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法律顧問制度央企
Ⅰ 央企工作人員可以掛靠法律顧問嗎
可以。
可以掛靠,因為企業需要法律顧問,但是很多企業又不願意聘用專門的法律顧問。
首先法律顧問不是一個職業,只是一個職務。是企業聘用自己信任的法務人員來處理自己公司企業或單位遇到的法律問題,對外不能承攬其他的業務。就算接業務也是以個人的名義接,與法律顧問這個職務沒有任何關系。若要做企業法律顧問,只是想掛人家一個名字只要經過該企業的同意自然就可以,但是對外沒有什麼實質的意義。如果真有單位聘請他人做名義法律顧問,價錢當然是由雙方自行約定。一般需要法律顧問的單位很多,企業、事業、甚至國家機關都可以需要法律顧問。法律顧問由企業、事業、人民團體等單位聘請,一般按年度收取律師顧問費,一年1,5到3萬,多的就不好說了,看聘請單位的經濟實力。有的律師要接受好多單位聘請,有的單位要聘請2個以上,幾個甚至是律師團隊。
Ⅱ 說明中央企業為什麼要對外依法經營,對內依法治理
中新社北京11月4日電 (記者 劉辰瑤)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4日表示,中國中央企業法制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截至今年9月底,中央企業全系統建立總法律顧問制度的戶數達到2584家,集團和重要子企業總法律顧問專職率接近八成。
黃淑和是在4日召開的中央企業法制工作會議上作上述表態的。
會議明確要求全面推進法治央企建設,努力將中央企業打造成為對外依法經營、對內依法治理的法治社會模範成員,並提出了今後五年中央企業法制工作的總體目標和重點任務。
黃淑和表示,今年是中央企業法制工作第三個三年目標的收官之年。截至今年9月底,中央企業全系統法律顧問隊伍超過2萬人,其中,持證上崗率達到83%。中央企業集團及重要子企業規章制度、經濟合同、重要決策三項法律審核率分別達到99.98%、99.68%和99.6%,企業因自身違法違規引發的重大法律糾紛案件明顯減少。
為全面推進法治央企建設,國資委提出中央企業法制工作未來五年(2015—2019年)的發展目標:中央企業以總法律顧問為核心的法律顧問隊伍全面實現專職化;法律人員配備比例接近國際同行業標准;全部中央企業法制工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三分之一以上企業力爭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等。
黃淑和指出,根據上述總體目標,未來五年中央企業法制工作的重點任務為:繼續推動企業法律風險防範機制建設再深化;繼續推動企業法律顧問制度建設再深化;繼續推動企業法律工作體系建設再深化;努力實現企業合規管理能力再提升;努力實現依法治企能力再提升。(完)
Ⅲ 淺談如何正確認識企業總法律顧問
法律顧問是企業為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聘請律師就其在業務方面的問題提供法律幫助而擔任的特定職務。企業法律顧問一般有兩種,即常年法律顧問和專項法律顧問。常年法律顧問與企業簽訂法律顧問協議,在協議約定期限內(通常是1年或1年以上)處理該企業所有的法律事務,這類法律顧問服務范圍廣、時間長,故稱為常年法律顧問,法律顧問關系隨協議期滿而結束,如果繼續聘用,需要重新簽訂協議。專項法律顧問受企業聘用專門處理某一項法律事務,法律顧問關系待該項法律事項辦理結束而結束,一般不受時間限制,故又稱臨時法律顧問或者短期法律顧問。如今企業大多聘請常年法律顧問,因其能在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和其他活動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法律幫助。
大多數企業都聘請了常年法律顧問,尤其是一些大企業,但多數企業只把律師定位在討債和打官司即訴訟方面,甚至在簽訂合同的時候都忽略了法律顧問的作用,其實,除了訴訟以外,一名優秀律師能為企業做的還是很多的,而且對企業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
具體而言,法律顧問為公司企業服務的方式很多,比如:對企業的重大經營決策方案提供法律意見和法律依據,從法律的角度提出可行性論證,從而避免企業經營上的法律風險;草擬、修改、審查公司企業的各種合同、協議及其他有關法律事務文書;針對某些侵害企業合法權益的事件發表律師聲明,或針對性地發出律師函;代理企業參加民事、經濟、行政訴訟和仲裁、行政復議,切實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參與企業的非訴法律事務;參加企業經濟項目談判,審查或准備談判所需要的各類法律文件;在企業內部進行力所能及的法制教育和法律培訓;配合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做好勞動人事工作,草擬、審查勞動合同、保密協議,進行辭退設計等等。
筆者擔任過多家企業的常年顧問,總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程序,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現分述如下:
1、全面掌握企業的情況,比如:了解企事業單位的性質、經營方式、業務范圍、企業簡史,了解企業在本行業、本系統中所處的地位、作用、服務對象和競爭對手,了解企業的業務情況和可能涉及到的法律問題,掌握有關的法律規定,以便使用起來得心應手,等等。
2、對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區別情況,採取不同措施予以處理
(1)對企業正在違約的合同,要在對方接受的前提下,明確責任,簽訂補充協議,以消除違約後果,盡可能減少財產損失。
(2)對於口頭合同,要盡快採取措施,用書面形式固定下來,除書面簽字蓋章的原始合同外,傳真、電子郵件等形式也是證據,萬不得已時,也可以採取錄音的方式,以防後期產生糾紛時因無證據而敗訴。
(3)對於已超過訴訟時效期的債權,盡量調解結案,或者與對方簽訂新的還款協議,以獲取有效訴權。
(4)對於快要超過訴訟時效期的債權,要盡快起訴,對於不能起訴的關系客戶,要用書面形式要求還款,使訴訟時效中斷。
(5)對於其他糾紛,區別輕重緩急,選擇最佳方式,一個一個地解決,盡最大努力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避免財產損失。
3、由點及面,開展法律顧問工作
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礎上,按照常年法律顧問明確的范圍內,開展下列工作:
(1) 解答法律咨詢
就企業在經營方面遇到的有關法律或法律事務方面的問題提供具體意見,方式有口頭和書面兩種。對於問題簡單,法律關系明確的一般性的咨詢,使用口頭形式。對於所涉及事關重大的法律事務則以提供法律意見書的形式,為企業提供具體的法律意見。
(2)草擬、審查、修改各類法律事務文書,參與重大合同的談判
上述法律事務文書以合同為主,目的是防患於未然,在簽訂合同時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力爭減少或不發生爭議,這其中涉及到許多技巧問題,比如如果已方不會違約,定金的數額和違約金的比例可以適當提高;如果已方也可能違約,定金和違約金的比例不要訂的太高,以防自己一方違約後承擔的違約責任過重。
(3)有針對性地舉辦培訓班,提高業務人員的法律意識和風險防範意識
企業經營活動中,時時刻刻都需要簽訂各類合同,法律顧問不可能事必親躬,草擬、審查、修改每一份合同,尤其是那些臨時商議的補充條款、補充合同。筆者現在接手的一個案件正在上訴,甲方購買乙方鋼材,欠乙方貨款38萬余元,後在商議還款過程中,甲方業務員自作主張,簽署了每天每萬元支付500元的違約金的條款,結果對方起訴,一審法院除判決返還本金38萬余元之外,又判令甲方另行支付違約金25萬元,筆者二審才接手此案,二審結果不得而知,但甲方正處於一種非常被動的境況卻是顯而易見的。由此可見,幫助顧問單位提高業務人員的法律意識,也是法律顧問的一項重要工作。
(4)企業發生糾紛時參與訴訟
擔任顧問單位的代理人,參與訴訟也是法律顧問的一項經常性工作,但並非所有的糾紛均選擇訴訟的方式,尤其是與企業關系較好,又與企業有直接利害關系的關系戶發生矛盾的,筆者往往建議企業選擇非訴訟解決矛盾,實踐也證明,從長遠角度看,這對企業發展是有利的。但對於調解無望,案情復雜或者爭議對方在外地的案件,要盡早起訴,爭取管轄權。
(5)協助企業人事主管部門開展工作
近些年來,勞資關系矛盾愈演愈烈,法律顧問的職責也應包含企業勞動合同、保密協議的草擬、審查,辭退員工的方案設計,以及員工提起勞動仲裁、訴訟的出庭應訴工作。筆者的感觸是一個諳熟勞動法律規章的法律顧問,對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保持企業團隊精神和士氣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上述不能囊括法律顧問的全部的工作范圍,其實下列小故事最能說明法律顧問作用了。
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鵲答說:「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說:「我長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只有我們家的人才知道。
我中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初起之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於本鄉里。
而我扁鵲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來放血,在皮膚上敷葯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兵法雲「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訴訟並非是解決糾紛最好的方式,最好的方式是防患於未然,企業法律顧問正是起到了這個作用。
Ⅳ 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總法律顧問屬於
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總法律顧問屬於副局級。各家企業情況不同,大多數央企的總法律顧問屬於企業高管序列,也就是說屬於副局級,但一百多家央企中,有部分屬於副部級單位,比如中石化、國網等,這些單位的高管,有可能屬於正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