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刑事法律援助的規定
❶ 刑事案件法律援助范圍是什麼
法律援助,是國家建立的為經濟困難公民和符合法定條件的其他當事人無償提供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的制度,是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組成部分。
網友咨詢:
刑事案件法律援助范圍是什麼?
律師解答:
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屬於下列人員之一,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擔任辯護人:(一)未成年人;(二)視力、聽力、言語殘疾人;(三)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四)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人;(五)申請法律援助的死刑復核案件被告人;(六)缺席審判案件的被告人;(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人員。其他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刑事案件,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擔任辯護人。
律師補充: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發現屬於刑事案件法律援助范圍的,應當在三日內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法律援助機構收到通知後,應當在三日內指派律師並通知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對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人,以及死刑復核案件的被告人,法律援助機構收到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通知後,應當指派具有三年以上相關執業經歷的律師擔任辯護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
第二十五條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屬於下列人員之一,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擔任辯護人:
(一)未成年人;
(二)視力、聽力、言語殘疾人;
(三)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
(四)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人;
(五)申請法律援助的死刑復核案件被告人;
(六)缺席審判案件的被告人;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人員。
其他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刑事案件,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擔任辯護人。
❷ 刑事法律援助規定是什麼
《刑事訴訟法》中對於法律援助的規定主要包括以下條款:
《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五條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第二百七十八條規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第二百九十三條規定,人民法院缺席審判案件,被告人有權委託辯護人,被告人的近親屬可以代為委託辯護人。被告人及其近親屬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❸ 刑法應當法律援助的情形
法律主觀:
刑訴法中的法律援助的規定:《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五條。有以下情形應當提供法律援助:1、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2、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3、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
法律客觀:
刑事案件法律援助條件是什麼1、《法律援助條例》對刑事案件可以申請法律援助的情形作了規定。2、法律依據:《法律援助條例》第十一條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第十二條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第十三條本條例所稱公民經濟困難的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和法律援助事業的需要規定。申請人住所地的經濟困難標准與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執行。
❹ 刑事案件法律援助的條件和對象
刑事案件法律援助的條件和對象主要包括經濟困難、案件性質以及犯罪嫌疑或被告人的辯護能力等方面。
一、刑事案件法律援助的條件
1.
經濟困難:申請人必須證明自身經濟困難,無法承擔律師費用。這一條件的設立旨在確保法律援助資源能夠真正幫助到那些最需要的人。
2.
3.
案件性質:法律援助通常適用於涉及人身自由、生命健康等重大權益的刑事案件。對於涉及財產權益的刑事案件,一般要求案件標的額達到一定數額以上。
4.
5.
犯罪嫌疑或被告人無辯護能力:當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因智力、身體等原因無法自行辯護時,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6.
二、刑事案件法律援助的對象
1.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對於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2.
3.
其他當事人:在特定情況下,如被害人因經濟困難無法支付法律服務費用時,也可以申請法律援助。此外,對於涉及未成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刑事案件,法律援助機構通常會給予優先考慮。
4.
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旨在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實現司法公正。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仍需要不斷完善和優化法律援助制度,以確保其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
綜上所述:刑事案件法律援助的條件和對象主要包括經濟困難、案件性質以及犯罪嫌疑或被告人的辯護能力等方面。法律援助的對象主要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其他符合條件的當事人。通過法律援助制度的實施,可以有效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實現司法公正。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三十四條規定:
犯罪嫌疑人自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有權委託辯護人;在偵查期間,只能委託律師作為辯護人。被告人有權隨時委託辯護人。
《法律援助條例》
第十條規定:
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