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與一般代理的區別
1、適用性不同:法律援助只適用於特定人群、特定案件,,社會律師適用全部人群、全部案件。
2、特點不同:接受法律援助的只能是自然人,不能是公司,社會律師可以代理自然人、公司、其他組織民事法律主體及刑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
3、針對性不同:法律援助只針對訴訟案件,社會律師可以將觸角伸到訴前,避免通過訴訟解決糾紛。
4、人員不同:法律援助一次只指派最初始的一個審級(勞動仲裁、一審、二審、再審、執行分別為一個審級),一個審級結束產生下一審級的,可能就不會指派,即使指派,也要重新提交申請、重新指派別的律師,即一個法援律師只能參與案件一部分,而不可能參與全程。社會律師如果不是當事人主動解除委託,可以一直做到強制執行階段,即拿到錢為止。
(1)法律援助與一般代理的區別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因為申請人的錯誤或者責任侵犯了別人的合法權益而引起的訴訟案件。
2、申請人不能提供訴訟案件的相關證據和材料。
3、不需要訴訟的案件而直接由行政機關處理。
4、申請人不如實提供證據,出具虛假證明來欺騙法律援助工作者。
5、需要訴訟的案件是屬於不足3000元的債權債務類的糾紛。
6、其他經過管理部門認定,法律援助機構對外聲明不受理的案件。
B. 法律援助好還是自己請律師好
法律分析:這個並沒有可比性,兩者都屬於專業律師,無法對比出誰好誰差。不論是申請法援還是自行聘請律師,其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請求律師作為訴訟代理人代為訴訟,只是聘請律師的花費有所不同,所以訴訟案件當事人申請法律援助還是請律師作為訴訟代理人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通常情況下經濟能力尚可的公民不得申請法援只能自行聘請律師,因為法援主要是針對那些經濟貧困需要法律幫助的公民而設立的。
法律依據:《法律援助條例》第十條 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C. 援助律師和正式律師有啥不一樣
法律援助律師和正式律師的區別:
1.委託方式不同,法律援助律師由法律援助中心指定,無需當事人或其親屬自行委託;非法律援助律師則需要當事人或親屬委託,與律師事務所辦理委託手續。
2.對於法律援助,當事人不需支付律師費;而自己請的律師則應該按約定支付律師費用。
3.法律援助律師會為受害人辯護的。法律援助律師是對符合提供法律援助的當事人,則法律援助中心為當事人指定的辯護律師,也會正常為當事人進行辯護
(3)法律援助與一般代理的區別擴展閱讀: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見》(中辦發〔2015〕37號)文件精神,充分發揮律師在法律援助工作中的作用,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法律援助需求
1.做好刑事法律援助指派工作。嚴格貫徹落實修改後《刑事訴訟法》及相關配套文件,組織律師做好會見、閱卷、調查取證、庭審等工作,認真辦理偵查、審查起訴、審判各階段法律援助案件。
2.加大民生領域法律援助力度。組織律師圍繞勞動保障、婚姻家庭、食品葯品、教育醫療等民生事項,及時為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提供訴訟和非訴訟代理,促進解決基本生產生活方面的問題。
3.廣泛開展咨詢服務。優先安排律師在法律援助便民服務窗口和「12348」法律服務熱線值班,運用自身專業特長為群眾提供咨詢意見,積極提供法律信息和幫助,引導群眾依法表達合理訴求,提高群眾法治意識。
4.開展申訴案件代理工作。逐步將不服司法機關生效裁判、決定,聘不起律師的申訴人納入法律援助范圍,引導律師為經濟困難申訴人通過法律援助代理申訴。
5.建立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制度。法律援助機構通過在人民法院、看守所派駐值班律師,依法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提供法律咨詢等法律幫助。
6.推進法律援助參與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認罪認罰從寬等訴訟制度改革工作。組織引導律師為速裁程序、認罪認罰從寬以及其他訴訟改革程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詢、程序選擇等法律幫助。
7.積極參與刑事和解案件辦理。對於當事人自願和解的案件,組織引導律師依法為符合條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被害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務,促進達成和解。
8.發揮辯護律師在死刑復核程序中的作用。組織律師辦理死刑復核法律援助案件,依法為死刑復核案件被告人提供辯護服務。
9.辦理跨行政區劃法律援助案件。適應建立與行政區劃適當分離的司法管轄制度改革,組織律師開展跨行政區劃法院、檢察院受理、審理案件法律援助工作。
10.推動律師廣泛參與法律援助工作。省級司法行政機關根據當地法律援助需求量、律師數量及分布情況,明確律師承辦一定數量法律援助案件,努力使律師通過多種形式普遍公平承擔法律援助義務。司法行政機關、律師協會應當在律師事務所檢查考核及律師執業年度考核中將律師履行法律援助義務情況作為重要考核依據。鼓勵有行業影響力的優秀律師參與法律援助工作。
11.推動律師提供公益法律服務。倡導每名律師每年提供不少於24小時的公益服務。對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經濟確有困難的群眾提供減免收費,發展公益法律服務機構和公益律師隊伍,專門對老年人、婦女、未成年人、殘疾人、外來務工人員、軍人軍屬等提供免費的法律服務。
D. 法律援助和請的律師哪個更管用
1. 法律援助與聘請私人律師在委託方式上存在差異。法律援助律師是由法律援助中心指定的,當事人或其親屬無需自行委託。相反,非法律援助律師需要當事人或親屬進行委託,並通過律師事務所辦理相關手續。
2. 律師費用的差異。法律援助律師的服務是免費的,而私人律師的服務則需要按照約定支付費用。在法律援助中,律師為了受害人的利益進行辯護。
3. 法律援助律師的職位特點是無償性。無論是廣義還是狹義的法律援助律師,只要從事這項服務,都不能收取費用。
4. 民事行政法律援助主要針對因經濟困難而無法委託代理人的當事人。他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援助。《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需要法律援助或司法救助的未成年人應得到法律援助機構、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門的幫助。這些機構應依法為其提供法律援助或司法救助。
5. 法律援助機構應指派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律師為其提供服務,並且法律援助機構和律師協會應對辦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進行指導和培訓。
6.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老年人因合法權益受侵害而提起訴訟,若交納訴訟費有困難,可以緩交、減交或免交。若需要律師服務但無力支付,應得到法律援助。鼓勵法律服務機構為老年人提供免費或優惠服務。
總結:法律援助是一項為經濟困難的公民和特殊案件當事人提供的無償法律服務。它可以是通過申請獲得,或由人民法院指定。受援人在獲得法律援助的案件中不需要支付費用,並可能獲得司法救助,包括緩交、減交或免交訴訟費用。
E. 法律援助和請的律師哪個更管用
法律援助和花錢請律師的區別如下:
1、委託方式不同;
2、律師費不同。法律援助律師由法律援助中心指定,無需當事人或其親屬自行委託。非法律援助律師則需要當事人或親屬委託,與律師事務所辦理委託手續。另外對於法律援助,當事人不需支付律師費,而自己請的律師則應該按約定支付律師費用,法律援助律師會為受害人辯護的。法律援助律師是一個律師職位,最大的特點是無償性。不管是廣義的援助律師,還是狹義的援助律師,只要從事法律援助服務,都不能收取律師費用。民事行政法律援助主要是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當事人,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一百零四條對需要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機構或者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門應當給予幫助,依法為其提供法律判斗援助或者司法救助。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律師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務。法律援助機構和律師協會應當對辦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進行指導和培訓。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五十六條老年人因其合法權益受侵害提起訴訟交納訴訟費確有困難的,可以緩交、減交或者免交;需要獲得律師幫助,但無力支付律師費用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鼓勵律師事務所、公證處、基層法律服務所和其他法律服務機構為經濟困難的老年人提供免費或者優惠服務。
什麼是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是經濟困難的公民和特殊案件的當事人依法獲得的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法律援助主要族沖拿為經濟困難的人員提供,有關當事人可以通過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或經人民法院指定兆搭而獲得法律援助。受援人在獲得援助的案件中不需要支付任何法律服務費用,並可以從審理該案的人民法院獲得司法救助,即緩交、減交或免交訴訟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