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區法律援助體系的建成

區法律援助體系的建成

發布時間: 2025-09-15 00:59:55

① 重慶市法律援助條例(2014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和其他符合規定條件的公民享受法律服務的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根據《法律援助條例》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法律援助,是指人民政府為經濟困難的公民和其他符合規定條件的公民無償提供的法律咨詢、涉法事務代理、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第三條市、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覆蓋城鄉的法律援助體系,將法律援助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使用情況應當定期向社會公布,並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第四條市、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市、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法律援助服務機構或者安排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事項,並對法律援助辦理進行指導和監督。第五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及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做好與法律援助有關的工作。第六條法律援助服務機構、法律援助人員應當依法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接受司法行政部門、法律援助機構的監督。第七條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及其他組織對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援助服務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開展的法律援助工作應當給予支持。第八條依法設立的法律援助基金會可以接受組織和個人對法律援助事業的捐贈。法律援助基金會應當按照章程的規定使用捐贈資金,向社會公開基金使用的情況,依法接受監督。
鼓勵組織和個人以捐贈的形式資助法律援助事業。第九條鼓勵和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僑聯等社會組織利用自身資源為職工、未成年人、婦女、殘疾人、歸僑僑眷等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第十條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由市、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或者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表彰。第二章援助范圍第十一條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一)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給付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爭議,請求保護勞動權益的;
(六)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遺棄的;
(七)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及其流轉中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
(八)交通事故、醫療糾紛、食品葯品安全事故、產品質量責任事故中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請求賠償的;
(九)未成年人、老年人、婦女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
(十)國家和本市規定因經濟困難可以申請法律援助的其他情形。第十二條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代理但沒有委託代理人的,申請法律援助可以免予審查經濟狀況:
(一)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二)農民因使用假冒偽劣生產資料(種子、農葯、化肥、農業機械等)請求損害賠償的;
(三)農村進城務工人員請求支付勞動報酬和工傷保險待遇的;
(四)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受到其監護人侵害的;
(五)殘疾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
(六)國家和本市規定申請法律援助無需審查經濟狀況的其他情形。第十三條刑事訴訟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近親屬,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辯護人或者訴訟代理人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第十四條刑事訴訟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申請法律援助可以免予審查經濟狀況:
(一)有證據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屬於一級或者二級智力殘疾,沒有委託辯護人的;
(二)共同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而其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已委託辯護人的;
(三)人民檢察院提起抗訴的案件,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
(四)具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

② 健全覆蓋城鄉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措施

健全覆蓋城鄉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措施主要包括:
完善法律服務網路。在城市和鄉村建立法律服務站點,如社區、鄉鎮的法律咨詢窗口或法律援助中心,提供日常法律咨詢、糾紛調解等服務。同時,結合網路平台如法律服務網站或APP,實現線上線下服務相結合,全方位、多層次地覆蓋法律服務需求。
強化法律服務隊伍建設。加大對法律服務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包括律師法律顧問、公證員等,提高他們的專業素養和服務能力。同時,通過志願服務、實習實訓等方式,吸引更多法律專業學生和從業者參與到城鄉公共法律服務中來,增強隊伍的整體實力。
優化法律服務供給機制。制定標准化的服務流程,簡化辦事環節和時間成本。建立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對法律服務進行定期評估和監督,確保服務質量。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設立法律援助基金等方式,為經濟困難群眾提供免費或低成本的法律服務。
加強科技與信息化應用。利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實現法律服務的智能化、精準化。例如,開發智能法律咨詢系統,提供24小時在線的法律解答;利用大數據分析,預測和規劃法律服務需求,優化資源配置;通過遠程視頻技術,實現跨地域的法律服務協同等。
這些措施將有效推動城鄉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健全和發展。

③ 四川省法律援助條例(2014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保障經濟困難和其他符合法定條件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根據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四川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四川省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適用本條例。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三條本條例所稱的「法律援助」,是指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依法受理與審查法律援助申請,組織法律援助服務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為符合法定條件的公民無償提供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的活動。
本條例所稱的「法律援助服務機構」,包括律師事務所和公證處、司法鑒定所、基層法律服務所等其他法律服務機構。法律援助服務機構應當接受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安排人員辦理法律援助。
本條例所稱的「法律援助人員」,是指承辦法律援助事項的律師、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公證員、司法鑒定人員和其他組織的人員。第四條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政府主導的維護公民權益機制;建立、完善法律援助機構和法律援助工作協調機制,建立健全城鄉法律援助服務體系。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逐步增加投入。省級財政部門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立法律援助專項補助資金,扶持貧困地區開展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第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其他國家機關應當配合做好法律援助的相關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以及村民委員會、社區居民委員會應當支持法律援助機構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為轄區內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公民提供相應的幫助。
支持和鼓勵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社會團體以及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等組織利用自身資源,為經濟困難的公民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第六條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法律援助人員為符合法定條件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並對轄區內法律援助活動進行指導。
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根據工作需要可以在鄉(鎮)、街道司法所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負責轄區內法律援助工作。第七條律師事務所和律師是法律援助
服務工作的主要承擔者,應當依法履行法律援助義務,並接受司法行政部門或者律師協會等行業自律組織的監督,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
法律援助人員依法履行法律援助職責受法律保護,其提供法律服務的形式與范圍,應當與其從業資格相適應。第八條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法律援助范圍與形式第九條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二)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三)依法請求國家賠償或者行政補償的;
(四)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五)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遺棄等侵權主張婚姻家庭民事權益的;
(六)因交通事故、醫療損害、工傷事故、食品葯品安全事故或者環境污染等侵權行為造成損害請求賠償的;
(七)因使用偽劣化肥、農葯、種子、農機具和其他偽劣產品造成損害請求賠償的;
(八)勞動者(雇員)與用人單位(僱主)發生爭議,請求保護勞動(民事)權益的;
(九)因見義勇為或者為保護社會公共利益致使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請求賠償或者補償的;
(十)依法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的其他事項。第十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辦理案件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所在地同級司法行政機關所屬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訴案件中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可以向辦理案件的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所在地同級司法行政機關所屬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④ 弱勢群體法律援助對策和建議

為了更好地保障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需要從多個方面著手制定和完善法律援助策略。

首先,法律援助體系的建設是關鍵。借鑒國際經驗,如英國、加拿大、美國和韓國等國的法律援助法,中國應盡快出台統一且詳盡的《法律援助法》,明確法律援助的性質、任務、對象、程序等,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律援助法律體系,確保制度的實施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經費保障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政府應加大財政投入,將法律援助資金列入預算,根據實際需求逐年遞增,同時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通過多元化的籌措機制,如募集資金,以緩解長期存在的經費短缺問題。

建立高素質的公職律師隊伍也是重要一環。公職律師作為法律援助的專業力量,可以有效提升法律援助質量,解決人才短缺問題。通過跨區域人才共享,確保法律援助在各地的均衡分布。

宣傳工作同樣不可忽視。針對弱勢群體,應加強法律法規的普及,特別是《法律援助條例》及相關權益保護法。同時,政府和相關部門應加強對法律援助的宣傳教育,爭取他們的支持,共同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的開展。

這些措施的實施,將有力地促進弱勢群體獲得公平的法律援助,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為構建和諧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熱點內容
青島司法局曹仁收 發布:2025-09-15 04:00:54 瀏覽:615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條規定 發布:2025-09-15 03:59:52 瀏覽:849
法官鐵窗淚 發布:2025-09-15 03:59:44 瀏覽:988
道德與法治美女老闆 發布:2025-09-15 03:56:40 瀏覽:762
經濟法概論平時作業綜合題 發布:2025-09-15 03:52:32 瀏覽:430
勞動法如何規定月工資 發布:2025-09-15 03:49:36 瀏覽:710
2017注會經濟法音頻 發布:2025-09-15 03:38:42 瀏覽:247
違反義務必須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5 03:37:00 瀏覽:834
霸州法院法官曹 發布:2025-09-15 03:14:53 瀏覽:184
夫妻出軌要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5 03:14:52 瀏覽: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