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案例股東財產與公司財產混同
1. 如何認定一人公司的財產與股東個人財產是否混同
一、裁判依據:
《合同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版條件。解除合同的條件成就權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九十七條:合同解除後,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公司法》第三十五條:公司成立後,股東不得抽逃出資。
第六十三條: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產獨立於股東自己的財產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2. 企業法人與私人財產人格混同的例子
企業法人與私人財產人格混同是屬於法人人格否認或公司人格否認特例,在國外公司法上的一項重要制度,是指在具體的法律關系中,基於特定的事由,否認企業法人(或公司,下同)的獨立人格,並在此基礎上重新配置義務和責任的法律制度。適用結果一般是股東對企業法人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或者是撇開企業法人的存在使股東承擔公法義務;在某些場合則不考慮企業法人和股東各自的獨立人格,使企業法人承擔股東的責任,如,股東將其可用於償債的財產轉移至企業法人名下,便有可能產生企業法人對其股東的債務承擔責任的情形。在英美法系國家,該制度又被稱為「揭開(或刺破)公司面紗」(lifting of piercing the corporate『s veil)。在一些大陸法系國家,該制度有時被稱為「直索(即直接向股東追索)」。法人人格否認並不意味著對法人人格予以永久剝奪,其效力僅限於特定的法律關系中。法人的獨立人格在個案中被否認,並不影響法人在其他法律關系中的獨立人格。因此,法人人格否認的效力是對人的,而非對世的。此點使得它區別於法人的撤銷或強制解散。
在國外,法人人格否認適用的情形是較為廣泛的。主要包括利用企業法人規避法律,這方面的典型案例是美國的「德克薩斯州訴達拉斯第4號酒類倉庫案(state v. dallas liquor ware-house no.4:在本案中,作為原告的州政府的《失業救濟法》規定,僱工8 人以上的僱主應為雇員提供失業救濟金。被告為逃避此項義務,雖經營同一事業,但成立了4家不同的公司,每家公司雇員少於8人。法院用法人人格否認理論判決被告敗訴,讓其履行提供失業救濟金的義務。利用企業法人規避合同或侵權責任,利用公司規避合同責任的案例,如英國的「gilford motor co.訴home」。在本案中, 被告曾是原告的雇員,雙方有過書面約定,被告終止受雇後,不得拉走原告的客戶。為規避這一合同義務,被告成立了一家公司,並通過該公司招徠原告的客戶。法院並未限於追究該公司的責任,與此同時,也判股東承擔責任。
利用企業法人轉移資產以逃避強制執行、企業法人與股東的人格混同、股東對企業法人非法過度控制等等。應當說,股東將企業法人作為謀取法外利益的工具進行經營的上述做法,在我國現實生活中已相當普遍。而且,近年來我國經濟生活中還呈現出一些市場經濟發達國家所沒有或鮮見的濫用公司人格的現象。如,利用公司簽訂合同以騙取預付款;國有企業的領導人員或其親信設立私營公司,由私營公司低價購進商品,高價售與國有企業,使國有企業的資金不斷進入私營公司名下,致國有資產流失;一些人為利用國家對外商投資企業的優惠待遇,熱衷於將自己的企業變換為外商投資企業,但並不注意經營機制的轉換,甚至虛擬外方股東和外方出資,搞假合資、假合作或假外資企業。與濫用法人人格的現象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我國現在尚無完整的法人人格否認制度。如果繼續對這些現象採取無視或放任的態度,則不僅法律的實效不能實現,而且將造成社會經濟生活的紊亂。因此,盡快確立法人人格否認制度,應列為企業運行中的國家干預法律制度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
3. 如何證明公司財產和股東個人財產混同
公司的賬目不清,就是最好的證據。應該由公司或股東自己舉證。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十條:公司股東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東權利,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
公司股東濫用股東權利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第六十三條: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產獨立於股東自己的財產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3)法律案例股東財產與公司財產混同擴展閱讀:
目前在法律上,對什麼是公司財產混同沒有明確規定。
公司財產混同主要表現為公司經營場所、主要辦公和生產設備確以及財務的混同三個方面。
由於公司經營場所是固定的,因而認定公司場所和辦公生產設備混同相對容易一些。但是,要對公司財務是否混同進行舉證,往往非常困難,因為第三人通常很難取得公司財務資料。
在司法實踐中,通常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收集證據資料,證明公司財務混同:
1、收集債務公司的交易的發票、單證。由於公司與股東財務公章在使用過程中經常混同,或者習慣性地與訂立合同主體存在矛盾等,那麼我們就可以對這些存在矛盾的票據、單證等資料比較分析得出公司財務混同的結論
2、通過法院對工商稅務等其他國家機關掌握的財產資料進行調查取證,法院根據案情的需要也可以要求存在混同嫌疑的公司提供相關財產資料。
3、通過網路等其他各種渠道收集可能與涉嫌人格混同的公司相關的網路文獻、司法機關查處記錄等可能對證明公司法人人格混同相關的證據資料。
4. 公司與股東財產混同,股東是否應承擔責任
是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詳見《公司法》:第二十條 公司股東應當遵守回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依答法行使股東權利,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
公司股東濫用股東權利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第六十三條 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產獨立於股東自己的財產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5. 說一個個人財產和公司財產混同行為的案例。
公司的股東只有一個股東,即一人公司,和他公司外的財產很難區分。如用自己的房屋注冊公司場所
6. 公司與股東經營管理財產混同,股東是否有連帶責任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十條規定, 公司股東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內公司章程,依法容行使股東權利,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公司股東濫用股東權利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公司與股東經營財產混同即是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對此發生法律糾紛的,應該承擔連帶責任。
7. 股東公司財產與家庭財產混同如何處理
在一人公司中,個人財產與公司財產容易發生混同。行為人將部分公司財產用於個人,主內觀上難以認定具有非法佔有容的故意,客觀上並未侵犯到公司股東的權益,而針對公司外部債權人的權益,則可以通過適用公司法中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