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李小波
① 北京廣西企業商會的商會領導
會長
鄭志 北京遠洋投資集團 董事長
執行會長
宋有 北京金奔騰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長
文玉祥 北京東方歸禾投資顧問有限責任公司 董事長
常務副會長
易小迪 陽光100置業集團有限公司 董事長
周宇浩德利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董事長
戴東升北京佳輝中泰旅遊景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董事長
李浪輝強壽集團 董事長
魏建華北京綠傘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兼總經理
姚學良CBK信用貨貸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副會長
馮守誠 北京鼎尚律師事務所 合夥人
朱小波 北京泰亞東方通信設備有限公司 董事長
李行權 北京世紀澄通電子有限公司 總經理
袁煜昊 昊童世紀(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長
覃迅雲德坤瑤醫醫療集團 總裁
龐大春北京華夏中青家政服務有限公司 董事長
黃志武北京九和葯業有限公司 董事長
周柏林桂林尚華新能源有限公司 董事長
曾永傑北京紅博館 總裁
何再湘北京萬里濤建材有限公司 董事長
蔡鈞北京市崇正華盛應急設備系統有限公司 董事長
陳德華北京平安匯德投資咨詢有限公司 董事長
閉江鋒北京納川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長
梁宜榛北京瑞祥閣古典傢具有限公司 董事長
廖科榮廣西聖路鑫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董事長
監事長
譚運財 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 運營總監
副監事長
覃正標 中鐵十六局 董事長
羅施毅 興業銀行零售風險管理部 總經理
秘書長
盧愛任 北京廣西企業商會
② 城管在執法過程中遇到暴力抗法怎麼處理
控制自身情緒,保持冷靜,沉著應對,避免極端行為。
③ 關於交通事故的行政復議
對事故認定書提出異議叫復核,不是復議,因此標題應該叫復核申請書。我給你修改一下,供參考:
復核申請書
2012年7月13日,喜和平,沈正英,蔣繼,李小波在磨西鎮貢嘎大道 OK (明珠三岔口)發生交通事故,甘孜州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海螺溝於2012年7月30日作出事故認定書,本人認為該起發生的交通事故的責任認定與事實有出入,其主要事實與依據如下:
1、蔣某的行為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在本起事故的形成過程中,蔣某有以下過錯:一是蔣某在轉彎時未仔細觀察路況,讓直行車先行;二是車速過快,導致臨危處置不當;這兩個過錯是造成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同時,本起事故中,申請人駕駛摩托車正常直行,事故認定書中認定申請人的過錯行為(這要看認定書怎麼寫的),與交通事故的形成沒有直接關系(或者是:僅是交通事故形成的次要原因)。證明人:***、***。
2、蔣某移動現場,干擾事故認定。交通事故現場是交通事故發生前後過程最直觀的反映,也是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正確認定交通事故責任的關鍵。蔣某為了掩蓋事實,將現場移動,蓄意逃避責任,嚴重干擾了調查結果。按照規定,交通事故當事人一方故意破壞現場的,破壞現場的當事人要承擔全部責任。證明人:***、***。
3、蔣某在送其病人到醫院後,就消失不見,不配合事故處理,有肇事逃逸的嫌疑,而申請人積極為傷者墊付住院期間醫療費用,積極配合事故處理。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一條的規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交通事故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綜上所述,申請人認為甘孜州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海螺溝於2012年7月30日作出的事故認定與事實不符、結論錯誤,特請求上級公安機關本著事實求是,依法公正的執法理念進行重新認定。
特此申請。
申請人:***
④ 江蘇省興化市區公所立成和撤回時間
摘要 興化的會館與公所產生於清末民初,是在商業、手工業趨於繁榮的大背景下成立的商會組織機構,它們是興化近代工商業發展起步的歷史見證。
⑤ 第三調解的李小波律師.
你需要咨詢什麼問題
⑥ 廣東法制盛邦律師事務所的相關人物
廣東法制盛邦律師事務所擁有各方面優秀的法律專業人才,現有律師205名,其中有曹柳生、陳豪傑、陳巧瑩、陳英金、陳永勝、陳廣鵬、鄧國華、戴海婷、郭忠革、郭秋麗、何小波、胡建成、黃柏瑞、黃家平、黃昌贛、黃文敏、江安生、簡正德、蔣凌霞、靳中山、賴丹、賴東、李光漢、李林、李陽、李廉昌、李銳楷、李彥軍、李銀祥、李芝葳、李修蛟、雷玉魁、梁治烈、林德勝、林德緯、林銳忠、林惠勇、劉長久、劉濤、劉永光、呂越瑾、劉鋒、劉紅、魯力承、陸向東、賴煜康、南芳、寧媛、潘敬新、普烈偉、宋曉東、宋健剛、王為民、王雯靜、王德華、王勇、王彥波、文陽、翁海生、吳電平、吳翔、吳昊、吳石明、吳湘玲、徐嚴松、薛磊、顏道成、楊瑞華、楊文龍、楊志、楊國平、伊憬、余靂、喻太遠、袁炬、張浦、張錫海、張育泉、張建平、張宇、趙傑、趙修華、鍾武平、張沛、庄為光、鍾元茂、鄭海鷹等88名合夥人律師和艾齊智、柏小山、包誼錦、常嘉、蔡鎮順、曹強華、陳卓豪、陳亮、陳辰、陳蘇華、陳秋遐、陳曦、鄧小聯、鄧勇、董國楷、杜毅、杜仕林、段威武、丁亞民、傅顯揚、馮梅、關成慶、韓苑、何小華、何偉雄、黃少劍、黃冠、黃利紅、黃羅平、黃毅鋒、黃游熒、黃蕊、簡正、江艷冰、金光輝、李明陽、李妮珊、李靜瑜、李群華、梁國斌、梁文勝、林友群、林錫群、林位軍、林子俊、海玉、劉凝波、劉興桂、劉志強、劉衍輝、羅斌、羅東波、羅穗芳、藍敏生、賴雄、梅基華、孟旭、潘永茂、潘春曉、彭亞、裴銀州、邱建蓉、邱英、喬亞南、蘇合崧、孫繼剛、孫月勤、王光武、王寧勝、王睿、王永強、王澤鋒、王華麗、王怡、王珺、吳俊波、吳泉、吳雁平、吳蓬生、吳雁平、吳蓬生、吳琪、吳小琴、萬海龍、韋傑鍾、翁廣清、向徵文、肖雄偉、謝小毅、許幼然、許兆基、楊帆、徐欣、楊雨來、楊豪、姚廣峰、余春明、曾友祥、張曉丹、曾德軍、張賢偉、張茂東、張偉明、張經中、招嘉泳、周俊傑、庄壯輝、振健、鄒忠勝、鍾鐵蕙等109位專職律師,其中20%的律師具有高級職稱,13位合夥人曾經擔任過律師事務所的主任,8位律師擔任廣州仲裁委員會仲裁員,2位律師被廣東省人大常委會聘為立法顧問,1位律師擔任廣東省人大代表,1位擔任廣東市政協常委,1位擔任廣州市東山區政協委員。部分律師能夠用一到兩種外語包括英語、法語、德語、日語、荷蘭語工作。一些律師曾在海外留學或工作。我們還經常給律師們提供各種培訓的機會,在所內舉辦各種業務交流活動,使律師們能夠不斷地提升自我的專業素質。
廣東法制盛邦律師事務所本著 「完善科學的管理制度,建設優良的律師所文化,吸納優秀的法律人才,成為一流的大型律師事務所」的宗旨和 「規模經營,嚴謹辦案,優質服務,穩健發展」的經營理念,我們在不同領域,不同地區,為各種客戶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我們的客戶包括政府部門、跨國公司、大型國企、銀行、保險公司、高科技企業等。我們辦理的業務涉及基礎設施、公共事業、電力、石油、鐵路、公路、橋梁、機場、港口、電信、金融、保險、國際貿易、航運及高科技等。我們辦理的一些案件在社會上產生了重大影響,甚至對國家立法起到了推動作用。
⑦ 大家知道美國和加拿大的一些司法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的統計嗎非常感謝!
美國法官制度
--------------------------------------------------------------------------------
發表日期:2005年9月20日 出處:人民法院網 作者:李小波 【編輯錄入:編務】
法院行政管理
除了法院任命的員工,每個法官可以僱傭少量的自己的工作人員。法官可以僱傭一個秘書,幫助處理行政事務,還可以僱傭一些法律職員幫助他們研究法律問題和起草法律文件。法官個人的工作人員要遵守司法人員行為准則中的規定。
法官個人的工作人員的職責隨著每個法官自己的工作和管理風格而不同。法官們認真監督和審查這些工作人員的工作。通過這些工作人員開展法律研究和其他不需要行使法官自由裁量權的工作,法官可以集中精力做好審判工作。
法院的工作人員不屬於政府的公務員系統,可以不按照政府的公務員方面的規定進行懲戒或者免職。但是,每個法院都有一個雇員爭議處理辦法,以保護雇員,防止他們無緣無故被解僱,給他們提供一個合適的救濟途徑。每個法院的首席法官通常在人事方面有決定權,但是雇員可以對於該法院就雇員爭議方面的最後決定,向該巡迴區的司法理事會上訴。
合眾國司法會議批准法院系統的預算,並就法院在哪些財產和項目上支出多少款項制定規章制度。每個法院都有編制自己預算的權力,但是必須在司法會議批準的指導原則規定的范圍內,並且符合有關經費管理和公共財產購買方面的法律和規章。在管理方面,每個法院的首席法官,其行為代表該院所有法官,負責監督法院的日常業務,監督法院的主要工作人員,確保法院經費的支出合法、明智和高效。首席法官從事和處理日常的行政問題,必要時和其他法官協商。
法院行政辦公室主任,在司法會議的監督下,可以撤銷某個法院的預算或者行政權力,如果發現該法院的行為超越了司法會議制定的全國性的經費支出方面的指導原則或者政策,或者違反了有關的法律或規章規定的程序,行政辦公室主任也可以把前述事項報請巡迴區司法理事會處理。按照法律規定,司法理事會有權對巡迴區內的法院的行政事務進行監督,有權責令某一法院或是任何法官或者法院工作人員,採取合適的行政或管理方面的措施。行政辦公室對於所有法院和法院的項目進行定期的審計,並且可以應要求提供管理方面的建議,對法院的管理進行現場檢查。
而且,美國國會中有一個審計機構,叫做總會計辦公室,也可以對法院的日常管理進行審查。在某些情況下,國會本身可以舉行聽證會或是要求法院提供司法管理方面的背景資料,以決定法院系統是否需要撥款和實體法律是否需要變革。
聯邦法官及其工作人員對於聯邦司法系統和自己的法院都極為自豪。由於其優異和高效的表現,聯邦法院在全國都享有很高聲譽,法官和他們的工作人員都很注意維護這一聲譽。同時來自內部同級法官的壓力也很重要。比如,一個強大的激勵手段使法官盡力在工作量上不能落後於其他法官。按照法律規定,每個法院的法官有權共同分配該法院的案件量,決定法官在哪裡審理,決定當地的案件處理程序。法官們通常要定期互相通報自己的工作量情況,並且行政辦公室按照法律規定必須對於某個法官大量積壓案件未辦的情況進行通報。
美國司法部門中有一個專門組織主要負責給聯邦法官的研究和培訓提供機會和資源,這就是聯邦司法中心。該中心為法官們提供各種教育培訓項目,這些項目涉及某些法律專題、審判的藝術和案件管理。所有的法官首次任職,都要參加一個入門性的培訓課程。此外中心還定期邀請他們參加一些專題培訓,集中在新出台法律、案例法新的發展和特定的司法技巧上。中心還制定了一些特殊的焦點培訓計劃,和一些法學院聯合,集中深入探討某些法律領域,比如知識產權法或者科學證據的採用。除了現場的研討和討論外,中心還製作各種錄像帶、磁帶、手冊和其他出版物以幫助法官們更好履行自己的職責。
聯邦法院行政辦公室在電腦使用和一些行政事務方面,如工資和福利等,員工的招聘、司法部門的組織和管理,以及司法道德和人身安全等方面組織培訓項目。行政辦公室也給地區法院、上訴法院和破產法院的新任法官提供管理和運營方面的特殊的入門培訓項目。
聯邦司法中心、行政辦公室和美國量刑委員會共同管理一個電視網,該電視網每天為法官和法院員工播送教育和信息節目。
州法院的分類
美國各州法院系統和法官制度由各州憲法和法律規定。州一級法院法官的產生辦法有兩種:一是任命制,二是選舉制。任命制通常是由州長或者州議會任命,實行這種制度的州有加利福尼亞、弗吉尼亞等少數幾個州。大多數的州都採取選舉制。 而選舉制又分成三種不同的辦法,一是非政黨制選舉,二是「獲得性」選舉(指市民直接從近年來工作表現良好的法官中選舉法官),採用這兩種辦法的州有內華達、肯塔基、阿拉斯加等32個州,其餘的均採用第三種辦法,即政黨選舉制。下面我們以馬里蘭州為例說明各州的法院系統和法官制度。
上訴法院是馬里蘭州的最高法院,根據馬里蘭州1776年憲法建立。上訴法院由7名法官組成。法官初任時由州長任命,由州參議院確認,之後根據自己的工作成績來競選職位,參加非競爭性的選舉。如果選民拒絕一個法官的留任,或是得票正好半數,該職位將保持空缺,必須進行新的任命。否則,原任法官繼續任職,任期10年。上訴法院的首席法官由州長任命,是憲法規定的馬里蘭州司法系統的最高行政首領。
特別上訴法院是馬里蘭州的中級上訴法院,1966年,為應付上訴法院迅速增長的案件積壓而建立。特別上訴法院由13名法官組成,包括一個首席法官和12名法官。特別上訴法院的法官由州長任命,由州參議院確認,任期滿後根據工作成績參加非競爭性的選舉,當選後任期10年。全州7個上訴司法區至少每個區產生一位法官,另外6位法官從全州選拔。選舉按照同樣的地理分布來進行。州長任命特別上訴法院的首席法官。
巡迴法院是馬里蘭州具有一審管轄權的普通法和衡平法法院。每個巡迴法院擁有管轄所有普通法和衡平法案件的權力,對於管轄區內的所有民事和刑事案件有管轄權,以及由州憲法或其他法律授予的其他權力和管轄權,除了法律對於管轄許可權制或是將其授予另外一個法院之外。巡迴法院組成8個巡迴區。巡迴法院的法官初任由州長任命,至少一年以後舉行選舉。該法官可能要和其他法官或是律師競爭。獲勝者任職15年。
地區法院法官由州長任命,由州參議院確認。地區法院的法官不需要參加選舉。地區法院的首席法官由上訴法院的首席法官任命。地區法院分成12個區,每個區又分成一個或多個分區,每個分區至少有一位法官。全州共有108個地區法院法官職位,包括首席法官。首席法官是法院的行政首領,任命12個區的行政法官,但要得到上訴法院首席法官的批准。
孤兒法院是按照馬里蘭州的憲法建立,作為行使州司法權的法院之一。孤兒法院的法官除了哈富德和蒙哥瑪利縣外,其他轄區的法官都由選舉產生,任期4年。除了上述兩個縣外,州憲法對於法官的資歷要求不適用於孤兒法院的法官。空缺由州長任命,但要得到州參議院的批准。
法官資格任命
按照馬里蘭州的憲法,州長可以任命一個具有某些基本資格的人擔任一個新的法官職位或是填補空缺。除了孤兒法院的法官外,這些基本資格是:具有馬里蘭州的公民資格,在該州居住至少5年,處在適當的巡迴區、分區或縣至少6個月,被登記為合格的選民,有資格在馬里蘭州從事法律職業,至少30歲。此外,提名為法官的必須來自具有最正直品格、智慧和完備的法律知識的律師。盡管州憲法規定了這些基本的資格,但並未給州長在任命方面如何自行決定提供指導意見。馬里蘭州的州長們通過建立法官提名委員會的方式來填補這一空白。
有一個全州法官提名委員會來提名要任命為上訴法院法官的人選,還有16個地區法官提名委員會,稱做委員會區,來提名任命為一審法院的法官人選。每個由州長任命的法官都要從一個提名委員會提出的一個候選人名單中選擇。上訴法官提名委員會由17位成員組成,包括有州長任命的一個主席,不一定是律師。8位普通民眾,其中7個上訴司法區各一位,另外一個來自其他地方。8位律師,其中7個上訴司法區各一位,另外一個由州長任命。16個委員會各有13位組成人員,包括州長任命的一個主席,不一定是律師。6位普通民眾,6位律師,其中4位由該委員會代表的委員會區的律師選出,另外兩位由州長任命。法院行政辦公室擔任所有委員會的秘書處,為他們提供人員和後勤支持。當一個法官職位空缺或是即將空缺,法院行政辦公室通知適當的委員會和各種律師協會,並且在法院日常通報上發出通知。委員會主席,或其指定的一個成員,也向新聞界發出通報。在申請日截止以後,所有申請者的名字被公布。委員然後開會,考慮他們的申請和其他相關情況,比如律師協會或其他公民的推薦。每個候選人由全體委員會成員或是一個小組面試。在討論完所有候選人後,委員會通過秘密書面投票的方式確定它認為在法律上和專業上最合格的法官候選人。對於一審法官提名委員會的13位成員至少10位在場才能投票,對於上訴法院提名委員會的17位法官至少11位在場才能投票。一個申請者需要獲得多數票才能被列到遞交給州長的候選人名單上。州長必須從當前的名單上或是在前兩年內遞交的候選人名單中選擇任命。
馬里蘭州的憲法規定首席法官有權力任命臨時的在職法官到上訴法院和一審法院任職。孤兒法院的法官只能被分派到這些法院中,而其他法官可以被分派到不同的法院。而且,按照馬里蘭州憲法規定和有關法律規定,首席法官可以召回由上訴法院批準的以前的法官在全州各個法院審理案件。使用這些法官可以增強法院系統應付日益增多的案子,可以彌補有些法官的長期生病和法官空缺,也可以避免打亂處理案件的時間安排和引起耽擱。
退、撤和懲戒
上訴法官定期參加非競爭性的選舉,這一過程叫做考績競選。在選舉中未能獲得多數票的法官被解職。巡迴區的法官要定期參加競爭性的選舉。如果一個法官在選舉中受到挑戰,而且挑戰者獲勝,那麼該法官也要被解職。地區法官不參加選舉,但是要面對每10年一次的州參議院的確認。未能獲得參議院確認的地區法官被解職。其他解職方法有:如果一個法官在法庭上被確認不稱職、故意瀆職、職務行為不當或其他罪行,由州長解除其職務;如果在州議會的評議中,兩院議員的三分之二一致同意解除一個法官的職務,該法官將被通知,並且有機會為自己辯護,則由州長解除其職務;對於身體或是精神上有病的法官,由州議會一致決定,或是兩院的三分之二通過並且州長同意其退休;由州議會通過彈劾程序解除法官職務,以及上訴法院根據法官資格喪失認定委員會的建議解除法官職務或令其退休。另外,如果一個法官被確認接受賄賂已影響其職責的履行,將使其喪失在本州擔任任何贏利或信用性職位,因此也會被解職。同樣,馬里蘭州的憲法第15條第2款規定,如果本州任何一個選舉產生的官員被確認或記載對於一個重罪或是違法行為不進行抗辯而又不承認有罪,並且該重罪或違法行為和其職責有關,並且涉及道德邪惡,該官員將被自動停職;當該判決為最終判決時,該官員將被自動解職。盡管還有其他方法,但近些年來只有法官資格喪失認定委員會的程序被使用過。這種方法是,該委員會對於情況進行分析和建議,可以提出比解職更輕的懲戒措施。馬里蘭州憲法的第4條4A款規定該委員會的11名成員要由各種民族、性別,並且居住在該州的人組成,並且由州長根據參議院的建議和批准任命。委員會成員須包括3位法官,每位須在一個上訴法院、巡迴法院或是地區法院中任職。另外3位須是執業至少7年的律師。另外5位成員來自普通民眾。該委員會配有工作人員對於控告進行初步調查,然後就法官的解職、進一步調查或是懲戒措施等提出建議。委員會可以對法官私下進行訓誡,同法官達成緩期懲戒的協議,或是舉行聽證會以確定一個法官是否具有被迫退休的情形,或是具有應該受到制裁的行為。如果聽證會的結果是,委員會通過多數票表決,確定一個法官應該私下訓誡,它可以對其私下訓誡,或是向上訴法院提出建議,建議該法官退休、解職、譴責或以其他方式懲戒。法官可以對這些建議提出異議。上訴法院可以對法官進行比委員會建議更嚴厲的懲戒。
法官資格喪失認定委員會以各種方式為公眾服務。它的主要功能是受理、調查、聽證對於馬里蘭州司法系統成員的控告。正式的控告必須以書面方式進行,並且要經過核實,但並不要求特殊的形式。另外,許多人採取寫信或者打電話的方式,表達對於某個案子的結果或是某些法官的裁決不滿。該委員會以各種方式處理正式的控告。它收集法庭審判的磁帶或是文字稿。必要時,可以會見律師和其他參加審判的無利害關系人。有時,作為調查工作的一部分,委員會可以要求法官當面解釋。按照法律規定,該委員會還有一項功能。它向法官提名委員會提供關於那些尋求提名的法官的訓誡或是即將進行的訓誡。該委員會一個月開會一次,根據情況也可隨時開會。
美國完備的法官制度對於保障法官獨立行使審判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法官在這種制度下裁判案件能夠最大限度地避免來自政府、黨派和公眾的壓力,根據案件的事實和有關的法律,盡量客觀地作出判決。借鑒這一制度的許多做法對於建立我國完善的法官制度有一定意義。(下)
⑧ 作為一名綜合工作人員,您在查處,制止違法建設中如果遇到暴力抗法,野蠻抗法時應當如何處理.
近期在城管執法過程中,非暴力抗法現象頻出,法學專家爭議———
第215期法律圓桌
■本期主持
■李小波北京市義方律師事務所律師
■本期嘉賓
■佟強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許身健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講師、法學博士
韓冰北京漢卓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戰崇文北京融商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宋紹富北京天壇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
■新聞背景
城管連遇非暴力抗法
據7月14日《北京青年報》報道:近幾天,本市城管在執法中遭遇到了多次尷尬的處境,到城管隊里喝下「敵敵畏」,將孩子扔到隊里一呆就是三天,這一系列的事情不能不讓人們產生一個疑問:為何城管執法總是遭遇非暴力抗法或是尷尬局面。
■特別觀點
這裡面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城市規劃整治與社區居民生活便利的矛盾。因此,我們的城市管理者必須在換位思考的基礎上探討一些新的思路。如果把城市比作人,那麼市容就是臉面,老百姓的生活就是心。市容整潔有序是外在的美,老百姓生活幸福是內在的美。只有兩者結合起來,才是真正動人的美麗。
案例一:一婦女喝下「敵敵畏」
7月12日,一名中年婦女因試圖阻止城管依法拆除自家14平方米的違法建房,竟然在大紅門城管分隊的走廊里喝下幾口「敵敵畏」後躺在了地上,幸被城管隊員及時送到醫院搶救才脫離危險。
110民警和120急救人員很快趕到現場。城管隊員協助急救人員迅速將服毒的中年婦女送到市康復中心搶救。因為當時無法與該婦女的家人聯系,為了爭取時間救人,城管隊員當即代替其家人墊付了醫療費1229元。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急救後,該婦女終於脫離了危險。
城管分隊小陳告訴記者,該婦女姓張,家住大紅門。今年張某家因為房頂漏雨,遂將14平方米的房屋拆除後重新翻建。鄰居立即向城管分隊舉報,城管依據《北京市禁止違法建設若干規定》第五條讓張某拆除違建房。經過隊員多次勸說,張某非但拒不拆除,反而身揣葯瓶在城管分隊走廊里喝下「敵敵畏」。目前,記者從醫院了解到,張某已由家人陪同出院回家。
張某到底能不能辦下規劃許可證呢?昨天記者從豐台區規劃委員會了解到,像張某這樣的情況確實需要辦理規劃許可證後才能進行翻建,只要張某辦齊所需的手續,就可在20個工作日之內獲得規劃許可證,進行合法翻建。
案例二:無照商販丟下兩歲娃娃三天
7月8日,和平里分隊到東城和朝陽的交界處北河沿進行執法,當執法到一處非法攤商時,夫妻倆抱著2歲大的孩子對城管隊員破口大罵,雖然如此,隊員還是對他們的物品進了先行登記保存,並通知他們到隊里接受處罰。
7月11日,這名攤販來到分隊將孩子放到辦公室就失去了蹤影。孩子在隊里一呆就是三天,隊員們的執法任務很重,還要輪流照顧年幼的孩子。無可奈何之下,他們通知了當地派出所,目前民警已經就此事展開了調查,並且已經找到了孩子父母的暫住地,他們將尋找其父母,對此事進行進一步的調查。
城管說法
執法對象多相對較弱
提起這些在執法中遇到的尷尬事,城管部門也表示了無奈,作為執法者,維護社會秩序和整潔的環境,是他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是城管的工作與其他執法部門不同,他們每天都要面對最基層的老百姓,執法的對象也相對較弱。面對他們的違法行為,隊員按照法規進行執法是情理之中,但是隊員們也很清楚,這種執法必定會引起雙方的沖突。而且這種沖突開始變得各式各樣,有些已經嚴重影響了他們正常的執法工作。在尋求更好的解決辦法的同時,他們也希望政府部門能夠給予他們工作更大的支持,讓他們及早擺脫這種困惑。
■議題一:如何看待城管執法過程中,被執法者從過去的暴力抗法到現在的非暴力抗法轉變的現象?
主持人:隨著社會的進步和老百姓法律意識的不斷提高,現在的小商販再遇城管隊員時,已經普遍不動用以前的暴力手段了,進而採取的是非暴力的方式,像我們今天的新聞背景資料中介紹的幾起案例,不是喝葯就是將孩子扔在執法隊里一走了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方式轉變?我們應該怎樣看待他們的這種行為?
許身健:被執法者暴力抗法很容易滑入違法犯罪的泥坑,受到法律嚴懲,城管部門對於被執法者暴力抗法行為構成犯罪的,可以移交司法部門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我國相關法律規定,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構成妨害公務罪;可以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如果致執行職務人員重傷或者死亡的,以故意傷害罪或者故意殺人罪處罰;致人輕傷的,以妨害公務罪從重處罰。由於司法部門對暴力抗法行為的嚴厲懲處,以及新聞媒體對此的宣傳報道,因此如今被執法者越來越多地採取非暴力抗法的形式,寄希望於通過該不當方式向執法者施加壓力,既不造成嚴重後果,同時又能夠給執法者增加負擔,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宋紹富:首先應該明確的是,無論是暴力抗法還是非暴力抗法都不是合理的解決問題的途徑,都不利於問題的解決,但之所以會出現從暴力抗法到非暴力抗法轉變的現象,我認為這種轉變是被執法者在矛盾沖突激化升級後的一種「理性」選擇(盡管這種「理性」的實質仍是非理性的),因為近幾年有不少暴力抗法者被處以刑事處罰,面對這種情況,被執法者明顯感覺到暴力抗法的代價很大,說是趨利避害也好,說是兩害相權取其輕也好,對暴力抗法者刑事打擊力度的加大,使被執法者選擇了非暴力抗法這一方式。
韓冰:我想出現這種轉變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是執法者的整體素質有所提高,強化了「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執法理念,推行文明執法、規范執法,原來簡單粗暴的執法方式有所改變,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現場對抗升級和矛盾激化;二是加強了對暴力抗法的行政和司法懲罰,增強了城管執法的安全保障,比如長沙、鄭州、長春、深圳等城市建立起了城管執法公安保障機制,對暴力抗法起到了一定的遏製作用。
■議題二:被執法者採取非暴力抗法的行為是否可取?是否可以因此減輕處罰?
主持人:違法者採取非暴力的方式來抵抗城管隊員的檢查執法,能解決問題嗎?是否採取這樣的方式就能減輕對他們的處罰?
佟強:無論採取何種方式抗法,包括非暴力行為,其性質均為阻礙正常的執法行為,是錯誤的。非暴力行為本身也是阻礙執法的行為,其不能減輕處罰,相反,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抗法者這樣的非暴力行為除了應當接受城管處罰外,還有可能因為自身的抗法行為被處治安處罰。
戰崇文:城管執法人員每天面對的是一些社會最基層的老百姓,有的也確實生活比較困難,這可以通過發展社會福利和保障事業解決,而不應該以破壞社會的整潔、寧靜為代價。維護社會秩序和整潔的環境,是城管人員的職責,發現違法行為應該堅決依法處罰。被執法者採取非暴力抗法的行為不可取,而且更不能因此而減輕處罰。
■議題三:城管在執法的過程中,應如何處理與被執法者之間的矛盾?
主持人:可以說,執法者與違法者永遠是一對矛盾,處理得好這矛盾,可以讓社會更安定更團結,處理不好,激化了矛盾,導致的可能是難以想像的後果,面對這樣的矛盾,我們的執法者應該怎樣做?
韓冰:要處理好城管執法者與執法相對人之間的矛盾可從兩方面考慮:
一方面,應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者素質;樹立執法為民、執法利民的觀念,克服和糾正野蠻執法、作風粗暴等問題,關注和解決人民群眾的實際困難,疏堵結合;要重視教育宣傳工作,
增強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比如案例一:「張某家因為房頂漏雨,遂將14平方米的房屋拆除後重新翻建」,並且「只要張某辦齊所需的手續,就可在20個工作日之內獲得規劃許可證,進行合法翻建」,對該城管依據《北京市禁止違法建設若干規定》第5條作出拆除的決定顯然不當。當然,張某喝「敵敵畏」的極端作法是不可取的,後來的搶救費也是城管出的,這也增加了執法成本。
另一方面,要堅決打擊暴力抗法和非暴力抗法行為,在法治社會里公民有守法的義務,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手段來超越法律,逃避法律制裁,不服城管執法行為的,應通過法律途徑解決。
宋紹富:城管部門要先保證自己不暴力執法。另外,對一個生存和溫飽都沒有保障的人來講,你要求他考慮城市的市容環境是不現實的。這是我們社會轉型期必然會遇到的問題,以案例一為例,喝農葯的婦女是因為房屋漏雨才重新翻建房屋的,這是她的實際情況,「違法」與「合法」就是一個手續的問題,從社會成本上來講,補辦一個手續要遠比拆掉一座房子再建一座要節約得多。執法者在執法的過程中就更要加強引導,要對百姓灌輸法律常識,讓其辨明是非,要營造社會教育的大氛圍;同時,也要從嚴執法。
許身健:總之,處理該矛盾要始終堅持人民內部矛盾的處理原則,要以說服教育為主,不能採取對待敵人般的專政態度。當然不能僅僅依靠城管部門一家解決該矛盾。需要政府有關部門投入資金,統籌解決社會弱勢群體的生活困難及就業問題,使其無後顧之憂,真正化解矛盾,構建和諧社會。
■議題四:被執法者應該採取哪些措施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主持人:法律給了被執法者哪些救濟途徑?
宋紹富:現實生活中,城管野蠻執法的情況是很多見的:無端損壞被執法者的財產,對被執法者大打出手。這都極大地侵害了被執法者的合法權益。
遇到類似情況,被執法者要學會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一是可以找有關管理部門投訴,二則可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提起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
許身健:被執法者應當理性地解決問題,尋求正確的解決途徑。如果遇到部分執法人員野蠻執法、作風簡單粗暴、執法行為嚴重違反法律及程序的現象,當事人有陳述、申辯、復議和提起行政訴訟等合法權利。當事人可以當場申辯,也可以向有關部門檢舉、揭發問題,要求其單位或上級單位對其作出內部行政處分。對於城管部門的違法具體行政行為,當事人可以申請復議直至提起行政訴訟。如果遇到執法人員觸犯刑法,則可向檢察機關舉報,以追究其刑事責任。
■議題五:城管人性化執法應該體現在哪些方面?相關法律是否還有待完善?
主持人:具體到城管部門,如何做到以人為本的人性化執法,我們的法律規定是否還不夠人性化?怎樣的管理及法律保障才能夠做到構建和諧社會?
佟強:人性化執法更大程度應當體現在城管執法人員應首先約束和規范自身的言談舉止,避免給被執法者造成野蠻執法的影響;其次,執法之前應當做好說服教育,同時更多地補充說明如何守法,做到嚴格執法和說服教育相結合,以耐心解釋化解法律程序的嚴格給被執法者造成的抵觸情緒。
目前,由於城管機關僅享有罰款、沒收、扣留財物、強制拆除等行政權力,不具備採取人身強制措施的權力,因此往往執法過程中在遭遇非暴力抗法時束手無策,因此有關法律法規可以嘗試允許在城管機關執法過程中必要時採取措施,排除妨礙執行公務的行為。
戰崇文:對城市的規劃、對市容的整飭,與對百姓生計的謀劃應該是同時進行的,如果有關城市管理的法規只是從保障城市建設的順利進行出發,而較少考慮日益膨脹的城市人口的生存空間與生活便利,不能同時關照城市人群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那麼,這種法規在執行過程中獲得社會普遍認同的難度就可能加大,執行起來自然就會遇到阻力。
韓冰:目前與城管監察組織職能相配套的法規缺乏可操作性。城管監察組織雖然行使著若干項職能,涉及到城市管理的諸多領域,但至今沒有一套屬於自己的完善配套法規支持。不同處罰標准和過大自由裁量權的出現,也為城管內部腐敗問題的滋生提供了溫床。在城管監察組織當前執行的任務中,有相當一部分有待法規的明確。如對違章建築進行強拆問題,往往繞過起訴法院的法定程序;對張貼、噴塗小廣告的查處過程,各大新聞媒體紛紛對城管「掏窩點」進行報道,可城管法規對此卻沒有明確的條款,各單位只是跟風行動。應該制定一部法律或法規來明確城市管理執法的范圍、許可權、執法人員資格、部門間的配合與協調、執法程序和監督機制等方面的內容。
宋紹富:城管在執法時應遵守法律法規,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執法,不能越權也不能濫用職權,更不能以違法方式打擊違法行為;城管在執法時應尊重被執法者的人身和人格權利,應以說服教育為主,不能把法律賦予自己的職權與經濟利益掛鉤,不能「一罰了事」。
此外,關於城市管理方面的立法工作應當加強。
許身健:人性化執法的核心在於以人為本。雖然被執法者自身存在諸多問題,但是,城管部門在處理時應當以說服教育為主,注重執法效果,切忌作風簡單粗暴,冷酷無情。應當以溝通及教育的方法使當事人既看到法律的尊嚴,也能體會到政府的溫情。同時必須進行綜合治理,不能寄希望於處罰,盡量避免採取罰沒、剝奪生產資料,不給被執法者生路,激化矛盾的簡單方法。實際上,「一罰了之」的做法後患無窮。
城管部門所適用的相關法律還有待完善,因為其適用的多為地方性法規,它們法出多門、相互之間存在矛盾,許多條款有悖上位法的規定,使城管部門的執法行為存在違反國家強行法規定的隱憂。此外,城管部門在行政處罰和適用程序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法律問題,比如任意擴大適用簡易程序,違反普通程序和聽證程序的規定,在適用行政處罰程序時,沒有充分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等。這些應該引起有關立法、行政機關的重視,加強立法調研工作,整合相關法規,使執法人員能夠有法可依。
■議題六:本案引發的社會思考?
主持人:為什麼一提起城管執法,就會出現暴力抗法或非暴力抗法?我們是否應該有更多的反思?
佟強:從更廣泛的角度看,疏導優於圍堵,城市管理也是如此。
戰崇文:城管人員在執法過程中之所以會發生這些暴力或非暴力的抗法事件,概括起來講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城市規劃整治與社區居民生活便利的矛盾,是較高收入人群對高質量生活的追求與較低收入人群維持基本生活的要求之間的矛盾。因此,我們的城市管理者必須在換位思考的基礎上探討一些新的思路。如果把城市比作人,那麼市容就是臉面,老百姓的生活就是心。市容整潔有序是外在的美,老百姓生活幸福是內在的美。只有兩者結合起來,才是真正動人的美麗。
韓冰:城市需要美化,也要提供生存條件,這是現代化城市管理不可或缺的,而人的生存更是重中之重。城管執法對象中涉及為生計所迫的社會弱勢群體,為人們所同情。要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堵」是一方面,同時還要重視「疏」。應對那些擺攤設點、自食其力的謀生的人進行引導並提供使其合法經營的渠道、機會,最大限度地增加便民服務。採取建設性執法,服務性執法,可能會減少對抗,也減少執法成本。另外,《行政許可法》實施之後,有些過去政府不許可的經營方式已經不屬於許可的范圍,人們可以自主經營;若一味強調城市形象,勢必忽視這些老百姓日常生活所需、又能解決相當部分人謀生方式的服務,不能再將其列入違法。
宋紹富:市容整潔固然是一個追求目標,因為它代表著一個城市的外表,但市容整潔並不意味著百姓生活得很好,從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國家的長遠發展來看,百姓生活舒適才應該是終極目標。所以,這就需要我們的城市管理者在制定相關規定時要學會綜合地、歷史地考慮問題,認識到由於我國長期城鄉二元制結構導致的目前城市人口激增和他們的生存問題,要多一些人文關懷。
許身健:城管部門不能僅僅依靠城管部門一家解決該矛盾。需要政府有關部門投入資金,統籌解決社會弱勢群體的生活困難及就業問題,使其無後顧之憂,真正化解矛盾,構建和諧社會。此外,對於被執法者中個別抗拒法律實施、無理取鬧的害群之馬不能姑息遷就,如其行為構成違法犯罪,則應進行嚴肅處理,直至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責任。總之,多管齊下,我們的城市管理必將走上健康有序的發展道路。
■相關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十九條規定:有下列擾亂公共秩序行為之一,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處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七)拒絕、阻礙國家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的。
■《北京市禁止違法建設若干規定》第五條規定:在本市行政區域內新建、改建、擴建、翻建建築物、構築物和其他工程設施,必須按照規定的程序,持有關批准文件向市或者區、縣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領取規劃許可證件。
第十一條規定:違法建設工程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市和區、縣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本市城市管理監察組織責令停止違法建設,必須限期拆除或者沒收違法建築物、構築物和其他工程設施,不得只給予罰款的行政處罰:
(一)佔用城市道路,公路、廣場、公共綠地、居住小區、鐵路干線兩側隔離地區、市區河道兩側隔離地區、文物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水源保護區、電力設施保護區、工礦區以及占壓地下管線的;
(二)不符合城市容貌標准、環境衛生標準的;
(三)影響市政基礎設施、城市公共設施、交通安全設施、交通標志使用或者妨礙安全視距和車輛、行人通行的;
(四)危害公共安全的;
(五)嚴重影響生產和人民群眾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