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論我國農村基層法律服務

論我國農村基層法律服務

發布時間: 2025-09-11 17:03:55

『壹』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業務范圍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業務范圍廣泛,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1. 擔任鄉鎮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門、村(居)民委員會、企業、事業單位、農村承包戶、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組織等法律顧問,提供法律咨詢和指導。2. 代理民事、經濟和行政訴訟活動,代表當事人參與訴訟程序,維護其合法權益。3. 處理非訴訟法律事務,如合同審查、產權轉讓等,確保交易合法性。4. 具備調解糾紛能力,通過公正、專業的調解方式,幫助當事人解決矛盾和爭議,促進社會和諧穩定。5. 提供法律咨詢服務,解答公眾法律問題,幫助公眾理解和應對法律問題。6. 代寫各類法律文書,如合同、訴狀等,確保文書的嚴謹性和有效性。7. 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普及法律知識,提升社會法律意識和法治素養。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保障公民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秩序、推動法治建設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貳』 求一份關於加強我縣農村法律服務體系的建議的提案

您好。請看解答:
一、構建農村公益法律服務體系是加強農村法律服務的客觀要求

所謂有效供給是指與消費需求和消費能力相適應的供給。當前,一方面農村法律服務需求日益增長;另一方面,農村法律服務的有效供給明顯不足,滿足不了農村各類組織和廣大農民群眾的需求。

(一)農村法律服務需求日益增長

當前,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化,農村涉法問題和涉法矛盾大量增加,農村各類組織和廣大農民群眾對法律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

一是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帶動了農村法律服務需求的增長。農村經濟的發展,必然促進農村法律服務需求的增長,對傳統的法律服務制度和法律服務方式提出了嚴峻挑戰。特別是隨著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推進,廣大農民興辦了各種類型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迫切需要法律服務在規范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及其行為、保護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二是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的發展帶動了農村法律服務需求的增長。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涉及到大量的法律問題,迫切需要法律服務工作者引導和幫助農民群眾正確行使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引導和協助農村基層幹部運用法律手段管理基層事務、解決基層矛盾。

三是農民現代意識的逐漸增強帶動了農村法律服務需求的增長。隨著社會結構的調整和農村普法工作的深入,廣大農村地區特別是經濟比較發達的農村地區開始從封閉、半封閉型社會向開放型社會轉化,農民的視野逐漸擴大,權利意識逐漸樹立,依法維權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也隨之逐漸增強。

(二)農村法律服務的有效供給明顯不足

一是農村法律服務資源匱乏,廣大農民普遍不能就近獲取法律服務。法律服務機構和人員集中在城市,城鄉法律服務資源配置不均衡,這是包括發達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的共同現象。然而,由於我國城鄉經濟長期呈現二元結構,這種現象尤為突出。以我市為例,截至2007年4月底,我市律師數量雖然已達14200多人,居全國首位。但是絕大多數律師在城八區執業,只有375名律師在10個遠郊區縣執業,僅佔全市律師總數的2.6%。而且遠郊區縣的律師也基本集中在區縣政府所在地,真正在農村鄉鎮執業的律師可以說是屈指可數。

二是農村經濟發展相對落後,廣大農民普遍承受不起市場化的法律服務。多數農民之所以不願意通過法律服務的途徑解決糾紛,法制觀念和依法維權的意識不強可能是其中的一個原因,但並不是根本原因。法律服務費用高、農民經濟承受能力低才是問題的主要症結。

現代化法律服務體系在農村的建立,歸根結底取決於農村市場經濟的完善和農民收入的大幅提升。而這並不是短期能夠實現的。

此外,農村公益法律服務體系的提出源於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責任。當前,農村法律服務需求日益增大與農村法律服務資源匱乏、農民對市場化的法律服務承受能力差的矛盾十分突出。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有效途徑,就是按照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廣泛動員和組織社會力量,積極構建農村公益法律服務體系。建立農村公益法律服務體系,將政府的公共政策和基本公共服務產品向農村傾斜,既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內在要求,也是政府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二、農村公益法律服務體系的構建

構建農村公益法律服務體系,首先要明確農村公益法律服務體系的概念。盡管公益法律服務是近幾年法律服務實踐中經常提到的一個用語,但目前尚未見到確切的法理定義。

筆者認為,公益法律服務是以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為宗旨、面向基層群眾的非經營性法律服務。與此相適應,農村公益法律服務就是以維護農村公共利益為宗旨、以農民和農民工為服務對象的非經營性法律服務。

(一)農村公益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目標和指導原則

筆者認為,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農村公益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目標任務是:以政府為主導,以農村公益法律服務組織為骨幹,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努力建設結構合理、發展平衡、網路健全、運行有效、覆蓋整個農村地區的公益法律服務體系,以切實保障廣大農民群眾享有知曉法律常識、獲得基本法律服務的權益。

根據上述目標任務,農村公益法律服務體系的構建應注重把握以下幾項原則:

1.政府主導原則。政府是基本社會公共服務的提供者。公益法律服務的性質決定了政府必須承擔對農村提供基本法律服務的責任。

2.滿足基本需求原則。公益法律服務畢竟是市場化法律服務的補充,應定位在滿足廣大農民群眾最基本的法律需求上,集中有限的資金和力量著重解決農村組織和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3.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原則。在推進農村公益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過程中,政府一方面要切實發揮主導作用,另一方面要組織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公益法律服務,努力實現農村公益法律服務體系組織形式的多樣化和服務主體的多元化。

4.因地制宜原則。推進農村公益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要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不能搞「一刀切」、「齊步走」。

(二)農村公益法律服務體系的服務主體

在公共領域,由任何單一的主體解決所有復雜、多樣、動態的公共問題都是不可能的。因此,積極培育由政府部門、企業、第三部門和公民構成的多元化的服務主體,是構建農村公益法律服務體系的首要任務。

2006年4月,我市開始在遠郊區縣進行組建農村公益法律服務機構的試點。經過一年多的實踐,在延慶、順義等試點區縣初步形成了以鄉鎮公益法律服務中心和村法律服務室為主體,法律援助機構、民間公益法律服務機構和其他法律服務機構(法律服務工作者)為補充的多元化的農村公益法律服務主體。

1.政府主導的公益性社區法律服務組織

在不斷完善市場化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同時,當今世界許多國家都積極扶持專事公益法律服務的組織。英國的「公民咨詢局」、法國的「司法和法律之家」、日本的「鄰接法律服務機構」等都屬於這類機構。目前,我國的法律服務中介組織還不夠發達和成熟,單靠扶持和資助那些數量小、影響弱的民間公益法律服務組織遠遠滿足不了廣大農民群眾對公益法律服務的需求,必須建立一批由政府主導和扶持的公益性社區法律服務組織,並促使其發展成為農村公益法律服務的骨幹力量。鄉鎮公益法律服務中心是我市探索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組建的公益性社區法律服務組織,是政府在農村公益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的重要平台。目前,我市鄉鎮公益法律服務中心有「延慶模式」和「順義模式」兩種典型:

——「延慶模式」。2006年11月,延慶縣在全市率先建立了13個不佔用行政、事業編制的鄉鎮公益法律服務中心。除東部山區3個鄉鎮因法律服務需求量比較少、依託相鄰鄉鎮公益法律服務中心開展業務外,其他鄉鎮都做到了「一鎮(鄉)一中心」。各中心由2至3名向社會公開招聘的公益法律服務工作者組成,招聘人員以具有大專以上法律專業學歷的社會待業人員為主,以公檢法司退休人員為輔。公益法律服務中心的主要職責是:為農村組織和農民群眾提供免費法律咨詢服務,調解農村矛盾糾紛,擔任鄉鎮和村集體的法律顧問,免費代理鄉鎮政府、村集體和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訴訟業務及非訴訟業務,免費代理特定范圍的農民民事和經濟糾紛案件等。

——「順義模式」。2006年12月,順義區在全區18個鎮全部建立了集人民調解、法制宣傳、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詢服務於一體的鎮級法律服務中心。各中心由1至2名向社會公開招聘的專職調解員(多數系本區法律專業本科或大專畢業生,少數為政法系統退休人員)作為固定服務人員,由一名專職律師和一名法官作為流動服務人員。中心的律師由各鎮政府聘任的法律顧問兼任,法官則由順義區法院4個派出法庭進行指派。

鎮級法律服務中心的主要職責:擔任鎮政府的法律顧問,調解農村矛盾糾紛,開展法制宣傳,免費提供法律咨詢服務,協助辦理涉農法律援助案件。

2.政府扶持的群眾自治性社區公益法律服務組織

一些國家的經驗表明,社區自治組織以服務自我為宗旨而開展的公益法律活動,對推動整個社會公益法律服務事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我國,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調解組織這一群眾自治性組織在服務自我、服務社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握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涉法性強的特點,充分發揮農村基層人民調解組織在法律服務和法制宣傳方面的作用,是推進農村公益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

2006年下半年,我市總結推廣了大興區北臧村鎮諸葛營村等9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依託村級調解組織和文化大院建立法律服務室的經驗。截至2006年年底,全市500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均建立了法律服務室。2007年,我們又決定在全市1000個村和500個社區再建1500個法律服務室。此項工作列入了北京市政府2007年為群眾辦實事項目。村法律服務室是依託村人民調解委員會設立、鄉鎮司法所指導管理、人民調解員和社會法律工作志願者共同參與的綜合法律服務機構,是司法行政職能向基層延伸的工作平台。其主要職責:一是開展人民調解、法制宣傳和法律咨詢,二是搜集和傳遞農村群眾的法律服務需求信息,不定期組織專業法律服務工作者到村裡為農民群眾提供法律服務。法律服務室工作人員由固定服務人員和流動服務人員組成。固定服務人員系村人民調解骨幹,為1至2人,流動服務人員由司法助理員、律師、離退休法官和法律工作志願者組成,定期深入村中開展工作。

3.民間自發公益法律服務組織和志願者

在一些發達國家,民間公益法律服務機構是公益法律服務的主要提供者。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各種民間組織大量涌現,一些民間公益性法律服務機構也應運而生。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市有北京市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北京義聯勞動法援助與研究中心、《法治進行時》免費法律咨詢熱線和徐滔法律服務網、「愛心導航」文化交流中心、「流動人口之家」網站、「小小鳥」打工者熱線、陸小亞青春熱線、北京婦女維權熱線、紅楓婦女熱線、美林凱反家庭暴力熱線等十幾家民間公益法律服務機構。此外,我市還有一大批熱心公益法制宣傳和法律服務的社會志願者。這些機構和志願者中有相當一部分的服務對象主要是農民和農民工,在構建農村公益法律服務體系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4.律師事務所和律師

律師是法律服務的主要提供者。律師業既具有有償性、競爭性的特點,也具有公益性的特徵。律師的職業屬性決定了律師有責任和義務承擔公益法律服務。近幾年,首都律師業積極投身公益法律服務,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在我市農村公益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中,無論是鄉鎮公益法律服務中心還是村法律服務室,律師都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前面提到的北京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北京義聯勞動法援助與研究中心、《法治進行時》免費法律咨詢熱線和徐滔法律服務網,都是由律師創辦或依託律師創辦的。特別是北京致誠律師事務所佟麗華律師,依託致誠律師事務所成立了北京市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近二年已代理農民工訴訟維權案件近2000件,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強烈反響。

5.政府部門及相關事業單位

政府部門及相關事業單位也是農村公益法律服務的重要主體之一。政府除了以購買服務的方式間接為農村提供基本法律服務之外,還通過實施法律援助和送法下鄉,直接為廣大農民提供公益法律服務。

除以上列舉的五類主體之外,農村公益法律服務的主體還包括基層法律服務所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以及其他為農村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務的組織和個人。上述服務主體在服務功能上互有區分,在服務內容上互相補充,在服務方式上各具特色,共同構成農村公益法律服務的組織體系。

『叄』 鄉村振興:7萬億需求催生的法律服務藍海市場

鄉村振興:7萬億需求催生的法律服務藍海市場

鄉村振興作為我們國家層級的戰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按照規劃,到2035年,鄉村振興將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將全面振興,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宏偉目標。這一戰略不僅為農村地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為法律服務行業開辟了一片廣闊的藍海市場。

一、市場潛力巨大

鄉村振興的市場潛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補助資金規模,二是鄉村振興基金規模。據數據顯示,2023年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達到了1485億元,而業內對律師行業總體的年創收規模估計也僅在千億級左右。此外,截止2022年末,全國23個省份已設立鄉村振興基金192隻,總計管理規模為1239.82億元。這些數字僅僅是鄉村振興市場規模的一小部分,在整個十四五期間(2021-2025),我國實現鄉村振興戰略五年規劃的投資規模更是高達7萬億。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無疑為法律服務行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二、法律服務市場定位

在鄉村振興法律服務市場中,我們的定位不應僅限於為農村鄉親父老提供公益或慈善性質的法律服務。雖然這部分需求確實存在,但並不能滿足律師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需求。因此,我們需要將眼光放寬,將政府/村級組織、企業/投資者等更廣泛的市場主體納入考慮范圍。

  • 政府/村級組織:作為鄉村振興游戲規則的制定者,政府/村級組織在戰略規劃、政策制定、資源配置等方面發揮著核心作用。他們需要的法律服務包括但不限於依法行政咨詢、招商引資顧問、村級組織財政金融顧問等。
  • 企業/投資者:作為鄉村振興游戲規則的參與者,企業/投資者在資金投入、項目運營、風險防控等方面有著迫切的法律服務需求。他們需要的法律服務可能包括日常人事管理糾紛處理、國家優惠財政補貼政策申請、村民合作信任構建等。
  • 村民/農戶:作為鄉村振興游戲規則的使用者和主要執行者,村民/農戶在法律服務方面的需求同樣不容忽視。他們可能需要的法律服務包括宅基地建房糾紛處理、國家政策優惠申請指導等。

三、法律服務產品化定位

為了實現鄉村振興法律服務市場的有效開發,我們需要將法律服務產品化,明確客群、場景和需求三個維度。

  • 客群:根據鄉村振興法律服務市場的特點,我們可以將客群劃分為政府/村級組織、企業/投資者和村民/農戶三類。每類客群的需求和購買力都有所不同,因此我們需要有針對性地提供法律服務。
  • 場景:不同客群在鄉村振興過程中會遇到不同的麻煩事,這些麻煩事構成了法律服務的具體場景。例如,政府在拆遷執法過程中可能因不規范而被投訴,企業在招聘優秀員工時可能遇到困難,村民在申請國家政策優惠時可能不知所措等。這些場景都是我們提供法律服務的切入點。
  • 需求:在明確了客群和場景後,我們需要進一步分析客群產生的需求范圍與我們能夠提供的服務范圍的交集,以確定我們的產品清單。這些產品清單可以包括常年法律顧問服務、非訴專項服務、民商事/行政爭議解決等。

四、案例分析與實踐

以我們研發的《鄉村振興法律服務產品手冊》為例,我們根據客群、場景和需求三個維度,制定了詳細的產品清單和服務方案。這些產品清單不僅覆蓋了三類客群的高頻需求,還根據項目的專項性進行了細分。例如,在政府/村級組織服務清單中,我們提供了鄉鎮政府法律顧問、村居法律顧問、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律顧問等常法顧問服務,以及公共法律服務建設、招商引資顧問、村級組織財政金融顧問等非訴專項服務。這些服務方案不僅滿足了客戶的實際需求,還提升了我們的專業形象和市場競爭力。

五、總結與展望

鄉村振興法律服務市場是一片廣闊的藍海市場,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商業價值。作為律師行業的一員,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積極參與到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中來。通過明確市場定位、實現法律服務產品化定位以及制定詳細的產品清單和服務方案,我們可以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提升我們的專業形象和市場競爭力。同時,我們也應該保持長遠眼光,扎實做好眼前的事,為鄉村振興貢獻我們的智慧和力量。

『肆』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可以從事下列哪些業務

法律主觀:

基層法律服務所辦理哪些業務 基層法律服務所除不能辦理刑事訴訟案件外,可辦理以下業務: 1.擔任法律顧問。指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受基層法律服務所的指派,接受聘請,擔任本轄區內鄉鎮人民政府(街道 辦事 處)及其各行政管理部門、村襪螞咐(居)民委員會、企事業單位、農村承包經營戶、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組織及公民的的法律顧問。 2.代理參加民事、經濟、行政訴訟活動。接受民事、經濟、行政訴訟一方當事人的委託,代理當事人參物伏加訴訟的活動。 3.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接受非訴訟糾紛案件當事人的委託,為當事人提供法律幫助,協助當事人辦理有關法律事務的活動。 4.主持調解糾紛。接受糾紛當事人的申請,運用說服疏導的方式,主持對糾紛進行非訴訟調解,促使雙方自願協商,達成協議,解決糾紛,維護雙方當事人合法權益。 5.解答有關 法律咨詢 。 6.代寫法律文書。代表當事人的合法意志,以委託人的名義,根據事實和法律,代為書寫各種法律事務文書,為委託人辦理各項法律事務提供服務。 7.協助辦理 公證 事項。 8.辦理見證事項。 9.協助基層司法所開展法制宣傳 教育 和其他有關業務工作告純。 以上就是小編對相關問題進行的解答,大家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法律方面的知識,歡迎進入進行法律咨詢。

熱點內容
北大法律碩士非法學保送怎麼准備 發布:2025-09-11 20:56:32 瀏覽:484
免費咨詢律師網 發布:2025-09-11 20:11:52 瀏覽:989
緬甸法律法規大全最新 發布:2025-09-11 20:10:28 瀏覽:327
電大合同法單選題保證的特性 發布:2025-09-11 20:01:50 瀏覽:626
征地款分配的法規司法解釋 發布:2025-09-11 19:50:20 瀏覽:100
法律援助協會專業性強 發布:2025-09-11 19:25:59 瀏覽:219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加油吧喬麥7 發布:2025-09-11 19:02:30 瀏覽:866
行政法中口頭書面 發布:2025-09-11 19:01:56 瀏覽:793
法律援助三種情形 發布:2025-09-11 18:52:38 瀏覽:493
司法產權證 發布:2025-09-11 18:52:37 瀏覽: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