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服務隊伍建設問題及建議
『壹』 加強法律服務隊伍建設主要包括什麼
加強法律服務隊伍建設主要包括:
為經濟困難和特殊案件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
開展公益性法律顧問、法律咨詢、辯護、代理、公證、司法鑒定等法律服務;
預防和化解民間糾紛的人民調解活動等。
推動應用工作。無論是各級黨政機關、人民團體,還是企業,在作出判斷、決策時,判斷和決策的合法性問題應是最為關鍵的考量因素。而作為有著深厚法律知識背景的律師在其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各級黨政機關、人民團體通過設立公職律師,企業通過設立公司律師,讓律師融入到政府和公司的管理行為之中,對政府和公司決策前、決策中、決策後提出法律意見和建議,從而促進依法辦事,防範法律風險。在實際工作或業務活動中,不能把聘用律師當作裝點門面,把律師當擺設,不能對他們顧而不問,對他們的意見聽而不聞,而應充分發揮律師作用,尊重律師的意見建議,並切實加以應用,確保各項決策和重大活動的合法有效。
『貳』 如何加強法院系統人才隊伍建設的建議和想法
加強人民法院隊伍建建設應注重幾個方面的建設;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思想是行動的先驅,要加強法院隊伍建設,首先要加強隊伍思想政治建設。加強領導班子建設。領導班子是一個集體的領導核心,其作用相當於火車頭、領頭羊,領導班子的能力如何對法院整個集體的戰鬥力大小和發展前景有著重要影響,因此,領導班子建設至關重要。加強司法能力建設。法院的各項工作需要幹警去執行,幹警的能力如何決定工作的質量高低。要適應新形勢的審判工作需要,就必須加強基層法院幹警的司法能力建設。要採取多種方式強化教育培訓,培養幹警的判斷事實、適用法律、駕馭庭審、調解糾紛的能力,培養幹警正確處理公正與效率、實體與程序、審判與服務的關系的能力,培養幹警和諧司法的意識和能力,不斷提高司法水平,提高司法能力。 加強司法作風建設。司法作風是人民法院執法水平的綜合反映和集中體現,也是人民群眾認識人民法院最重要、最直接的途徑,所以,加強司法作風建設是法院提高執法水平的迫切需要,是人民群眾對法院隊伍建設提出的最迫切要求。 加強反腐倡廉建設。要進一步加強基層法院隊伍廉政建設,規范法官司法行為,認真落實違法審判責任追究制度,嚴格執行「五個嚴禁」的規定,加大對違法違紀行為的查處力度和懲戒力度,維護司法公正、文明,保持法院隊伍清正廉潔同時還需要;完善法官招錄、培訓制度。 完善司法職業保障制度。 規范司法警察隊伍管理。
『叄』 鄉鎮司法所規范化建設工作思考
鄉鎮司法所作為司法行政機關的派出機構,承擔著基層民主與法制建設、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職責。在推動基層法治進程、化解矛盾糾紛、實現社會和諧方面發揮著基礎性、預防性和超前性作用。隨著基層司法所規范化建設的不斷深入,其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社會價值日益凸顯。盡管基層司法所在規范化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現就司法所規范化建設的情況進行分析。
一、司法所建設現狀
1. 基本情況
位於縣東南部的鄉鎮,轄6個村,50個村民小組,1909戶,6317人。
2. 工作人員現狀
全所共有3人,其中專職司法助理員1人,兼職2人,平均年齡46歲,本科及以上文憑1人,大專1人,高中1人。
3. 基礎建設與辦公條件
司法所已完成建設任務,縣委、縣政府重視司法所建設,辦公條件得到改善,配備了必要設備和硬體設施。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 管理體制的局限性
司法所實行司法局和鄉鎮政府的雙重管理,實際操作中,鄉鎮政府往往將司法所視為內設機構,影響司法行政業務的深入開展。
2. 人員編制問題
按照要求,每個司法所應配備3名以上工作人員,但實際上,另外兼職的2人基本不參與司法所工作,導致「1人司法所」難以正常開展工作。
3. 隊伍專業化程度不足
基層司法行政隊伍存在數量少、流動性大、專業性欠缺等問題,削弱了部門職能的法律優勢。
4. 基層司法助理員素質亟待提升
基層司法助理員的主觀世界尚需進一步培養改造,以適應未來基層司法行政工作的需求。
三、建議和對策
1. 加強溝通協調
爭取當地黨委政府對司法所的重視支持,確保專人專用,加強司法所自身職能。
2. 加強人員編制建設
根據要求充實司法所人員,通過招考、調入等形式,建立人員流動長效機制。
3. 提高專業化程度
加強業務培訓,吸納有經驗的事業編制人員,充實具有法律專業背景的年輕人,提高工作人員的培訓交流。
4. 強化隊伍建設
舉辦業務培訓班,提升司法所工作人員、人民調解員、法律服務工作者的業務能力,改進工作作風,提升綜合素質。
『肆』 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具體包括哪些
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具體包括:
1. 均衡發展基本公共法律服務: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法律服務資源的均衡配置,強化對欠發達地區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確保特殊群體享有基本的公共法律服務。
2. 提升公共法律服務多元化與專業化:積極為經濟發展、黨政機關依法履職、司法公正和社會公平正義、國家重大經貿活動以及全方位對外開放提供專業的法律服務。
3. 創新管理體制與工作機制:建立和完善公共法律服務統籌協調機制,健全管理機制,推動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建設,建立評價機制。
4. 增強保障力度:推進公共法律服務相關制度建設,加強法律服務隊伍建設,確保經費投入,利用科技手段提供保障。
5. 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意識,加大督查力度,注重宣傳引導,確保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有效推進。
——《關於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第二、六條
『伍』 如何克服法院隊伍存在問題,提高司法水平
(一)必須加強法庭硬體建設,提升服務群眾的司法功能。對已經建成投入使用的法庭,法院每年要預留出固定資金用於法庭建設,包括法庭安保設施購置、更新、審判庭法台、旁聽席增補及法官法律用書添置、庭院綠化等。對尚未建設或正在建設的法庭,強調選址的重要性,確保選址方便群眾訴訟體現法庭威嚴。在法庭布局力求合理,避免出現辦公樓和法官住宿樓分開而產生安全漏洞如案卷失竊等嚴重情況發生。
(二)重視法庭五化建設常態化檢查。在創建五化法庭建設過程中,各地基層法庭都嚴格按照標准加強法庭建設,但在檢查驗收達標後,後續重視卻不夠,一些法庭制度設置形同擺設,並沒有嚴格按照制度辦事和管理,一些辦公用品老化後沒有得到及時補給和更新,一些法庭牆面脫落銹跡斑斑卻無人問津,法庭檢查「回頭看」看的是書面匯報和紙質材料,卻不深入一線調查了解,基層法庭基礎建設出現重視一陣風情況。因而,筆者認為法庭基礎建設不是一時之計,而是長久大事,監督查檢應當實行常態化,建立起一套長效考評辦法,列入基層法院領導政績之一來考核,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法庭建設不夠重視問題。
(三)建立行之有效能調動積極性的人才交流機制。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只有充分發揮人的才能,挖掘人的潛能,做事才達到事半功倍。在調動法庭法官工作積極性方面,也應當作為一門學問認真研究,基層法院政工部門應充分考慮法庭人員分配,實行定期輪崗制度和交換考核制度,定期輪崗可以調動法官工作積極性,交換考核又可檢查上屆法官在法庭工作實績和新崗位安排參考,從而實現法庭工作順利交接,人員流動有制度可循,崗位提拔有據可依。
(四)重視法庭法官業務能力提升,多渠道開展業務培訓。法官正確適用法律直接決定案件的質效。基層法庭法官工作在第一線,案多任務重往往忽視法律知識的主動學習,需要法院有計劃的安排時間幫助法官學習新知識、新要點。可以採取走出去:脫產學習、函授學習、交流學習的方式,也可以採取請進來:教授專家、知名法官、業務骨幹講課等形式,提供法庭法官學習機會和交流平台,避免出現法律文書引用舊法條或用錯法條情況,同時開闊視野學慣用創新方式方法化解矛盾糾紛。
(五)重視法庭安保和警務保障能力。法庭安保關繫到法院形象,發生安全事故是法庭最不願看到的,因此法庭安保尤其重要,一方面要配足安保設施;另一方面配備警務熟練的法警。一些法院將剛應聘到法院的法警安排到法庭,這些法警沒有經過嚴格系統的訓練,法庭安全漏洞是什麼、哪些地方需要重點加強保衛,突發事件應該怎麼處理等毫無概念。因此,法庭警務保障不能輕視,要安排經過訓練的有責任心的法警,做到保障有力,減少安全隱患發生。安保設施到位,警務保障充分,才能有效杜絕安保事件發生。
(六)法庭管理者能力培養,發揮領頭羊作用。頭羊往哪裡走,後面的羊就跟著往哪裡走,這就是羊群效應。基層法庭是一個獨立的小王國,庭長就是這個領頭羊,庭長會管理、管理得好,整個隊伍就帶得好,就能出成績做榜樣。因此,加強基層法庭司法能力建設一個重點就要重視庭長能力培養,包括他的業務能力和管理能力,在業務方面如法律條文的應用能力、對其他法官的業務指導能力、法律文書把關能力等等,在管理方面如如何應用制度管人管事,如何有效調動法庭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激發他們創新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