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案件評分表
1. 法律援助案件中關於鑒定有哪些特殊規定
司法部、民政部、財政部、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建設部、衛生部、國家工商回行政管理答總局、國家檔案局《關於貫徹落實〈法律援助條例〉切實解決困難群眾打官司難問題的意見》中規定,各鑒定機構應當對法律援助案件所涉及事項的鑒定給予減免的優惠。司法行政部門管理的面向社會服務的司法鑒定機構,對法律援助案件受援人申請司法鑒定的,應緩收或免收鑒定費。受援人勝訴後,應向鑒定部門補交實際需交納的費用;受援人敗訴,交納鑒定費用確有困難,鑒定部門給予減免。其他非財政撥款的鑒定機構對法律援助案件受援人申請人身傷殘鑒定、親子鑒定、筆跡鑒定以及財產評估等,實行緩收相關費用。受援人勝訴後,應向鑒定部門補交實際需交納的費用。
2. 法律援助案件評查報告怎麼寫
1收案情況
2立案
3開庭
4判決
5結案報告
6說點好好。
3. 法律援助的受案范圍有哪些
法律援助的受案范圍有:
1、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2、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版低生權活保障待遇的;
3、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4、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5、請求支付勞動報酬或者因勞動關系請求經濟補償、賠償的;
6、因身體遭受嚴重損害請求賠償的;
7、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或者遺棄要求變更或者解除收養、監護關系的;
8、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或者遺棄、對方重婚或者配偶與他人同居的受害方要求離婚的;
9、因被刑事立案偵查、提起公訴而請求法律咨詢、代理、辯護的;
10、國家和省規定的其他事項。如:請求保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
4. 法律援助案子都有哪些類型
你好,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師,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 特殊案件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第二款、第三款的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第十條和第十一條的規定,公民有下列事項,沒有委託代理人或辯護人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或由人民法院指定辯護:
1、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2、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3、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4、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5、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6、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7、因醫療事故、交通事故、工傷事故造成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
8、因家庭暴力、虐待、重婚等,受害人要求離婚及人身損害賠償案件。
9、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詢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10、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11、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12、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提供法律援助。
13、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下列案件或事項,法律援助中心不予提供法律援助,包括:
1、因申請人的過錯責任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而引起的民事訴訟或刑事自訴案件。
2、因申請人過錯而引起的行政訴訟案件。
3、申請人提供不出涉訟案件的有關證據而且無法調查取證的案件。
4、可由行政機關處理而不需通過訴訟程序的事務。
5、案情及法律程序簡單,通常無須聘請法律服務人員代理的案件。
6、已竭盡法律救濟的案件。
7、申請人提供不出任何證明材料或出具虛假證明騙取法援的。
8、其他經主管機關批准,法律援助中心對外聲明不予受理的案件
5. 申訴案件法律援助流程是怎樣的
(一)提交材料
公民申請法律援助,應當如實提交下列申請材料:
1、法律援助申請表。填寫申請表確有困難的,由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或者轉交申請的機關、單位工作人員代為填寫;
2、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申請代理人還應當提交有代理權的證明;
3、法律援助申請人經濟狀況證明表;
4、與所申請法律援助事項有關的案件材料。
法律援助申請人經濟狀況證明表應當由法律援助地方性法規、規章規定的有權出具經濟困難證明的機關、單位加蓋公章。無相關規定的,由申請人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或者所在單位加蓋公章。
(二)受理
1、公民因經濟困難就《法律援助條例》第十條規定的事項申請法律援助的,由義務機關所在地、義務人住所地或者被請求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依法受理。
2、《法律援助條例》第十一條規定的公民因經濟困難申請刑事法律援助的,由辦理案件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3、申請人就同一事項向兩個以上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的,由最先收到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4、法律援助機構受理法律援助申請後,應當向申請人出具收到申請材料的書面憑證,載明收到申請材料的名稱、數量、日期。
(三)審查
1、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並作出是否給予法律援助的決定;法律援助機構認為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需要查證的,應當向有關機關、單位調查核實,可以適當延長審查期限。
2、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決定給予法律援助,並製作給予法律援助決定書;對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決定不予法律援助,並製作不予法律援助決定書。不予法律援助決定書應當載明不予法律援助的理由及申請人提出異議的權利。
3、申請人對法律援助機構不予法律援助的決定有異議的,可以向主管該法律援助機構的司法行政機關提出。
(四)承辦
1、對於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作出給予法律援助決定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指派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其他社會組織安排其所屬人員承辦,或者安排本機構的工作人員承辦;對於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作出給予法律援助決定或者收到指定辯護通知書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指派律師事務所安排律師承辦,或者安排本機構的法律援助律師承辦。
2、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根據本機構、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其他社會組織的人員數量、資質、專業特長、承辦法律援助案件的情況、受援人意願等因素合理指派或者安排承辦機構、人員。法律援助機構、律師事務所應當指派或者安排具有一定年限刑事辯護執業經歷的律師擔任死刑案件的辯護人。
3、法律援助人員應當在受委託的許可權內,通過和解、調解、申請仲裁和提起訴訟等方式依法最大限度維護受援人合法權益。
4、法律援助人員應當自法律援助案件結案之日起30日內向法律援助機構提交立卷材料。
5、作出指派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對法律援助人員提交的立卷材料及受理、審查、指派等材料進行整理,一案一卷,統一歸檔管理。
6. 民事案件法律援助規定是怎樣的
對方不願意協商,作為受害人只能想法院起訴,你可以選擇委託律師處理,也可以向當地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申請法律援助,但法律援助是有條件的,具體條件如下:
【申請法律援助須知】
一、法律援助的對象:
1、由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的刑事被告人。
2、公民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需要法律服務,因經濟困難無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的。
3、刑事訴訟中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和被告人,因經濟困難需申請法律援助的。
二、經濟困難的標准:
經濟困難標准參照當地人民政府確定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兩倍執行。
三、申請法律援助的范圍:
1、請求國家賠償的;
2、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3、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給予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4、殘疾人或未成年人、婦女、老年人請求侵權賠償的;
5、請求給付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的;
6、請求醫療事故、交通事故、工傷事故賠償的;
7、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8、主張因見義勇為、志願服務等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9、離婚訴訟;
10、繼承訴訟;
11、辦理(2)(3)(4)(5)(7)項的公證事項。
持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核發的經濟困難救助證及一般經濟困難對象中的殘疾人、未成年人、婦女、老年人申請法律援助時,不受上述法律援助范圍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