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為何沒有
A.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有發展前途嗎
國家要支持基層法律服務漸進發展,因基層法律服務長期服務於基層,為 社會 和諧穩定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其貢獻在全中國各地基層甚至大於其他任何法律服務機構。各地黨委、政府均應當肯定這一點!
國家放開法律工作者參與竟爭試試看能自滅不?走兩步,高手在民間,民間有高手。
在我國,實際上基層法律工作者比律師出現得要早,當年1979年改革開放初期,一般縣里都有法律顧問處,工作人員叫法律顧問,鄉鎮都有司法所和法律服務站聯署辦公,後來,是律師先進行的資格考試,1986年才進行第一次律師資格考試,2000年進行第一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資格考試!將來可以把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改稱「基層律師」,與律師統一管理!
基層法律工作者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還是有很好的發展的,經濟欠發達地區執業律師少,法律工作者就有了發展空間。
取消企業法律顧問制度,消弱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生存空間,基層群眾無法得到最近的法律服務,企業因律師不懂企業管理、無法將法律服務與企業管理融合,這樣的制度應當改進。
既然是服務,我覺得就不能談前途,主要是過程,看能夠幫助到多少需要幫助的人
如果不被限制執業的話還行,但是一限制執業就沒有前途了,越往前走看到難牆越近,自己就慢慢的轉行了!
他的主意功能就是在律師不足的提高法律服務范圍!
這行業本來就是過度性東西,沒有生命生的。估計一二十年存在的可能。這也要看鄉村發展及律師競爭力增強。發展了也增強了,那肯定是沒得基層法務人繼續存在的必要與理由了。總體這群人法律知識文化素質偏低,自身出沒得競爭力。如此還有發展前途嗎?
當然有發展前途。國家在「十三五」期間開始將公共法律服務作為重點工作推進,隨著近年來公共法律服務建設逐漸成熟、覆蓋面持續擴大,以及 社會 環境的整體變遷,建設重點也在發生變化。公共法律服務是行業發展的一面鏡子:它既體現了國家對法律行業的要求,作為最大的法律服務品牌,國家看待世界的角度是什麼,以及它在鼓勵什麼;與此同時,通過公共法律服務我們也可以看到,大眾的法律服務需求在哪裡。
律寶認為:大眾對法律服務有著更高的要求,重體驗、重效果,倒逼著行業技術更新迭代,提高服務質量,行業步入「洗牌期」,優勝劣汰。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的加持,讓行業的服務效果和產品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同時通過信息化打造,能夠更好地解決法律服務行業痛點,保障服務效果,實現行業效率和用戶體驗雙重提升。
簡而言之,信息化時代,大眾有同樣的法律服務需求前提下,選擇律所的標准,不僅是從更多是規模、品牌、資信和實力上去看,更多是從真實體驗上去選。律所要收獲市場份額,可藉助專業的信息化系統,從大數據分析、風險控制、客戶溝通、移動辦公、高效響應等全方位提高服務效率,打造差異化的法律服務,擴大品牌影響力。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工作者加入到法律服務工作中來。
B. 河南省為什麼不再辦理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證
根據相關資料查詢顯示:法律要求。
1、《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2004年6月29日國務院令第412號)第75項: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核准,由省級或其授權的下一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主管部門實施。
2、《國務院關於第六批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國發〔2012〕52號)下放管理層級的行政審批項目第10項: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核准,下放至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實施。
3、以上就是河南省為不再辦理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證的原因。
C. 基層法律工作者考試難度
不難,現在它基本上要被淘汰了,還是不要考它,直接司法考試。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是在我國律師法律資源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產生,在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隨著城市律師隊伍的發展壯大,基層法律服務所的地位受到質疑。
基層法律工作中存在較多問題,嚴重影響了基層法律服務的發展,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立足於國情和不同層次的社會法律需求,探索一套我國基層法律服務發展的新模式。
服務對象: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由於近30年的發展,對社會進行法律服務的質量顯著提高,業務素質在實踐中得到了發展,滿足了中國基層社會和低收入群體的大部分法律服務需求,為基層和農村穩定、和諧、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司法部於2000年司法部第60號令:《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對其實施調整;基層法律服務制度與律師、公證制度等共同構成了我國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D. 請問申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需要什麼條件
1. 要想成為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首先需要具備的條件是:完成高等學校法學專業本科學習,或者雖然非法律專業本科畢業,但已獲得法律碩士、法學碩士學位及以上學位。
2. 申請者必須年滿18周歲,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3. 良好的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是基本要求,申請者需要具備一定的政治覺悟,以及能夠勝任基層法律服務工作的專業技能。
4. 道德品行方面,申請者應當遵守社會公德,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能夠忠實履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職責。
5. 申請者必須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作為國家公職人員的基本政治立場和法律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