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顧問起訴是什麼身份
㈠ 法律顧問是什麼意思做法律顧問需要什麼證
律師簡單來說就是指通過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並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接受委託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按照工作性質劃分,律師可分為專職律師與兼職律師,按照業務范圍劃分,律師可分為民事律師、刑事律師和行政律師,按照服務對象和工作身份,分為社會律師、公司律師和公職律師。律師業務主要分為訴訟業務與非訴訟業務。
?一、什麼是律師?
律師簡單來說就是指通過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並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接受委託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
按照工作性質劃分,律師可分為專職律師與兼職律師,按照業務范圍劃分,律師可分為民事律師、刑事律師和行政律師,按照服務對象和工作身份,分為社會律師、公司律師和公職律師。律師業務主要分為訴訟業務與非訴訟業務。
律師具有以下特點:
1、律師必須通過國家司法考試,被授予法律職業資格證書。沒有律師執業證書,但從事法律事務的人,一般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持有司法局頒發的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也有一些是無證也無正當職業從事法律事務的,俗稱「黑律師」,並不是真正的律師。
2、律師必須既有法律職業資格證書,又有執業證書。如果只有法律職業資格證書,沒有律師執業證書,也不能被稱為律師。
3、律師的服務對象是整個社會,沒有特定對象。自然人、法人均可委託律師代為法律事務。
4、從事律師業務時必須有當事人的委託或人民法院的指定,在授權范圍內進行工作,不允許越權或濫用權利。
5、律師是法律工作者,律師只能在法律允許范圍內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其在法律允許范圍內的工作受法律保護,不受行政單位、個人的干預。
二、什麼是法律顧問?
法律顧問,是指解答法律詢問,提供法律幫助的專門人員。
法律顧問受當事人聘請,為當事人處理有關法律事務,或接受非訴訟事件當事人的委託,提供法律幫助,或在民事訴訟中作為當事人的訴訟代理人出庭,或在刑事訴訟中作為被告的辨護人出庭辨護。
法律顧問的責任是為聘請單位就業務上的法律問題提供意見,草擬、審査法律事務文書,代理參加訴訟、調解或者仲裁活動,維護聘請單位的合法權益。
擔任法律顧問是我國律師主要業務之一,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發展和對外開放,法律顧問的作用將愈顯重要。
法律顧問的分類
按照聘請主體不同可以分為:
企業法律顧問、政府法律顧問、私人法律顧問。
按照法律顧問服務期限的不同可以分為:
常年法律顧問、專項法律顧問。
按照法律顧問服務內容的不同可以分為:
催收顧問、風控顧問、法律體系建設顧問等。
法律顧問的作用主要有:
1.防患未來的法律風險
2.處理已經存在的問題
3.促進聘請方管理工作的規范化
4.節約費用(預防損害發生的角度)。
5.管理層和董事會的參謀。
6.法律和政策的執行者。
7.企業目標管理的支持者。
8.商務合同的實踐者。
9.企業自律制度的維護者。
10.企業內部糾紛的仲裁者。
11.業績和風險的協調者。
12.企業合法權益的捍衛者。
三、法律顧問是律師嗎?
法律顧問不一定是律師,只要通過司法考試就可以當法律顧問了,法律顧問在公司上班,屬於企業員工,而律師則在律師事務所上班。
企業法律顧問是需要有一定的法律工作經驗才能考的,而且不僅是考法律知識,還涉及財務,企業管理等。
理論上企業法律顧問資格是和律師不一樣的。
但這個考試不管是含金量還是公眾知曉度都不如司考。
所以一般企業都會說兩個證中要求一個,當然法律職業證一般優於法顧證,如果你兩個都有當然更不錯了。
至於企業會不會僱傭,學哪個專業的不是特別重要,關鍵是有證,如果沒證就要看經驗,如果連經驗都沒有,那專業也許有點參考價值。
四、法律顧問與律師的區別有哪些?
法律顧問與律師的區別如下:
法律顧問是指律師依法接受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聘請,以自己的法律專業知識的專業技能為聘請方提供多方面的法律服務的專業性活動。
法律顧問的業務范圍一般包括:
1、為聘方涉及法律方面的事務提供法律咨詢;
2、為聘甲方草擬、審查、修改法律事務文書;
3、為聘方經營管理決策或重大事項的決策提供法律意見,或依法進行論證;
4、協助聘方開展宣傳教育,運用法律手段加強企業管理;
5、應邀為聘方的有關法律事務出具法律意見書或進行見證;
6、向聘方提供有關法律信息;
7、代聘方發布有關的聲明、公告、致函等文書;接受聘方委託,對有關企業或項目進行資信或可行性調查,並出具調查報告;
8、代辦企業工商登記等法律事務;
9、參與聘方的經濟合同談判和其他重大商務談判,提供法律意見,准備或審核所需的資料及有關的法律法規,協助制定談判方案等;
10、參與處理聘方尚未形成訴訟或仲裁的民事、經濟、行政爭議或其他重大糾紛;
11、優先接受聘方委託,代理參加民事、經濟、行政等各類糾紛案件的調解、仲裁或訴訟活動,依法維護聘方的合法權益。
律師是指指通過國家司法考試並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接受委託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按照工作性質劃分,律師可分為專職律師與兼職律師,按照業務范圍劃分,律師可分為民事律師、刑事律師和行政律師,按照服務對象和工作身份,分為社會律師、公司律師和公職律師。律師業務主要分為訴訟業務與非訴訟業務。
律師一般是指通過司法考試,並且經過1年實習,具備執業律師資格證,在律師事務所工作的人。這幾個條件缺一不可,有些人過了考試也拿了證,但是卻不在事務所工作,這種人仍然不算律師。
而法律顧問概念就比較寬了,一般來說只要過司法考試就可以當法律顧問,有些法律顧問是專門應聘在企業或者單位的,這些人可以稱為專職法律顧問,屬於企業員工。
而有些企業是與律師事務所簽定協議,由事務所的律師為他們提供法律顧問服務,這類顧問並不屬於企業員工,仍然屬於事務所律師。
㈡ 非律師的兼職法律顧問能否代理所服務企業或個人的民事訴訟
這里必須搞清兩個問題,一是律師與非律師區別;二是兼職法律顧問的含義。其實,通俗地講,律師是經司法部頒發律師執業證的專門從事法律服務的人員,而其他沒有律師證又從事法律服務的人員就是非律師的法律工作者。而法律顧問只是法律服務工作中的一部分,法律顧問只是一種稱謂,它不是一種職業身份,律師與法律工作者,甚至一些非法律工作者,只要有獨到之處都可以兼職從事法律顧問。這與代理訴訟是兩碼事。
從民事訴訟代理來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律師、當事人的近親屬、有關的社會團體或者所在單位推薦的人、經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都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第六十一條規定:「代理訴訟的律師和其他訴訟代理人有權調查收集證據,可以查閱本案有關材料。查閱本案有關材料的范圍和辦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68條規定:「除律師、當事人的近親屬、有關的社會團體或者當事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之外,當事人還可以委託其他公民為訴訟代理人。但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可能損害被代理人利益的人以及人民法院認為不宜作訴訟代理人的人,不能作為訴訟代理人。」
根據上述法律規定,即使是非律師,只有是具有民事法律行為能力的公民,也能夠代理所服務的企業和個人參加民事訴訟。因此,你所講的人員是可以為所服務的企業及個人代理民事訴訟的。
㈢ 法律顧問與律師的區別是什麼
法律顧問與律師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身份不同:
- 法律顧問:是企業內部職工,通過企業法律顧問考試,獲得企業法律從業資格,並取得企業法律顧問職業資格證書。
- 律師:不屬於企業內部職工,通過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取得從業資格,實行聘任或委託制。
管理制度不同:
- 法律顧問:受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約束,一般不能兼職於其他企業。
- 律師:主要受與企業簽訂的合同約束,一般可以兼職於多家企業。
取得資格的方式不同:
- 法律顧問:通過人事部組織的企業法律顧問從業資格考試。
- 律師:通過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
此外,兩者的職責和服務范圍也有所不同,法律顧問更側重於企業內部的法律事務管理和風險防範,而律師則面向社會提供廣泛的法律服務,包括擔任法律顧問、訴訟代理人、刑事辯護人、非訴訟代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