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建設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方案

建設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方案

發布時間: 2025-07-19 23:00:32

❶ 上海市公共法律服務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目的依據)

為了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公共法律服務能力和水平,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共法律服務需求,提升城市軟實力,促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適用范圍)

本市行政區域內公共法律服務的平台建設、服務提供與促進,以及相關保障、監督工作,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公共法律服務,是指為滿足各類主體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的法律服務需求而提供的公共法律服務設施、服務產品、服務活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服務,主要包括法治宣傳教育、法律咨詢、法律查詢、法律援助、人民調解、居(村)法律顧問等基本公共法律服務;律師、公證、司法鑒定、仲裁、調解等多元化專業化公共法律服務。第三條(基本原則)

本市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建立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智能精準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整合優化各類法律服務資源,創新服務內容、形式和供給模式,促進共建共享,提升服務效能。第四條(政府職責)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法治政府建設規劃,制定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措施,提高公共法律服務能力和水平。第五條(部門職責)

市司法行政部門負責協調推進本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指導、監督、管理公共法律服務工作。

區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本轄區內基本公共法律服務的提供,並對有關公共法律服務工作進行指導、監督和管理。

發展改革、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商務、公安、市場監管、衛生健康、教育、文化旅遊、農業農村、民政、退役軍人事務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公共法律服務相關工作。第六條(街鎮、居村責任)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為轄區內基本公共法律服務提供保障。

居(村)民委員會在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指導下,協助開展公共法律服務相關工作。第七條(群團組織責任)

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工商業聯合會等群團組織結合各自職責,做好聯系、服務對象的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第八條(行業協會責任)

律師、公證、司法鑒定、仲裁、調解等法律服務行業協會應當發揮行業自律作用,組織、指導和監督本行業法律服務機構、法律服務人員開展公共法律服務活動。第九條(社會參與)

法律服務機構、法律服務人員應當依法履行社會責任,提供公益法律服務。鼓勵和支持其他具有法律專業知識的人員,提供公益法律服務。

廣播、電視、報刊、網站等媒體應當開展公共法律服務公益宣傳,介紹公共法律服務內容、形式和獲取渠道,提高社會公眾對公共法律服務的知曉率,為公共法律服務工作開展營造良好社會氛圍。第二章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建設第十條(平台范圍)

本市建立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網路平台、熱線平台,推進線上線下服務融合發展,提高公共法律服務質量和效能。第十一條(實體平台)

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包括市、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街道(鄉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居(村)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以及其他公共法律服務場所。

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應當設置清晰醒目的統一標識,方便社會公眾獲取公共法律服務。第十二條(公共法律服務中心)

市、區司法行政部門負責建設本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提供下列公共法律服務:

(一)法治宣傳教育;

(二)法律咨詢服務;

(三)法律援助服務;

(四)法律服務機構和法律服務人員信息查詢;

(五)其他公共法律服務。

有條件的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可以提供律師遠程視頻會見服務。第十三條(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室)

街道(鄉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居(村)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提供下列公共法律服務:

(一)與居民、村民相關的法治宣傳教育;

(二)家事、侵權、債務、相鄰關系、物業管理等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咨詢服務;

(三)人民調解服務;

(四)其他公共法律服務。

區司法行政部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可以結合實際需要,在樓宇、園區等區域內設立公共法律服務場所,提供法治宣傳教育、法律咨詢、糾紛調解等公共法律服務。

❷ 鍏鍏辨硶寰嬫湇鍔′綋緋誨寘鎷鍝浜涘唴瀹

鎴戝浗鐨勫叕鍏辨硶寰嬫湇鍔′綋緋誨寘鎷浠ヤ笅鏂歸潰錛
1銆佹彁渚涙硶寰嬬煡璇嗘櫘鍙婃暀鑲插拰娉曟不鏂囧寲媧誨姩錛
2銆佷負緇忔祹鍥伴毦鍜岀壒孌婃堜歡褰撲簨浜烘彁渚涙硶寰嬫彺鍔╋紱
3銆佸紑灞曞叕鐩婃ф硶寰嬮【闂銆佹硶寰嬪挩璇銆佽京鎶ゃ佷唬鐞嗐佸叕璇併佸徃娉曢壌瀹氱瓑娉曞緥鏈嶅姟錛
4銆佷漢姘戣皟瑙f椿鍔ㄧ瓑銆
濡傛灉鍏鍏卞尯鍩熻鍗犵敤錛屽彲浠ラ氳繃浠ヤ笅鍑犵嶆柟寮忚В鍐籌細
1銆佷笟涓誨彲瑕佹眰鍋滄㈠崰鐢ㄨ屼負錛屾仮澶嶆ゼ閬撳師鐘訛紱
2銆佸傜戶緇鍗犳湁鍏鍏辨ゼ閬擄紝鍙鍚戝皬鍖虹墿涓氭姇璇夛紝瑕佹眰鍗忓姪瑙e喅閭誨眳寮哄崰鍏鍏辨ゼ閬撻棶棰橈紱
3銆佸傚皬鍖烘棤鐗╀笟鎴栫墿涓氬勭悊鏃犳晥鏋滐紝鍙鍚戜笟濮斾細鎶曡瘔鍙嶉堬紝瑕佹眰鏁︿績閭誨眳鍋滄㈠崰鐢ㄨ屼負錛屾仮澶嶆ゼ閬撳師鐘訛紱
4銆佽嫢渚濈劧鏃犳硶瑙e喅綰犵悍錛屽彲鏀墮泦鐩稿叧璧勬枡鑷蟲硶闄㈡彁璧蜂鏡鏉冧箣璇夛紝瑕佹眰鍋滄渚靛籌紝鎮㈠嶆ゼ閬撳師鐘跺苟璧斿伩鎹熷け銆
緇間笂鎵榪幫紝涓氫富瀵瑰緩絳戠墿鍐呯殑浣忓畢銆佺粡钀ユх敤鎴跨瓑涓撴湁閮ㄥ垎浜鏈夋墍鏈夋潈錛屽逛笓鏈夐儴鍒嗕互澶栫殑鍏辨湁閮ㄥ垎浜鏈夊叡鏈夊拰鍏卞悓綆$悊鐨勬潈鍒┿
銆愭硶寰嬩緷鎹銆戱細
銆婂徃娉曢儴鍏充簬鎺ㄨ繘鍏鍏辨硶寰嬫湇鍔′綋緋誨緩璁劇殑鎰忚併嬬涓鏉
鍏鍏辨硶寰嬫湇鍔★紝鏄鎸囩敱鍙告硶琛屾斂鏈哄叧緇熺規彁渚涳紝鏃ㄥ湪淇濋殰鍏姘戝熀鏈鏉冨埄錛岀淮鎶や漢姘戠兢浼楀悎娉曟潈鐩婏紝瀹炵幇紺句細鍏騫蟲d箟鍜屼繚闅滀漢姘戝畨灞呬箰涓氭墍蹇呴渶鐨勬硶寰嬫湇鍔★紝鏄鍏鍏辨湇鍔$殑閲嶈佺粍鎴愰儴鍒嗐傚叿浣撳寘鎷錛氫負鍏ㄦ皯鎻愪緵娉曞緥鐭ヨ瘑鏅鍙婃暀鑲插拰娉曟不鏂囧寲媧誨姩錛涗負緇忔祹鍥伴毦鍜岀壒孌婃堜歡褰撲簨浜烘彁渚涙硶寰嬫彺鍔╋紱寮灞曞叕鐩婃ф硶寰嬮【闂銆佹硶寰嬪挩璇銆佽京鎶ゃ佷唬鐞嗐佸叕璇併佸徃娉曢壌瀹氱瓑娉曞緥鏈嶅姟錛涢勯槻鍜屽寲瑙f皯闂寸籂綰風殑浜烘皯璋冭В媧誨姩絳夈

❸ 廈門經濟特區公共法律服務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公共法律服務能力和水平,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需求,遵循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結合廈門經濟特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的公共法律服務,是指由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提供的法律服務設施、服務產品、服務活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服務。第三條公共法律服務應當以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為目標,堅持公共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則,創新服務內容、形式和供給模式,整合優化各類法律服務資源。第四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體系,建立統籌協調機制,推進公共法律服務政策銜接、財政保障、平台建設等工作。

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做好轄區內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第五條市、區人民政府制定公共法律服務事項清單,明確公共法律服務項目種類、服務內容、服務提供方式、服務提供主體等,並向社會公布。

公共法律服務事項清單根據實際情況適時更新調整。第六條司法行政部門牽頭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相關公共法律服務的管理和監督工作。

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以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發展改革、財政、民政、農業農村、信訪、公安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第七條市、區人民政府加強公共法律服務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設,綜合運用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各部門、各平台之間功能互通、信息共享、高效聯動。

市、區司法行政部門加強公共法律服務大數據的開發與運用,預測法律服務需求發展趨勢和社會矛盾風險,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第八條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和律師、公證、司法鑒定、仲裁、人民調解等協會按照各自職責,參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村(居)民委員會按照規定做好相關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第九條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應當加強對公共法律服務內容、形式和途徑的宣傳,提高社會公眾對公共法律服務的知曉率。第二章公共法律服務平台第十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人口數量、環境條件以及公共法律服務發展的需要,合理確定公共法律服務平台的布局和規模。

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包括實體平台、熱線平台和網路平台。第十一條實體平台是指市、區人民政府設置的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以及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在鎮(街)、村(居)設置的集中提供公共法律服務的場所。第十二條實體平台應當配備辦公用房和服務場地,依託法律援助中心、司法所等現有資源建設,有條件的也可以獨立設置。

服務場地應當按照相應標准設置,符合實用、安全、科學、美觀、標識統一的要求,方便社會公眾獲取信息、尋求幫助,完善無障礙設施,方便殘疾人和老年人使用。第十三條實體平台在司法行政部門指導下,按照職責提供法治宣傳教育、法律咨詢、法律援助、人民調解、法律事務辦理指引等服務。

實體平台可以引入律師、公證、司法鑒定、行業專業調解等服務,通過整合資源,實現各類別公共法律服務集中進駐,提供綜合性、一站式法律服務。第十四條熱線平台和網路平台由市司法行政部門統一建設和管理,提供法律咨詢、信息查詢、法律事務辦理指引等服務。第十五條市司法行政部門制定本市公共法律服務指導標准,明確實體平台、熱線平台和網路平台的服務范圍、辦事指南。第十六條市司法行政部門應當推進實體平台、熱線平台和網路平台相互貫通,實現線上線下融合服務,提升公共法律服務質量和效能。第十七條公共法律服務平台與政府公共服務、訴訟服務、檢察服務、緊急求助等公共服務熱線建立協作聯動機制,提升協同處理能力。

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在提供公共法律服務時,對屬於相關單位辦理事項的,應當及時引導或者轉送並告知服務對象。接受轉送的單位應當按照規定及時辦理並向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反饋情況。第三章基本公共法律服務第十八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增加基本公共法律服務有效供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需求,推動基本公共法律服務均等普惠、均衡發展。

❹ 公共法律服務是指

公共法律服務是由司法行政機關統籌提供的,旨在保障公民基本權利,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和保障人民安居樂業所必需的法律服務。具體包括:為全民提供法律知識普及教育和法治文化活動;為經濟困難和特殊案件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開展公益性法律顧問、法律咨詢、辯護、代理、公證、司法鑒定等法律服務;預防和化解民間糾紛的人民調解活動等。 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具體舉措? 一是法治宣傳。創新普法教育形式,開展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健全媒體公益普法制度,加強新媒體新技術在普法中的運用,引導人民群眾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
二是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是困難群眾維護合法權益的一項重要救濟措施。堅持「應援盡援、應援優援」原則,擴大法律援助范圍,推動將民生相關的事項納入法律援助范圍,落實刑事訴訟法關於法律援助范圍的規定,完善法律援助與司法救助、社會救助的銜接機制。推進法律援助標准化建設,健全法律援助質量考評機制。
三是法律顧問。實施村(社區)法律顧問制度;依託「民主法治村(社區)」等創建載體,深化開展村(社區)事務「法律體檢」,完善鄉規民約等社會自治規則;幫助群眾解決在征地拆遷、土地權屬、婚姻家庭、社會保障等方面遇到的法律問題,引導人民群眾理性表達訴求、依法維護權益。
四是法律服務。做好訴訟和非訴訟案件代理工作,為群眾解決就學、就業、就醫等民生問題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拓展公證業務領域,將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納入公證范圍;引導司法鑒定參與勞動爭議、醫療、交通肇事等領域的矛盾糾紛化解;組織引導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做好家庭鄰里糾紛、繼承、土地承包流轉等法律服務工作。
五是糾紛排查化解。鞏固發展傳統人民調解工作,拓展規范行業性專業人民調解組織,完善人民調解與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建立網上矛盾糾紛調解模式,構建多元化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健全律師參與突發性、群體性事件和信訪工作機制,推動各類矛盾糾紛在法治的軌道上得到妥善解決。 總結:公共法律服務是法律咨詢、辯護、代理、公證、司法鑒定等法律服務;預防和化解民間糾紛的人民調解活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第四十八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基層執法隊伍建設,鼓勵鄉鎮人民政府根據需要設立法律顧問和公職律師,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村民委員會建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和人民調解工作,健全鄉村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機制,推進法治鄉村建設。

熱點內容
堅持職業道德 發布:2025-07-20 04:12:08 瀏覽:872
合同法疑難問題解析 發布:2025-07-20 04:01:39 瀏覽:795
公司法競業禁止規定 發布:2025-07-20 03:52:24 瀏覽:508
面對疫情法院的工作 發布:2025-07-20 03:52:19 瀏覽:202
國際商法與國際私法 發布:2025-07-20 03:51:45 瀏覽:402
經濟法中破產法案例 發布:2025-07-20 03:51:44 瀏覽:833
英國行政法原則 發布:2025-07-20 03:41:31 瀏覽:436
招聘新員工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20 03:41:30 瀏覽:1
新刑事訴訟法非法證據排除相關問題研究 發布:2025-07-20 03:37:16 瀏覽:938
經濟法主體的權利可以放棄 發布:2025-07-20 03:35:49 瀏覽: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