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律師法律

律師法律

發布時間: 2020-12-23 22:04:07

Ⅰ 簡述律師承擔民事法律責任的條件

律師民事賠償責任的前提與其他一般民事賠償責任一樣,也是責任人具有過錯行為的法律事實。具體就是指律師在接受當事人的委託後,在執行職務的過程中,由於律師的故意或過失的過錯,給當事人的合法利益造成損害的法律事實。基於律師與當事人之間的代理關系,根據我國民法的有關規定,律師對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是否應承擔民事法律責任關鍵在於律師在執行職務時,是否有過錯行為,而確定其有過錯行為,必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①律師在主觀上必須有過錯
②律師的行為必須已給當事人造成了經濟損害,且行為和損害結果之間具有直接的因果關系;
③律師的行為必須是違法行為,即具有違法性;
④律師的行為必須是發生在律師執行職務過程中
律師的過錯行為,一般表現為以下幾種:律師不作為的違法行為,即不履行律師職責,給當事人造成經濟損失;律師超越代理許可權和職責范圍的行為,並且超越代理許可權和職責范圍的行為又沒有得到當事人的追認和律師事務所的認可,由此給當事人造成了經濟損失;律師在代理活動中向當事人隱瞞真相或有欺詐行為,或故意泄露當事人的秘密,與對方當事人或第三人惡意串通,損害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律師明知代理事項是違法的,但仍進行代理活動,或是唆使當事人規避法律、法規以至給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失的等。
我國《律師法》條49條規定:「律師違法執業或者因過錯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由其所在的律師事務所承擔賠償責任。律師事務所賠償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行為的律師追償。」該條還規定:「律師和律師事務所不得免除或者限制因違法執業或者困過錯給當事人造成損失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

Ⅱ 律師分為幾種

律師的分類如下:

按照工作性質劃分,律師可分為專職律師與兼職律師,按照業務范圍劃分,律師可分為民事律師、刑事律師和行政律師,按照服務對象和工作身份,分為社會律師、公司律師和公職律師。律師業務主要分為訴訟業務與非訴訟業務。

1996年5月1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並於2001年12月29日和2007年10月28日兩次修訂。律師法規定律師,是指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接受委託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

拓展資料:

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的前身是國家司法考試。

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及《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實施辦法》的有關規定設立的職業證書考試。

擔任法官、檢察官、律師、公證員、法律顧問、仲裁員(法律類)及政府部門中從事行政處罰決定審核、行政復議、行政裁決的人員應當通過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國家司法考試每年的通過率一般在全國考生人數的10%左右。

Ⅲ 律師要背多少法律

律師,是指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接受委託或者指定,為當事人內提供法律服務的容執業人員。
按照工作性質劃分,律師可分為專職律師與兼職律師,按照業務范圍劃分,律師可分為民事律師、刑事律師和行政律師,按照服務對象和工作身份,分為社會律師、公司律師和公職律師。律師業務主要分為訴訟業務與非訴訟業務。
總體來說,當律師是要熟悉法律的基本理論,基本制度,基本原則,這些東西掌握了,然後結合自己所攻領域,掌握各自領域的法律法規。即使這些領域內的法律法規,律師也無須全部死記硬背,只要能夠掌握主要法條,熟練運用即可。其他的在其辦公事內有大量的備查法規,隨用隨查。時間久了,相關法律自然可以脫口而出了。

Ⅳ 律師和法律工作者有什麼差別

二者的相同點是,都是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的人員,但二者的區別卻是相當大的。
區別之一,二者產生和存在的法律基礎不同。律師的產生和其執業的基礎,是根據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的規定.法律工作者的產生和其執業的基礎,是根據行政規章《關於鄉鎮法律法務所的暫行規定》(現為《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和《基層法律工作者管理辦法》)的規定。也就是說,法律服務所和法律工作者的設定是沒有法律基礎的。
區別之二,二者執業的准人不同。要想做律師,必須先參加全國律師資格考試,取得律師職業資格。從2002年起,要想做律師,必須先取得法律職業資格。而做基層法律工作者,就沒有這樣的准入程序,只要你想做並得到司法行政部門的同意就行。
區別之三,二者執業的法律水平或者說是法律知識的含量不同。做律師,首先得是法律本科畢業,才有報名參加考試的資格。參加考試,不是一般人就可以成就理想、如願以償的。就以2002年的考試為例,全國報名參加考試的人有38萬之多,但因此而獲得資格的人只是報考人數的百分之六點多有資格做律師的人,其知識含量的程度有多少,我這里不說,你也會猜想了。而做法律工作者,只要具備高中文化就可以了。
區別之四,二者服務的范圍不同。律師的服務范圍十分廣泛,凡是社會生活中用得上律師的事務,律師都可以發揮作用。而法律工作者的服務范圍僅限於從事簡單的民事類代理事務,他們不具備從事刑事類代理和辯護業務。
區別之五,二者執業的地域不同。在全國范圍類,律師執業不受地域限制,在國家與國家之間,律師也有一定的執業空間。法律工作者的執業受地域范圍限制,根據司法部對行政規章《鄉鎮法律法務業務工作細則》的解釋,基層法律工作者不能代理當事人任何一方均不在本轄區內的民事、經濟、行政訴訟案件。現在廣東\上海\北京等發達地方已經不允許法律工作者出庭參加.
區別之六,二者體現的社會價值不同。律師作為一種職業,是世界各法制國家的同類設定,律師的社會作用,國際條約《關於律師作用的基本原則(1990)》有系統的揭示,其中之一就是「要求所有人都能有效地得到獨立的法律專業人員提供的法律服務」。因此,有人說:「沒有律師就沒有司法公正」。法律工作者的職業設定,只是中國的現象,不是國際上通常的做法,因此也就沒有「沒有法律工作者就沒有司法公正」的說法。
區別之七,二者的歷史使命不同。律師是法制國家的產物,與法制國家同發展,共存亡。法律工作者只是為解決鄉鎮聘請律師難的現狀而暫時的措施,司法部早在2002年,就要求大中城市的法律工作者,淡出訴訟領域,可見,法律工作者作為一種臨時制度,意味著將要完成其歷史使命。
相對於我國其他地方來說,要區別哪是律師、哪是法律工作者,其難度比較大.現就我們的法律服務市場做一個比較和分析,以幫助大家鑒別真偽。
一是從執照上進行鑒別。律師的執業執照是紅色的,象結婚證,內頁紙張上對光可發現有水印。基層法律工作者是工作證是綠顏色.象離婚證.內頁紙張上對光可發現沒有水印。
二是從招牌上進行鑒別。律師執業的場所是律師事務所,其招牌是「行政區名稱+字型大小+律師事務所」。法律工作者執業的場所是法律服務所,其招牌應當是「x x縣x x(鄉鎮)街道+法律服務所」。法律服務所的招牌很少是按照要求製作的,到處懸掛的是「湖北x x x法律事務所」,比律師事務所的招牌要張揚得多了。
三是從服裝上進行鑒別。根據規定,律師只有在出庭的時候,才會著律師袍,平時的著裝是大眾化的,有時可見左胸前的別有象西服商標樣的金色徽章,仔細看可發現上有「中國律師」字樣,那就是律師徽章。而平時著有「司法」臂章,象警察服裝顏色的制服的,可能就是「鄉鎮(基層)法律工作者」了。
有人也許會問,在我們這,還有許多的社會人員也在幫人打「官司」,這又是怎麼回事?
在我們國家,根據三大訴訟法的規定,其他公民經人民法院同意,是可以為當事人代理民事類案件和參與刑事案件的辯護的,但有嚴格的限制。限制之一是要經人民法院同意。限制之二,是不得收取任何報酬,冒充律師者由公安機關處以以5000元以內的罰款。非冒充律師而收取報酬者,由司法行政機關責令停止非法執業,沒收非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限制之三是在刑事辯護案件中,可以擔任被告人的辯護人的人只能是被告人的親友。

Ⅳ 律師的職責是什麼

律師應當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

熱點內容
個人相關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0 08:44:10 瀏覽:138
法碩非法學題型 發布:2025-05-20 08:27:09 瀏覽:962
行政法規設定的證明 發布:2025-05-20 08:12:52 瀏覽:538
未成年人刑事責任與法律後果 發布:2025-05-20 08:08:02 瀏覽:53
201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新勞動法 發布:2025-05-20 08:07:27 瀏覽:186
合同法對要約撤回與撤銷的規定 發布:2025-05-20 07:58:50 瀏覽:701
欠錢被起訴到法院了 發布:2025-05-20 07:54:33 瀏覽:730
高平書法學校 發布:2025-05-20 07:45:55 瀏覽:85
汽車法規書籍 發布:2025-05-20 07:45:55 瀏覽:722
2019司法考試真題 發布:2025-05-20 07:45:21 瀏覽: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