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如何填寫法律援助結案報告表

如何填寫法律援助結案報告表

發布時間: 2025-08-18 14:43:57

㈠ 洛陽市怎麼申請法律援助

你好,一般要拿自己的相關證明材料到當地司法機關法律援助部門申請。

㈡ 雲南省法律援助條例

雲南省法律援助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范法律援助行為,保障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根據有關法律、 法規 ,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法律援助,是指由各級人民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服務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為經濟困難或者特殊案件的當事人提供免收、減收、緩收費用的法律服務。 本辦法所稱法律援助服務機構,是指根據本辦實施法律援助的 律師 事務所、公證處、法律服務所。 本辦法所稱法律援助人員,是指根據本辦法實施法律援助的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工作者和其他法律援助工作者。 本辦法所稱受援人是指經批准獲得法律援助的申請人或者經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獲得法律援助的被告人。 第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各級法律援助機構在本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的領導下和上級法律援助機構的指導下,具體負責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 第四條 律師事務所、公證處、法律服務所以及其他單位開展的法律援助工作,由所在地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指導和監督。 第五條 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工作者應當履行法律援助義務,並接受法律援助機構的監督。 鼓勵其他法律援助工作者自願履行法律援助義務。 第六條 法律援助人員提供法律援助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恪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 行政機關、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支持、配合法律援助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開展工作。 第七條 有關單位和個人在法律援助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由司法行政部門予以表彰和鼓勵。 第八條 法律援助資金的來源包括 (一)同級財政撥款; (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捐贈; (三)以其他方式籌集的合法資金。 法律援助資金專款專用,並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 第二章 對象、范圍與形式 第九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公民,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一)具有申請地常住戶口或者暫住證; (二)有 證據 證明為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需要法律幫助; (三)因經濟困難,無能力或者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 經濟困難標准參照法律援助實施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執行。 第十條 敬老院、孤兒院等公益性社會福利組織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第十一條 經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的被告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由承擔法律援助的律師為其提供法律援助: (一) 公訴人 出庭 公訴 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 辯護人 的; (二)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 (三)被告人可能被判處 死刑 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 第十二條 法律援助的范圍包括: (一)符合本辦法第十一條規定的刑事案件; (二)請求給付 扶養 費、 撫養費 、 贍養費 的法律事項; (三)除責任事故以外的因 工傷 請求賠償的法律事項; (四)盲、聾、啞和其他殘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追索侵權賠償的法律事項; (五)請求發給 撫恤金 、救濟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法律事項; (六)請求 國家賠償 的案件; (七)其他確需法律援助的事項。 第十三條 法律援助主要採取以下形式: (一) 法律咨詢 、代擬法律文書; (二)刑事辯護和刑事 代理 ; (三)民事、行政 訴訟 代理; (四)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 (五)公證證明; (六)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務。 第三章 申請與受理 第十四條 申請法律援助,應當向住所地或者事件發生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第十五條 申請法律援助,應當填寫《法律援助申請表》,並提交以下材料: (一)居民 身份證 、戶籍證明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 (二)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出具的申請人及其家庭經濟狀況證明; (三)與申請法律援助事項相關的證明及證據材料。 第十六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為申請法律援助。法定代理人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提交代理的資格證明以及本人的基本情況材料。 第十七條 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認為申請人提供的材料不完備的,可以通知申請人補充,也可以向有關單位、 個人進行調查。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 第十八條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收到申請表和相關材料之日起7日內,按照下列規定作出是否受理並提供法律援助的決定: (一)對符合條件的,決定受理並提供法律援助,指派法律援助服務機構,並書面告知受援人; (二)對不符合條件的,決定不予受理,並書面告知申請人。 申請人對法律援助機構作出不予受理的決定有異議的,可以自收到告知書之日起15日內,向其司法行政部門申請復核。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在收到復核申請之日起15日內作出復核決定。對無正當理由不予受理的,應當責令其受理。 第十九條 受援人無正當理由拒絕法律援助援助機構指派的法律服務機構的,不得就同一事項再申請法律援助。 第二十條 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可以由人民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統一受理並組織實施。 人民法院依法指定辯護的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到指定辯護通知書和人民檢察院 起訴書 或者 一審 判決書 副本後,3日內作出受理決定,並指派承辦機構和人員,回復指定的人民法院。 第二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機構可以當即決定予以法律援助;法律服務機構也可以先行予以法律援助後,報法律援助機構備案 (一)不及時提供援助會造成社會的不良影響的; (二)司法行政部門認為需要及時提供法律援的; (三)其他緊急或者特殊情況需要當即提供法律援助的。 第四章 服務與結案 第二十二條 受援人收到法律援助機構作出的提供法律援助的決定後,應當及時與決定書所指定的法律服務機構簽訂法律援助協議,明確免收、減收、緩收費用以及雙方的其他權利義務。提供法律援助的服務機構應當在簽訂法律援助協議的同時,指定法律援助人員。 第二十三條 法律援助人員在辦案過程中,發現受援人不具備援助條件的,應當通過所在法律服務機構報經法律援助機構批准,終止對其法律援助,並由其支付提供的法律服務費用。 受援人在受援期間因經濟狀況改善,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經法律援助機構批准,可以終止法律援助,但仍可以繼續提供有償法律服務。 受援人因法律援助案件或者事項的解決獲得按規定標准法律服務費用5倍以上的較大利益的,應當補付提供法律服務的費用。 第二十四條 在法律援助過程中,受援人有權了解為其提供法律援助的進展情況。有事實證明法律援助人員未履行應盡職責的,受援人可以向法律服務機構申請更換法律援助人員。 第二十五條 受援人違反法律援助協議的,法律援助人員可以通過所在法律服務機構報經法律援助機構批准,中止法律援助。 第二十六條 法律援助結束後,法律援助人員應當向所在法律服務機構和指派提供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機構提交結案報告,並附判決書、調解書、公證書等法律文書的副本或者復印件以及有關法律援助文書。 第二十七條 結案報告驗收後,屬於免交服務費用的法律援助事項,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從法律援助資金中及時向法律援助人員予以補貼。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八條 律師事務所、公證處、法律服務所不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的,由司法行政部門給予 警告 ;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二十九條 律師不履行法律義務的,由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暫緩或者不予年檢注冊。 公證員、基層法律工作者不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司法行政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受援人以欺騙方式獲得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終止法律援助,責令其支付已獲得法律援助服務的費用。 第三十條 行政機關和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在法律援助活動中,徇私舞弊或者有其他瀆職、失職行為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三十一條 社會團體、學校和其他組織參與法律援助的具體辦法,由省司法行政部門另行規定。 第三十二條 本辦法自2001年3月1日起施行。

㈢ 法律援助條例(全文)

(2003年7月16日國務院第15次常務會議通過 2003年7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85號公布 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條例獲得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

第三條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積極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

第四條 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和地方律師協會應當按照律師協會章程對依據本條例實施的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協助。

第五條 直轄市槐猛螞、設區的市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根據需要確定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機構。

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人員為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第六條 律師應當依照律師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接受律師協會和司法行政部門的監督。

第七條 國家鼓勵社會對法律援助活動提供捐助。

第八條 國家支持和鼓勵社會團體、事業單位等社會組織利用自身資源為經濟困難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第九條 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有關的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章 法律援助范圍

第十條 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

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第十一條 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鉛埋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知讓托訴訟代理人的。

第十二條 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第十三條 本條例所稱公民經濟困難的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和法律援助事業的需要規定。

申請人住所地的經濟困難標准與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執行。

第三章 法律援助申請和審查

第十四條 公民就本條例第十條所列事項申請法律援助,應當按照下列規定提出:

(一)請求國家賠償的,向賠償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向提供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三)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向給付贍養費、撫養費 扶養費的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四)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向支付勞動報酬的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五)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向被請求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第十五條 本條例第十一條所列人員申請法律援助的,應當向審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的申請由看守所24小時內轉交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所需提交的有關證件、證明材料由看守所通知申請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協助提供。

第十六條 申請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提出申請。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與其法定代理人之間民事訴訟或者因其他利益糾紛需要法律援助的,由與該爭議事項無利害關系的其他法定代理人代為提出申請。

第十七條 公民申請代理、刑事辯護的法律援助應當提交下列證件、證明材料:

(一)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代理申請人還應當提交有代理權的證明;

(二)經濟困難的證明;

(三)與所申請法律援助事項有關的案件材料。

申請應當採用書面形式,填寫申請表;以書面形式提出申請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由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或者代為轉交申請的有關機構工作人員作書面記錄。

第十八條 法律援助機構收到法律援助申請後,應當進行審查;認為申請人提交的證件、證明材料不齊全的,可以要求申請人作出必要的補充或者說明,申請人未按要求作出補充或者說明的,視為撤銷申請;認為申請人提交的證件、證明材料需要查證的,由法律援助機構向有關機關、單位查證。

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及時決定提供法律援助;對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書面告知申請人理由。

第十九條 申請人對法律援助機構作出的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通知有異議的,可以向確定該法律援助機構的司法行政部門提出,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在收到異議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經審查認為申請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以書面形式責令法律援助機構及時對該申請人提供法律援助。

第四章 法律援助實施

第二十條 由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的案件,人民法院在開庭10日前將指定辯護通知書和起訴書副本或者判決書副本送交其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人民法院不在其所在地審判的,可以將指定辯護通知書和起訴書副本或者判決書副本送交審判地的法律援助機構。

第二十一條 法律援助機構可以指派律師事務所安排律師或者安排本機構的工作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也可以根據其他社會組織的要求,安排其所屬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對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的案件,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在開庭3日前將確定的承辦人員名單回復作出指定的人民法院。

第二十二條 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提供法律援助不得收取任何財物。

第二十三條 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員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報告,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核實的,應當終止該項法律援助:

(一)受援人的經濟收入狀況發生變化,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

(二)案件終止審理或者已被撤銷的;

(三)受援人又自行委託律師或者其他代理人的;

(四)受援人要求終止法律援助的。

第二十四條 受指派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或者接受安排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社會組織人員在案件結案時,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提交有關的法律文書副本或者復印件以及結案報告等材料。

法律援助機構收到前款規定的結案材料後,應當向受指派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或者接受安排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社會組織人員支付法律援助辦案補貼。

法律援助辦案補貼的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會同同級財政部門,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參考法律援助機構辦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的平均成本等因素核定,並可以根據需要調整。

第二十五條 法律援助機構對公民申請的法律咨詢服務,應當即時辦理;復雜疑難的,可以預約擇時辦理。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六條 法律援助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以及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紀律處分:

(一)為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人員提供法律援助,或者拒絕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人員提供法律援助的;

(二)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收取財物的;

(三)從事有償法律服務的;

(四)侵佔、私分、挪用法律援助經費的。

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收取的財物,由司法行政部門責令退還;從事有償法律服務的違法所得,由司法行政部門予以沒收;侵佔、私分、挪用法律援助經費的,由司法行政部門責令追回,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七條 律師事務所拒絕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不安排本所律師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由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1個月以上3個月以下停業整頓的處罰。

第二十八條 律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二個月以上3個月以下停止執業的處罰:

(一)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擅自終止法律援助案件的;

(二)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收取財物的。

有前款第(二)項違法行為的,由司法行政部門責令退還違法所得的財物,可以並處所收財物價值 1倍以上 3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九條 律師辦理法律援助案件違反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的,按照律師法的規定予以處罰。

第三十條 司法行政部門工作人員在法律援助的監督管理工作中,有濫用職權、玩忽職守行為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三十一條 本條例自2003年9月l日起施行。

2

《拘留所條例》(節錄)

(2012年2月15日國務院第192次常務會議通過,2012年2月23日國務院令第614號公布,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

……

第二十六條 拘留所保障被拘留人在拘留期間的會見權利。被拘留人應當遵守拘留所的會見管理規定。

會見被拘留人應當持有效身份證件按照規定的時間在拘留所的會見區進行。

被拘留人委託的律師會見被拘留人還應當持律師執業證書、律師事務所證明和委託書或者法律援助公函。

……

3

殘疾人就業條例

(節錄)

(2007年2月14日國務院第169次常務會議通過,2007年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88號公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

第二十四條 殘疾人職工與用人單位發生爭議的,當地法律援助機構應當依法為其提供法律援助,各級殘疾人聯合會應當給予支持和幫助。

……

4

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節錄)

(2006年12月8日國務院第159次常務會議通過 2006年12月19日國務院令第481號公布 自2007年4月1日起施行)

……

第四十七條 當事人人申請司法救助,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准

予緩交訴訟費用:

(一)追索社會保險金、經濟補償金的;

(二)海上事故、交通事故、醫療事故、工傷事故、產品質量事故或者他人身傷害事故的受害人請求賠償的;

(三)正在接受有關部門法律援助的;

(四)確實需要緩交的其他情形。

……

5

信訪條例(節錄)

(2005年1月5日國務院第76次常務會議通過 2005年1月10日國務院令第431號公布 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

……

第十三條 設區的市、縣兩級人民政府可以根據信訪工作的實際需要,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有利於迅速解決糾紛的工作機制。

信訪工作機構應當組織相關社會團體、法律援助機構、相關專業人員、社會志願者等共同參與,運用咨詢、教育、協商、調解、聽證等方法,依法、及時、合理處理信訪人的投訴請求。

……

6

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實施辦法(節錄)

(2004年6月4日國務院第53次常務會議通過 2004年6月23日國務院令第410號公布 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

第二十七條 歸僑、僑眷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有關主管部門依法處理,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對有經濟困難的歸僑、僑眷,當地法律援助機構應當依法為其提供法律援助。各級歸國華僑聯合會應當給予支持和幫助。

……

7

居住證暫行條例(節錄)

(2015年10月21日國務院第109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

第十二條 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依法享受勞動就業,參加社會保險,繳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積金的權利。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為居住證持有人提供下列基本公共服務:

(一)義務教育;

(二)基本公共就業服務;

(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計劃生育服務;

(四)公共文化體育服務;

(五)法律援助和其他法律服務;

(六)國家規定的其他基本公共服務。

.......

㈣ 對工傷賠付金不服,想申請勞動仲裁可以申請法律援助嗎申請法律援助要哪些條件

可以找當地司法局申請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條件如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第十條和第十一條的規定,公民有下列事項,沒有委託代理人或辯護人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或由人民法院指定辯護:
1、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2、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3、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4、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5、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6、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7、因醫療事故、交通事故、工傷事故造成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
8、因家庭暴力、虐待、重婚等,受害人要求離婚及人身損害賠償案件。
9、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詢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10、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11、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12、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提供法律援助。
13、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下列案件或事項,法律援助中心不予提供法律援助,包括:
1、因申請人的過錯責任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而引起的民事訴訟或刑事自訴案件。
2、因申請人過錯而引起的行政訴訟案件。
3、申請人提供不出涉訟案件的有關證據而且無法調查取證的案件。
4、可由行政機關處理而不需通過訴訟程序的事務。
5、案情及法律程序簡單,通常無須聘請法律服務人員代理的案件。
6、已竭盡法律救濟的案件。
7、申請人提供不出任何證明材料或出具虛假證明騙取法援的。
8、其他經主管機關批准,法律援助中心對外聲明不予受理的案件。
怎樣計算工資;是指本人受傷前12個月平均月工資。

㈤ 請問誰對法律援助程序比較了解

分類: 社會/文化 >> 法律
問題描述:

我家人想申請法律援助程序,請問需要什麼程序?如果所在當地沒有次部門的話可以向上一級提出申請嗎?

解析:

法律援助全過程 法律援助程序是指法律援助機構和當事人在法律援助活動中所應遵循的一定的程序規則。根據司法部的有關規定,一般法律援助案件的基本程序是:申請、(受理)審查、決定(指派)、(提供)援助、結案(歸檔)。

(一)申請,需要法律援助應當由當事人申請,並分別向下列法律援助中心提出: 1.屬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訴訟案件的,向住所地或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所在地的同級法律援助中心提出; 2.屬非訴訟法律事務的,向住所地或事實發生地的法律援助中心提出; 3.屬公證事務的,向住所地、事實發生地或不動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中心提出。 申請人申請法律援助,必須填寫法律援助申請表,法律援助申請表載明以下事項:(1)申請人的基本情況;(2)申請法律援助的事實和理由;(3)申請人的經濟狀況;(4)申請人提供的證明、證據材料清單;(5)法律援助中心要求載明的其他事項。 申請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由其監護人或法定代理人代為申請。除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應當親自實施的法律行為外,當事人可以委託他人提出申請。有重大社會影響案件的當事人所在工作單位或社會群眾團體,徵得當事人的同意,可以代為提出申請。代理或代為申請的還應提交有代理權的資格證明及代理人的基本情況材料。 申請人直接向律師事務所、公證處、基層法律服務所等法律服務機構申請法律援助的,除情況緊急不及時提供法律援助會造成申請人重大損失或產生重大社會影響的以外,接待的法律服務機構應告知其向有管轄權的法律援助中心申請。但為了方便法律援助申請人,法律服務機構對申請法律咨詢、代擬一般法律文書或者其它簡易民事法律援助事項的,可以直接受理並提供服務。

(二)(受理)審查,《法律援助中心對法律援助申請,應自受理申請後的15日內,按有關規定進行審查。 審查內容包括:(1)是否應由本法律援助中心受理;(2)是否符合法律援助的條件;(3)申請人應當提供的材料是否齊全,法律援助中心認為申請人提供的材料不完備或者有疑義的,可以通知申請人或其代理人作必要的補充或說明,並可以向有關單位、個人進行調查,收集有關的證據,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 為了保證申請人得到公正對待,維護法律援助的聲譽,法律援助中心負責受理和審批法律援助申請的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申請人也可申請其迴避:(1)是法律援助事項的申請人或申請人的近親屬;(2)與申請事項有直接利害關系的。

(三)決定(指派),法律援助中心對法律援助申請審查後,應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下列決定: 1.對符合條件的,法律援助中心作出同意提供法律援助的決定,與受援人簽訂法律援助協議,明確規定免收或減收費用及雙方的其他權利義務。按規定程序指定承辦法律援助事項的法律服務機構,通過該機構指派法律援助承辦人員,並書面通知受援人。 2.對符合條件決定提供公證法律援助的,通知承辦公證處指派公證員辦理。 3.對不符合條件的,作出不予法律援助的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人。 申請人對法律援助中心作出的不予法律援助的決定有異議的,可以書面要求法律援助中心重新審查一次。法律援助中心應當在15日內(影響當事人訴訟時效的除外)將重新審查結果通知申請人。

(四)(提供)援助,為受援人提供法律援助,是法律援助的關鍵環節。 法律援助承辦人員在接受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後,即應依照有關規定履行職務,並依通常的做法為受援人提供法律幫助,例如辯護、代理等。公證員辦理法律援助事項還應遵循公證程序的規定,符合公證條件的才能出具公證書。為提高援助質量,減少援助成本,第一審案件當事人提起上訴仍需要法律援助的,除特特情況外仍由第一審提供法律援助的法律服務人員提供援助。 法律援助承辦人員在辦理法律援助案件過程中,應向司法機關、仲裁機構和有關行政機關提交法律援助中心統一印製的法律援助文書。

(五)結案(歸檔),法律援助事項辦結後,法律援助承辦人員應及時提交結案報告。 結案報告應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公證書等法律文書副本或復印件和有關法律援助文書,經所在法律服務機構審核後,由指派法律援助事項的法律援助中心驗收存檔。結案報告驗收後,該法律援助事項需由法律援助中心補償部分費用的,法律援助中心應按照有關規定及時核定,並向法律援助承辦人員所在的法律服務機構支付。

可以的

希望你們家申請成功

熱點內容
內蒙古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發布:2025-08-18 17:01:25 瀏覽:47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新舊對照 發布:2025-08-18 16:56:37 瀏覽:906
淄博張店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8-18 16:47:29 瀏覽:312
合同與合同法概述 發布:2025-08-18 16:39:07 瀏覽:446
民法總則住所地 發布:2025-08-18 16:33:11 瀏覽:417
新民事訴訟法224條 發布:2025-08-18 16:23:36 瀏覽:730
內江法院6 發布:2025-08-18 16:01:56 瀏覽:323
民事訴訟法2016全文 發布:2025-08-18 15:59:38 瀏覽:693
道德自在 發布:2025-08-18 15:49:11 瀏覽:379
法院的上級單位 發布:2025-08-18 15:46:12 瀏覽: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