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開法律服務項目
❶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獲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進依法行政,充分發揮政府信息對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和經濟社會活動的服務作用,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機關在履行職責過程中製作或者獲取的,以一定形式記錄、保存的信息。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組織領導。
國務院辦公廳是全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推進、指導、協調、監督全國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辦公廳(室)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確定的其他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主管部門負責推進、指導、協調、監督本行政區域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本行政機關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制度,並指定機構(以下統稱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負責本行政機關政府信息公開的日常工作。
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的具體職責是:
(一)具體承辦本行政機關的政府信息公開事宜;
(二)維護和更新本行政機關公開的政府信息;
(三)組織編制本行政機關的政府信息公開指南、政府信息公開目錄和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
(四)對擬公開的政府信息進行保密審查;
(五)本行政機關規定的與政府信息公開有關的其他職責。第五條行政機關公開政府信息,應當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則。第六條行政機關應當及時、准確地公開政府信息。行政機關發現影響或者可能影響社會穩定、擾亂社會管理秩序的虛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應當在其職責范圍內發布准確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第七條行政機關應當建立健全政府信息發布協調機制。行政機關發布政府信息涉及其他行政機關的,應當與有關行政機關進行溝通、確認,保證行政機關發布的政府信息准確一致。
行政機關發布政府信息依照國家有關規定需要批準的,未經批准不得發布。第八條行政機關公開政府信息,不得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第二章公開的范圍第九條行政機關對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應當主動公開:
(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切身利益的;
(二)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或者參與的;
(三)反映本行政機關機構設置、職能、辦事程序等情況的;
(四)其他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應當主動公開的。第十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第九條的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確定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的具體內容,並重點公開下列政府信息:
(一)行政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專項規劃、區域規劃及相關政策;
(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信息;
(四)財政預算、決算報告;
(五)行政事業性收費的項目、依據、標准;
(六)政府集中采購項目的目錄、標准及實施情況;
(七)行政許可的事項、依據、條件、數量、程序、期限以及申請行政許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錄及辦理情況;
(八)重大建設項目的批准和實施情況;
(九)扶貧、教育、醫療、社會保障、促進就業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實施情況;
(十)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預案、預警信息及應對情況;
(十一)環境保護、公共衛生、安全生產、食品葯品、產品質量的監督檢查情況。第十一條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縣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重點公開的政府信息還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城鄉建設和管理的重大事項;
(二)社會公益事業建設情況;
(三)徵收或者徵用土地、房屋拆遷及其補償、補助費用的發放、使用情況;
(四)搶險救災、優撫、救濟、社會捐助等款物的管理、使用和分配情況。第十二條鄉(鎮)人民政府應當依照本條例第九條的規定,在其職責范圍內確定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的具體內容,並重點公開下列政府信息:
(一)貫徹落實國家關於農村工作政策的情況;
(二)財政收支、各類專項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情況;
(三)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宅基地使用的審核情況;
(四)徵收或者徵用土地、房屋拆遷及其補償、補助費用的發放、使用情況;
(五)鄉(鎮)的債權債務、籌資籌勞情況;
(六)搶險救災、優撫、救濟、社會捐助等款物的發放情況;
(七)鄉鎮集體企業及其他鄉鎮經濟實體承包、租賃、拍賣等情況;
(八)執行計劃生育政策的情況。
❷ 政府信息公開的范圍包括哪些
政府信息公開涵蓋以下幾個方面:
1. 行政機關
行政機關應主動公開符合以下基本要求的政府信息:
- 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切身利益的信息;
- 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或參與的信息;
- 反映本行政機關機構設置、職能、辦事程序等情況的信息;
- 其他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應當主動公開的信息。
2.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應在其職責范圍內確定並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的具體內容,特別是:
- 行政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專項規劃、區域規劃及相關政策;
-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信息;
- 財政預算、決算報告;
- 行政事業性收費的項目、依據、標准;
- 政府集中采購項目的目錄、標准及實施情況;
- 行政許可的事項、依據、條件、數量、程序、期限以及申請行政許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錄及辦理情況;
- 重大建設項目的批准和實施情況;
- 扶貧、教育、醫療、社會保障、促進就業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實施情況;
- 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預案、預警信息及應對情況;
- 環境保護、公共衛生、安全生產、食品葯品、產品質量的監督檢查情況。
3. 市級人民政府
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縣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還應重點公開:
- 城鄉建設和管理的重大事項;
- 社會公益事業建設情況;
- 徵收或者徵用土地、房屋拆遷及其補償、補助費用的發放、使用情況;
- 搶險救災、優撫、救濟、社會捐助等款物的管理、使用和分配情況。
4. 鄉(鎮)人民政府
鄉(鎮)人民政府應在其職責范圍內確定並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的具體內容,特別是:
- 貫徹落實國家關於農村工作政策的情況;
- 財政收支、各類專項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情況;
- 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宅基地使用的審核情況;
- 徵收或者徵用土地、房屋拆遷及其補償、補助費用的發放、使用情況;
- 鄉(鎮)的債權債務、籌資籌勞情況;
- 搶險救災、優撫、救濟、社會捐助等款物的發放情況;
- 鄉鎮集體企業及其他鄉鎮經濟實體承包、租賃、拍賣等情況;
- 執行計劃生育政策的情況。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行政機關在信息公開范圍上存在差異,如計劃生育部門應公開社會撫養費的收費標准,而國土資源部門則應公開國有土地使用情況及收費標准,因為各行政單位在其職責范圍內執行不同的行政管理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