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區法律服務類型
⑴ 湖北省開發區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開發區建設,規范開發區管理服務,促進開發區體制機制創新,發揮開發區的功能優勢和開放引領作用,推動全省高質量發展,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開發區的規劃建設、管理服務以及相關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開發區,包括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國家級開發區和經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工業園區、產業園等省級開發區。第三條開發區應當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遵循統一規劃、市場主導、產業集聚、特色發展的原則,建設成為新型工業化發展的引領區、開放型經濟和體制創新的先行區、創新創業的集聚區、生態文明和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態區、高水平營商環境的示範區。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開發區工作的領導,將開發區的建設和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促進開發區建設和發展的政策措施,建立議事協調機制,完善和落實開發區工作目標責任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開發區的相關工作。第五條省人民政府設立開發區工作領導小組,統籌開發區的建設與發展,研究解決開發區建設與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省開發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人民政府發展改革部門,統籌負責全省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的指導、協調和服務工作。
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開發區的具體指導、管理和服務工作。第二章管理體制第六條開發區管理機構作為開發區所在地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依法履行以下職責:
(一)宣傳、貫徹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制定和實施開發區各項管理制度;
(二)負責組織實施全省開發區總體發展規劃、市(州)開發區發展規劃,編制開發區綜合發展規劃和有關專項規劃;
(三)依法或者根據授權對開發區許可權范圍內的投資建設項目進行審批、核准、備案;
(四)協調落實區域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和管理;
(五)發布公共信息,為企業和相關機構提供指導、咨詢和服務;
(六)健全招商引資制度,建立招商引資服務體系;
(七)協調解決企業發展中存在的難題;
(八)協助落實各項監管責任;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第七條開發區所在地人民政府應當做好開發區的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市場監管等工作。
開發區管理機構根據實際需要和承接能力,提出行使有關管理和服務職能的目錄,依照法定程序報請批准後公布實施。第八條開發區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可以依法委託開發區管理機構行使相應的行政執法權。
開發區管理機構經依法批准,可以整合內部執法力量,設立綜合執法機構,優化執法環境,提高執法效率。第九條開發區所在地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依法制定並公布開發區管理機構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健全權力監管、制約和協調機制,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和信用監管。第十條鼓勵和支持開發區管理機構按照機構編制管理相關規定,根據開發區發展需要,在核定的機構總數內,自主設置內設機構,推進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優化、協同、高效。
鼓勵和支持開發區管理機構根據幹部人事政策和發展需要,在核定的用人額度內,創新選人用人機制。
鼓勵和支持開發區管理機構探索實行兼職兼薪、年薪制、協議工資制等多種分配方式。第十一條鼓勵和支持開發區在管理工作中,推行政企分開、政資分開,實行管理機構與運營企業分離的制度,管理機構負責開發區的政策制定、發展規劃、行政審批、投資促進、企業服務等工作,專業運營企業負責開發區的區域開發、投融資、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專業服務等工作。第十二條健全開發區財政預算管理和獨立核算機制,開發區預算納入所在地人民政府預算。開發區所在地人民政府應當與開發區明確投入和收益分配機制,支持和促進開發區發展。
開發區應當加強債務管理,提升穩健發展能力。開發區所在地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開發區債務的舉借、使用和管理情況的監督。
⑵ 四川省開發區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對開發區的建設和管理,促進對外開放和經濟技術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四川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四川省行政區域內開發區的設立、建設和管理。
本條例所稱開發區,是指按規定經國務院或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除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外的其它各種類型的開發區。第三條開發區應當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促進經濟技術發展,成為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基地,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驗區和經濟建設的示範區。第四條開發區以興辦外商投資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產品出口型企業為主,發展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基礎產業和第三產業,促進結構調整,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第五條鼓勵境內外公司、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或個人,以各種形式在開發區投資興辦符合本條例第四條規定的項目。第六條省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開發區的領導,省計劃行政管理部門根據省人民政府的授權,負責協調管理開發區的工作,省級有關部門按各自的職責對開發區進行業務指導和服務。第七條開發區內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規和本條例,其合法權益受國家法律保護。第二章開發區的設立第八條開發區的設立應當符合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具備以下條件:
(一)有較好的區位優勢和能源、交通、通訊以及其他基礎條件;
(二)所依託的城市有較好的科技、教育條件,有相應的經濟發展綜合服務功能;
(三)有明確的區域界限。第九條設立開發區,應當由所在地市(州)人民政府或地區行政公署根據本條例第八條規定的條件,提出申請報告,報省人民政府批准或由省人民政府轉報國務院審批。第十條申報國務院批准設立的開發區,由省計劃行政管理部門按照職責分工組織有關單位進行論證和審查,由省人民政府報國務院審批。第十一條申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開發區,由省計劃行政管理部門按照職責分工組織有關單位進行論證和審查,報省人民政府審批。第十二條未經國務院或省人民政府批准,不得擅自設立開發區。
對開發區實行定期檢查考評,項目、資金不落實,建設無進展以及違反本條例規定的開發區,經省人民政府批准予以撤銷。第三章管理體制第十三條開發區應當堅持精簡、高效、統一的原則,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管理體制。第十四條開發區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含地區行政公署,下同)設立開發區管理機構,根據本級人民政府的授權對開發區實行管理。
管理機構的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
(二)根據所在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組織編制和修改本開發區的經濟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經審查批准後組織實施;
(三)根據所在地城市總體規劃,組織編制開發區建設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意見,報經批准後具體組織實施;
(四)制定本開發區有關行政管理制度並監督執行;
(五)負責開發區內土地開發、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和管理;
(六)按照管理許可權審批或審核投資項目和科技開發項目;
(七)處理開發區內的有關涉外事務,管理進出口業務;
(八)協調管理有關部門在開發區內派出機構、分支機構的工作;
(九)對區內企事業單位進行指導監督,保護投資者和企業的合法權益,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十)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規定授予的其他職權。第十五條財政、稅務、工商、公安、國土、建設、環保、海關、商檢等有關部門可以在開發區設立辦事機構或派出機構,依法履行職責。
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和從事會計、審計、律師、公證等中介服務機構,可以在開發區設立辦事機構,提供服務。第十六條開發區管理機構和有關部門設在開發區的辦事機構或派出機構應當認真履行職責,公開辦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第四章開發建設第十七條開發區內的土地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和招商引資應當統一規劃、滾
動發展,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實施。第十八條開發區內建設用地實行有償使用,土地使用權依照有關法律、法規進行出讓。
開發區應當節約用地和合理用地,嚴禁荒蕪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