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岳律師
㈠ 福利掃碼當心"餡餅"變"陷阱" 是怎麼回事
規范市場強化監管
隨著二維碼被廣泛地應用到服務、支付等各個領域,現在已經進入一個「見碼即掃」「見碼即購」的時代。然而,在方便了群眾生活的同時,由於諸多「毒」二維碼的存在,二維碼也變得越來越不安全。
2016年11月,石家莊市街頭道路兩側停放的許多車輛上都貼上了和以往不一樣的「違法停車罰單」,上邊印有一個二維碼,要求車主兩日內通過微信掃碼繳納罰款處理違法,否則將面臨扣分處罰。當車主用手機對「罰單」上的二維碼進行掃碼後,手機上出現了一個微信轉賬界面,上面顯示有卡通警察形象和「向違法處理轉賬」的字樣,並標有100元的金額。選擇轉賬並輸入支付密碼和金額,錢就會被轉走。然而,這些同樣蓋有「石家莊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公章的「罰單」卻是假罰單。
目前共享單車在全國多個城市風靡,但近期有人發現共享單車上的二維碼有了問題:有的是在「掃碼騎走」之外多貼上了其他二維碼,有的是在原來二維碼上粘貼了新的二維碼,掃一掃後竟然出現轉賬的界面。多地警方證實,這也是不法分子利用二維碼製造的新騙局。
一面是二維碼生成不存在門檻,誰都可以通過相關軟體隨意製作生成二維碼,二維碼包含什麼內容無規則可依;一面司法實務中對違法二維碼鏈接行為的監管和懲處難度較大。二維碼亂象頻出,幾乎讓人談「碼」色變。
據了解,由於二維碼只有被消費者掃碼關注後才能發現其是否違法違規,傳播具有隱蔽性,無法做到事前審核和全程監督,只能被動等待舉報。不良商家和不法分子為了達到竊取隱私、盜竊賬號等非法目的,不斷更新二維碼,或者在目的實現後刪帖、另開新號,使得完整的證據鏈條不易形成,且因受制於網路虛擬的特點,查找加害人及受害人的難度均較大。
「在掃碼免費列印照片中,照片上出現的商戶信息難以指向實際責任人,加之是免費列印,導致一旦發生糾紛後,法律上對責任主體的認定和過錯程度的界定難度較大。」劉錦輝說,這些也成為目前違法二維碼難以管理查處的原因所在。
「二維碼只是一種信息編碼方式,治病救人還是持刀傷人關鍵看掌握在誰手中。」在國家行政學院博士後陳雪看來,從惡意廣告到金融詐騙,都能通過二維碼在計算機網路和移動互聯網快速傳播,二維碼只是充當了網路詐騙鏈接入口的角色,對二維碼使用的監管缺失以及行業的低門檻才是其安全隱患的根源。
業內專家表示,目前國內大量運用的是國外的二維碼技術,其開放式的市場應用模式導致了各種安全問題頻發且難以有效監控。隨著二維碼應用日益普遍,其安全性理應得到重視,政府部門應當制定並推廣符合國內市場環境的二維碼技術標准。同時,相關部門應盡快制定二維碼監管辦法,並嚴厲打擊利用二維碼實施違法犯罪、盜取個人信息的行為,凈化二維碼領域環境,促進產業良性發展。
「目前亟待監管部門加強惡意手機應用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建設,從信譽、認證入手,進一步規范市場發展環境,保護用戶的合法權益。」陳雪坦陳,在行業和技術標准出台之前,消費者「掃一掃」時,應提高安全意識,盡量先核實二維碼的來源,選擇正規企業、商家發布的二維碼來掃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