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人格混同法律
『壹』 一套班子兩個公司在法律上是兩個實體嗎
你好!
你的問來題分析如下:源
1、你說的情況,是公司法上的人格混同。如果你是其中一家公司的債權人,而公司又不清償你的債務,你可以起訴到法院,要求兩家公司承擔連帶責任。
2、公司法規定的公司是有獨立人格的,以股東投入的全部資產對外承擔責任。如果兩家公司或者多家公司存在人員混同,財產混同,業務混同等情況,就違背獨立人格的規定,很容易存在轉移財產、財產不確定等因素,會損害債權人利益。
3、根據相關法律規定,遇到公司混同的情況,債權人可以要求關聯公司承擔連帶責任。也就是說,債權人可以列兩家公司為被告,兩家公司都承擔清償責任。
4、以公司人格混同為由要求關聯公司承擔責任,需要向法院提供基本證據,比如,兩家公司高管人員基本相同,共用辦公場所,共用機器設備,共用銀行賬號,同一筆業務辦理過程中出現兩家公司的公章等等。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如有幫助請採納,謝謝!
如有其他問題可追問,或私信。
『貳』 個人賬戶收支企業款項的會帶來哪些法律責任
「公司經營的生意,貨款全部打到了法定代表人(也是公司股東)個人的賬戶」,這樣的經營行為,會帶來哪些法律責任呢? 特別是對於法定代表人個人而言,會面臨哪些法律風險呢?就上述問題,我們簡單匯總下:
一、買方將貨款打到公司法定代表人賬戶的行為違反了我國《民法總則》的相關規定。
根據《民法總則》第六十一條:「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代表法人從事民事活動的負責人,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義從事的民事活動,其法律後果由法人承受」。從上述規定我們可知法定代表人的權力,是由法人賦予的,法定代表人代表企業法人的利益,按照法人的意志行使法人權利。法定代表人在企業內部負責組織和領導生產經營活動;對外代表企業,全權處理一切民事活動,但由此取得的財產利益及法律後果歸屬應於公司。第一百二十二條:「因他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受損失的人有權請求其返還不當利益。」買方實際是與公司在做生意,應該將貨款打到公司賬戶而不是法定代表人個人賬戶。而且法定代表人以個人賬戶收取貨款,沒有法律依據,受損失的法人可以要求其返還不當得利。
二、公司法定代表人同時也往往是該公司股東,該行為就會導致股東個人資產與公司資產的混同,違反了我國《公司法》的相關規定。
根據《公司法》第二十條:「公司股東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東權利,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公司股東濫用股東權利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從以上規定可以看出,法律禁止股東財產和公司財產混同,禁止公司人格與股東人格混同。如果股東將個人財產與公司財產混同,勢必會造成股東人格和公司人格混同,這樣帶來的法律後果是,股東將要對公司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因此給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也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三、買方將貨款打到公司法定代表人賬戶的行為違反我國《企業所得稅法》及相關法律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一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為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依照本法的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一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貨物或者加工、修理修配勞務,銷售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為增值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繳納增值稅。」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第二條:「凡繳納消費稅、增值稅、營業稅的單位和個人,都是城市維護建設稅的納稅義務人,都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繳納城市維護建設稅。」根據上述規定可知,公司買賣貨物的經營行為是要根據上述法律規定依法繳納相應稅款的,這是公司的法定義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條:「納稅人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或者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是偷稅。對納稅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綜上可知,公司所收貨款沒有打到公司賬戶而是付款到了法定代表人或股東個人賬戶,未將貨款收入進行納稅申報是偷稅避稅行為,應該上述法律規定將所欠各項稅款,滯納金及相應罰款補齊。
四、買方將貨款直接匯款到公司法定代表人賬戶的行為違反我國《刑法》及相關法律規定。
根據《刑法》二百七十一條:「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並處沒收財產。」第二百零一條:「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有第一款行為,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後,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以及《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的通知第八十四條:「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在五千元至一萬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綜上可知,買方將貨款打到法定代表人個人賬戶的行為符合職務侵佔罪的構成要件,同時也符合逃稅罪的構成要件,如果涉案金額符合我刑事立案標准,還要依法承擔相應刑事責任。
『叄』 揭開公司面紗的相關法律
中國《公司法》第二十條第三款: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回,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答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其它國家也有相關的法律規范,英美法系為相關司法判例。據英美法學家們的歸納,在英美法系國家適用「揭開公司面紗」制度有幾條充分必要的條件的:1 人格混同。2 不當控制。3 財產混同。4 資產嚴重不足。
『肆』 公司法人人格混同的法律規定是如何的呢
法人人格抄混同包括:財產混同、業務混同和人事混同。
1.財產混同。公司財產與股東財產混同,使公司缺乏獨立的財產,也就失去了獨立人格存在的基礎。主要表現在:公司的營業場所與股東的營業場所相同;公司與股東的資本或者其他財產混合;公司與股東的賬簿合一,賬目不清;股東隨意調配公司的財產,或者轉為股東個人財產等,都導致財產混同。
2.業務混同。業務混同是指股東與公司從事同一業務,有時股東以自己的名義從事交易行為,有時又以公司名義從事交易行為,以至於與其進行交易的第三方無法分清是與股東還是與公司進行交易活動。
3.人事混同。人事混同是指公司與股東的組織機構、管理人員互相交叉,即「多塊牌子,一套人馬」。主要表現在:董事會人員互相兼任,高管人員統一調配,甚至雇員都完全一致。公司與股東盡管形式上獨立,但實質上互為一體,公司因此失去獨立的意思機構。
『伍』 公司人格混同法律規定是如何的
《公司法》第二十條 」公司股東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回股東權利,答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公司股東濫用股東權利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公司法》第64條規定:「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產獨立於股東自己財產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此即《公司法》對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的規定。
『陸』 公司法人格否認的情形有哪些構成要件有哪些
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是指在特定的法律關系中,如果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結合公司法運作實踐,目前我國濫用公司法人人格的行為主要有以下幾種:
a、注冊資金不實,使公司法人人格自始不完整。
b、虛設股東,以公司形式獲取不法利益。即公司的實質股東僅有一人,其餘股東僅為掛名股東,以符合法定的公司股東的最低人數,應使實質上的股東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c、非法人以公司名義進行經營活動。
d、利用公司的設立、變更逃避債務。
e、母公司對子公司的無度操縱、干預。
f、財產混同、業務混同造成人格混同。
適用法人人格否認一般應滿足以下條件:
第一,法人人格的合法存在。法人人格否認制以法人合法取得的獨立人格為前提,且不以完全否定法人人格為最終歸縮。若法人無獨立人格,法人人格否認便失去了所指向的對象。而法人人格之否認只是對投資者借法人合法外殼規避法律義務的否定,並非是對法人合法、有效存在的否定;這種否認僅僅賦予法人債權人追究股東或董事責任的權利,並未賦予其申請法人成立無效之權。
第二,股東實施了不正當使用或濫用了公司人格之行為。任何法律關系都不是無緣無故產生的,必須由法律事實引起,法律事實包括事件和行為,在公司法人人格否認法律關系中,事件不能導致其產生,只有濫用公司法人人格的行為才能引起公司法人人格否認法律關系。公司法人人格濫用行為的存在,既是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適用的前提,也是其適用的必要條件,這是否定法人人格而由股東或董事承擔相關民事責任的行為基礎。
第三,對債權人利益造成損害。債權人利益的實際損害是法人人格濫用的結果,這是衡量法人人格是否濫用的一個客觀標准,這里的損害不僅指債權人現有財產的減少、喪失,還指債權人的應得利益落空;既包括直接損失,也包括間接地使公司財產失卻招致債權人無法實現其權利。只有行為人濫用法人人格給債權人造成了損害,才有必要追究其法律之責;如果沒有損害,則無需否定法人人格,只要通過行政的甚至刑事的手段去追究行為人的責任即可,不必以民事責任形式來處理。
第四,濫用公司人格行為與債權人或公共利益損害間具有因果關系。如果受害人不能證明濫用公司人格行為與其損害間存在因果關系則不能勝訴。
第五,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行為人的主觀過錯是確定民事損害賠償責任的一般原則,雖然公司人格被否定後,要追究的責任非一般的民事賠償責任,但主觀過錯仍是承擔這種責任的必要條件。
第六,人格否認制度僅在公司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時方可適用。因為,公司具有足夠資產情況下,債權人因其利益已能獲得保障,故無必要要求股東承擔責任。
『柒』 我自己的公司 我是法人 沒有股東 挪用公司的錢會觸犯法律嗎
成立公司以後,個人的錢與公司的錢是獨立的。即使公司只有一個股專東,如果此股東將錢占屬有已有,則為職務侵佔罪,如果是挪用後從事經營活動,超過3個月以上的,屬於挪用資金罪。
簡單舉例,公司經營困難,負債累累,但是不會要求股東個人償債。同樣,公司盈利後,股東可分紅,不能任意挪用。否則會造成公司人格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