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少卿律師是哪部小說
1. 最近有什麼好看的電視劇
好看的電視劇有《慶余年》、《鶴唳華亭》、《精英律師》、《陳情令》、《大明風華》。
1、《慶余年》
《慶余年》由孫皓執導,張若昀、李沁、陳道明、吳剛、李小冉、辛芷蕾、李純、宋軼等主演的古裝劇。該劇改編自貓膩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個有著神秘身世的少年范閑,自海邊小城初出茅廬,歷經家族、江湖、廟堂的種種考驗、錘煉的故事。
4、《陳情令》
《陳情令》由鄭偉文、陳家霖聯合執導,肖戰、王一博、孟子義、宣璐、汪卓成、於斌、劉海寬,朱贊錦,王皓軒主演,李若彤、陸劍民、黃子騰、修慶特別出演,沈曉海友情客串的古裝仙俠劇。
該劇根據墨香銅臭小說《魔道祖師》改編,以五大家族為背景,講述了雲夢江氏故人之子魏無羨和姑蘇藍氏含光君藍忘機重遇,攜手探尋往年真相,守護百姓和平安樂的故事。
5、《大明風華》
《大明風華》由張挺執導,湯唯、朱亞文、鄧家佳、喬振宇、吳越、梁冠華領銜主演的古裝劇。該劇改編自蓮靜竹衣的小說《六朝紀事》,講述了明朝初年,國家開創盛世,孫若微歷經五帝六朝的故事。
2. 唐太宗末期,大約是貞觀20年左右,朝廷主要官員以及相互間形成的政治勢力
這個可是個浩大的工程。
貞觀二十年的時候:
孫伏伽:大理寺卿。我記得此人好像是狀元出身。
禇遂良:黃門侍郎加銀青光祿大夫。二十一年兼檢校大理卿。尋,因父禇亮去世丁憂。二十二年,起復,拜中書令。這位老兄的父親也是位出名的文人兼高幹,封陽翟侯,這個時候是離休在家。
張亮:鄭國公、刑部尚書。在三月的時候因謀反伏誅。(如果要寫貞觀二十年的事的話,這位老兄的事跡倒有可發揮的餘地,建議去看看《舊唐書·列傳十九》和《新唐書》里這位老兄的事跡。個人建議:像長孫無忌這些人物已經寫濫了,寫寫這位老兄倒不錯。)
長孫無忌:趙國公、太子太師、司徒。二十一年六月的時候加授為揚州都督。二十二年下月的時候兼檢校中書令,知尚書、門下二省事(呵呵,這權力可真是大啊)。
房玄齡:梁國公、太子太傅。二十二年被起復為黃門侍郎。此人死於二十二年七月。
蕭瑀:宋國公、太子太保。二十年十月的時候被革爵,貶為商州刺史。二十一年,復封宋國公。此人死於二十二年六月。此人來歷不小,他的高祖是梁武帝,曾祖父便是大名鼎鼎的昭明太子,祖父蕭察是後梁宣帝,父親蕭巋是梁明帝,九歲時候封新安郡王。梁朝滅亡後,又因為是隋煬帝的小舅子而榮寵不衰。唐朝時,又被唐太宗倚為心腹大臣,而且其子蕭銳尚太宗之女襄城公主,與唐太宗為兒女親家。
李績:英國公、特進。此人在六月的時候與崔敦禮率兵擊破薛延陀於郁督軍山北,斬首五千餘級,虜男女三萬餘人。後來又擔任了太子詹事。二十三年的時候又被任命為疊州都督。
崔敦禮:固安公、兵部尚書。
高士廉:申國公、開府儀同三司。此人死於二十一年正月。此人是長孫無忌的舅舅。長孫無忌及長孫皇後父親長孫晟早卒,由高士廉養育二人長大,並親自將長孫皇後許配給唐太宗,因此太宗對其相當尊敬。
高履行:戶部侍郎。尚太宗女東陽公主。高履行是申國公、太傅高士廉長子。
馬周:這一年才四十六歲(應該是虛歲吧),官就當到中書令兼太子右庶子,攝吏部尚書。二十一年,加銀青光祿大夫。死於貞觀二十二年。
崔仁師:中書舍人兼刑部侍郎。二十二年正月的時候被提拔為中書侍郎,參知機務,不過到了二十二年二月份的時候就被除名。這人因為後期被太宗所重用,遭到中書令禇遂良的忌妒,才被借機以欺君罔上罪發配龔州。
李靖:衛國公、開府儀同三司。此人死於二十三年四月辛酉(唐太宗於二十三年四月已巳崩於含風殿,晚李靖八天)。
裴律師:為唐開國元老裴寂之子,尚太宗之妹臨海長公主,官至汴州刺史。其子承先,武則天時為殿中監,被酷吏殺害。
李思行:樂安郡公、嘉州()刺史。
李高遷:陵州刺史。
許洛仁:冠軍大將軍、行左監門將軍。此人是唐開國元老派之一,從死後陪葬昭陵來看,此人的資歷不低。
樊興:襄城郡公、檢校右武候將軍。
公孫武達:東萊郡公。
龐同善:右金吾大將軍。是濮國公龐卿惲之子。
唐儉:光祿大夫。此人亦是唐朝元老之臣,此時因事被貶為光祿大夫。其子善識尚豫章公主。
劉弘基:夔國公、輔國大將軍。此人為唐朝立下赫赫戰功。此時因年老賦閑。
劉仁實:劉弘基之子。官至左典戎衛郎將。
劉玄意:渝國公,尚南平公主。是唐朝元老劉政會之子。
柴哲威:譙國公、右屯營將軍。系駙馬柴紹之子。
柴令武:襄陽郡公,尚巴陵公主。
丘行恭:右武候將軍。此人的兒子就是武則天時代有名的酷吏丘神績。
李客師:丹陽郡公、右武衛將軍。是李靖(字葯師)之弟。
尉遲敬德:這個不用介紹了吧。不過當時已經離休,授了個開府儀同三司,封鄂國公。
程知節:大名鼎鼎的程咬金。盧國公、左屯衛大將軍,加鎮軍大將軍。
薛萬徹:右武衛大將軍,是高祖李淵的駙馬,娶丹陽公主。看過《神探狄仁傑2》的話或許對這個名字會有所記憶。
楊師道:安德郡公、太常卿。尚桂陽公主。其子楊豫之尚李元吉之女壽春縣主。楊師道的父親楊雄是隋朝的宗室。在唐朝從唐高祖武德起就一門顯貴。至武則天時,又因是外戚(武則天母楊氏之族)而崇寵。一家之內,駙馬三人,王妃五人,贈皇後一人。
薛元超:太子舍人。這一年應該二十二歲左右吧,以這個年齡來說官可當的不小了。此人是薛收的兒子,父親死後襲爵汾陰男,那個時候才九歲。娶的妻子是巢刺王李元吉的女兒和靜縣主,參預撰寫《晉書》。
令狐德棻:秘書少監。此人先前曾為太子李承乾的太子右庶子,承乾敗,他也跟著除名。沒多久就起復擔任雅州刺史,後又讓他為首修撰〈晉書〉。
楊纂:戶部尚書。
楊弘禮:中書侍郎。二十一年加銀青光祿大夫,遷司農卿兼充昆丘道副大總管。是楊纂的族子。
楊弘武:楊弘禮弟。
閻立德:工部尚書。他的弟弟就是大畫家閻立本。閻立本在其兄去職後繼任為工部尚書,兄弟相代為八座,一時傳為佳話。
柳奭:兵部侍郎。他的外甥女就是高宗的王皇後。其兄柳亨是光祿少卿、銀青光祿大夫。
於志寧:侍中。
高季輔:銀青光祿大夫、太子右庶子兼吏部侍郎。
張行成:銀青光祿大夫、太子少詹事、刑部侍郎兼檢校尚書左丞。其族孫就是武則開時有名的張昌宗、張易之兄弟。
郭孝恪:金紫光祿大夫,行安西都護、西州刺史。
張儉:皖城郡公、東夷都護。其兄張大師官太僕卿,封武功縣男。其弟張延師也當到左衛大將軍,封范陽郡公。
程務挺:右驍衛將軍兼平壤道行軍總管。
張士貴:虢國公、左領軍大將軍。
趙道興:右武候將軍。
來濟:中書舍人。
李義府:太子舍人。
盧承慶:尚書左丞、雍州別駕。
許敬宗:檢校中書侍郎。
宗室有:
李道立:高平縣公。是永安王孝基(高祖李淵堂弟)嗣子。
李神符:襄邑王。是淮安王李神通之弟、高祖李淵堂弟。子臨川郡公德懋、魏郡公文暕。
李孝協:郇國公。是長平王叔良(高祖李淵堂弟)之子。
李道宗:江夏王、禮部尚書。
李博乂:隴西王。是高祖李淵二哥、追贈蜀王李湛之子。其弟奉慈封渤海王。兄弟二人驕侈無比,俱為高祖所鄙。
李靈龜:楚王。系楚哀王智雲(高祖李淵第五子)嗣子。
李元景:荊王。李淵第六子。
李元禮:徐王、絳州刺史。李淵第十子。
李元嘉:韓王、潞州都督。李淵第十一子。
李元則:彭王、澧州刺史。李淵第十二子。
李元懿:鄭王。李淵第十三子。
李元軌:霍王。李淵第十四子。
李元鳳:虢王。李淵第十五子。
李元慶:道王。李淵第十六子。
李元裕:鄧王。李淵第十七子。
李元名:舒王。李淵第十八子。
李靈夔:魯王。李淵第十九子。
李元祥:江王。李淵第二十子。
李元曉:密王。李淵第二十一子。
李元嬰:滕王。李淵第二十二子。
李恪:吳王。李世民第三子。母親是隋煬帝的女兒。個人覺得這個人的才幹在李世民所有的兒子中是最強的。可惜與長孫無忌不協。
李泰:順陽王。李世民第四子,長孫皇後嫡出。這個時候是被貶而徙居均州鄖鄉縣。文采不錯。
李愔:蜀王。李世民第六子。
李惲:蔣王。李世民第七子。
李貞:越王。李世民第八子。史書說此人善騎射,頗涉文史,兼有吏干。武則天時因反對武則天、匡復李唐天下而起兵,後失敗。
李慎:紀王。李世民第十子。
李福:趙王。李世民第十三子。出繼隱太子李建成。
李明:李世民第十四子。貞觀二十一年受封為曹王。高宗顯慶中詔令出繼巢刺王李元吉之後。
這些是我參照《舊唐書》和《新唐書》整理出來的,不過沒來得及做更細致的考證的整理,估計有不少遺漏和錯誤,不過樓主要寫小說這些應該夠了吧。建議你可以再參看兩本唐書,裡面有不少當時的制度、事件可以作參考。至於這些人哪個是哪派的,反正是小說,有些可以虛構,只要不離譜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