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山西省法律援助條

山西省法律援助條

發布時間: 2025-06-21 13:31:46

❶ 山西省律師執業條例

第一條為保障律師依法執業,規范律師的執業行為,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執業的律師。第三條律師執業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恪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第四條律師依法執業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涉、阻撓。第五條縣級以上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律師、律師事務所、社會法律服務機構和律師協會的指導和監督。
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律師,由司法行政部門報請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給予表彰獎勵。第六條律師的執業機構是律師事務所。
律師事務所應當建立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實行民主管理。
律師事務所應當建立合理的分配製度,實行財務公開。
律師事務所應當加強業務管理,實行疑難案件集體討論、執業保險、收費公示、賠償責任等制度。第七條律師應當加強品德和職業修養,努力鑽研和熟練掌握執業所需的法律知識和服務技能。
律師應當誠實信用、敬業勤業,應當嚴密審慎、盡職盡責地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第八條律師協會是依法設立的律師的自律性組織,省設立地方律師協會,設區的市根據需要可以設立律師協會。
律師協會依法履行法律規定的各項職責。第九條律師應當履行法律規定的法律援助義務。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重視和支持法律援助工作,並提供經費保障。第十條律師可以擔任各級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的法律顧問
法律、法規規定應當有律師參與的經濟活動,有關經濟主管部門和企業應當聘請律師參加。
受聘律師應當積極為依法行政和重大經濟活動的依法運行提供及時、准確的法律服務。第十一條律師承辦業務,由律師事務所統一接受委託,簽訂書面委託合同。當事人指明律師的,律師事務所一般應當予以滿足。
律師承辦業務,由律師事務所依照國家規定的收費項目統一收費,收費標准除政府定價和政府指導價外,其餘由雙方協商確定。律師事務所不得收取國家規定項目之外的費用。
律師承辦業務,應當出示律師執業證書、律師事務所專用介紹信、當事人委託書等相關證件。第十二條律師應當認真、及時地收集與其所承辦案件有關的證據材料。
律師依法向司法機關、行政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及其他組織和個人調查取證,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第十三條在刑事訴訟的偵查階段,律師可依法會見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律師會見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會見次數、時間不受限制,但涉及國家秘密案件需批準的除外。
在審查起訴和審判階段,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羈押機關應當及時安排。
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羈押機關不得收取任何費用。
對拒絕安排會見或者會見中設置障礙影響辦案的,律師可以申請羈押機關的上級機關或者檢察機關督促解決。第十四條律師依法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信,羈押機關應當及時轉送。第十五條律師為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申請取保候審,有決定權的機關應當在七日內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復,不同意的應當說明理由。第十六條律師查閱、摘抄、復制所承辦案件的訴訟文書、技術性鑒定材料和案件所指控的犯罪事實的材料,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應當准許,並提供必要的場所和條件。
律師復制有關材料,應當交納工本費用,有關機關應當出具合法收據,不得再收取其他費用。
復制包括復印、翻錄、照像、下載等。第十七條律師應當遵守出庭時間,按時到庭參加訴訟活動。
律師應當遵守庭審秩序,遵守和執行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第十八條律師確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時出庭,申請變更開庭時間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考慮。
人民法院未按法定期限通知律師出庭,律師對此提出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考慮或者變更開庭時間。第十九條律師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的,其辯論、辯護的權利應當依法保障。第二十條律師應當在法定期限內提交有關法律文書。
對律師提交的有關材料,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履行簽收手續並入卷。律師當庭發表的辯護或者代理意見,法庭應當記錄在案。

❷ 英國最早的刑事法律援助是規定在

一、我國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和發展

法律援助最早起源於英國,從1495年起,英格蘭即承認窮人享有因身份免付訴訟費的權利。法律援助在我國的建立和發展開始於「」之後。1980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的第27條規定:「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可以為他指定辯護人。被告人是聾、啞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為他指定辯護人。」這可能是新中國最早看到的與法律援助有關的刑事訴訟制度。然而,在1980年8月26日全國人大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暫行條例》里,卻沒有關於律師應該承擔法律援助方面的義務作出規定。從1994年初開始,法律援助進入新的時期。在司法部肖揚部長親自倡導下,明確提出了法律援助,並開始了對建立和實施這一制度的研究工作。1997年修訂了《刑事訴訟法》和《律師法》,這兩部法律貫徹和規定了關於法律援助的思想和制度,並且指出法律援助是律師的義務。全國律師協會在2001年11月26日修定的《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10條、山西省人大在2000年9月27日通過的《山西省律師執業條例》第9條明確規定了「律師應當自覺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法律幫助」、和「律師應當履行法律規定的法律援助義務」。2003年9月1日國務院頒布實施《法律援助條例》,這個條例系統規定了法律援助的制度。法律援助的性質被明確為國家責任,這之後北京市律協和全國律協出台的律師執業行為規范,就不再提法律援助是律師的義務了,而是修改為「律師應當關注,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因為法律援助是政府義務,律師就不再是責任主體了。

二、法律援助的性質

法律援助,英國《簡明不列顛 網路 全書》將其定義為「在免費或收費很少的情況下對需要專業性法律幫助的窮人所給予的幫助」。從規定的性質來看,在最早將法律援助看成是一個對他人或弱者的一個幫助,並且對象是「窮人」,既缺乏物質財產的人。一開始,法律援助看成是對窮人的幫助,這是道德的表現,符合道德的要素和價值。因此,在初期,法律援助對於受援助者來說,不是利益更不是權利,而是法律職業者(律師)的一種職業道德。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社會思想文化的進步,人們觀念的改變。由原來的個人本位、權利本位進入了社會本位、公益本位,從社會責任、福利社會的性質和社會公益的角度,對法律援助的含義和范圍予以擴大。我國在2003年頒布的《法律援助條例》第三條規定:「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積極 措施 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第六條規定:「律師應當依照律師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接受律師協會和司法行政部門的監督。」這是我國對法律援助性質的界定。這說明,我國將法律援助看成政府的責任、律師的義務,但是法律援助對於受援助的人來講,是不是一個權利呢?

權利,字面上的解釋是,自己可以為或不為,或要求他人為或不為的可能性。法律援助對於要求援助的人來講,如果政府認為申請人不符合受援助的條件,而做出不予法律援助的決定,申請人可不可以提出訴訟,將司法援助的決定者告上法庭?我國法律援助條例第19條規定:「申請人對法律援助機構作出的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通知有異議的,可以向確定該法律援助機構的司法行政部門提出,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在收到異議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經審查認為申請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以書面形式責令法律援助機構及時對該申請人提供法律援助。」可見,我國的法律沒有規定對法律援助機構所作出的不同意法律援助的決定可以訴訟,而只能要求「異議」。這說明,對於政府來說,這不是一個義務,對於申請法律援助的人來說,也不是一個權利,因為它無法得到司法上的救濟。

我們國家對法律援助的界定,超出了道德,但沒有到權利,對於申請法律援助的人來講,還只是一個利益。權利,有很多學說和觀點,但很多人都認為權利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自由,一個是利益,將這兩個結合在一起,才是為追求自身利益的自由,才是權利。如果只有利益,自己無法對該利益行使主動的自由,而只是被動享有,無法主張自身的主觀意志,那麼就不是權利,只是利益。利益國家也是保護的,但保護的方式是當事人沒有自由。筆者認為,從法律援助社會需求來看理應成為政府的義務、窮人的權利。

首先,這是平等和正義的法律價值要求。在黨的十七大 報告 中強調要加強公民意識 教育 ,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法律援助正是公平正義、自由平等等法律價值的要求。從《人權宣言》宣告了個人權利在社會中的性質以來,權利被視為一種自由和民主精神的具體化,正如,羅爾斯在其著作《正義論》中於是說:「為了平等地對待所有人,提供真正地平等的機會,社會必須更多地注意那些天賦較低和出生於較不利的社會地位的人們。……要按平等的方向補償由偶然因素造成的傾斜。」在社會上每個人可能在經濟活財富上是不平等的,而窮人的人格和富人的人格卻是相等的,這種平等地位在法律上要求平等對待。而訴訟又是需要成本的,經濟上窮人就處於弱勢,因此,為了窮人和富人平等,應該給予窮人以法律援助。

其次,法律援助是保障人權和公民權的要求。人權得到法律的承認,便衍生出社會權利即公民權,公民權和人權不同,是人權在政治社會中的具體化,即是在政治國家中的權利體系。如果說人權是自然權利,即在原始社會也擁有,在沒有國家政治生活的階段也擁有的話,公民權便是社會權,在政治國家中所擁有的一切社會權利的集合。因此,在公民社會生活中,基於國家社會生活中的公民,只要在權利上有所需要,即為社會權設立的基礎和出發點。而法律援助,是社會生活中獲得法律上幫助的權利或利益,所以從權力的角度來看,公民權應該包括法律援助的權利。因此,從人權和公民權的角度來看,法律援助體現了人在這個社會上有權擁有不比他人少的權利,只要都是人,只要他是這個國家的公民,在法律上就應當平等。而不管它有多少的財產,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

在我國,法律援助可不可以成為一種權利呢?筆者認為是可以的。

首先,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職責,可以成為行政法上的義務。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為公民提供的法律服務,「從行政行為的角度分析,其本質上是行政給付行為」。法律援助機構對申請人予以審查,確定是否有權獲得法律援助。如果獲得法律援助,就可以不支付律師費,這是一個法律上的利益,而審查就是許可這種利益的獲得或不許可這種利益的獲得,所以,法律援助應該是一個行政義務。

其次,窮人應該有權獲得這個利益,成為一種平衡上的權利。由於各種原因,窮人的財產相對於富人而言較少,而這種情況就是的窮人有一個隱含的權利——獲得利益的權利,而這種權利在法律援助上的表現,就是有權在社會上得到這種補償。「人至少必須活著,這就要求諸如生命權(《世界人權宣言》第3條)、食物權(《世界人權宣言》第22條)這樣的生存權。如果這種生存的含義多於獸類的生存,它就要求諸如健康保障和社會保障權(《世界人權宣言》第25條)這樣的經濟和社會權利。」由此可見,物質利益的不公平就要求在權利上來對他進行彌補,這就是社會保障,法律援助正是這種保障的方式之一,因此,對於受援助者來說,法律援助應該成為一種權利而不是利益。

總之,在我國有著源遠流長的道德傳統,在古代就有仁愛、親民的思想,將人民放在國家和君主之前,將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予以保護。儒家的經典著作《論語》就有162處講「人」,48處講「民」,加上「人民」,二字連用,有多達211處講到「人」和「民」。「天子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荀子·大略》]。在嚴復將《社會契約論》傳入中國後,「天賦人權」的理念、傳統的「仁愛」思想及被壓迫階級對「平等」的渴望,激勵了中國的有識之士提出了「廢君權,興民權」的 口號 。自由權、參政權、平等權、等廣為流傳。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憲法對人民的權利做了詳細而系統規定。憲法規定,公民享有平等權,「各民族一律平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因此,這些理念和理論都將社會的自由和權利普及到各個方面,只要是涉及這些方面應該成為權利的,都應該成為權利而不僅僅是利益。所以,無論從傳統還是現代上,無論從道德還是法治上,法律援助都應該成為權利。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❸ 退役軍人法律援助規定最新

第一條 為了加強和規范我省退役軍人法律援助服務工作的開展,根據退役軍人事務部司法部聯合發布的《關於加強退役軍人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見》,結合我省退役軍人的實際情況,特製定本工作細則。
第二條 本工作細則所指的退役軍人法律援助服務,是指由山西省各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設立的法律援助工作站(包括咨詢窗口)提供的,依照國家和我省相關法律政策,向退役軍人提供法律咨詢、調解、仲裁或訴訟代理等無償法律服務的活動。
第三條 退役軍人法律援助服務工作應堅持依法辦事、依法服務原則,緊密圍繞退役軍人群體的實際法律需求,確保他們在遇到法律問題或需要維護合法權益時能夠獲得優質高效的法律幫助。
以下各條依此類推。

❹ 退役軍人法律援助規定最新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我省退役軍人法律幫扶援助服務工作,根據退役軍人事務部司法部印發的《關於加強退役軍人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見》精神,結合我省退役軍人工作實際,制定本工作細則。
第二條 本工作細則所稱退役軍人法律幫扶援助服務工作,是指山西省各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設立的法律幫扶援助工作站(含咨詢窗口,以下同),依據國家和我省相關法律政策面向廣大退役軍人開展的法律咨詢、調解、仲裁或訴訟代理等訴訟和非訴訟代理的無償法律服務。
第三條 開展退役軍人法律幫扶援助服務工作要堅持依法辦案、依法服務原則,緊緊圍繞廣大退役軍人實際需要提供高質量法律幫扶援助服務,確保退役軍人在遇到法律問題或者合法權益需要維護時獲得優質高效的法律幫助。
第二章 法律幫扶援助服務的形式和范圍
第四條 法律幫扶援助服務的形式主要包括:
(一)提供法律咨詢;
(二)提供法律建議;
(三)代擬法律文書;
(四)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國家賠償案件的訴訟代理及非訴訟代理;
(五)勞動爭議調解與仲裁代理;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事項。
第五條 退役軍人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退役軍人法律幫扶援助工作站申請法律幫扶援助服務: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社會救助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確認勞動關系、支付勞動報酬或者因勞動爭議請求給付經濟補償、賠償金的;
(六)請求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
(七)請求工傷事故、交通事故、食品葯品安全事故、醫療事故等人身損害賠償的;
(八)請求環境污染、生態破壞損害賠償的;
(九)請求因婚姻家庭糾紛導致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
(十)請求因涉及農資產品質量糾紛、農村土地林地承辦糾紛、宅基地糾紛等導致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
(十一)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法律幫扶援助事項。
第六條 對咨詢事項不屬於法律幫扶援助服務范圍的,法律幫扶援助工作站工作人員可以為來訪人提出法律建議;對咨詢事項不屬於法律問題或者與法律幫扶援助無關的,應一次性書面回應並告知來訪人維護個人合法權益的途徑。
第七條 對於來訪人員因刑事案件申請法律幫扶援助的,退役軍人法律幫扶援助工作站工作人員應當依法向當地司法行政部門設立的法律援助中心轉交申請。
第八條 各級退役軍人法律幫扶援助工作站應當通過服務窗口、電話、網路等多種方式提供法律咨詢服務;提示當事人享有依法申請法律幫扶援助服務的權利,並告知申請法律幫扶援助服務的條件和程序。
第三章 法律幫扶援助服務的對象
第九條 退役軍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本工作細則規定的法律幫扶援助服務對象:
(一)經濟困難的;
(二)符合《法律援助法》中規定的社會救助、司法救助或者優撫對象;
(三)符合《法律援助法》中規定的無固定生活來源的老年人、殘疾人等特定群體;
(四)申請支付勞動報酬或者請求工傷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的進城務工人員;
(五)獲得司法救助的;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條 因經濟困難申請法律幫扶援助服務的,申請人應當如實說明經濟困難狀況。經濟困難證明可由退役軍人戶籍所在地村(社區)出具,或經各級退役軍人法律幫扶援助工作站主管部門依法核實後,由申請人進行個人誠信承諾。
第十一條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退役軍人申請法律幫扶援助服務的,不受經濟困難條件的限制:
(一)英雄烈士近親屬為維護英雄烈士的人格權益;
(二)因見義勇為行為主張相關民事權益;
(三)再審改判無罪請求國家賠償;
(四)遭受虐待、遺棄或者家庭暴力的受害人主張相關權益;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章 法律幫扶援助服務的申請和審查
第十二條 符合本工作細則第九條的人員,原則上應該向辦理案件的司法部門所在地同級退役軍人法律幫扶援助工作站提出申請,也可以直接向山西省退役軍人事務廳法律幫扶援助工作站提出申請。
第十三條 申請法律幫扶援助服務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法律幫扶援助服務申請書;
(二)身份證、轉業證、退伍證、退休證等可證明個人身份的有效證件;
(三)與案件有關的其他證據材料。
第十四條 法律幫扶援助工作站收到法律幫扶援助服務申請後應當及時審查,並根據下列情形作出處理:
(一)對申請材料齊全、權利主張合法、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的,在七個工作日內作出給予法律幫扶援助服務的決定;涉及疑難事項需要調查核實的,在十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提供法律幫扶援助服務的決定;
(二)對作出法律幫扶援助服務決定的,應於作出決定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指派律師;
(三)對申請材料不齊全的,一次性告知申請人作出補充或者說明,申請人補充材料的時間不計入審查時限。申請人不按照要求補充材料的,視為撤銷申請;
(四)不符合法律幫扶援助服務情形的,在五個工作日內告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第十五條 申請人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法律幫扶援助服務工作人員為其提供法律幫扶援助服務,或者法律幫扶援助服務案件結案後無新的事實和證據的,再次就同一事項申請法律幫扶援助服務,法律幫扶援助工作站可在審查後拒絕其申請。
申請人撤回申請後不得就同一事項再次申請法律幫扶援助服務,但是發現新的事實、證據或者能夠證明撤回申請違背申請人真實意願的除外。
第十六條 法律幫扶援助工作站工作人員在受理和審查法律幫扶援助服務申請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迴避:
(一)是申請事項的當事人或者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與申請事項有利害關系的;
(三)所申請法律幫扶援助服務事項的一方當事人為各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的;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應當迴避的情形。
第十七條 法律幫扶援助工作站收到法律幫扶援助服務申請後,發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決定先行提供法律幫扶援助服務:
(一)距法定時效或者期限屆滿不足七日,需及時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行政復議;
(二)需要立即申請財產保全、證據保全或者先予執行;
(三)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申請人應當在法律幫扶援助工作站作出給予法律幫扶援助服務決定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補交規定的申請材料。法律幫扶援助工作站經審查認為不符合法律幫扶援助服務條件的,應當終止。
第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受援人的法律幫扶援助服務應當終止:
(一)受援人以欺騙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得法律幫扶援助服務;
(二)受援人故意隱瞞與案件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證據;
(三)受援人利用法律幫扶援助服務從事違法活動;
(四)受援人的經濟狀況發生變化,不再符合法律幫扶援助服務條件;
(五)案件終止審理或者已經被撤銷;
(六)受援人自行委託律師或者其他代理人;
(七)受援人有正當理由要求終止法律幫扶援助服務;
(八)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法律幫扶援助服務工作人員發現有前款規定情形的,應當及時向本級退役軍人法律幫扶援助工作站報告。
第五章 權利和義務
第十九條 受援人享有下列權利:
(一)了解為其提供法律幫扶援助服務的情況;
(二)要求本級退役軍人法律幫扶援助工作站及其工作人員對其個人信息保密;
(三)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第二十條 受援人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如實陳述案件事實,提供有關證據或者材料;
(二)協助、配合法律幫扶援助人員調查取證;
(三)在經濟狀況或者案件情況發生變化時,及時告知法律幫扶援助人員。
第二十一條 法律幫扶援助人員享有下列權利:
(一)要求受援人提供與法律幫扶援助服務案件有關的證據或者材料;
(二)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第二十二條法律幫扶援助工作人員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保守國家秘密和商業秘密,不得泄露受援人的個人隱私;
(二)接受退役軍人法律幫扶援助工作站主管部門的指導和監督,及時向該主管部門和受援人通報事項進展情況;
(三)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拖延、終止辦理法律幫扶援助服務案件;
(四)不得委託他人辦理法律幫扶援助服務案件;
(五)不得利用法律幫扶援助服務案件牟取不正當利益;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第六章 結案和歸檔
第二十三條 幫扶援助律師自法律幫扶援助服務案件辦結後30日內,應當向退役軍人法律幫扶援助工作站提交下列承辦案件的材料,接受法律幫扶援助工作站的審查:
(一)法律幫扶援助指派函和律師事務所函;
(二)委託手續;
(三)起訴書、上訴書、申訴書或者行政復議(申訴)申請書、國家賠償申請書等法律文書副本;
(四)會見委託人、當事人、證人談話筆錄及其他有關調查材料;
(五)答辯書或者代理詞等法律文書;
(六)判決(裁定)書、仲裁裁決書、調解協議或者行政處理(復議)決定等法律文書副本;
(七)結案報告;
(八)其他與承辦案件有關的材料。
第二十四條 退役軍人法律幫扶援助工作站應對法律幫扶援助律師提交的卷宗進行審查,對符合條件的,應在結案後三十日內按照有關標准向法律幫扶援助服務律師支付辦案補貼。
第二十五條 各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應當採取對結案材料審查、辦案質量反饋、評估等方式,督促法律幫扶援助工作站盡職盡責開展法律幫扶援助工作,確保法律幫扶援助服務的質量。
第七章 經費保障
第二十六條 山西省退役軍人事務廳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按照下列標准,從年度工作經費或退役軍人幫扶援助專項資金中列支退役軍人法律幫扶援助服務辦案補貼:
在太原市范圍內辦理的,每件補貼5000元-6000元;
在本省跨市辦理的,每件補貼7500元-8500元;
跨省辦理的,參照上述標准酌情處理,每件補貼最高不超過10000元(含10000元)。
代擬法律文書的,由值班律師辦理後提出申請,省廳分管領導批准後,按照每件100元-300元標准補貼。
第二十七條 各市經費保障辦法,參照省廳做法和當地律師服務費用標准自行確定。
第八章 監督和保障
第二十八條 各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和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應當按規定設立法律幫扶援助工作站(聯絡點),並負責退役軍人法律幫扶援助服務事宜。
第二十九條 法律幫扶援助工作站及其工作人員在法律幫扶援助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機關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
(一)為不符合法律幫扶援助服務條件的人員提供法律幫扶援助,或者拒絕為符合法律幫扶援助條件的人員提供法律幫扶援助服務的;
(二)應當迴避而沒有迴避的;
(三)編造虛假案件騙取法律幫扶援助辦案補貼的;
(四)收取財物或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的;
(五)侵佔、私分、截留和挪用法律幫扶援助經費的。
第九章 則
第三十條 本工作細則自2022年5月5日起施行,有效期2年。
第三十一條 本工作細則未盡事宜,參照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執行。

❺ 山西省法律援助條例(2015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法律援助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依法組織法律服務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為經濟困難和其他符合規定條件的公民提供無償法律服務的活動。
法律服務機構是指律師事務所、公證處、基層法律服務所、司法鑒定機構。
法律援助人員是指提供法律援助的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司法鑒定人員、法律援助機構中的工作人員和法律援助志願者。第三條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基本公共服務和民生工程建設,加強法律援助基礎設施、工作站點和隊伍建設,建立法律援助責任考核機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法律援助經費由法律援助機構管理和使用,專款專用,並接受財政、審計和司法行政部門的監督。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支持法律援助機構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負責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及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做好與法律援助有關的工作。
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媒體應當開展法律援助社會公益宣傳。第五條法律援助機構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設立便民服務大廳、專線咨詢電話、網上受理等工作平台,建立異地協作機制,為受援人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務。
法律服務機構、法律援助人員應當依法履行法律援助義務,接受司法行政部門和法律援助機構的監督、指導。第六條司法行政部門、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服務機構應當建立法律援助服務質量考核機制,通過案卷評查、質量評估和受援人回訪等方式,加強法律援助案件質量管理。第七條依法設立的法律援助基金會接受社會組織和個人對法律援助事業的捐助,向社會公開捐助資金使用情況,依法接受監督。
鼓勵、支持社會組織和個人捐助法律援助事業。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法律援助范圍和形式第九條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或者因勞動爭議請求給付經濟補償、賠償金的;
(六)因見義勇為或者保護社會公共利益而依法主張民事權益的;
(七)因交通、工傷、醫療、食品葯品安全、環境污染、產品質量以及農業生產資料等造成人身傷害或者財產損失請求賠償或者補償的;
(八)因婚姻、財產糾紛導致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
(九)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導致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
(十)因土地承包經營、流轉等導致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
(十一)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法律援助事項。
公民可以就前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代書、公證、司法鑒定。第十條在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自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
(二)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
(三)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四)自訴案件中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第十一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屬於下列情形之一且沒有委託辯護人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自發現該情形之日起三日內,書面通知所在地同級司法行政部門所屬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一)未成年人;
(二)盲、聾、啞人;
(三)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
(四)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人。

❻ 受援人無正當理由拒絕法律援助機關指派的法律援助人員,不得就同一事項再次提出申請么

是的,各省法律援助條例基本上是如此規定的。

《河南省法律援助條例》
第三十二內條受援人有容權了解為其提供法律援助活動的進展情況,對法律援助人員不依法履行職責的,可以要求法律援助機構更換法律援助人員。
受援人無正當理由拒絕法律援助機構指派的法律援助人員的,不得就同一事項再次提出申請。

《甘肅省法律援助條例》
第二十三條 受援人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指派的法律援助人員為其提供法律援助的,不得就同一事項再次申請法律援助,但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的除外。

《山西省法律援助條例》
第十六條 受援人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法律援助的,不得就同一事項再次申請法律援助。

❼ 長治市法律援助中心地址

長治市法律援助中心坐落於山西省長治市英雄北路的司法局114號,由知名律師師鳳鳴負責。該中心自1999年7月1日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為當地居民提供專業的法律援助服務,贏得了廣泛的贊譽。盡管具體注冊資本尚未公布,但中心擁有穩定的8名員工團隊,確保了各項服務的專業性和可靠性。

長治市法律援助中心憑借誠信、實力和優質的服務質量,獲得了業內的高度認可。它不僅為市民提供了法律咨詢服務,還積極參與各類社會公益活動,幫助弱勢群體維護合法權益。中心還經常組織法律知識講座,提高公眾的法律意識。

對於有需求的個人或組織,歡迎蒞臨長治市法律援助中心參觀、咨詢或進行業務洽談。中心設有專門的接待區,提供舒適的環境和專業的服務,確保每一位來訪者都能得到滿意的解答。

長治市法律援助中心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力求為每一位求助者提供最有效的幫助。無論是家庭糾紛、勞動爭議,還是合同糾紛,中心都能提供專業的法律支持。中心還設有專門的投訴熱線,確保客戶反饋能夠及時得到處理。

長治市法律援助中心不僅關注於解決具體案件,更注重培養公眾的法律意識。中心通過舉辦法律知識講座和工作坊,普及法律知識,提高公眾的自我保護能力。此外,中心還與多家高校和研究機構合作,共同推動法律援助事業的發展。

長治市法律援助中心致力於成為市民身邊的法律顧問,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法律服務。無論是尋求法律咨詢,還是需要法律援助,中心都能提供專業的幫助和支持。

熱點內容
勞動法41條內容42條 發布:2025-08-18 22:58:28 瀏覽:509
農村土地徵用涉及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8-18 22:57:10 瀏覽:99
成品油行政法規 發布:2025-08-18 22:44:25 瀏覽:62
著作權法法律知識競賽題及答案 發布:2025-08-18 22:44:18 瀏覽:645
廣東勞動法生育規定 發布:2025-08-18 22:44:08 瀏覽:919
法治知識網路競賽活動 發布:2025-08-18 22:37:22 瀏覽:407
浦發銀行法律顧問投標 發布:2025-08-18 22:37:09 瀏覽:380
買房婚姻法公平 發布:2025-08-18 22:32:08 瀏覽:275
民法典是十三屆 發布:2025-08-18 22:19:55 瀏覽:867
經濟法實務第一章在線測試 發布:2025-08-18 22:18:13 瀏覽: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