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公司投融資法律實務

公司投融資法律實務

發布時間: 2020-12-24 09:41:06

Ⅰ 會計人員的八大原則

會計人員的八大原則:

1、重要性原則

指企業在全面核算的前提下,對於在會計核算過程中的交易或事項應當區別其重要程度,採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對資產、負債、損益等有較大影響,並進而影響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據以作出合理判斷的重要會計事項。

必須按照規定的會計方法和程序進行處理,並在財務會計報告中予以充分、准確地披露;對於次要的會計事項,在不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和不誤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作出正確判斷的前提下,可適當簡化處理。

2、謹慎性原則

亦稱穩健性原則,或稱保守主義,是指某些會計事項有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可供選擇時,應盡可能選擇一種不致虛增賬面利潤、誇大所有者權益的方法為準的原則。

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的要求,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少計負債或費用,但不得設置秘密准備,並且要求企業在面臨經濟活動中的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作出職業判斷並處理會計事項時,應當保持必要的謹慎,充分估計風險和損失,不高估資產或收到也不低估負債或費用。

3、實際成本原則

亦稱歷史成本原則,是指企業的各項財產在取得時應當按照實際成本計量。其後,各項財產如果發生減值,應當按照規定計提相應的減值准備。除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另有規定者外,企業一律不得自行調整其賬面價值。

企業在會計核算上對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等項目的計量,應當基於交易或事項的實際交易價格或成本,這主要是因為實際成本具有客觀性,便於查核,同時實際成本數據的取得和確定也比較容易。

4、配比原則

是指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收入與其成本、費用應當相互配比,同一會計期間內的各項收入和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應當在該會計期間內確認。

在會計核算中遵循配比原則,就是要求一個會計期間內的各項收入同與其相關聯的成本、費用,應當在同一會計期間內進行確認、計量並登記入賬,藉以計算確定該期的損益。

5、權責發生制原則

是指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凡是不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收付,都不應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權責發生制以權利取得和責任完成作為收入和費用發生的標志,有助於正確計算企業的經營成果。我國企業會計制度和會計准則要求企業在會計核算過程中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

6、明晰性原則

亦稱可理解性原則,是指企業的會計核算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清晰明了,便於理解和利用。

對會計信息使用者來說,首先要能弄懂財務會計報告反映的信息內容,才能加以利用,並作為決策的依據,明晰性原則就是要求會計核算提供的信息應當簡明、易懂,能簡單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能為大多數使用者所理解。

7、及時性原則

是指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及時進行,不得提前或延後,對會計信息使用者來說,會計信息與決策的相關性不僅表現在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而且表現在會計信息時效性上,過時的會計信息對決策者的使用價值就會大大降低,甚至無效。

在會計核算中,堅持這一原則就是要求及時收集會計信息、及時對會計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及時傳遞會計信息,以滿足各方面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需要。

8、實質重於形式原則

是指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核算,而不應當僅僅按照它們的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

在實際工作中,交易或事項的外在法律形式並不總能真實反映其實質內容。為了使會計信息真實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就不能僅僅依據交易或事項的外在表現形式來進行核算,而要反映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

(1)公司投融資法律實務擴展閱讀:

會計人員的其他原則

1、客觀性原則

是指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如實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會計核算的客觀性包括真實性和可靠性兩方面的意義,企業提供會計信息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需要,因此,必須做到內容真實、數字准確和資料可靠。

2、相關性原則

亦稱有用性原則,是指企業會計提供的信息應當能夠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以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會計信息與使用者的決策密切相關,表現在提供的會計信息能幫助決策者預測未來,把握可能的結果,從而改善當前的決策,在會計核算中應堅持這一原則,在收集、加工、處理和提供會計信息的過程中,充分考慮會計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3、一貫性原則

是指企業的會計核算方法前後各期應當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如有必要變更,應當將變更的內容、變更的累積影響數,以及累積影響數不能合理確定的理由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予以說明。

在會計核算中,經常會出現相同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有多種辦法可供選擇,例如存貨發出的計價方法有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和個別認定法等,年數總和法、雙倍余額遞減法等,企業可以在會計准則或制度允許的范圍內選擇使用。

4、可比性原則

是指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指標應當口徑一致、相互可比。

不同的企業可能處於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經濟業務發生於不同時點,為了保證會計信息能夠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決策的需要,便於比較不同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只要是相同的交易或事項,就應當採用相同的會計處理方法。

Ⅱ 工商管理類包括哪些專業

工商管理這個專業,不同層次的學歷對這個專業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分別來聊聊。

本科層次,突出特點是雜。國內該專業的本科教育,專業課上設計多領域的基礎課程,包括企業管理(含戰略管理)、營銷、人力資源管理(含組織行為學、心理學相關)、會計(含審計、財務管理),此外,還會涉及到經濟學、運籌學、信息系統等相關知識。包含領域廣也意味著每一門都不深。
本科就業主要以銷售、產品經理、大堂經理等一線服務業工作者。公務員是不錯的出路。
碩士(學碩)層次,突出是研究方法的學習。此階段將會有一個較為確定的研究方向,無論是任何一個方向,更多聚焦於管理研究方法的學習。如問卷調查、心理學實驗、數理統計方法等。但由於國內工商管理專業普遍學制較短(兩年到三年),對於研究方法上也只是初步的涉獵。
碩士就業可以選擇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和營銷方面,基礎的管理咨詢、數據分析、培訓,等相關工作,以及本科生的就業崗位。由於工商管理碩士(含全日制專碩)畢業生過多,其實就業前景與本科生差別不會太大。但是在工作中的思維方式和能力相對來說更高一些,有基本的系統思維和管理決策能力。
博士層次,除了學術研究之外,基本有獨立進行管理咨詢、項目推進、數據分析決策、系統建模決策等各方面的能力。工商管理博士階段,個人認為,其實已經可以稱作為管理學大類博士,有兩到三個方向的理論和研究方法都非常精通。同時,管理類的研究方法和管理咨詢的方法比較重疊。因此,即使管理學博士生可能在社會關系、人際關系等方面有些欠缺,但是在管理咨詢的方法上有成熟體系,可以在企業中執行管理工作,為決策提供建議(智囊團)。當然,大部分博士應該會選擇留在高校從事科研工作。
這個專業包含很多內容,如果想把這些管理理論轉化為管理實踐,本科期間的學習內容遠遠不夠,但這並不代表這個專業水平很低。
此外,工商管理的管理和所謂的社會關系、人際關系等方面的管理不是一碼事。不是說學了這個專業,就特別擅長指揮別人。從就業方面來說,和傳統工科不同,傳統工科針對製造業,而管理學從事服務工作,不存在誰高誰低的說法。剛畢業的工科畢業生也得進廠房,那麼管理學本科生從基層服務業干起來也很正常。

熱點內容
經濟法00043試題大題 發布:2025-05-22 16:19:44 瀏覽:578
公安行政法學 發布:2025-05-22 16:14:01 瀏覽:838
借條法律效力期間 發布:2025-05-22 16:07:19 瀏覽:631
黃旗堡法院 發布:2025-05-22 16:07:12 瀏覽:362
勞動法中非因工傷有關條例 發布:2025-05-22 15:57:30 瀏覽:249
勞動法中對自行脫崗的規定 發布:2025-05-22 15:41:16 瀏覽:159
東奧級經濟法和中華經濟法老師 發布:2025-05-22 15:39:46 瀏覽:60
外國法院做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 發布:2025-05-22 15:38:59 瀏覽:76
法律知識七進開展情況 發布:2025-05-22 15:32:35 瀏覽:939
童工法律知識 發布:2025-05-22 15:16:10 瀏覽: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