請求國家賠償的,向賠償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向提供或發放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向給付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向支付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向被請求人住所地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三、司法救助與法律援助的主要區別:司法救助的范圍只限於民事、行政訴訟過程中,法律援助的范圍是刑事、民事商事、行政訴訟過程和非訴訟調解;司法救助是緩收、減收或免收訴訟案件的訴訟費,法律援助是減收或免收法律服務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