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助殘日法律援助
① 國際助殘日是哪一天
12月3日「國際殘疾人日」(International Day of Disabled Persons)是一年一度的活動日,旨在促進人們對殘疾問題的理解和動員人們支持維護殘疾人的尊嚴、權利和幸福。1992年10月12日至13日,第47屆聯合國大會舉行了自聯合國成立以來首次關於殘疾人問題的特別會議。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12月3日定為「國際殘疾人日」。
殘疾人是世界上最大的少數群體。他們通常健康狀況較差,教育程度較低,也較少擁有經濟機會。他們往往更容易失業,貧困率與死亡率也比普通人更高。此外,由於偏見和歧視,殘疾人本應享有的權利往往得不到充分保障。目前全世界有超過10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殘疾,其中80%居住在發展中國家。殘疾人更容易遭遇歧視和偏見,他們面臨許多障礙,經常難以享受到普通人所享有的教育、保障、就業及其他基本社會服務。
為殘疾人做九件事,讓每個生命都得到同樣的尊重!
1.用微笑面對他們,不歧視、不嘲笑、不拒絕
2.平等相待
3.無論當面還是私下,不隨意談論他們殘疾的狀況與成因
4.在徵得許可後,給他們禮貌的幫助
5.路上遇到殘疾人,耐心的等他(她)先過
6.不佔用盲道,接納導盲犬
7.公交和地鐵上,不佔用殘疾人專座
8.如果可能,為他們提供體面的工作
9.告訴自己的孩子,他們,和我們其實沒有什麼不同
相比小心翼翼的同情和幫助,他們更需要的其實是尊重。和我們一樣,有著健全、獨立和渴求尊重的靈魂。
② 全國助殘日
今年全來國助殘日是源2019年5月19日 (四月十五 星期日)。
中國全國助殘日是中國殘疾人節日。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第14條規定:"每年五月第三個星期日,為全國助殘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從1991年5月15日開始實施,"全國助殘日"活動即從1991年開始進行。全國每年都進行"助殘日"活動。
「全國助殘日」是宣傳殘疾人事業的一個重要載體,助殘日活動為殘疾人提供了各種具體的服務與幫助,活動的規模和聲勢逐漸擴大,影響日益深入人心。這種用法律的形式確定的「全國助殘日」活動,有效地培育了全社會扶殘助殘風尚、提高了全民助殘意識,也是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的一個重要形式。
2008年5月18日是第十八次法定「全國助殘日」,這次助殘日活動的主題確定為「牽手殘疾人,走進殘奧會」。在兩個奧運會籌辦的關鍵時期舉辦和組織好本次全國助殘日活動,必將極大地提升社會對殘疾人這個特殊困難群體、對殘奧會的關注程度,進一步營造關愛殘疾人和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的社會氛圍。
③ 全國助殘日是每年的幾月幾日
全國助殘日是在每年五月第三個周日。
中國人口眾多,殘疾人也占據著社會回的一答部分,殘疾人是社會的弱勢群體,而且大多殘疾人,因為身體的殘疾,導致了受到社會中一些人的歧視,導致了他們受到了不公平對待,生活在社會的底層,而助殘日則是給予這些殘疾日幫助,鼓勵的一個日子,被訂在了5月的第三個星期日。
活動意義:
每年一次的「全國助殘日」活動,動員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領導及數以億計的 群眾參加,形成了強勁的聲勢和規模,為眾多殘疾人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幫助和扶持,有力地推動了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其意義廣泛而深遠。
通過與有關部門共同會簽下發「助殘日」活動文件,不僅加強了文件的權威性,而且廣泛調動了有關方面的積極性,保障了「助殘日」活動在各地的順利開展。通過協調有關部委、單位參與「助殘日」活動,使各職能部門更加全面地了解殘疾人的需求,貼近殘疾人,加大了政府各個領域支持殘疾人事業的力度。
通過充分動員公共傳媒積極反映殘疾人生活,報道殘疾人事業,團結和激勵了一大批理解殘疾人、熱愛殘疾人事業的新聞界朋友,利用各種傳媒在社會上大力宣傳人道主義,在全國形成了宣傳報道殘疾
④ 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規定每年( )月的第( )個星期日為全國助殘日.
每年5月的第3個星期日,為全國助殘日。
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內七次會議容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第14條規定:「每年五月第三個星期日,為全國助殘日。」
每年一次的「全國助殘日」活動,動員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領導及數以億計的群眾參加,形成了強勁的聲勢和規模,為眾多殘疾人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幫助和扶持,有力地推動了殘疾人事業的發展。
由於殘疾障礙,大多數殘疾人的生活水平低於社會平均水平,特別是農村40%以上殘疾人家庭平均收入仍低於國家貧困線。殘疾人仍是貧困程度最重、困難最多、扶持難度最大的特殊困難群體。
因此,發展殘疾人事業,做好殘疾人工作,改善和提高貧困殘疾人生存狀況和生活質量,已經成為我們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們應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創建文明城市與幫扶貧困殘疾人結合起來,在全社會形成理解、尊重、關心和幫助殘疾人的濃厚氛圍,不斷縮小殘鍵差距。號召社會各界進一步關注殘疾人、走近殘疾人、幫助殘疾人,扶助殘疾人共享社會文明成果。
⑤ 世界助殘日是哪一天
每年五月第三個星期日
每年一度的「全國殘疾人日」動員了各級領導和數億人從中央到地方。
群眾參與形成了強大的勢頭和規模,為廣大殘疾人提供了切實的幫助和支持,有力地促進了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具有廣泛而深遠的意義。
通過與有關部門聯合簽發「幫助殘疾人日」活動文件,不僅增強了文件的權威性,而且廣泛調動了有關方面的積極性,確保各地「幫助殘疾人日」活動的順利開展。
各職能部門通過協調有關部委、部門和單位參與殘疾人救助日活動,更加全面地了解殘疾人的需要,貼近殘疾人,加大政府對殘疾人事業的支持力度。紛亂的田野。
通過充分動員公眾媒體,積極反映殘疾人生活,報道殘疾人事業,使廣大了解和熱愛殘疾人事業的新聞界朋友團結起來,受到鼓舞。通過各種媒體大力宣傳社會人道主義,
形成了全國殘疾人事業宣傳報道的熱點,形成了有利於社會環境事業可持續發展的輿論氛圍。
⑥ 中國助殘日是多少日
中國助殘來日是每年五月自第三個星期日。
中國殘聯發言人表示,我國每年新增殘疾人近200萬,殘疾現患率、發生率在中高收入國家處於較高水平,預防體系不健全,工作機制不完善等問題比較突出,殘疾預防形勢依舊嚴峻。調查顯示我國仍有46%的殘疾人有康復需求。
助殘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依靠當地黨委和政府,組織黨政領導人在「助殘日」期間參加走訪慰問殘疾人家庭的「送溫暖」活動,發揮他們的榜樣力量,帶頭扶殘助殘;
2、充分動員廣大黨員、幹部、社會各界與更多的殘疾人「幫扶結對」,走進殘疾人家庭,為他們排憂解難,並提供家政、醫療康復、職業培訓、家教輔導等切實有效的服務;
3、建立、健全基層志願者助殘聯絡站和殘疾人服務社(站),形成服務網路,發揮職能作用;
4、基層中與殘疾人密切相關的部門和窗口服務行業,設立助殘服務崗,逐步形成助殘服務網路,提供各種無障礙服務,把「殘疾人優先」落到實處。
⑦ 全國愛眼日,全國助殘日,全國愛牙日分別是幾月幾日
全國愛抄眼日是每年的襲6月6日、全國助殘日是每年五月第三個星期日、每年的9月20日為全國愛牙日。
全國愛眼日:1992年9月25日,天津醫科大學眼科教授王延華與流行病學教授耿貫一首次向全國倡議,並在天津召開了全國愛眼日第一次研討會。這一倡議受到眼科學界和眼科專家們的響應,決定每年5月5日為「全國愛眼日」。
1996年,國家衛生部、國家教育部、團中央、中國殘聯等12個部委聯合發出通知,將愛眼日活動列為國家節日之一,並重新確定每年6月6日為「全國愛眼日」。
全國助殘日:中國全國助殘日是中國殘疾人節日。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第14條規定:「每年五月第三個星期日,為全國助殘日。」
全國愛牙日:1989年,由衛生部、教委等部委聯合簽署,確定每年的9月20日為全國愛牙日。建立愛牙日是加強口腔預防工作,落實預防為主方針的重要舉措。
⑧ 全國助殘日是哪一天
每年的五月第三個星期日
中國全國助殘日是中國殘疾人節日。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第14條規定:「每年五月第三個星期日,為全國助殘日。」
近年來,「全國助殘日」活動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正逐步發展成為「助殘周」或「助殘月」。助殘日期間,全國各地舉行形式多樣的扶殘助殘活動,新聞媒體將廣泛報道殘疾人事業進展。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人道主義得到大力弘揚,扶殘助殘蔚然成風。今年各地、各有關部門將按照統一部署,結合實際,開展更加扎實有效,更為豐富多彩的助殘日活動,切實做好殘疾人民生托底補短工作,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讓廣大殘疾人分享更多福祉。
多方面入手幫助殘疾人:
1、 殘疾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應當給予方便和照顧,如讓座、按下車鈴等。
2、 如果一些公共休閑場所能完善無障礙設施,讓電梯的按鈕再低些;台階再平些;盲道再寬些,與殘疾人的心就會再拉近一些。
3、 「平時除了與殘疾人朋友及家人溝通外,就很少與外人溝通了,我和同學都期望在公共場所和普通人有更多溝通。」這是一個聽力殘疾人的心聲,他們渴望與大家交流。其實只要懂一點簡單的手語,大家與聾人進行簡單的溝通並不困難。
4、 多數殘疾人並不希望別人可憐他,因為可憐幫不了什麼。所以,大家要特別留意自己的言行,盡量以對待健全人的方式對待他們。
⑨ 全國助殘日的助殘形式
每年助殘日活動的主題,都是依據當年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重點工作確立的。活動中,分別圍繞「宣傳殘疾人保障法」、「一助一送溫暖」、「走進每一個殘疾人家庭」、「志願者助殘」等主題開展了活動。助殘日活動為殘疾人提供了各種具體的服務與幫助,活動的規模和聲勢逐漸擴大,影響日益深入人心。實踐證明,用法律的形式確定的「全國助殘日」活動,是培育全社會扶殘助殘風尚、提高全民助殘意識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一個重要形式。 「文化助殘」活動的內涵豐富,可操作性強,開展的形式也很多。其中主要有:「扶殘助學」、「科技助殘」、「愛心贈刊」、「愛心贈書」、「愛心送戲」等。
「扶殘助學」:推動、協助政府和社會人士扶助殘疾人入學;倡導大、中、小學生和社會中的知識分子義務為殘疾人和殘疾人子女提供教育服務,幫助其提高文化水平。
科技助殘「:倡導科技工作者尤其是農村科技工作者義務為殘疾人傳授科學技術知識,開展科技扶貧,幫助其提高生活和工作能力,實現科技致富。
「愛心贈刊」、「愛心贈書」:倡導雜志社、出版社及全社會向殘疾人和殘疾人文化設施贈送書刊及音像製品;倡導大學生義務為盲人錄制有聲讀物。
「愛心送戲」:倡導文藝團體深入殘疾人相對集中的特教學校、福利工廠和基層社區,義務為殘疾人演出文藝節目,以豐富殘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倡導公共文化活動場所如圖書館、文化館有無障礙設施,提供無障礙服務;各類公共文化活動吸納殘疾人參加。 5月18日,由時尚創意產業博覽會組委會攜手紅五角行動、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海南省扶殘助殘愛心協會主辦,海南易物天下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以 「溫暖中國、感知生命的偉大」為主題的紅五角行動慈善盛典在金色陽光酒店圓滿舉辦。
海南省殘疾人聯合會黨組副書記、副理事長符桂和、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365兒童救助基金執行主任趙麗萍、紅五角行動公益發起人韓天傑、山東聖洲海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秦邦偉、海南易物天下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傑等作為嘉賓出席慈善晚宴並發表講話。
每年5月第三個星期日為全國助殘日,5月18日正好是全國助殘日。本次舉辦的紅五角行動慈善盛典目的就是聚集基金會領導、愛心企業家及各位愛心人士共同來幫助殘疾人群體。讓更多的殘疾人士走出家門,融入社會。
在展會同期舉辦紅五角行動慈善盛典,這是一次將公益與奢侈品結合的盛會。紅五角行動發起人韓天傑先生曾提出「奢侈品並不意味著浪費或享樂,它不僅僅只是涵蓋了一種財富意義,更包含一種社會責任與榮譽。「身為此次展會總策劃人不但希望用高端品牌來倡導精英人士高品質生活質量的同時,也希望能架起公益與展會這座橋梁,帶動起高層的公益心與社。 「紅領巾助殘」活動是由國家教委、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全國少工委、中國殘聯共同組織,在全國少年兒童中開展幫助殘疾人,幫助殘疾小夥伴,幫助困難殘疾人子女等活動的助殘行動。
自1986年,由國家教委、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和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聯合發出了《關於在少年兒童中進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教育,培養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良好道德風尚的意見》以來,全國數以億計的少先隊員積極響應,「紅領巾助殘」活動遍及城鄉,蓬勃開展。全國每年有近千萬少年兒童積極參與各項助殘活動,涌現出一大批助殘先進集體和個人。實踐證明,「紅領巾助殘」活動是在廣大少年兒童中進行人道主義教育的生動形式,對於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扶殘助殘的傳統美德,培養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義。
「紅領巾助殘」活動重在育人。以學校、班級或小組為單位,通過組織助殘小分隊,建立助殘聯誼網,開展各種切實有效的助殘活動。如組織主題班會、開展「一助一送溫暖」、「我與殘疾小夥伴共同成長」等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主題活動。通過在學習、生活中幫助殘疾人,著重培養少年兒童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志在奉獻、堅韌不拔的進取精神和高尚情操,在幫助殘疾人的過程中,既培育了關心他人、扶助弱者的愛心,同時又是一次社會道德和拼搏精神的自我教育。
⑩ 國際助殘日是幾月幾日
每年12月3日為國際殘疾抄人日。襲
1982年,聯合國做出決定,在全世界開展聯合國殘疾人十年活動,呼籲各國政府關注殘疾人問題,為殘疾人提供必要的社會環境和條件,促進殘疾人與全體社會成員平等、參與、共享社會文明的物質成果。
1992年,在聯合國大會上,許多第三世界的國家提出繼續開展聯合國十年活動,以繼續推動殘疾人事業發展。經過大會討論決定,每年的12月3日,為國際殘疾人日,提醒各國領導人關注殘疾人問題,呼籲社會繼續不斷地為殘疾人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參與社會的環境和條件。
「國際殘疾人日」的確立,說明在世界范圍內,殘疾人事業日益引起廣泛關注,不同種族的人們都開始形成一個共識,殘疾人事業是人道主義的事業,是一項崇高而又光榮的事業,是人類進步和正義的事業。
慶祝國際殘疾人日給人們提供了一個機會,使其改變對殘疾人的態度,並消除影響殘疾人充分參與到生活各個方面中來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