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訴一定要找律師嗎
A. 起訴可以不請律師嗎
可以,律師只是訴訟該代理人中的一種。《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一.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二.不請律師可以打官司,流程如下:
1、選擇管轄法院:要通過訴訟方式維護自己的權利,首先要搞清楚該案件歸哪個法院管轄。一般來說,我國民事訴訟遵循「原告就被告」的原則,則一般案件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轄。在級別上,普通案件一般由基層法院(也就是區縣級法院)管轄。
2、確定訴訟請求:在明確了管轄法院以後,就必須弄明白原告想讓人民法院支持自己什麼樣的請求,就必須弄明白自己想要提出的主張是什麼。人民法院只有弄清楚原告想要維護的是什麼權利,具體有什麼樣的要求,才可能考慮你所提出的主張從法律上能不能得到支持。
3、寫好訴狀:起訴狀是民事訴訟不可或缺的法律文書。起訴狀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案件的最終結果。
4、取得一定證據:有了訴狀之後,可以去法院立案了。至於如何立案,現在講究司法便民。根據法官的要求提交立案所需的材料即可立案。問題的關鍵是立案後,必須著手搜集、獲取支持關鍵訴訟請求的證據。這是決定整個訴訟結果的決定因素。需要指出的是,原告搜集證據必須緊緊圍繞自己的訴訟請求進行,並根據法官的要求依法出示或提交。
5、在法官指導下出庭參加訴訟:案件經過立案進入司法程序後,就好比一件工業產品進入生產流水線一樣。法院必須最終給原告交付一件成品-判決書(裁定書),這就是原告要得到的結果。至於其中的過程,原告完全可以根據法官的要求進行,有不明白的問題可以向法官詢問如何進行,法官主導著訴訟進行的具體程序,法官有闡明有關訴訟程序問題的義務,當事人只需按法官的要求去做就可以了。
6、等待判決結果:開完庭以後,原告只需等待法院的裁判結果。有了結果之後,法院會依法向當事人雙方送達及告知有關結果和事項。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二條當事人有權委託代理人,提出迴避申請,收集、提供證據,進行辯論,請求調解,提起上訴,申請執行。
當事人可以查閱本案有關材料,並可以復制本案有關材料和法律文書。查閱、復制本案有關材料的范圍和辦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規定。
當事人必須依法行使訴訟權利,遵守訴訟秩序,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和調解書。
第五十七條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在起訴時人數尚未確定的,人民法院可以發出公告,說明案件情況和訴訟請求,通知權利人在一定期間向人民法院登記。
向人民法院登記的權利人可以推選代表人進行訴訟;推選不出代表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與參加登記的權利人商定代表人。
代表人的訴訟行為對其所代表的當事人發生效力,但代表人變更、放棄訴訟請求或者承認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進行和解,必須經被代表的當事人同意。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對參加登記的全體權利人發生效力。未參加登記的權利人在訴訟時效期間提起訴訟的,適用該判決、裁定。
第六十一條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B. 起訴必須要找律師嗎
起訴不一定必須找律師。
在解釋這個答案之前,我們需要明確一點:盡管起訴不一定需要律師,但在某些情況下,聘請律師可能是明智的選擇。接下來,我將詳細解釋為什麼起訴不一定需要律師,並討論一些可能需要考慮聘請律師的情況。
首先,我們要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則。在許多國家,法律體系是基於「當事人主義」的,這意味著個人有權代表自己出庭,而不需要專業的法律代表。在美國,這被稱為「pro se」訴訟,即當事人自己代表自己進行訴訟。因此,從法律的角度來看,起訴不一定需要律師。
然而,在實際操作中,起訴的過程可能會非常復雜。它可能涉及到收集證據、准備法律文件、出庭辯護等一系列步驟。對於不熟悉法律程序的人來說,這些步驟可能會非常困難。因此,盡管起訴不一定需要律師,但在某些情況下,聘請律師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例如,如果你面臨的是一項復雜的商業訴訟,其中涉及大量的文件證據和復雜的法律問題,那麼聘請一位專業的商業律師可能是明智的。他們可以幫助你收集證據、准備法律文件,並為你提供專業的法律建議。
另一方面,如果你面臨的是一項相對簡單的訴訟,例如小額索賠或簡單的合同糾紛,那麼你可能不需要聘請律師。你可以通過自己研究相關法律和程序,或者尋求一些免費的法律援助資源來幫助你進行訴訟。
總之,起訴不一定需要律師,但在某些情況下,聘請律師可能是更好的選擇。這取決於你面臨的訴訟的復雜性、你的個人能力以及你是否有足夠的資源來應對訴訟。在決定是否聘請律師時,你應該仔細考慮這些因素,並權衡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