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應當安排法律援助

應當安排法律援助

發布時間: 2025-08-07 15:43:00

⑴ 江蘇省法律援助條例第一章 總則

為了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平等地獲得法律服務和法律保護,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活動,江蘇省制定了本條例,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進行制定。


本條例所稱法律援助,是指經濟困難的公民和特殊案件的當事人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本條例獲得的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法律援助人員包括受法律援助機構指派或者安排承辦法律援助事項的律師等法律服務從業人員以及法律援助志願者。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積極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省、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確定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事項,負責法律援助資金的使用和管理。


支持和鼓勵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高等院校參與法律援助活動,利用自身資源設立法律援助的組織,為經濟困難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同時,支持和鼓勵其他社會組織、律師及其他法律專業人員自願為經濟困難的公民提供免費的法律服務。


律師事務所等法律服務執業機構及其法律服務從業人員應當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具有法律業務知識和專業特長的人員可以注冊為法律援助志願者參加法律援助活動。


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其他組織和個人應當支持、配合法律援助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開展法律援助工作。對開展法律援助工作成績突出的組織和個人,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表彰和獎勵。


(1)應當安排法律援助擴展閱讀

《江蘇省律援助條例》是江蘇省為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平等地獲得法律服務和法律保護,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活動,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而制定的地方法規。該法規包括總則、法律援助范圍、法律援助申請和審查、法律援助的實施、法律援助的保障、法蘭西責任和附則組成。該條例於2001年8月24日江蘇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2005年9月23日江蘇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修訂,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⑵ 海南省法律援助規定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根據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鼓勵社會對法律援助活動提供捐助。企業和個人捐助法律援助活動的,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稅收優惠。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監督。
第三條 省司法行政部門負責全省法律援助工作的監督管理。市、縣(區)、自治縣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的監督管理。律師協會應當按照律師協會章程對實施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協助。
第四條 省、市、縣(區)、自治縣司法行政部門應當依法設立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援助機構履行下列職責:(一)受理和審查法律援助申請;(二)指派或者安排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事項;(三)具體承擔對法律援助人員的監督管理工作;(四)指導和協調社會組織、志願者開展法律援助工作。
第五條 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履行法律援助義務,承辦法律援助案件,並接受司法行政部門和法律援助機構的監督。
第六條 鼓勵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社會團體和組織,利用自身資源為經濟困難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鼓勵高等院校和其他社會組織中具備法律專業知識的人員積極參與法律援助志願者活動。鼓勵律師及其他法律專業人員自願為經濟困難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第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司法行政部門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 法律援助范圍與形式
第八條 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六)請求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七)因工傷事故、交通事故、醫療事故造成損害請求賠償的;(八)主張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和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而產生的民事權益的;(九)主張因環境污染、公共衛生、安全生產產生的民事權益的;(十)殘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請求損害賠償的;(十一)省、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認為需要援助的其他事項。
第九條 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第十條 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第十一條 申請法律援助的公民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當認定為經濟困難:(一)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農村五保供養對象或者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無其他收入的;(二)社會福利機構中由政府供養的;(三)經住所地或經常居住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證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於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省、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擴大受援人的范圍,並向社會公布。申請人住所地與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經濟困難標准執行。
第十二條 法律援助的主要形式:(一)刑事辯護和刑事代理;(二)民事訴訟代理;(三)行政訴訟代理和行政復議代理;(四)仲裁代理、公證代理、司法鑒定代理、執行代理;(五)法律咨詢、代擬法律文書、提供法律意見;(六)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務。

⑶ 行政訴訟可以申請法律援助嗎

行政案件可以指派法律援助。前提是,受援人應該符合法律援助的條件。

法律援助是免費的,是一種依據申請而進行的具體行政行為,法律援助中心接受受援人申請後指派符合規定的律師承辦法律援助案件,是有屬地管轄的,一般情況下法律援助不能跨地域申請和援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的規定,公民有下列事項,沒有委託代理人或辯護人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或由人民法院指定辯護:
1、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2、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3、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4、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5、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6、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7、因醫療事故、交通事故、工傷事故造成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
8、因家庭暴力、虐待、重婚等,受害人要求離婚及人身損害賠償案件。
9、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詢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法律援助案件的定義是如何的
《刑事訴訟法》第34條第一款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對符合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可見,法律援助是一項公益事業,旨在為經濟困難的又需要律師幫助的對象無償提供法律保障,但一般情況下,法律援助要由符合條件的本人或近親屬主動申請才可能啟動。
依《刑事訴訟法》第34條的規定,指派法律援助律師的前提是「沒有委託辯護人」,即便已指派了法律援助律師,在近親屬堅持要自聘律師的情況下,據《法律援助條例》、《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規定》,應該終止先前的法律援助。至於犯罪嫌疑人是否需要近親屬為其聘請的律師,至少要安排會見,當面確認是否委託。
因法律援助制度在實際執行中被一些司法機關異化,使一些不具備法律援助條件的案件強佔了法律援助資源,勢必影響真正需要法律援助案件的辯護。

法律依據:希望以上內容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問題請咨詢專業律師。

【法律依據】:
《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規定》第二十條
對於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作出給予法律援助決定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指派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其他社會組織安排其所屬人員承辦,或者安排本機構的工作人員承辦。
對於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作出給予法律援助決定或者收到指定辯護通知書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指派律師事務所安排律師承辦,或者安排本機構的法律援助律師承辦。

⑷ 法院法律援助是免費的嗎

可以到司法局申請法律援助。法院是判案的,不提供法律幫助。法院經審查認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對受援人作出緩收案件受理費及其他訴訟費的決定。

一、法院有免費法律援助嗎?

《法律援助條例》對法院審理法律援助案件沒有規定,但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關於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的聯合通知》規定:「人民法院應當積極支持律師行使辯護職能所開展的法律援助工作,為其提供查閱、摘抄、復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實的材料及同在押的被告人會見和通信等方面的便利條件。」《關於民事法律援助工作若干問題的聯合通知》規定:「對民事法律援助案件及時立案、及時審結、及時執行。」「法院經審查認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對受援人作出緩收案件受理費及其他訴訟費的決定。」

二、法律援助的條件規定是什麼?

《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五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一)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申請法律援助的規定

1、本款的適用范圍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情形。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上的原因,請不起律師,或者因經濟困難以外的其他原因,如無人替他擔任辯護人等,因此未委託辯護人。這一規定體現了國家對於經濟困難的人的法律援助,任何被告人都享有委託辯護人的權利,該權利不應因其貧困而被放棄。需要注意的是,可以委託辯護人而自動放棄這一權利的,不屬於本款規定可以提供法律援助的范圍。

2、本款規定的申請法律援助的主體是「本人及其近親屬」。這里所規定的「本人」,是指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人。「近親屬」,依照本法第一百零六條第六項的規定,是指該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3、本款規定的法律援助申請的受理和審查機構是法律援助機構,即直轄市、設區的市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根據需要確定的,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人員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的機構。

4、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提供辯護。根據這一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近親屬根據本款規定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受理並進行審查,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這是法律援助機構的法定義務。

(二)刑訴中對殘障弱勢群體的法律援助規定

本款的規定既適用於公訴案件,也適用於自訴案件。其中「盲」是指雙目失明,「聾」是指兩耳失聰。「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依照刑法第十八條的規定,這些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規定對上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主要是考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因其生理上的缺陷,可能會造成其法律知識的欠缺和對外界事物認識的偏差,而且在庭審中對證據的識別以至辯護都存在障礙,因而應當有辯護律師維護他的合法權利。

本款規定適用於偵查、審查起訴和審判階段,義務主體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和法律援助機構。對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在偵查、審查起訴和審判階段,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都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由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三)刑訴中當事人為無期或死刑的法律援助的規定

死刑是刑罰中最重的刑罰,我國歷來主張對適用死刑要慎重,因為判決一旦生效執行,即使發現錯誤也難以挽回。無期徒刑也是很重的刑罰,會在很長時間內剝奪罪犯的人身自由。所以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必須保證讓這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充分行使辯護權。這是對重刑犯的辯護權的特殊保護,同時也體現了立足現階段國情循序漸進的原則。這里所規定的「可能被判處死刑」,既包括可能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也包括可能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

需要指出的是,這里規定的是「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是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根據案件的事實和證據情況得出的一種可能性的判斷,而不是定論。對於在刑事訴訟過程中一旦發現根據案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未委託辯護人的,就應當立即依照本款規定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本款規定適用於偵查、審查起訴和審判階段,義務主體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和法律援助機構。對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在偵查、審查起訴和審判階段,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都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由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希望以上內容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咨詢專業律師。

【法律依據】:《法律援助條例》第二條;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條例獲得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

第二十二條;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提供法律援助不得收取任何財物。

⑸ 哪些案件需要法律援助

一、哪些案件需要法律援助? 援助范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 法律援助條例 》第十條和第十一條的規定,公民有下列事項,沒有委託 代理 人或 辯護人 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或由人民法院指定辯護: 1、依法請求 國家賠償 的。 2、請求給予 社會保險 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3、請求發給 撫恤金 、救濟金的。 4、請求給付 贍養費 、 撫養費 、 扶養 費的。 5、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6、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7、因 醫療事故 、 交通事故 、 工傷事故 造成的 人身損害賠償 案件。 8、因 家庭暴力 、虐待、重婚等,受害人要求 離婚 及人身損害賠償案件。 9、 犯罪嫌疑人 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詢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 律師 的。 10、 公訴 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11、 自訴案件 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12、 公訴人 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賣正核援助機構應提供法律援助 13、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 死刑 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中掘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下列案件或事項,法律援助中心不予提供法律援助,包括: 1、因申請人的 過錯責任 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而引起的民清局事 訴訟 或刑事自訴案件。 2、因申請人過錯而引起的行政訴訟案件。 3、申請人提供不出涉訟案件的有關 證據 而且無法調查取證的案件。 4、可由行政機關處理而不需通過訴訟程序的事務。 5、案情及法律程序簡單,通常無須聘請法律服務人員代理的案件。 6、已竭盡法律救濟的案件。 7、申請人提供不出任何證明材料或出具虛假證明騙取法援的。 8、其他經主管機關批准,法律援助中心對外聲明不予受理的案件。 二、辦理法律援助案件補貼標准? 《法律援助條例》規定應當向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員支付辦案補貼。 《法律援助條例》第二十四條 受指派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或者接受安排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社會組織人員在案件結案時,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提交有關的法律文書副本或者復印件以及結案報告等材料。 法律援助機構收到前款規定的結案材料後,應當向受指派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或者接受安排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社會組織人員支付法律援助辦案補貼。 法律援助辦案補貼的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會同同級財政部門,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參考法律援助機構辦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的平均成本等因素核定,並可以根據需要調整

⑹ 法律援助人員包括哪些

法律援助人員包括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法律援助志願者等。

《法律援助法》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設立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援助機構負責組織實施法律援助工作,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法律援助志願者等法律援助人員提供法律援助,支付法律援助補貼。


第十三條法律援助機構根據工作需要,可以安排本機構具有律師資格或者法律職業資格的工作人員提供法律援助;可以設置法律援助工作站或者聯絡點,就近受理法律援助申請。




第十四條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在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看守所等場所派駐值班律師,依法為沒有辯護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




第十五條司法行政部門可以通過政府采購等方式,擇優選擇律師事務所等法律服務機構為受援人提供法律援助。

熱點內容
離岸公司有法律行為嗎 發布:2025-08-11 20:26:12 瀏覽:235
60歲以上用工免責聲明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8-11 20:20:04 瀏覽:732
法院和郵政合作 發布:2025-08-11 20:18:28 瀏覽:943
公司承諾函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8-11 20:12:39 瀏覽:29
法院u盤 發布:2025-08-11 20:11:30 瀏覽:623
司法所法制宣傳總結 發布:2025-08-11 19:47:35 瀏覽:511
交不起法院罰金 發布:2025-08-11 19:43:13 瀏覽:124
法律對共同飲酒責任的規定 發布:2025-08-11 19:27:00 瀏覽:223
金融詐騙法律咨詢 發布:2025-08-11 19:26:58 瀏覽:609
司法服裝 發布:2025-08-11 19:25:24 瀏覽: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