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宇律師
A. 美國制裁觀察|實體清單新增多家中國物流企業,物流行業應謹慎應對出口管制風險【走出去智庫】
10月6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在實體名單上增加了49個實體,其中42家公司位於中國。據BIS公開文件,這些實體涉嫌為俄羅斯軍事和/或國防工業提供美國原產集成電路。
走出去智庫(CGGT)特約法律專家、金杜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劉新宇認為,BIS本次最終決定是近期對實體清單的較大調整,新增的42家中國實體中,至少包括六家從事物流或提供貨運代理、報關相關服務的公司。集中將物流企業列入實體清單,這是之前較少出現的情況。物流企業應當盡快搭建出口管制合規體系,系統性地對客戶、供應商、物流運輸業務、常運物項等進行審查進一步降低合規風險,並定期對相關員工進行合規培訓提高合規意識。
本次列入實體清單的實體出口、再出口或境內轉移任何受《出口管理條例》(EAR)管轄的物項都需要申請許可證,且許可證申請審批政策均為「拒絕」。盡管EAR很大程度上約束的是出口商、再出口商和境內轉移方的行為,但物流企業,即使不提供實際運輸服務,僅提供貨運代理服務,作為交易參與方仍受到美國出口管製法律法規的約束。
具體執行過程中,物流企業可考慮在提供服務前對客戶進行審查,在貨物發運前對貨物信息特別是許可證要求進行詢問。美國東部時間2023年10月6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在《聯邦公報》上發布新一輪關於實體清單的最終決定,在現有實體清單中新增49個實體,其中42個實體位於中國,其他位於愛沙尼亞、芬蘭、德國、印度、土耳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英國。
最終決定顯示,新增實體涉嫌向俄羅斯軍事和/或國防工業提供支持,具體而言,該等實體在今年3月1日之後向與俄羅斯國防部門相關的俄羅斯收貨人提供美國原產的集成電路。根據美國《出口管理條例》第746.5款「對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工業部門的制裁」第(a)(1)(ii)項,自2022年9月15日起,向俄羅斯或白俄羅斯出口、再出口或在兩國境內轉移包括前述海關編碼在內的EAR第746節附件4中所列的任何受EAR管轄物項(包括原產於美國的物項)都需要申請出口許可證。
BIS未在最終決定中披露新增實體違反EAR第746.5款第(a)(1)(ii)項的具體行為,但是總結該等實體向俄羅斯運送該等美國原產物項的記錄違反了EAR第744.11款下的美國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利益。本次最終決定未說明新增實體違反美國國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的具體事由。
盡管存在上述美國出口管制風險,但是在實踐中,物流、貨代企業的認知往往存在偏差,有些物流企業認為自身不參與貿易鏈條,且並不掌握貨物信息,也無法控制貨物流向,因此自身實際風險較小;也有些物流企業意識到相關風險,但是基於上述情況認為無法對風險進行控制,因此很多物流企業往往在從事業務的過程中未採取任何有效的出口管制風險防範措施。
具體執行過程中,物流企業可考慮在提供服務前對客戶進行審查,在貨物發運前對貨物信息特別是許可證要求進行詢問,對運輸中涉及的交易對象(包括收發貨人、運輸公司、運輸工具)、交易國別(交易方、基礎交易所涉貨物的原產地、最終用戶、裝卸港等涉及的國別)、最終用戶和最終用途進行審查,排查「危險信號」等。而且物流企業應當盡快搭建出口管制合規體系,系統性地對客戶、供應商、物流運輸業務、常運物項等進行審查進一步降低合規風險,並定期對相關員工進行合規培訓提高合規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