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武律師博客
❶ 希望有律師談案,給我們說說"北海案",起因是什麼為什麼那麼多律師關注呢
主要由楊金柱律師發起、陳光武律師親自率領的北海法律援助律師團伍雷回、朱明勇、楊名跨、張凱、王答興六位律師,嚴格按照中國現有的《刑事訴訟法》權利,進行有利、有理、有節、依法的工作,在到北海後48小時,就迫使北海警方釋放了三個律師,一個證人(以取保候審的方式)。同時,楊金柱最早接到救助呼籲的楊在新律師,反而被以主要嫌疑人身份批准逮捕。根據北京媒體記者的調查報道,在律師團到北海當天,廣西警方在南寧進行了高度保密的內部磋商。律師港灣可以看出,在中國現在的環境下,不管一些地方法制已經被損害到何種程度,在公開化、法制化的社會輿論面前,法律仍然是保護公民基本權利的重要武器。任何強權,都不可能毫無顧忌。律師團的作用,只是用自己的無畏精神、深厚的法律功底、履險恭親、精誠大義,讓人民實實在在地看到了法律的光輝,看到了正義之師的力量,看到了當前中國正義的聲音並沒有完全凐滅。
❷ 陳光武的律師事務所主任
陳光武 1952年生於山東省郯城縣,漢族。中國當代知名刑事辯護律師。現任山東晨浩律師事務所主任,山東臨沂仲裁委員會仲裁員。2008年入編《中國刑辨大律師》 。陳光武律師讀初中時文化革命開始,學業中斷,便隨父學醫。1972年參加山東生產建設兵團。1976年兵團撤銷後留兵團所在的國營蒼山農場子弟學校任教。1982年參加中央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1985年畢業。1983年自修法律,1986年通過山東大學自學考試法律專科畢業。同年,參加全國首屆律師資格統一考試獲律師資格,後續讀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獲本科學歷。1983年調山東廣播電視大學臨沂分校任教。先後從事哲學、邏輯學、文學、法學等學科的教學工作。
1983年開始從事兼職律師工作。1990年辭去電大教師工作,從事以刑事辯護為主的專職律師工作至今。
陳光武律師早年工作的山東省蒼山縣,是全國有名的大蒜之鄉。1987年,在計劃經濟的模式下,縣領導片面提倡、扶植大蒜的種植,盲目擴大種植面積,忽視了市場的調查和調控,從而導致蒜苔大量滯銷。爆發了震驚全國的成百上千的農民沖擊了縣政府的蒼山蒜苔事件。陳光武律師參加了數名被告人的辯護。庭審中,陳律師不僅為被告人提供了全面、深刻的辯護,而且指出縣領導的官僚主義是導致事件發生的重要原因。此觀點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人民日報》《大眾日報》《農民報》《中國青年報》等報刊先後發表了評論,指出官僚主義是導致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國務院因此發文要求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反對官僚主義的教育活動。在此事件中,縣委縣政府數名主要領導受處理。從而引發了政府職能、作用如何調整以適合市場經濟要求的大討論,成為全國普遍關注的焦點。陳光武律師對蒜苔事件的辯護,對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化過程中的經濟體制的改革、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1998年6月,中央電視台兩次曝光山東省臨沂市種子站出售假玉米種子,導致大面積玉米減產的「假種子事件」。引起當時的國務院總理的朱鎔基總理關注。時任山東省省委書記的吳官正同志親自過問。之後,臨沂市種子站兩名主要領導被抓,檢察機關以銷售偽劣產品罪提起公訴。一審兩人均被判處有期徒刑兩年。 陳光武律師在該案的辯護中,為了弄清假種子的范疇和新陳種子是否可以混摻銷售問題,先後走訪了山東省農業廳、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等單位,咨詢了眾多專家學者,查閱了大量的相關文件。廣泛的調查後,陳光武律師向中級法院提出了「臨沂市種子站經營的玉米種是將新陳種子混摻後的種子,與假種子、偽劣種子不是同一概念,新陳種子混摻只要達到《種子管理條例》規定的標准,即可以銷售,被告人不構成犯罪的辯護意見」。最終臨沂市中級人法院採納了陳光武律師的辯護意見,對兩位被告人宣告無罪。該案促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的制定和種子管理法規的完善。
陳光武律師先後在國內有影響的報紙雜志上發表論文十餘篇,其中《論涉林案件的司法避讓》一文在《山東首屆律師論壇》獲獎,被收入《中國當代思想寶庫—法律卷》。《息訴止爭 律師崗位接訪大有作為》獲「第二屆山東律師論壇」二等獎。多件經典案例在網路上廣泛流傳。
❸ 什麼事死磕派律師,求詳解
死磕,北京話,就是沒完,和某人或某事作對到底的意思。最代表性的一句就是「跟你丫死磕」,用於表現不達目的誓不罷休,跟你耗上了的態度。
死磕派律師就是對「以叫板,較勁,不通融,不認輸,不達目不罷休」的「一派系」的律師們的稱謂。
死磕派一詞的首創者是楊學林律師,「黎慶洪案」後,死磕這個詞就不斷出現在楊學林的微博和博客上。2013年2月,楊金柱、陳光武、楊學林、劉志強等在「黎慶洪案」中死磕過的律師在江西辦理「桂松案」時,斯偉江又發了一條微博,戲稱:「你們死磕這班人又去搞新案子啦,不如任命你們為死磕派。」不久後,楊學林發了一條微博,根據辯護風格,將中國刑辯律師分成三種:死磕辯護派、形式辯護派和勾兌辯護派。後兩者分別指走過場、做足樣子的辯護律師和通過幕後勾兌解決問題的律師。
2013年7月24日,北京市司法局副局長吳慶寶在《環球時報》上發表了《死磕派律師更要維護法治社會》一文,肯定了死磕派律師的作用,提出「政府應主動團結這些律師群體,讓他們成為決策的參謀之一」,但同時也提醒「切忌私下小范圍形成與政府對立的意見和行動,將自己劃到政府的對立面」。
同年8月28日《南風窗》18期刊登的《死磕派律師》一文中,認為死磕派律師的涌現,在律師江湖中掀起了不小波瀾,也在更大的話題域中產生死磕派律師「到底是磕出法治中國,還是磕壞中國法治」的爭論。
❹ 死磕律師到底怎麼回事
死磕,北京話,就是沒完,和某人或某事作對到底的意思。最代表性的一句就是「跟你丫死磕」,用於表現不達目的誓不罷休,跟你耗上了的態度。 死磕派律師就是對「以叫板,較勁,不通融,不認輸,不達目不罷休」的「一派系」的律師們的稱謂。 死磕派一詞的首創者是楊學林律師,「黎慶洪案」後,死磕這個詞就不斷出現在楊學林的微博和博客上。二0一三年二月,楊金柱、陳光武、楊學林、劉志強等在「黎慶洪案」中死磕過的律師在江西辦理「桂松案」時,斯偉江又發了一條微博,戲稱:「你們死磕這班人又去搞新案子啦,不如任命你們為死磕派。」不久後,楊學林發了一條微博,根據辯護風格,將中國刑辯律師分成三種:死磕辯護派、形式辯護派和勾兌辯護派。後兩者分別指走過場、做足樣子的辯護律師和通過幕後勾兌解決問題的律師。 二0一三年漆月二四日,北京市司法局副局長吳慶寶在《環球時報》上發表了《死磕派律師更要維護法治社會》一文,肯定了死磕派律師的作用,提出「政府應主動團結這些律師群體,讓他們成為決策的參謀之一」,但同時也提醒「切忌私下小范圍形成與政府對立的意見和行動,將自己劃到政府的對立面」。 同年吧月二吧日《南風窗》一吧期刊登的《死磕派律師》一文中,認為死磕派律師的涌現,在律師江湖中掀起了不小波瀾,也在更大的話題域中產生死磕派律師「到底是磕出法治中國,還是磕壞中國法治」的爭論
❺ 陳光武律師的腦子是不是有毛病了這幾天看他的微博完全與過去判諾兩人
非常的有同感。
❻ 山丹那個律師最厲害
深圳黃有奇 李志勇律師 伍雷 蒲萬純 楊學林 陳光武 楊金柱 朱明勇律師 周澤 王興律師 房立剛律師 徐天明 劉洋 律師林波
很厲害的以上各位!
❼ 陳光武為什麼辭去聶樹斌案的律師
李樹亭律師告訴聶樹來斌案復查合議庭自法官,陳光武律師的助理通過電話告訴他,陳光武擬因身體原因辭去聶樹斌案申訴代理律師職務,聶樹斌案申訴人張煥枝讓其安心養病,沒有解除與其代理關系。合議庭法官說,陳光武與張煥枝無就此事與合議庭聯系過,其代理關系還是有效的。
❽ 洪道德起訴聶樹斌案律師誹謗罪靠譜嗎
2015年6月17日,據媒體報道,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洪道德在2015年6月2日,向海淀區法院提起對聶案代理律師陳光武的刑事自訴。
起因是洪道德在央視《焦點訪談》就聶樹斌案發表「非冤案」言論。陳光武發文《洪道德教授無道無德》予以反擊。
陳光武博客、微博言論是否構成對洪道德的誹謗罪?
我們先來看看刑法關於誹謗罪的規定,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侮辱罪、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洪道德起訴陳光武的誹謗行為可以分為兩類:
一、不直接涉及聶樹斌案的言論。
如:洪道德無道無德、全世界都在罵您呢、很多人說您很壞、洪道德吃人血饅頭。
筆者認為,這類言論屬於評價、敘述性的言論,與捏造事實無關,因此不符合誹謗罪捏造事實的法律特徵。
二、涉及聶樹斌案有關的言論。
如:陳光武說「沒親歷犯罪,就不可能熟知案情,這是不是常識?沒到過現場,就不可能准確指認案發地,這是不是常識?百米之外絕對看不到荒草從中那個鑰匙串是不是常識?在常識問題上洪教授都罔顧事實顛倒黑白,您洪道德究竟道德何在?」
類似這類言論陳光武主要的意思是說洪道德不尊重事實,歪曲事實。
洪道德質問:「沒親歷犯罪,就不可能熟知案情,這是什麼常識?沒到過現場,就不可能准確指認案發地,這又是什麼常識?請被告人舉出自訴人在常識問題上罔顧事實、顛倒黑白的證據。」
這類問題,因為屬於涉及到聶樹斌案的事實的爭論,無論所說是否成立,都與緋謗罪故意捏造事實無涉,因此,這類言論也不構成誹謗罪。
此外,洪道德還援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博客微博點擊、轉發、瀏覽數量作為情節嚴重的依據。關於這個司法解釋筆者曾於2013年寫過三篇評論文章,《轉發微博可獲罪——法治之殤》、《誹謗罪不可量化之罪——評誹謗信息被瀏覽五千次轉發五百次定罪標准》、《誹謗罪追究不能越俎代庖》,其中的《誹謗罪不可量化之罪——評誹謗信息被瀏覽五千次轉發五百次定罪標准》闡述了針對不同人的誹謗詆毀信息,對相對人的影響不取決於轉發、瀏覽次數,而取決於相對人知名度、行業。因此,誹謗罪是不可量化之罪。筆者認為這個司法解釋在司法實踐中不應該被引用。
綜上,筆者做出大膽預測,洪道德起訴陳光武誹謗罪不成立。
因此,洪道德撤訴是上策,否則只能自取其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