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山東省公證法律援助實施辦法

山東省公證法律援助實施辦法

發布時間: 2025-08-26 22:16:33

法律援助的實施主體具體有哪四類

法律援助機構的專業人員;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公證機關的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一、法律援助的實施主體

司法制度和職業道德精講:法律援助的實施主體

法律援助的實施主體主要有四種:

1. 是法律援助機構的專業人員;

2. 是律師事務所的律師;

3. 是公證機關的公證員;

4. 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其中律師主要提供訴訟法律援助(包括刑事辯護、刑事訴訟代理和民事訴訟代理等)和非訴訟法律援助;公證員主要提供公證事項的法律援助;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主要提供法律咨詢、代書、普通非訴訟事項的幫助等簡易法律援助。另外,在法律援助機構的指導下,有條件的社會團體中的法律工作者和一些政法院校的師生也可以適當開展法律援助工作。

在上述四種法律援助主體中,律師承擔了大部分的法律援助工作。以下僅介紹律師參加法律援助工作的相關問題。

根據律師法第42條的規定,提供法律援助是執業律師的法定義務。因此,對於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律師不得無故拒絕。但是,在實踐中,對某項特定的法律援助工作,經法律援助機構批准可以免除已指定律師的法律援助義務。具體有以下兩種情況:

1.指派的法律援助律師有正當理由無法辦理指派的法律援助案件時,應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書面材料,經法律援助機構審查批准,免除其承辦已指派法律援助案件的義務,此時法律援助機構應另行指派其他律師承辦該法律援助案件。

2.指派的法律援助律師與受援人有明顯的利害沖突,應當迴避的,免除被指派律師對所指派案件的法律援助義務。明顯的利害沖突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形:指派的律師是同一案件其他當事人的代理人或法律顧問,且該當事人與受援人存在利害沖突的;指派的律師是同一案件其他當事人的近親屬的;指派的律師與受援人存在其他利害沖突,可能影響公正實施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機構發現上述情況後,有權直接決定該律師迴避,受指派的律師、受援人也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迴避,由法律援助機構決定是否迴避。

根據現行法律規定,執業律師進行法律援助工作基本上是無償的或者低償的。司法部《關於開展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明確規定,律師每年必須無償辦理若干法律援助案件,案件的具體數量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規定。必須指出的是,律師並不是辦理了無償的法律援助案件後即算履行了法律援助義務,他們還必須根據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辦理一定數量的有償法律援助案件和事項。司法部《關於開展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明確規定律師在辦理無償的法律援助案件和事項後還應當接受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繼續承辦有償的法律援助事項,當然這種有償實際上是低償的。

② 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規范法律援助工作,保障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援助,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服務機構及法律服務人員,為經濟困難或者特殊案件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並減免法律服務費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
法律服務機構包括律師事務所、公證處、基層法律服務所和經司法行政部門批準的其他社會法律服務機構。
法律服務人員包括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工作者、其他社會法律服務人員以及社會法律援助志願者。第三條法律服務機構及執業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工作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
法律服務人員在實施法律援助過程中,必須盡職盡責,恪守職業道德,遵守執業紀律。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主管本轄區的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機構負責管理、指導、協調、監督並組織實施本轄區的法律援助工作,統一受理並指派法律援助案件,管理、籌集法律援助資金,承辦本轄區有重大影響、復雜的法律援助案件。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法律援助對象、范圍和形式第六條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在本省的中國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申請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受理:
(一)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或者領取失業保險金而無其他收入,經濟困難的;
(二)經濟困難的優撫對象;
(三)社會福利機構中由政府供養的收養人員;
(四)農村「五保戶」;
(五)因自然災害或者其他不可抗力造成經濟困難,正在接受國家救濟的;
(六)國家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獲得法律援助的。
其他經濟困難的當事人,無能力或者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申請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受理。第七條前條所列當事人可以就下列范圍的法律事項申請法律援助:
(一)刑事代理案件;
(二)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勞動報酬的法律事項;
(三)交通事故、醫療事故、工傷事故或者其他人身傷害事故的受害人,追索醫療費用和賠償的法律事項;
(四)追索撫恤金、救濟金、社會保險金的法律事項;
(五)請求國家賠償的訴訟案件;
(六)需要予以公證的與人身財產密切相關的法律事實和法律關系;
(七)殘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婦女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法律事項;
(八)其他確需法律援助的法律事項。第八條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公訴人出庭公訴的刑事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第九條沒有委託辯護人的外國籍、無國籍被告人的法律援助,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十條法律援助採取以下形式:
(一)解答法律咨詢、代擬法律文書、提供法律意見;
(二)刑事辯護和刑事訴訟代理;
(三)民事訴訟代理;
(四)行政訴訟代理;
(五)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
(六)公證證明。第三章法律援助的申請和受理第十一條當事人申請法律援助,應當向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訴訟案件也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所在地的同級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並提交以下材料:
(一)戶籍證明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明;
(二)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失業保險金的有效證件或者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出具的家庭經濟狀況證明;
(三)與所申請法律援助事項相關的證明及證據材料。
法律服務機構自願、免費為社會影響較大或者特別緊急的法律事項提供法律援助的,由法律服務機構協助當事人按照前款規定提出申請。第十二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申請法律援助的,由其監護人代為申請。第十三條法律援助機構認為申請人提供的材料不完備或者有疑問的,可以通知申請人補充或者說明,並可以向有關組織、個人進行調查,有關組織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

熱點內容
法院案件質量 發布:2025-08-27 01:25:48 瀏覽:557
追男律師 發布:2025-08-27 01:07:21 瀏覽:951
經濟法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 發布:2025-08-27 01:07:07 瀏覽:879
浦東區法律援助 發布:2025-08-27 00:47:36 瀏覽:380
二胎超生法律咨詢 發布:2025-08-27 00:42:44 瀏覽:387
社會與法普法一線 發布:2025-08-27 00:37:57 瀏覽:764
規章制度管理員 發布:2025-08-27 00:12:27 瀏覽:576
法律知識我知道黑板報 發布:2025-08-27 00:09:05 瀏覽:889
法院案卷整理 發布:2025-08-27 00:07:50 瀏覽:984
霞山法院執 發布:2025-08-27 00:06:33 瀏覽: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