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合同糾紛法律服務
A. 策劃服務合同糾紛 屬於什麼案由
案由屬於:民事案件--合同、無因管理、不當得利--合同糾紛--服務合同糾紛
關於案由的體系編排。修改後的《民事案件案由規定》以民法理論對民事法律關系的分類為基礎,以法律關系的內容即民事權利類型來編排體系,結合現行立法及審判實踐,在2008年《民事案件案由規定》關於案由的編排體系劃分的基礎上,將侵權責任糾紛案由提升為第一級案由,將案由的編排體系重新劃分為人格權糾紛,婚姻家庭繼承糾紛,物權糾紛,合同、無因管理、不當得利糾紛,勞動爭議與人事爭議,知識產權與競爭糾紛,海事海商糾紛,與公司、證券、保險、票據等有關的民事糾紛,侵權責任糾紛,適用特殊程序案件案由,共十大部分,作為第一級案由。
在第一級案由項下,細分為四十三類案由,作為第二級案由(以大寫數字表示);在第二級案由項下列出了424種案由,作為第三級案由(以阿拉伯數字表示),第三級案由是司法實踐中最常見和廣泛使用的案由。基於審判工作指導、調研和司法統計的需要,在部分第三級案由項下又列出了一些第四級案由(以阿拉伯數字加()表示)。基於民事法律關系的復雜性,不可能窮盡所有第四級案由,目前所列只是一些典型的、常見的,或者為了司法統計需要而設立的案由。
B. 法律顧問律師都負責做哪些日常事務,遇到合同糾紛還另行收費嗎
這個需要你與應聘律師協商,實踐中顧問費有涵蓋部分或全部案件代理費的。
C. 簽訂法律服務居間合同要注意什麼
一、、居間合同糾紛案件
居間合同是中介常用到的一個合同,關繫到了居間人和委託人的利益,因此簽訂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如委託人需要保密要做出居間人的保密約定
在簽訂居間合同時,若委託人要求居間人不得將其姓名或商號、名稱告知對方。則應在居間合同中體現出來。此時,居間人就負有對委託人信息保密的義務。居間人在交易雙方訂立合同之中或之後都應履行保密的義務。居間人如違反該義務致使委託人受損害的,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只有當居間人促成合同成立時,居間人才能要求委託人支付報酬。
二、居間活動費用承擔的問題
當居間人促成合同成立時,居間活動的費用由居間人來負擔。但是,若居間人未促成合同成立的,可以要求委託人支付從事居間活動支出的必要費用,但不得要求委託人支付報酬。
三、居間人損害委託人利益的後果
居間人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損害委託人利益的,不得要求支付報酬並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四、簽訂居間合同應注意
1、居間人資質的查核,雙方的權利義務;
2、居間合同履行完標准(促成合同成立,還是牽線讓買賣雙方達成合同意向,或僅介紹買賣雙方認識,或有其它協助義務);
3、居間人與委託人約定的報酬及其支付方式;
4、居間過程中出現的雙方違約責任;
5、不可抗力、意外事件造成居間不能,責任處理論;
6、居間費用的標准計算等。
那麼審理居間合同案件糾紛應該注意是什麼呢?
審理居間合同必須公平確定雙方責任:
1、居間人在完成提供訂立合同機遇和介紹人物以後,有權要求委託人支付酬金。
2、委託人擅自變更或取消委託指示,造成居間人財產損失的應予賠償並應適當承擔違約責任。
3、居間人必須忠實於委託人的利益,如果有意做出有利於與委託人締結合同的第三人行為,則不能向委託人要求給報酬和費用,且應按前述原則償付違約金,如果因此而造成委託人財產損失的違約金不足以補償的還應承擔賠償責任。
D. 法律服務合同糾紛屬於委託合同嗎
法律服務合同糾紛是屬於委託合同,一般都是以委託代理協議簽的
E. 常見的合同糾紛如何處理大智若愚法律服務靠譜嗎
常見的合同糾紛肯定兩個人,先事先協商協商不了,就要起訴的法院法律服務肯定怕了,他沒有依據法律處理一切事情。
F. 法律服務合同與訴訟、仲裁、人民調解代理合同糾紛之間的區別
法律服務合同是指不包含涉訴涉仲涉調事務的代理合同,一般是框架合內同或某非訴業務所容簽訂的法律服務合同,如常年法律顧問合同或公司上市法律服務合同。
訴訟、仲裁、人民調解代理合同糾紛,顧名思義,是因具體涉訴涉仲涉調案件處理所簽訂的委託代理合同,是就涉訴個案所簽訂的。
所以索要律師費,看索要的是什麼律師費,具體區分如上。
G. 居間服務合同糾紛(法律高手請進)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四百二十四條 居間合同是居間人向委託人報告訂立版合同的機權會或者提供訂立合同的媒介服務,委託人支付報酬的合同。
第四百二十五條 居間人應當就有關訂立合同的事項向委託人如實報告。
居間人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損害委託人利益的,不得要求支付報酬並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第四百二十六條 居間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委託人應當按照約定支付報酬。對居間人的報酬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根據居間人的勞務合理確定。因居間人提供訂立合同的媒介服務而促成合同成立的,由該合同的當事人平均負擔居間人的報酬。
居間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居間活動的費用,由居間人負擔。
第四百二十七條 居間人未促成合同成立的,不得要求支付報酬,但可以要求委託人支付從事居間活動支出的必要費用。
我國關於居間合同的規定都在這幾個條款里,希望你可以用的上。
H. 朋友請問一下法律服務合同糾紛如何處理
先協議,協議不成只有訴訟法院解決。
I. 法律服務合同糾紛責任如何認定
你好,在現今,我國致力於法治環境建設的大背景下,法律憑證就具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合同在生活中就是十分常見且重要的。做很多事情都需要簽訂合同,不管是工作還是從事其他活動。而合同糾紛的案例也就不斷增多,那麼法律服務合同糾紛責任如何認定呢?接下來小編將為您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一、未盡到誠實的法律服務義務
違反了《合同法》第6條的規定和全國律協2004年頒布實施的《律師執業行為規范》第16條的規定。這種執業律師往往是向委託人承諾:能打贏「官司」,承諾判決結果,委託人在被誤導的情況,產生訴訟慾望,對訴訟解決糾紛的期望值開始上升,最終簽訂委託代理合同。
二、未盡到告知訴訟風險的法律服務義務
違反了《合同法》第107條的規定和全國律協2004年頒布實施的《律師執業行為規范》第48條的規定。作為執業律師,應當客觀地告知委託人擬委託事項可能出現的法律風險,而這種執業律師往往是:只講有利的,不講不利的,當判決結果是敗訴時,只談我該主張的都主張了,該請求的都請求了,該抗辯的都抗辯了,法官不支持不採納,我有什麼辦法。結果只能是,訴訟有風險,責任個人擔。
三、未盡到提供規范的法律服務保障義務
違反了《合同法》第112條規定和全國律協2004《律師執行為規范》第49條的規定。基於人們對執行律師的信賴和律師執行行為規定的要求,律師在執業時,應當根據法律和自己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對擬委託辦理的案件,作出科學的法律判斷,為委託人提供符合法律規范的法律服務,根據法律完成委託事項,維護委託人的利益。這種執業律師,往往是犯常規性錯誤,你訴誰,訴訟主體搞錯了;怎麼訴,程序搞錯了;在哪訴,管轄搞錯了;能否訴,時效搞錯了;訴什麼,訴由搞錯了;憑什麼,舉證搞錯了;為什麼,法理搞錯了;支持否,法律適用搞錯了。
這每件錯誤,都會導致委託人敗訴。更有甚者,未經委託人授權或屈解委託人的真實意思擅自當庭變更、放棄訴訟請求,惡意串通和跟對方和解,損害了委託人的利益。
那麼,因履行法律服務合同發生糾紛,通過什麼途徑解決呢?最便民的途徑是,到執行律師注冊登記的省律師協會進行投訴解決。正如全國律協2004年頒布實施的《律師執業行為規范》第175條「律師和律師事務所應當妥善處理律師執業中發生的各類糾紛,自覺接受律師協會及其相關機構的調解處理。」和第176條「律師和律師事務所應當認真履行協會就律師執業糾紛做出的裁決。」的規定。
如果對律師協會的裁決不服,或者不願意到律師協會申請裁決,可在法律服務合同糾紛發生兩年之內,到合同履行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訴訴解決,標的額在100萬元以上的到中級人民法院解決。
受案法院應當按最高人民法院法發[2000]26號關於印發《民事案件案由規定(試行)》的通知第38條第134款第4項的規定,以法律服務合同糾紛案作為案由,只要符合《民事訴訟法》第108條的規定,就應當立案受理。如果原告的訴訟請求經過法庭調查舉證、質證、並能夠認定;經過法庭辯論正論、反論、並能夠成立;就應當根據《合同法》第112條、第113條的規定,參照《律師執業行為規范》做出判決。使代理有風險,責任律師擔變為現實,還委託人一個公道。
在現實生活中,關於合同糾紛的案例十分常見,每個當事人都會為了自己的利益據理力爭。對於關於的合同糾紛,是必需要走民事訴訟程序的。在各種法律活動中,關於合同的糾紛是比較常見的,以上就是本文對於法律服務合同糾紛責任如何認定這個問題的介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網頁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