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法律相關的上市公司
⑴ zhaoshangyinhang-A股法律風險報告:開年首月47家上市公司暴露風險 這家地產公司收35條限制消費令
2021年1月A股法律風險報告:47家上市公司暴露風險,泰禾集團收35條限制消費令
一、整體概況
- 2021年1月,共有47家上市公司或其旗下公司暴露法律風險,其中房地產業以及與該行業緊密相關的建築裝修業是法律風險的重災區。
- 這些公司相對集中於北京、廣東區域,平均市值約322.34億元,共影響約572.87萬戶股東。
二、重點公司風險分析
- 泰禾集團:收到35條限制消費令,全部來自合同糾紛,包括租賃合同糾紛、房屋買賣合同糾紛、居間合同糾紛等,反映出其深陷債務危機,訴訟纏身。
- 綠洲控股:被法院11次裁決保全性強制執行措施,另有2條限制消費令,涉及生意合同糾紛及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
三、法律風險類型
- 限制消費令:21家上市公司或旗下控股子公司在1月共收到63條新增限制消費令,其中泰禾集團旗下4家公司「攬下」35條。
- 保全性強制執行措施:30家上市公司因被裁決保全性強制執行措施等登上1月A股法律風險報告,其中6家出現了多條相關記錄,包括我國鐵建等。
四、風險影響
- 法律風險對上市公司的股價表現產生負面影響。例如,天夏退因3條法律風險信息(均來自限制消費令)在1月有7個交易日跌停,是股價跌幅最大的公司之一。
- 市值超過千億的公司雖然數量不多,但同樣面臨法律風險。工業富聯雖然迅速處理了其所牽涉的法律風險,但其子公司深圳裕展也曾因合同糾紛被法院裁決查封、凍結價值80萬元的財產。
五、建議
- 投資者應密切關註上市公司的法律風險信息,將其作為風險評估的重要內容。
- 對於暴露法律風險的上市公司,投資者應保持謹慎態度,避免盲目跟風炒作。
- 監管部門應加強對上市公司法律風險的監管和披露要求,提高市場透明度。
⑵ 上市公司更名要停牌嗎
上市公司更名一般不需要停牌。以下是對這一問題的詳細分析:
一、一般情況
通常情況下,上市公司更名是一個相對簡單的程序,主要涉及公司名稱的變更。在完成相關工商登記手續後,公司需要向證券交易所提交變更申請。由於這一過程對股票交易的影響較小,因此大多數情況下,上市公司在更名期間會保持股票的正常交易。
二、特殊情況下可能停牌
盡管上市公司更名一般不需要停牌,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停牌可能是必要的。這些特殊情況主要包括:
重大事項公告:當上市公司涉及可能影響股價的重大事項,如重大資產重組、收購、股權變動等,且這些事項與更名行為緊密相關時,為了避免信息泄露和股價異常波動,公司可能會主動申請停牌。
監管要求:在某些情況下,證券交易所或監管機構可能會要求上市公司停牌。這通常發生在公司出現嚴重虧損、面臨破產風險、股票交易出現異常波動等情況下,雖然這些情況不一定與更名直接相關,但它們可能促使公司考慮更名以重塑形象或應對市場壓力。
法律法規要求: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上市公司在某些特定情況下需要停牌。例如,在召開股東大會期間,為了確保會議的順利進行和信息的公平披露,公司股票可能會暫停交易。此外,如果公司因違反法律法規而受到處罰或調查,也可能導致股票停牌。
綜上所述,上市公司更名是否需要停牌取決於具體情況。投資者在關註上市公司更名事件時,應充分了解其背後的原因和可能的影響,以便做出理性的投資決策。
⑶ 大業創智(新三板退市後如何賠償股東)
大業創智新三板退市後賠償股東的方式主要取決於公司退市的具體原因、退市前的承諾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一、退市原因與賠償關系
- 如果大業創智因財務造假、信息披露違規等違法行為導致退市,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公司及其相關責任人可能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賠償股東因此遭受的損失。具體賠償金額和方式需由法院或相關監管機構裁定。
二、退市前的承諾
- 在退市前,如果大業創智或其管理層對股東有過特定承諾(如保持上市地位、達到一定業績等),且這些承諾未能兌現,股東有權依據這些承諾要求賠償。賠償方式可能包括現金賠償、股份回購等。
三、法律法規與賠償機制
- 中國證監會及相關法律法規對上市公司退市後的賠償機制有明確規定。股東可通過法律途徑,如起訴至法院,要求公司及相關責任人賠償損失。賠償過程通常涉及法律程序,包括立案、審理、判決和執行等階段。
四、實際操作中的復雜性
- 在實際操作中,賠償股東的復雜性在於確定損失金額、責任劃分以及賠償資金來源等問題。這些都需要通過法律程序和相關專業評估來確定。
五、建議
- 對於大業創智的股東而言,在面臨退市風險時,應及時關注公司的公告和相關信息,了解自己的權益和可能的賠償途徑。如有必要,可尋求專業法律人士的幫助,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