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服務所是不是專業律師
當然是律師事務所復正規。它是依據《制律師法》設置,它的設置、執業資格和法律責任都是有明確的規定。而法律服務所是一般的社團組織,僅僅可以從事一般的法律咨詢服務。而不能向律師所那樣從事訴訟業務,也不能承擔訴訟意義上的法律責任。律師的資格與執業證書是國家正式承認的,它是國家認可的一項職業。而服務所僅僅是從事一般民事活動,證書也不能是律師證書。自己印就可以。
Ⅱ 律師事務所和法律服務所的區別在什麼地方
1、從業資格不同:律所執業律師經全國統一司法資格考試合格並實習滿一年合格領取律師職業資格證;法律服務所服務工作者經全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資格考試合格並實習滿6個月鑒定合格領取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
《律師法》 第五條申請律師執業,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二)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
(三)在律師事務所實習滿一年;
(四)品行良好。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
第十三條取得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資格或者具有本辦法第五條所列其他執業資格的人員,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申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登記,領取《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
(一)在基層法律服務所實習滿六個月,被該所鑒定合格;
(二)基層法律服務所決定聘用;
(三)申請執業登記時符合本辦法第六條(一)、(三)、(四)項條件。
申請執業登記前從事過律師、公證和企業法律顧問工作,審判、檢察業務工作,司法行政業務工作和其他法律業務工作二年以上的,可以不經實習,直接申請執業登記。
2、辦理案件范圍不同:律所執業律師可以辦理全部訴訟、非訴訟業務;而法律服務工作者不能辦理刑事案件。
第二十八條律師可以從事下列業務:
(一)接受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委託,擔任法律顧問;
(二)接受民事案件、行政案件當事人的委託,擔任代理人,參加訴訟;
(三)接受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的委託,為其提供法律咨詢,代理申訴、控告,為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申請取保候審,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託或者人民法院的指定,擔任辯護人,接受自訴案件自訴人、公訴案件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的委託,擔任代理人,參加訴訟;
(四)接受委託,代理各類訴訟案件的申訴;
(五)接受委託,參加調解、仲裁活動;
(六)接受委託,提供非訴訟法律服務;
(七)解答有關法律的詢問、代寫訴訟文書和有關法律事務的其他文書。
3、 兩者設立的程序和條件不同。律所的設立要求更高。
《律師法》 第十四條律師事務所是律師的執業機構。設立律師事務所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自己的名稱、住所和章程;
(二)有符合本法規定的律師;
(三)設立人應當是具有一定的執業經歷,且三年內未受過停止執業處罰的律師;
(四)有符合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規定數額的資產。
第十五條設立合夥律師事務所,除應當符合本法第十四條規定的條件外,還應當有三名以上合夥人,設立人應當是具有三年以上執業經歷的律師。
Ⅲ 律師事務所和法律服務所有什麼區別
兩者的區別一是人員,法律服務所里都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律師事務所里是律師;二是服務范圍,兩者的范圍大致重合,但是律師事務所可以代理刑事案件而法律服務所不能。
法律服務所,顧名思義,也即沒有律師(相對於律師事務所),依據《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設立的本辦法在鄉鎮和城市街道設立的法律服務組織,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執業機構。法律服務所的業務范圍非常廣泛,除不能辦理刑事訴訟案件外,幾乎可以涉足律師事務所的全部業務范圍。
律師事務所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設立的專門由律師組成的執業機構。
司法依據:
《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
第二條
基層法律服務所是依據本辦法在鄉鎮和城市街道設立的法律服務組織,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執業機構。
第三條
基層法律服務所依照司法部規定的業務范圍和執業要求,面向基層的政府機關、群眾自治組織、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承包經營戶、個體工商戶、合夥組織以及公民提供法律服務,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促進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和法制建設。
基層法律服務所接受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或者鄉鎮、街道司法所的委託,協助開展基層司法行政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
第二條
律師事務所是律師的執業機構。律師事務所應當依法設立並取得執業許可證。
第三條
律師事務所應當依法開展業務活動,加強內部管理和對律師執業行為的監督,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律師事務所的業務活動,不得侵害律師事務所的合法權益。
Ⅳ 律師事務所與法律服務所的區別的區別是什麼
律師事務所是能全面向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的社會中介機構.律師事務所里的工作人員版都是經過嚴格考核權,取得律師資格後,經司法部審核頒發執業證書,是社會上唯一能以律師身份進行法律服務的人員.
法律服務所里的工作人員是不具有律師資格的.只能進行一些咨詢,代寫文書,標的額較小的民事案件的代理工作.很重要的是,法律服務所是不能進行刑事案件的代理,辯護工作的.
Ⅳ 148法律服務所工作人員屬於律師嗎
基層法律服務所是依據《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在鄉鎮和城市街道設立的法回律服務組織,是答基層法律工作者的執業機構。基層法律服務所按照事業法人體制進行管理和運作,獨立承擔民事責任,依法自主執業,其執業活動不受干涉,財產權益不得侵范,面向社會開展法律服務業務的市場中介組織.基層法律服務所接受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或者鄉鎮、街道司法所的委託,協助開展基層司法行政工作。 從性質上來講,並非公益性的事業單位,它只是參照事業單位運作,而且他是自主經營,是有盈利性質的,不是公益性質的,本質上來講他相當於律師事務所,只是裡面的工作人員沒有律師資質,屬於中介機構性質。法人沒有什麼級別。
Ⅵ 法律服務所和律師事務所有什麼區別 那個更專業
Ⅶ 法律服務所和律師事務所的區別是什麼
一、兩者的產生背景不同。
律師事務所早在我國建國初期就在全國建立了,1957年被撤銷。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全國各地都逐步恢復了律師制度,原名是法律顧問處,1985年前後改名為律師事務所。法律服務所有的地去也稱法律事務所或法律服務中心,它是在改革開放的形勢下,基層司法行政工作中產生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律服務機構。
1985年前後,在全國各鄉、鎮等基層組織中又成立了司法所,法律服務是司法所的一項重要工作。1990年前後,有的司法所與法律服務所分離,有的鄉、鎮是兩個牌子一套人馬,有的縣(市、區)司法行政機關成立了中心法律服務所。
二、兩者設立的依據不同。
律師事務所從恢復設立時就嚴格依法成立。即以1980年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暫行條例》為法律依據設立,1997年1月1日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設立。
法律服務所是依據司法行政機關的行政規章或批復設立的。所以,兩者設立的法律依據不僅不同,而且所依據的法律和規章的效力也是有差別的。
三、兩者的業務范圍不同。
律師事務所律師的業務范圍《律師法》規定了七項業務范圍,而法律服務所的法律工作者,根據司法部規章的規定,其業務范圍只限於向公民和基層單位提供法律幫助,進行法律咨詢和非訴訟法律事務的代理。
兩者在業務范圍方面最大的區別是:律師可以擔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直接到看守所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法律工作者卻沒有這些權利,再如象金融證券、涉外房地產等高層次法律服務工作也只有律師才能從事。
四、兩者的從業資格不同。
《律師法》第6條規定:「國家實行律師資格統一考試制度。具有高等院校法學專科以上學歷或者同等專業水平,以及高等院校其他專業本科以上學歷的人員,經律師資格考試合格的,由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授予律師資格」,並在律師事務所實習滿一年,經考核合格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才能獨立從事律師業務。
而法律服務所的法律工作者從業資格既沒有嚴格的學歷限制,也沒有全國統一考試的難關,只要政治思想品質良好,受到法律專業培訓就可以從事此項工作。
五、兩者設立的程序和條件不同。
律師事務所設立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批程序,同時要求最低10萬元的注冊資金,至少三名專職律師組成,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及其嚴格的執業規章制度,然後經省、市、自治區司法行政部門批准成立。
而法律服務所的設立則簡單得多,一般只要經過司法行政部門審查合格,登記備案即可,且對人員的數量、人員的素質以及資金規模等也沒有嚴格的要求。
六、兩者的國際地位不同。律師制度是二十世紀初從西方國家引進來的一種民主的司法制度。在英、美、法、德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有幾百年的歷史,律師事務所的數量和規模相當大,律師在國內政治經濟生活中的地位相當高。
在國際上有律師協會,國與國之間的法律服務工作都是通過各國律師協會進行的。而法律服務所在西方國家沒有類似的機構和組織,在國與國之間的法律服務工作中,西方國家只承認律師,而不承認法律工作者所提供的法律服務。
所以,他們的收費標准也不同。法律服務所一般收費較低。
(7)法律服務所是不是專業律師擴展閱讀:
新修訂的《律師法》於2008年6月1日實行,根據新《律師法》第15條、第16條和第20條的規定,中國的律師事務所的組織形式有:合夥所、個人所和國資所三種組織形式。新律師法實施後,合作所開始退出律師服務歷史的舞台。
當你在法律上遇到疑難問題時,你就可向律師請求幫助。在中國,律師服務機構稱為律師事務所,它是中國律師向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的機構。當你上門詢問時,就會有律師接待你,你可向他提出你的疑難問題,律師會根據法律如實解答。當你感到有需要請律師幫助你解決問題時,你應填寫如下文件:
1.授權委託書:該委託書是證明你委託律師作為委託代理人,代理你去完成一定民事活動的書面憑證。授權委託書一定要寫明委託許可權,授權分為一般授權和特別授權。
2.代理合同:該合同明確地詳列了你和你的委託代理人律師之間的權利和義務。
當你填寫完上述文件並按規定交納了費用後,你就聘請了一名律師。
基層法律服務所是依據司法部《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2000年3月31日司法部令第60號)在鄉鎮和城市街道設立的法律服務組織,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執業機構。它是設在鄉鎮和城市街道,面向社會開展法律服務業務的市場中介組織。
參考資料:網路-法律服務所
網路-律師事務所
Ⅷ 在法律服務所上班的是律師嗎要通過司法考試嗎
在法律服務所上班的不一定是律師,可以是法律工作者,律師要通過版司法考試,但是權,法律工作者不用通過司法考試。
律師是指通過司法考試並且實習滿一年後取得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接受委託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
法律工作者是指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簡稱法律工作者。
基層法律服務所主要有以下業務:
(一)擔任政府及其各行政管理部門、村(居)民委員會、企事業單位、農村承包經營戶、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組織以及公民的法律顧問;
(二)代理參加民事、經濟、行政訴訟活動;
(三)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
(四)主持調解糾紛;
(五)解答法律咨詢;
(六)代寫法律文書;
(八)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和其它有關法律事務。
也就是說法律工作者不能參加刑事案件等
Ⅸ 律師事務所和法律服務所有什麼區別
法律服務所的工作人員不具備律師資格,只能辦理民事案件,不能辦理刑事案件;律師事務所的工作人員具備律師資格,各項法律事務均能辦理。
律師事務所是能全面向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的社會中介機構.律師事務所里的工作人員都是經過嚴格考核,取得律師資格後,經司法部審核頒發執業證書,是社會上唯一能以律師身份進行法律服務的人員.
法律服務所里的工作人員是不具有律師資格的.只能進行一些咨詢,代寫文書,標的額較小的民事案件的代理工作.很重要的是,法律服務所是不能進行刑事案件的代理,辯護工作的.
你所說的法律事務所,真正的應該叫法律服務所,他們所持的執業證為:鄉鎮法律服務所執業證
現在情況都是一樣的。
基層司法行政部門,在鄉鎮叫做司法辦,它是司法行政部門的派出機構,也叫司法所,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那就是法律服務所。這個法律服務所的基本職能除了上面我所說的業務外,它的最主要的職能就是進行法制宣傳。
現在城鎮中的法律服務所,都叫法律事務所,它們完全脫離了由國家開辦的性質,也完全是自收自支。
律師事務所,在我國,一開始都是國辦的,後來隨著改革開庭,國家鼓勵合夥律師事務所和個人律師事務,於是就出現了合夥律師事務所和個人律師事務所,不過,現在國家仍有公職律師,他們所屬的律師事務所仍然是國有性質,即國辦律師事務所.
kl另外,同是具有代理訴訟職能的法律服務工作人員,律師事務所的從業律師,必須經過全國律師資格統一考試或全國司法資格統一考試,通過後,經過一定的實習,合格後才能從事律師職業。
而法律事務所的從業人員,一般只要有法律專業畢業證書即可(個別地區只要高中畢業有一定法律知識即可),無需經過國家統一的司法考試。
可見,同樣是法律服務工作人員,但規定的門檻是不同的,這就決定了素質上的高低。一般人是很難分清法律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的,更難分清法律工作者還是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