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物流法律服務

物流法律服務

發布時間: 2020-12-25 13:04:06

㈠ 中國物流業有哪些相關的法律法規

中國物流業相關的法律法規:

(1)水路運輸方式下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

水路運輸方式包括國際海上運輸、沿海和內河運輸,適用的國內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運輸合同分章》、《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運條例及實施細則》,國內《水路貨物運輸規則》、《危險貨物運輸規則》。

《集裝箱運輸規則》、《國際貨運代理業管理規則及實施細則》和《統一提單的若干法律規定的國際公約》---海牙規則、《修改的統一提單的若干法律規定的國際公約議定書》,即海牙--維斯比規則、《聯合國海上貨物運輸公約》漢堡規則及《聯合國多式聯運公約》等。

(2)陸路運輸方式下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

陸路運輸方式有鐵路和公路運輸,陸路運輸對貨物在大陸內的流通起著重要作用,鐵路和公路運輸又有自己的運行特點。公路運輸方面國內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汽車貨物運輸規則》、《集裝箱汽車運輸規則》、《汽車危險貨物運輸規則》。

(1)物流法律服務擴展閱讀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第三條

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檢查、扣留郵件、匯款。

第四條 國務院郵政管理部門負責對全國的郵政普遍服務和郵政市場實施監督管理。

省、自治區、直轄市郵政管理機構負責對本行政區域的郵政普遍服務和郵政市場實施監督管理。

按照國務院規定設立的省級以下郵政管理機構負責對本轄區的郵政普遍服務和郵政市場實施監督管理。

國務院郵政管理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郵政管理機構以及省級以下郵政管理機構(以下統稱郵政管理部門)對郵政市場實施監督管理,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以及鼓勵競爭、促進發展的原則。
第五條國務院規定范圍內的信件寄遞業務,由郵政企業專營。

㈡ 我國物流法律法規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我國物流法律法規存在的問題

我國現有各類物流法律法規的制定,基本上已能維護目前物流業的經濟秩序,但仍不能滿足物流業飛速發展的需要,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是:

1.物流業缺乏系統而專門的法律規定。目前,我國執行的有關物流方面的法律法規從內容和行業管理上分散於海陸空運輸、消費者保護、企業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各部委分別制定的有關規程和管理辦法,是在不同時期、由不同部門針對不同問題制定的,形成多頭而分散的局面,呈現出雜亂無章的狀態,缺乏物流行業系統專門的法律規定,導致市場機制不健全,秩序混亂,價格無序。

2.直接具有操作性的物流法律法規層次較低,法律效力不大。我國直接具有操作性的物流法律法規多由中央各部委、地方制定頒布,規范性不強,缺乏法律責任的制約作用,大多是一些條例、辦法、規定和通知等,其中不少內容還有悖國際慣例,在具體運用中缺乏操作性,難以產生法律效力,多數只適合作為法庭審判的參照性依據,不利於調整各物流主體之間的相互關系,缺乏對物流主體行為的制約作用。

3.物流法律法規滯後。我國目前執行的有些物流法律法規還是從過去計劃經濟體制環境下延續而來的。他們是根據當時的情況制定的,雖在當時對於推動物流業的發展起過積極作用,但由於時空差異已出現適用范圍有誤、規制內容過時以及法律交叉、法律空白等問題,難以適應目前市場經濟環境下物流的發展,更難以適應我國加入WTO以後物流國際化發展的需要,急需補充、修訂和廢止。物流法律體系從技術上普遍缺乏對物流實踐的具體指導和調整作用,宏觀調控能力和微觀約束能力不足。

4.物流法律法規之間不協調。物流立法上涉及交通、鐵路、航空、商業、供銷等多個部門,由於各部門協調溝通不夠,存在法律法規「打架」現象,難以整合物流各環節和各功能之間的關系,不利於形成行業優勢推動我國物流業的發展。

㈢ 物流方面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一、 綜合來法律:
1、《中華人自民共和國合同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

二、 專業法規:
1、 聯運:
《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管理規則》
2、 集裝箱:
《鐵路集裝箱運輸規則》、
3、 鐵路:
《鐵路貨物運輸規程》
4、 公路:
《汽車貨物運輸規則》
5、 水路:
《國內水路貨物運輸規則》
6、 港口:
《港口貨物作業規則》
7、 海運:
《國際海運條例》
8、 航空:
《中國民用航空貨物國內運輸規則》
9、 海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
10、 代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貨物運輸代理業管理規定》
11、 倉儲:
《商業倉庫管理辦法》
12、 船舶:
13、 消防:
14、 危險品:
15、 保險:
16、 包裝:
17、 信息
三、 國際公約
1、1973年多式聯運單證統一規則;
2、國際鐵路聯運規程;
3、國際道路交通公約;
4、關於統一提單的某些法律規定的國際公約;
5、國際道路貨物運輸合同公約;

㈣ 如何確定物流服務提供者的法律責任

物流供應商的角色如果只是代理人的角色的話,他所承擔的法律責任應該不大

㈤ 詳細概括國內外物流業務政策和法律、、、

(一)完善物流管理體制,制定物流法規,對物流業的發展進行統一規劃。

目前我國物流業分散化、行政化的管理體制已不能適應現代物流的發展需要。在現代生產條件下,物流活動的各個環節都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物流的社會化、一體化要求越來越高。針對這些情況,為了提高物流的效率,增強物流的活力,必須對現有的物流體制進行改革,改掉分散化、多頭化管理的弊端,實施集中管理。物流政策法規是物流業健康發展的法律基礎,對此,政府和行業管理部門必須給予充分的關注和重視,進一步完善物流法律體系,盡快建立健全物流的法規及制度,從而確保我國第三方物流健康有序地發展,以適應我國快速的經濟發展需求。

物流業是全社會的服務行業,覆蓋了國民經濟的所有產業,應重視它的總體發展規劃。應當把物流作為國民經濟大系統中的一個重要子系統來抓,就像對工業和農業進行總體規劃一樣,制訂具體的發展目標,分部門組織實施,使物流行業各個部門協調發展。隨著市場經濟的高度發展,流通不再只對生產起一種反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講,流通對生產起一種決定作用。

(二)觀念轉變和理念創新。

由於長期實行的計劃經濟體制和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 我們對現代物流的認識和實踐, 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在我國工商領域中, 采購、製造、運輸、倉儲、代理、配送、銷售等環節彼此分割, 一方面, 造成生產企業的原材料和產成品庫存過大, 占壓資金較多, 產品成本上升; 另一方面, 運輸、倉儲等企業有效貨源不足, 現有設施能力未能充分利用。因此, 大力推進現代物流發展, 把彼此分割的環節有機地連接起來, 優化企業物資供應鏈, 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三)大力培育具有競爭力的物流集團。

調查顯示,企業在選擇第三方物流企業時最看重的是時間、價格及安全性。現今大部分企業認為在當地沒有符合要求的物流企業,首先指的是物流企業不能夠滿足其以合理價格將產品在指定的時間內運達各地的需求。 這反映了企業對物流公司三個層次的要求:一是保證低廉的價格;二是保證時間;三是網路健全,能夠承擔企業大部分或全部不同方向的運輸業務。這就要求第三方物流企業要具備一定規模,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目前,許多第三方物流企業都是計劃經濟時期商業、物資、糧食等部門儲運企業轉型而來,都有特定的服務領域,彼此間競爭不大。若要適應入世後激烈競爭需要,必須打破業務范圍、行業、地域、所有制等方面限制,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想,整合物流企業,鼓勵強強聯合,組建跨區域的大型集團,而且只有兼並聯合,才有可能延伸觸角至海外,才能合理地最佳地實現資源配置及健全經營網路,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四)以信息技術應用為核心,加強網點建設。

信息化與否是衡量現代物流企業的重要標志之一,許多跨國物流企業都擁有「一流三網」,即定單信息流,全球供應鏈資源網路,全球用戶資源網路,計算機信息網路。藉助信息技術,企業能夠整合業務流程,能夠融入客戶的生產經營過程,建立一種「效率式交易」的管理與生產模式。在加入WTO的新形勢下,物流市場從國內擴展到國際,能否有四通八達的網路愈發重要。企業要雙管齊下抓網路建設:一方面,要根據實際情況建立有形網路,若企業規模大、業務多,可自建經營網點;若僅有零星業務,可考慮與其他物流企業合作,共建和共用網點;還可以與大客戶合資或合作,共建網點。去年,中遠集團和小天鵝、科龍聯合成立一家物流公司,合理配置異地貨源,取得可觀效益。另一方面,要建立信息網路,通過網際網路、管理信息系統、數據交換技術(EDI)等信息技術實現物流企業和客戶共享資源,對物流各環節進行實時跟蹤、有效控制與全程管理,形成相互依賴的市場共生關系。

(五)拓展企業的服務范圍,提供高附加值物流服務。

目前物流的最大需求集中在企業的供應、生產、庫存、銷售環節,從企業到用戶的配送仍是其中一小部分,第三方物流服務拓展發展緩慢,大部分物流企業所能提供的服務還仍然停留在傳統的運輸、倉儲服務。例如運輸企業就只提供運輸服務,而倉儲企業也僅提供倉儲服務,這種情況是極不適應現在的經濟發展形勢的。隨著社會分工的進一步深入和細化,廣大工商業企業對第三方物流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強烈,他們要求第三方物流企業不僅僅只是提供諸如運輸、倉儲等標准化的傳統服務,而且還要能夠根據各個客戶的具體情況,為它們提供個性化的定製服務。這就要求物流企業或企業集團不但能提供傳統的運輸、倉儲服務,還應該不斷拓展服務范圍,為客戶提供更多個性化的物流增值服務。

(六)對物流市場進行科學和准確地細分和定位。

市場營銷理論認為,市場是某一產品的所有現實和潛在買主的總和。那麼,具有第三方物流服務需求的企業或用戶就構成了我們的市場。面對廣泛的客戶群體和各式各樣的物流需求,我們的市場開發戰略應如何設計和實施呢?事實上不同種類的產品或貨物有其自身不同的屬性和儲運條件,如果大面積撲向市場,會分散物流企業的精力和時間在某個細節上的疏忽或是延誤卻極易造成客戶的流失。所以,我們要把時間、精力集中到那些能發展的,加之經濟領域和社會輿論的廣泛宣傳夠給企業帶來最大利益的客戶群上。這就要求我們在對市場進行全面調研的基礎上細分市場,分析他們的行業特點和具體的物流需求,花心思為他們量身設計相應的物流解決方案,這也就是通過實現客戶的價值來實現公司的盈利。

(七)重視人才培養,加強物流企業人才隊伍建設。

首先,要盡快增加高等學校物流專業布點,提高教學質量。繼續批准一些具備條件的高校設置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和物流經濟等新專業;鼓勵並支持有條件的高校盡快開展物流專業第二學士學位教育,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成立高等學校物流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並完善物流專業的設置標准和基本要求,建議在工商管理一級學科下設立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和物流經濟三個二級學科。其次,物流人才培養應圍繞著現代物流發展目標,拓展用人渠道。企業要強化員工培訓和繼續教育,重視培養「復合型」人才,逐步形成一支高級的經營管理人才隊伍,進一步適應我國現代物流管理需要。

㈥ 物流法律關系

物流法律關系的客體就是物流企業提供的服務,包括運輸行為、包裝行為、倉儲行為、裝卸行為、加工行為等。

㈦ 物流企業都有哪些法律風險

首先,意外事故是產生外部法律風險的常見原因。比如運輸企業經常會因道路交通事故、船舶碰撞事故等引發理賠風險,倉儲企業則會因火災、被盜等原因而引發賠償糾紛,搬場或裝卸企業也往往因機器故障或其他責任事故而導致法律風險。這一類法律風險有天災,也有人禍,其預見性不大,但造成的損害卻可能很大。然而,實際中物流企業往往忽視對這類風險的防範和化解,雖然我們不能把這類風險降到零,但我們可以通過措施的合理安排和事後的妥善處理,盡量減少這類風險或者盡量減少這類風險帶來的損失。

其次,物流企業與客戶之間,或者物流企業作為客戶與其他企業之間在業務操作中,也經常因合同的簽訂和履行而產生法律風險。我們把這類法律風險稱為「業務風險」,其對企業的危害是巨大的,應當引起物流企業的高度重視。物流企業的業務風險一般表現為以下幾種形式。

一是因業務合同簽訂不慎而產生的法律風險。合同簽訂包括訂立合同簽的談判,合同形式的選擇,合同條件的博弈、合同內容的組織,合同生效的約定等環節。物流企業本身是從事高風險的商業服務活動社會組織,其在簽訂合同的任何一個環節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埋下法律風險的隱患。比如一家物流公司的業務員在和客戶談妥交易條件後,簽訂了書面合同,但由於該業務員的疏忽,沒有發現客戶把合同中物流公司承擔「限額賠償責任」改成了「全額賠償責任」。後來物流公司違約引發理賠糾紛,因責任形式被篡改而使得其處於極不利的地位。由於合同條款擬定的失誤導致法律風險,在物流活動中是常見的。

二是業務合同履行不當引發的法律風險。合同履行是指合同當事人按照合同的約定,全面、適當地履行自己的義務。很多物流企業往往極度重視業務的承攬,而忽視業務的運作和服務質量的保障。若物流企業對業務操作的控制不當,也即履行合同不當,很容易引發被客戶追究違約責任等方面的法律風險。比如,物流企業作為承運人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客戶因遲延交貨而提出倒簽提單或預借提單的要求。物流企業有時會礙於情面或為了穩住客戶而答應這種不合理的要求,而同時往往由於這種不規范甚至違法的做法,給作為承運人的物流企業帶來極大的法律風險。筆者認為,如果發生合同履行不當的情形,很容易引發物流企業的業務風險。

三是因被詐騙而引發法律風險。物流公司處於市場經濟運行的流通環節,要面對多方面的服務對象。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還不是很完善,社會法治程度也並不高,不誠信的市場行為甚至詐騙行為時有發生。這使得物流企業在從事商業服務過程中,容易陷入被詐騙的泥潭,因而引發法律風險。有的運輸企業或倉儲企業在接收客戶交運或交存的貨物時,沒有檢查到貨物本來就存在的、客戶又故意不聲明的瑕疵。而在交貨時往往因為分不清貨物瑕疵是何時因何原因而出現的,從而蒙受不白之冤,可能引發法律上遭受賠償之訴的風險。有的物流企業要轉委託其他物流企業完成物流服務行為,如果沒有選擇好合作夥伴,也有可能因合作夥伴的詐騙而造成自身對客戶的違約,產生法律風險。

㈧ 物流與法律的關系

你好,這個問題你問的范圍較大.不知是否是針對物流法律關系?如果是物流與法律的關系那麼可涉及以下方面,僅供參考:
物流法
我國物流立法的發展
物流法律關系
物流企業法
物流公司與公司法
物流合同法
物流服務合同
物流相關合同
不當得利和無因管理之債
物流與產品質量法律制度
物流與金融法
物流與銀行法

熱點內容
勞動法周末上班補休 發布:2025-10-03 18:30:42 瀏覽:988
自治區立法 發布:2025-10-03 18:30:42 瀏覽:308
重慶南川區法治徵文 發布:2025-10-03 18:19:08 瀏覽:119
勞動合同法200問 發布:2025-10-03 18:15:17 瀏覽:226
財稅公司規章制度 發布:2025-10-03 18:12:57 瀏覽:780
私營企業勞動法 發布:2025-10-03 17:52:39 瀏覽:884
集裝箱運輸規章制度 發布:2025-10-03 17:44:33 瀏覽:711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 發布:2025-10-03 17:41:16 瀏覽:910
最強法律效力的證據是什麼 發布:2025-10-03 17:40:39 瀏覽:408
勞動法7日辭工 發布:2025-10-03 17:40:38 瀏覽: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