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公司經營適用法律法規
Ⅰ 法律對農業、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是如何界定的《農業法》對保護農民權益是如何規定的
法律對農業、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界定:
一、要堅持城鄉統籌的原則,加大財政支農投入。強化農業基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統籌城鄉發展。新增教育、衛生、文化支出主要用於農村。
二、要充分運用直接補貼方式,調動農民積極性。
三、要堅持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提高財政支農資金的使用效率。不斷完善財政投入方式,貸款貼息等政策手段提高了農民參與的積極性,吸引其他社會資金投入農業。財政投入資金的管理邁向透明化,多種管理方式加強了財政資金管理和社會監督。逐步推進財政資金整合,強化配合與協調,提高財政支農資金的使用效果。財政投入的支持對象更加全面,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納入政府扶持范圍,有效解決了部分財政支農資金難以面對數量眾多的小農戶的問題。
《農業法》對保護農民權益條例:
第67條:任何機關或者單位向農民或者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收取行政、事業性費用必須依據法律、法規的規定。收費的項目、范圍和標准應當公布。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收費,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有權拒絕。 任何機關或者單位對農民或者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進行罰款處罰必須依據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沒有法律、法規?、規章依據的罰款,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有權拒絕。 任何機關或者單位不得以任何方式向農民或者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進行攤派。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任何機關或者單位以任何方式要求農民或者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提供人力、財力、物力的,屬於攤派。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有權拒絕任何方式的攤派。
第68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所屬單位不得以任何方式向農民或者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集資。 沒有法律、法規依據或者未經國務院批准,任何機關或者單位不得在農村進行任何形式的達標、升級、驗收活動。 第69條: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承擔納稅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