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法律援助案件辦理流程

法律援助案件辦理流程

發布時間: 2021-01-09 08:34:35

❶ 一般法律援助案件的程序有哪些

法律援助程序是指法律援助機構和當事人在法律援助活動中所應遵循的一定的程序規則。根據司法部的有關規定,一般法律援助案件的基本程序是:申請、 ( 受理 ) 審查、決定 ( 指派 ) 、 ( 提供 ) 援助、結案 ( 歸檔 ) 。 ( 一 ) 申請。需要法律援助應當由當事人申請,並分別向下列法律援助中心提出: 1 .屬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訴訟案件的,向住所地或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所在地的同級法律援助中心提出; 2 .屬非訴訟法律事務的,向住所地或事實發生地的法律援助中心提出; 3 .屬公證事務的,向住所地、事實發生地或不動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中心提出。 申請人申請法律援助,必須填寫法律援助申請表,法律援助申請表載明以下事項: (1) 申請人的基本情況; (2) 申請法律援助的事實和理由; (3) 申請人的經濟狀況; (4) 申請人提供的證明、證據材料清單; (5) 法律援助中心要求載明的其他事項。 申請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由其監護人或法定代理人代為申請。除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應當親自實施的法律行為外,當事人可以委託他人提出申請。有重大社會影響案件的當事人所在工作單位或社會群眾團體,徵得當事人的同意,可以代為提出申請。代理或代為申請的還應提交有代理權的資格證明及代理人的基本情況材料。 申請人直接向律師事務所、公證處、基層法律服務所等法律服務機構申請法律援助的,除情況緊急不及時提供法律援助會造成申請人重大損失或產生重大社會影響的以外,接待的法律服務機構應告知其向有管轄權的法律援助中心申請。但為了方便法律援助申請人,法律服務機構對申請法律咨詢、代擬一般法律文書或者其它簡易民事法律援助事項的,可以直接受理並提供服務。 ( 二 )( 受理 ) 審查。法律援助中心對法律援助申請,應自受理申請後的 15 日內,按有關規定進行審查。審查內容包括: (1) 是否應由本法律援助中心受理; (2) 是否符合法律援助的條件; (3) 申請人應當提供的材料是否齊全,法律援助中心認為申請人提供的材料不完備或者有疑義的,可以通知申請人或其代理人作必要的補充或說明,並可以向有關單位、個人進行調查,收集有關的證據,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 為了保證申請人得到公正對待,維護法律援助的聲譽,法律援助中心負責受理和審批法律援助申請的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申請人也可申請其迴避: (1) 是法律援助事項的申請人或申請人的近親屬; (2) 與申請事項有直接利害關系的。 ( 三 ) 決定 ( 指派 ) 。法律援助中心對法律援助申請審查後,應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下列決定: 1 .對符合條件的,法律援助中心作出同意提供法律援助的決定,與受援人簽訂法律援助協議,明確規定免收或減收費用及雙方的其他權利義務。按規定程序指定承辦法律援助事項的法律服務機構,通過該機構指派法律援助承辦人員,並書面通知受援人。 2 .對符合條件決定提供公證法律援助的,通知承辦公證處指派公證員辦理。 3 .對不符合條件的,作出不予法律援助的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人。 申請人對法律援助中心作出的不予法律援助的決定有異議的,可以書面要求法律援助中心重新審查一次。法律援助中心應當在 15 日內 ( 影響當事人訴訟時效的除外 ) 將重新審查結果通知申請人。 ( 四 )( 提供 ) 援助。為受援人提供法律援助,是法律援助的關鍵環節。法律援助承辦人員在接受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後,即應依照有關規定履行職務,並依通常的做法為受援人提供法律幫助,例如辯護、代理等。公證員辦理法律援助事項還應遵循公證程序的規定,符合公證條件的才能出具公證書。為提高援助質量,減少援助成本,第一審案件當事人提起上訴仍需要法律援助的,除特特情況外仍由第一審提供法律援助的法律服務人員提供援助。 法律援助承辦人員在辦理法律援助案件過程中,應向司法機關、仲裁機構和有關行政機關提交法律援助中心統一印製的法律援助文書。 ( 五 ) 結案 ( 歸檔 ) 。法律援助事項辦結後,法律援助承辦人員應及時提交結案報告。結案報告應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公證書等法律文書副本或復印件和有關法律援助文書,經所在法律服務機構審核後,由指派法律援助事項的法律援助中心驗收存檔。

❷ 法律援助案件受理制度

你看一下北京的,各地差不多

申請法律援助須知

一、法律援助的范圍:

(一)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1、 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2、 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3、 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4、 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5、 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6、 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7、 請求給予工傷待遇的;

8、 請求因交通事故引起的人身損害賠償的;

9、 主張因家庭暴力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二)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1、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2、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3、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二、申請法律援助應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一)具有北京市戶口或者在北京市務工、且持有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明的人員;

(二)代理他人申請法律援助的,應當提交有代理權的證明;

(三)申請法律援助的事項屬於本市行政區域內法院及其它機構管轄的;

(四)本人確因經濟困難無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的。

三、城鎮居民經濟困難的標准:

(一)我市法律援助申請人的經濟困難標准依申請人是否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來確定。具體標准由申請人住所地的區(縣)人民政府當年公布的標准額度為准。

(二)申請人住所地的經濟困難標准與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執行。

(三)區(縣)級以上民政部門出具的最低生活保障證明為法律援助申請人證明其經濟困難的書面憑證。尚未辦理最低生活保障證明或自然災害期間正在接受國家救濟的災民申請法律援助的,由申請人住所地的區(縣)級以上民政部門或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出具申請人經濟困難的證明。該證明必須如實載明申請人家庭人口狀況、就業狀況、家庭人均收入等情況。

(四)對於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申請人,無需對申請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四、申請法律援助的程序:

(一)申請人可以到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或北京市各區縣法律援助機構直接申請援助,詳細地址和電話請參看組織機構,也可以通過網上填報法律援助申請表申請援助。

(二)申請人申請法律援助,應當同時提交以下材料:

1、法律援助申請表,並載明以下事項:

(1)申請人的基本情況;

(2)申請法律援助的事實和理由;

(3)申請人的經濟狀況;

(4)申請人提供的證明、證據材料清單;

(5)申請人保證所提交的證明及證據材料屬實的聲明。

書寫有困難的申請人,可口頭提出申請,由接待人員按上述要求記入筆錄,申請人簽字或捺指印確認。

2、居民身份證、戶籍證明或其它有效身份證明;

3、申請人住所地或戶籍所在地的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或申請人所在單位勞資、人事部門出具的申請人及家庭成員經濟狀況證明;

4、與所申請法律援助事項相關的證明及證據材料;

5、法律援助機構認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三)法律援助機構自收到申請援助事項的全部材料之日起十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作出是否予以法律援助的決定:

1、對符合條件者,作出同意提供法律援助的書面決定,指派承辦法律援助事務的法律服務機構,並通知受援人。法律援助機構與受援人應簽訂法律援助協議;

2、對不符合條件者,作出不予法律援助的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人。

(四)申請人對法律援助機構作出的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通知有異議的,可以向確定該法律援助機構的司法行政部門提出,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在收到異議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經審查認為申請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以書面形式責令法律援助機構及時對該申請人提供法律援助。

申請法律援助遞交材料注意事項

一、法律援助申請人應按照以下要求遞交法律援助申請材料。

二、填寫法律援助申請表,請先閱讀填表說明和注意事項,然後按要求逐項填寫。

特別提醒您,填寫申請法律援助的案情和理由,應盡可能敘述詳細、清楚。

填寫完畢,申請人應簽名、蓋章或捺手印並寫明申請日期。如當事人委託代理人的,代理人也應當簽名或蓋章。

三、代理他人申請法律援助的,應當按要求填寫申請法律援助委託書。申請法律援助委託書應有委託人和受託人共同簽字、蓋章或捺手印。

如受託人為申請人的法定代理人,應當出示具有法定代理資格的證明。被代理人有一定民事行為能力的(如:10—18歲的未成年人),也應當在法律援助申請表等法律援助文書上簽字。

四、經濟困難狀況證明,除寫明家庭經濟生活的困難狀況外,應當寫明申請人的家庭人均收入的具體數字,如,XXX的家庭人均月收入為人民幣298元。

五、申請法律援助提交的材料,應當提交材料原件並提供與原件相對應的復印件。申請材料經中心審核人員審核後,原件退還申請人(經濟困難證明原件除外),復印件交法律援助中心留底歸檔。

❸ 法律援助需要什麼手續

1、向當地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填寫申請書)、身份證復印件、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或者有關部門出具的申請人及其家庭成員的經濟狀況證明(杭州市)、申請法律援助事項的基本情況及有關證據材料。
2、《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規定》第八條 公民因經濟困難就《法律援助條例》第十條(見第3點)規定的事項申請法律援助的,由義務機關所在地、義務人住所地或者被請求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依法受理。《法律援助條例》第十一條規定的公民因經濟困難申請刑事法律援助的,由辦理案件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申請人就同一事項向兩個以上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的,由最先收到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第九條 公民申請代理、刑事辯護法律援助,應當如實提交下列申請材料:
(一)法律援助申請表。填寫申請表確有困難的,由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或者轉交申請的機關、單位工作人員代為填寫;
(二)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申請代理人還應當提交有代理權的證明;
(三)法律援助申請人經濟狀況證明表;
(四)與所申請法律援助事項有關的案件材料。
法律援助申請人經濟狀況證明表應當由法律援助地方性法規、規章規定的有權出具經濟困難證明的機關、單位加蓋公章。無相關規定的,由申請人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或者所在單位加蓋公章。
3、《法律援助條例》第十條 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
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❹ 律師事務所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應注意什麼

1、律師法律援助是指具有律師執業資格的人員對一些經濟困難的當事人提供案件得無償法律服務的行為。
2、法律援助特點是無償性、且對申請人條件也有限制、服務主體是律師。
3、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對法律援助作出了具體規定:
第二十六條法律援助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以及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紀律處分:
(一)為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人員提供法律援助,或者拒絕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人員提供法律援助的;
(二)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收取財物的;
(三)從事有償法律服務的;
(四)侵佔、私分、挪用法律援助經費的。
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收取的財物,由司法行政部門責令退還;從事有償法律服務的違法所得,由司法行政部門予以沒收;侵佔、私分、挪用法律援助經費的,由司法行政部門責令追回,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八條律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1個月以上3個月以下停止執業的處罰:
(一)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擅自終止法律援助案件的;
(二)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收取財物的。
有前款第(二)項違法行為的,由司法行政部門責令退還違法所得的財物,可以並處所收財物價值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九條律師辦理法律援助案件違反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的,按照律師法的規定予以處罰。
中國政法網:http://www.gov.cn/banshi/2005-07/12/content_14080.htm

❺ 民事訴訟怎麼申請法律援助

對方不願意協商,作為受害人只能想法院起訴,你可以選擇委託律師處理,也可以向當地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申請法律援助,但法律援助是有條件的,具體條件如下:
【申請法律援助須知】
一、法律援助的對象:
1、由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的刑事被告人。
2、公民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需要法律服務,因經濟困難無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的。
3、刑事訴訟中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和被告人,因經濟困難需申請法律援助的。
二、經濟困難的標准:
經濟困難標准參照當地人民政府確定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兩倍執行。
三、申請法律援助的范圍:
1、請求國家賠償的;
2、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3、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給予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4、殘疾人或未成年人、婦女、老年人請求侵權賠償的;
5、請求給付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的;
6、請求醫療事故、交通事故、工傷事故賠償的;
7、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8、主張因見義勇為、志願服務等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9、離婚訴訟;
10、繼承訴訟;
11、辦理(2)(3)(4)(5)(7)項的公證事項。
持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核發的經濟困難救助證及一般經濟困難對象中的殘疾人、未成年人、婦女、老年人申請法律援助時,不受上述法律援助范圍的限制。

❻ 申訴案件法律援助流程是怎樣的

(一)提交材料
公民申請法律援助,應當如實提交下列申請材料:
1、法律援助申請表。填寫申請表確有困難的,由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或者轉交申請的機關、單位工作人員代為填寫;
2、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申請代理人還應當提交有代理權的證明;
3、法律援助申請人經濟狀況證明表;
4、與所申請法律援助事項有關的案件材料。
法律援助申請人經濟狀況證明表應當由法律援助地方性法規、規章規定的有權出具經濟困難證明的機關、單位加蓋公章。無相關規定的,由申請人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或者所在單位加蓋公章。
(二)受理
1、公民因經濟困難就《法律援助條例》第十條規定的事項申請法律援助的,由義務機關所在地、義務人住所地或者被請求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依法受理。
2、《法律援助條例》第十一條規定的公民因經濟困難申請刑事法律援助的,由辦理案件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3、申請人就同一事項向兩個以上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的,由最先收到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4、法律援助機構受理法律援助申請後,應當向申請人出具收到申請材料的書面憑證,載明收到申請材料的名稱、數量、日期。
(三)審查
1、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並作出是否給予法律援助的決定;法律援助機構認為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需要查證的,應當向有關機關、單位調查核實,可以適當延長審查期限。
2、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決定給予法律援助,並製作給予法律援助決定書;對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決定不予法律援助,並製作不予法律援助決定書。不予法律援助決定書應當載明不予法律援助的理由及申請人提出異議的權利。
3、申請人對法律援助機構不予法律援助的決定有異議的,可以向主管該法律援助機構的司法行政機關提出。
(四)承辦
1、對於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作出給予法律援助決定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指派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其他社會組織安排其所屬人員承辦,或者安排本機構的工作人員承辦;對於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作出給予法律援助決定或者收到指定辯護通知書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指派律師事務所安排律師承辦,或者安排本機構的法律援助律師承辦。
2、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根據本機構、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其他社會組織的人員數量、資質、專業特長、承辦法律援助案件的情況、受援人意願等因素合理指派或者安排承辦機構、人員。法律援助機構、律師事務所應當指派或者安排具有一定年限刑事辯護執業經歷的律師擔任死刑案件的辯護人。
3、法律援助人員應當在受委託的許可權內,通過和解、調解、申請仲裁和提起訴訟等方式依法最大限度維護受援人合法權益。
4、法律援助人員應當自法律援助案件結案之日起30日內向法律援助機構提交立卷材料。
5、作出指派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對法律援助人員提交的立卷材料及受理、審查、指派等材料進行整理,一案一卷,統一歸檔管理。

❼ 民事法律援助案件如何辦理訴訟費減緩免須向法院提交什麼材料立案時就提交嗎

當事人為維護自己合法權益,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行政訴訟,確有經濟困難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訴訟費緩交、減交、免交。
訴訟費用的緩交、減交、免交條件:
(一)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的;
(二)孤寡老人、孤兒和農村「五保戶」;
(三)沒有固定生活來源的殘疾人、患有嚴重疾病的人;
(四)國家規定的優撫、安置對象;
(五)追索社會保險金、勞動報酬和經濟補償金的;
(六)交通事故、醫療事故、工傷事故、產品質量事故或者其他人身傷害事故的受害人請求賠償的;
(七)因見義勇為或為保護社會公共利益致使自己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本人或近親屬請求賠償或經濟補償的;
(八)進城務工人員追索勞動報酬或其他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而請求賠償的;
(九)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特困戶救濟或者領取失業保險金,無其他收入的;
(十)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難,正在接受社會救濟,或者家庭生產經營難以為繼的
(十一)起訴行政機關違法要求農民履行義務的;
(十二)正在接受有關部門法律援助的;
(十三)當事人為社會福利機構、敬老院、優撫醫院、精神病院、SOS/L童村、社會救助站、特殊教育機構等社會公共福利單位的;
(十四)其他情形確實需要實施緩交、減交、免交訴訟費用的。
申請訴訟費用的緩交、減交、免交程序:
1、當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請緩交、減交、免交訴訟費用的,應在起訴、上訴時或收到預交訴訟費用通知後七日內,向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申請和足以證明其確有經濟困難的證明材料。
2、緩交、減交、免交訴訟費用申請書應載明個人及家庭收入情況,以及請求緩交、減交、免交訴訟費用的理由。因生活困難或者追索基本生活費用申請緩交、減交、免交訴訟費用的,應當提供本人及其家庭經濟狀況符合當地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等部門規定的公民經濟困難標準的證明。
3、當事人具有上述第(二)、(四)、(七)、(九)、(十二)、(十三)項規定情形之一,向人民法院申請緩交、減交、免訴訟費用的,應當提交本人是「五保戶」、殘疾人、國家優撫安置對象、見義勇為、正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農村救濟戶或領取失業金、正在接受有關部門法律援助及本單位是社會公共福利單位等證明材料。
4、當事人申請緩交、減交、免交訴訟費用的,經人民法院審查,符合上述規定所列情形的,立案時應准許當事人緩交訴訟費用,緩交期限最長不得超過案件的審理期限。對在立案時允許當事人緩交的訴訟費用,審判人員應及時催交或視案件具體情況繼續採取緩交、減交、免交措施。

❽ 法律援助申請需要什麼手續

一、申請法律援助的方法:
申請應當採用書面形式,填寫申請表;以書面形式提出申請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由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或者代為轉交申請的有關機構工作人員作書面記錄。
二、公民申請代理、刑事辯護的法律援助應當提交下列證件、證明材料:
(一)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代理申請人還應當提交有代理權的證明;
(二)經濟困難的證明;
(三)與所申請法律援助事項有關的案件材料。

可以申請法律援助項目:

《法律援助條例》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條例明確法律援助是政府責任。根據該條例第二章第十條和第十一條的規定,公民有下列事項,沒有委託代理人或辯護人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或由人民法院指定辯護: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七)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詢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八)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九)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十)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十一)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第一到第六項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公民經濟困難的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和法律援助事業的需要規定。申請人住所地的經濟困難標准與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執行。

熱點內容
2010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7-05 18:21:14 瀏覽:133
行政處罰與刑法 發布:2025-07-05 16:48:45 瀏覽:743
民法典ar 發布:2025-07-05 16:24:45 瀏覽:846
勞動法對公司繳納社保規定 發布:2025-07-05 15:30:35 瀏覽:119
公司法原理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100
刑法免罪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417
xx縣信訪局法律顧問合同書 發布:2025-07-05 15:16:36 瀏覽:507
胡功群律師 發布:2025-07-05 14:44:32 瀏覽:468
部門規章公布 發布:2025-07-05 14:03:47 瀏覽:244
雙方互不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5 14:02:15 瀏覽: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