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法律援助合作項目
㈠ 我經授權境外非政府組織代表 身為發起人 我希望需要境外項目或資源的企業和個人來投資合作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國際化取得了跨越式發展,相比之下,目前中國社會組織國際化道路還比較遙遠。
根據民政部的統計數據,我國現有社會組織近60萬個,其中涉外機構不到600家,比例約為千分之一。
這其中,真正能在境外開展公益慈善項目的社會組織少之又少;參與國際交流的社會組織數量相對多一些,但質量方面目前較難判定;現今中國大陸有1000家社會組織加入了國際組織,台灣地區有1200家左右,從人口、社會組織數量來看,台灣比例要高得多;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做過一項統計,能夠參與到國際組織核心部分,並擔任副理事長或者常任理事的,我們人數不過300多人,與整個中國的大國地位很不相稱;聯合國經濟和社會理事會中,非政府組織的全面咨商地位、特別咨商地位和名冊咨商地位,我們現在所佔比例都很小,這限制了我們發聲、表達意願,很難有機會去參與國際事務。
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簡稱「民促會」)的主要工作是進行國際交流、國際合作。過去5年中,民促會參加國際事務已達上百次,建立了中歐交流機制、中美交流機制以及中日韓合作機制,參加了很多較為重大的聯合國的相關會議。
從資金的支持上來看,公益慈善組織參與國際事務普遍存在一個問題—籌資難。首先是目標人群不易明確,各國國情有異,執行扶貧、救災、社區建設等相關項目時,在不同發展程度的國家有不同的標准;同時,在國際間做項目成本太高;此外,還要考慮到相關人員的家庭問題、子女教育問題、在所在國的人身安全問題以及相關社會保險保障等問題。
國際視野、國際情懷,這是以「國際化」為戰略的社會組織的領導力需要具備的。有了國際化戰略,還要考慮自身是否具備配套的能力。
國內在理念層面能達到國際化程度的人才緊缺,在我們的教育體系裡,對國際視野、國際情操,或者用老話講,對國際主義情懷的培養不足,導致具備國際理念的人才缺乏;其次,中國人口結構決定獨生子女遠赴國外做項目也面臨很大挑戰;第三,到國際上做慈善項目,要突破語言和文化障礙,只掌握英語還不夠,到非洲還要講法語,到巴西要講葡萄牙語,到智利和秘魯要講西班牙語……不同的文化、宗教背景,能否良性融合,這都是難題;在相關項目中,更要保證人才的專業化。
從宏觀環境來看,社會氛圍是否支持社會組織走出去,這也客觀地影響社會組織是否需要將「國際化」當做工作重點。
在中國大陸,中國扶貧基金會做得相對較好,青基會也已積累了一些經驗,壹基金剛剛開始走向國際。除本國的成功案例可供我們學習,一些在華的國際組織也是很好的樣本。
過去境外非政府組織在華是沒有法律依據的,除了《基金會管理條例》中,很小一部分談到了境外非政府組織可以登記外,大部分都缺少法律地位,只能靠跟中國的某一個社會團體、基金會結對子,建立合作夥伴關系,或者設項目辦公室。包括蓋茨基金會、李嘉誠基金會、柯林頓基金會等等在內,在華境外非政府組織也就30多家。現在全國人大正在制定境外非政府組織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以後將有法可依,明確歡迎哪些組織來華,不歡迎哪些組織來華,但具體操作上,我希望能更加客觀、開放、寬容一些。我們既然歡迎外資企業來中國投資,為什麼不歡迎境外非政府組織來中國做好事呢,做慈善、公益、環保、救災、法律援助我們都該歡迎,同時,我們可以借鑒它們走向國際的成功經驗和成熟規則。
除了政府、社會組織兩方面的因素外,要推動中國社會組織國際化進程,也需要公民具備相關意識。現在世界對中國的印象可能是有錢、購物,去日本買馬桶蓋,在法蘭克福機場「掃貨」,加上一些同胞出國不太注意小節,諸如此類的問題難以避免,但盡量不要帶出去。我們過去講政府外交,逐步走向公共外交,又走向民間外交,現在正擴展到全民外交。每個人都是主體,無論是官員、工人、農民,你的面孔都會代表中國,我們應該有這種意識,這對社會組織國際化的影響也至關重要。
㈡ 想去歐洲移民,去哪個國家好
歐洲由於前幾年歐債危機的影響,為了提振本國經濟,敞開了投資移民大門,推出有吸引力的買房移民項目。那麼買房移民有哪些國家呢?買房移民哪個國家方便?希臘、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塞普勒斯等國都是可以買房移民。
更多詳情:買房移民有哪些國家
㈢ 最好的,刑事辯護律師有哪一個
被刑事拘留,家屬的正確操作流程
第一,家屬應當積極應對,為犯罪嫌疑人做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但是應當注意的是,必須不能超過一定的限度,否則可能會構成犯罪,如協助被拘留的親屬轉移贓物、毀滅罪證、作偽證等,都是可以追究法律責任的不當行為。不要病急亂投醫,在不了解案件情況的前提下,不盲目信任熟人關系,謹防被騙子或者法律「串串」騙取財物。
第二,在接到拘留通知後應了解犯罪嫌疑人被拘留的場所,涉嫌的罪名,也就是刑事拘留的原因,那麼家屬就應該立即委託律師前往看守所會見犯罪嫌疑人,以便及時了解案情,研究對策。
第三,到犯罪嫌疑人被關押的地方送去衣物、錢款等。可以在犯罪嫌疑人的賬戶上存入一定的錢款,用於購買日常所需。食品香煙等是不能接收的。讓嫌疑人知道家屬已經知道被刑事拘留的消息並在關心他,避免嫌疑人在看守所緊張過度或失落。同時,盡快委託律師會見,可以讓他盡快知道,家裡人還沒有放棄他,在幫助他,同時,又能獲得法律上的支持,了解案件的程序,客觀認識自己的罪與非罪,罪刑輕重,也為家屬提供最客觀的情況,以便作最正確的判斷。
第四,盡快通過正規的律師事務所委託專業的刑事律師。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犯罪嫌疑人第一次被訊問或者被採取強制措施後,可以聘請律師。律師的及時介入能了解案件的全部情況,比家屬道聽途說要真實可靠。並且,提早了解案情可以及時發現證據,並告知犯罪嫌疑人如何應對詢問,保護其合法權益。
千萬不要在這個時候去托關系,耽誤請律師的時間。刑事案件周期很長,要投入很大的時間成本,如果這個過程有一個專業律師去進行跟進,就可以防止偵查初期被誘供、騙供甚至刑訊逼供,能夠有效地輔導嫌疑人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對案件的充分掌握,把握包含專業律師的幫助下取保候審的時機、重罪名更改為輕罪名的時機、犯罪數額降低的時機、數個罪名案件中罪名減少的時機、檢察院不起訴的時機等。
第五、家屬怎麼才能委託律師。有拘留通知書的可帶到律師事務所讓律師了解更多具體情況,有助於案件的辦理,如果確實沒有拘留通知書的,也可以到律師事務所辦理委託手續,必須是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的近親屬,才可以委託。《刑事訴訟法》規定的「近親屬」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㈣ 海南大學法學院的發展歷程
1983年
海南大學建校,法律系成立
1984年
招收第一屆法律專業專科生
1986年
法律系取消,法律專業並入新成立的社會科學系;
第一屆專科生畢業
1988年
海南大學法學院成立,招收第一屆本科生
1989年
普教專科生停招,學院普教開始招收本科生
1992年
首屆本科生畢業;法學學士學位授予權獲批
1996年
合作承辦「全國民法和經濟法學年會」
1997年
法學院模擬法庭落成;
訴訟法學科獲准為省級重點學科,為海南省第一個文科省級重點學科
1998年
訴訟法學科獲碩士學位授予權,是海南大學第一個碩士點,實現海南省屬高校碩士點零的突破;
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同志視察法學院;
合作承辦「全國訴訟法學年會」
1999年
首屆碩士研究生——99級訴訟法學專業4名碩士研究生入學;
合作承辦「全國國際經濟法學年會」
2000年
民商法學科獲碩士學位授予權;
「海南大學法學院專業建設與學科發展論證會」召開;
獨立承辦第六屆全國高校法學院院長(系主任)聯席會議暨法學教育研討會;
合作承辦「全國刑法學年會」
2001年
「海南大學法學院21世紀發展研討會」召開
2002年
全國政協副主席羅豪才同志視察法學院;
案例教學室、物證技術實驗室建成;
民商法學科獲准成為海南省級重點學科;
《民事訴訟法學》被評為海南省省級重點課程;
首屆碩士研究生畢業
2003年
經濟法學科獲碩士學位授予權;
法學院獲法律碩士授予權,成為全國39個法律碩士授權單位之一
2004年
首屆法律碩士研究生入學;
首部學生科研著作《中國法律援助制度》由中國檢察出版社出版
2005年
協助學校承辦教育部法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2004年會;
協助學校承辦中國法律史學會2004年會;
《民事訴訟法學》課程被評為2004年度國家精品課程,實現海南省國家精品課程零突破;
譚世貴教授全票當選第四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成為海南省首位獲得這一全國法學界最高榮譽的法學家;
學生社團青年法學社被教育部、團中央、全國學聯評為「全國優秀學生社團」,成為海南省高校中唯一和全國高校法學類學生社團中唯一的全國優秀學生社團;
譚兵、譚世貴教授入選首批當代中國法學名家;海南大學金融刑法研究中心成立;
2006年
「法學」一級學科獲得批准,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海南省的唯一的一級學科碩士點,實現海南大學和海南省一級學科建設零突破,成為全國41個法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單位之一
2007年
譚兵教授榮獲「第三屆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海南大學中歐比較法學研究中心成立
原海南大學法學院和原華南熱帶農業大學文法學院法律系合並,成立新的海南大學法學院
2011年
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文件《關於下達2010年審核增列的博士和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名單的通知》中獲悉,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批准,我校法學院正式獲得法學一級博士授予權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