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公共法律實體平台建設應明確法律服務機構

公共法律實體平台建設應明確法律服務機構

發布時間: 2025-10-11 17:21:08

⑴ 湖北省公共法律服務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規范公共法律服務,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共法律服務需求,推進省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公共法律服務及其監督管理活動。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公共法律服務,是指由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基本法律需求而組織提供的法律服務、服務保障措施以及其他相關服務事項。

公共法律服務主要包括法治宣傳教育、法律咨詢、法律查詢、法律便利、法律援助、人民調解、村(居)法律顧問等基本公共法律服務事項。第四條公共法律服務應當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以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為目標,堅持公共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則,創新服務內容、形式和供給模式,整合優化服務資源,促進資源共建共享,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第五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享有獲取、監督、評價公共法律服務和對公共法律服務提出建議的權利。第六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媒體應當開展公共法律服務的宣傳,引導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維護其合法權益。第二章管理職責第七條省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全省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的統籌指導,建立公共法律服務運行保障機制,推動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和發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的領導,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公共法律服務統籌協調機制,研究解決公共法律服務的重大問題。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做好管轄區域內公共法律服務工作。

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協助開展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第八條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省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的組織和協調推進,會同省人民政府發展改革、財政、市場監督管理等有關主管部門建立公共法律服務標准體系。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公共法律服務的管理和監督工作,依法履行以下職責:

(一)宣傳貫徹公共法律服務法律法規和政策,落實公共法律服務各項制度和措施;

(二)統籌城鄉公共法律服務資源配置,加強公共法律服務設施建設,推進基本公共法律服務均衡發展;

(三)優化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流程;

(四)監督公共法律服務機構和服務人員;

(五)加強公共法律服務人才隊伍建設;

(六)與公共法律服務相關的其他工作。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民政、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自然資源、農業農村、市場監督管理等主管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協同配合,做好立項審批、經費保障、服務運行、隊伍建設等公共法律服務相關工作。第十條人民團體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參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共同做好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第三章服務提供第十一條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包括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置的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設置的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村(居)民委員會設置的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等實體平台和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平台以及網路平台。第十二條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熱線平台、網路平台建設情況,組織編制全省公共法律服務事項目錄清單和服務指南,明確各類各級平台提供的服務事項、承辦機構、辦事流程等。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全省公共法律服務事項目錄清單,編制本級公共法律服務事項目錄清單。

公共法律服務事項目錄清單應當及時向社會公布。第十三條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主要提供以下法律服務:

(一)法治宣傳教育、法律咨詢、法律援助、調解等服務;

(二)公證、仲裁、司法鑒定、律師等法律服務指引;

(三)接待、解答司法行政其他相關業務咨詢,引導相關服務;

(四)具備條件的,提供監所遠程視頻探視等服務;

(五)其他法律服務。第十四條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主要提供以下法律服務:

(一)法律咨詢服務;

(二)引導法律援助、律師、公證、基層法律服務、司法鑒定等;

(三)組織開展人民調解和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告知社區矯正政策以及救助幫扶途徑等;

(四)組織協調村(居)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和村(居)法律顧問為村(居)民提供法律服務;

(五)其他法律服務。

⑵ 上海市公共法律服務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目的依據)

為了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公共法律服務能力和水平,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共法律服務需求,提升城市軟實力,促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適用范圍)

本市行政區域內公共法律服務的平台建設、服務提供與促進,以及相關保障、監督工作,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公共法律服務,是指為滿足各類主體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的法律服務需求而提供的公共法律服務設施、服務產品、服務活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服務,主要包括法治宣傳教育、法律咨詢、法律查詢、法律援助、人民調解、居(村)法律顧問等基本公共法律服務;律師、公證、司法鑒定、仲裁、調解等多元化專業化公共法律服務。第三條(基本原則)

本市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建立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智能精準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整合優化各類法律服務資源,創新服務內容、形式和供給模式,促進共建共享,提升服務效能。第四條(政府職責)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法治政府建設規劃,制定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措施,提高公共法律服務能力和水平。第五條(部門職責)

市司法行政部門負責協調推進本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指導、監督、管理公共法律服務工作。

區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本轄區內基本公共法律服務的提供,並對有關公共法律服務工作進行指導、監督和管理。

發展改革、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商務、公安、市場監管、衛生健康、教育、文化旅遊、農業農村、民政、退役軍人事務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公共法律服務相關工作。第六條(街鎮、居村責任)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為轄區內基本公共法律服務提供保障。

居(村)民委員會在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指導下,協助開展公共法律服務相關工作。第七條(群團組織責任)

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工商業聯合會等群團組織結合各自職責,做好聯系、服務對象的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第八條(行業協會責任)

律師、公證、司法鑒定、仲裁、調解等法律服務行業協會應當發揮行業自律作用,組織、指導和監督本行業法律服務機構、法律服務人員開展公共法律服務活動。第九條(社會參與)

法律服務機構、法律服務人員應當依法履行社會責任,提供公益法律服務。鼓勵和支持其他具有法律專業知識的人員,提供公益法律服務。

廣播、電視、報刊、網站等媒體應當開展公共法律服務公益宣傳,介紹公共法律服務內容、形式和獲取渠道,提高社會公眾對公共法律服務的知曉率,為公共法律服務工作開展營造良好社會氛圍。第二章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建設第十條(平台范圍)

本市建立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網路平台、熱線平台,推進線上線下服務融合發展,提高公共法律服務質量和效能。第十一條(實體平台)

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包括市、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街道(鄉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居(村)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以及其他公共法律服務場所。

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應當設置清晰醒目的統一標識,方便社會公眾獲取公共法律服務。第十二條(公共法律服務中心)

市、區司法行政部門負責建設本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提供下列公共法律服務:

(一)法治宣傳教育;

(二)法律咨詢服務;

(三)法律援助服務;

(四)法律服務機構和法律服務人員信息查詢;

(五)其他公共法律服務。

有條件的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可以提供律師遠程視頻會見服務。第十三條(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室)

街道(鄉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居(村)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提供下列公共法律服務:

(一)與居民、村民相關的法治宣傳教育;

(二)家事、侵權、債務、相鄰關系、物業管理等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咨詢服務;

(三)人民調解服務;

(四)其他公共法律服務。

區司法行政部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可以結合實際需要,在樓宇、園區等區域內設立公共法律服務場所,提供法治宣傳教育、法律咨詢、糾紛調解等公共法律服務。

⑶ 山東省公共法律服務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水平,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需求,推進全面依法治省進程,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公共法律服務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公共法律服務,是指由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為滿足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基本法律服務需求而提供的公共法律服務設施、服務產品、服務活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服務。第三條公共法律服務應當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循公共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則,以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為目標,逐步完善公共法律服務的內容和形式,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的領導,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職責許可權做好本行政區域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協助其做好本村、居的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公共法律服務統籌協調機制,研究和部署公共法律服務重大事宜,推進公共法律服務規劃編制、政策銜接、財政保障、平台建設、標准制定、服務運行等工作,實現公共法律服務資源高效配置。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統籌和布局城鄉、區域法律服務資源,負責本行政區域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公共法律服務工作。

各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第七條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法學會、殘疾人聯合會、工商業聯合會和消費者協會等團體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參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共同做好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第二章公共法律服務設施建設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人口結構、環境條件以及公共法律服務發展的需要,加強公共法律服務設施建設,合理設置公共法律服務設施的數量、種類、規模以及布局。第九條公共法律服務設施建設應當符合城鄉規劃,優先利用現有資源,遵循人口集中、交通便利、臨街設置的原則。

公共法律服務設施應當符合實用、安全、科學、美觀和標識統一的要求,完善無障礙設施,方便殘疾人和老年人使用。第十條省、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集中提供公共法律服務的場所,統一命名為公共法律服務中心。

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可以獨立設置,也可以依託司法行政部門、法律援助機構、公證機構等單位的場所或者其他場所設置。

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可以依託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等法律服務機構設置分中心,也可以通過流動服務、上門服務等方式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第十一條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建立集中提供公共法律服務的場所,統一命名為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

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可以獨立設置,也可以依託鄉鎮、街道司法所或者其他場所設置。第十二條縣(市、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在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設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

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可以獨立設置,也可以依託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的辦公場所設置。第十三條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統籌建設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平台。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推動建立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平台與政府政務服務、緊急求助、訴訟服務、檢察服務等公共服務熱線平台的銜接聯動機制。第十四條省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共法律服務網路平台納入一體化政務平台統籌建設,積極推動與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和其他省級公共服務平台實現互聯互通。

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統籌建設和管理公共法律服務網路平台,逐步完善門戶網站、移動客戶端等功能,為公眾提供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的網路法律服務。

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可以依託省級公共法律服務網路平台,結合當地實際,拓展服務內容,豐富服務方式,提供符合個性化需求的網路法律服務。第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加強組織協調,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共同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熱線和網路平台融合發展,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提升公共法律服務質量和效能。

⑷ 廣州市公共法律服務促進辦法

第一條為了加強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公共法律服務水平,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需求,建設現代法律服務業強市,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公共法律服務是由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為滿足各類主體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需求而提供的法律服務設施、服務產品、服務活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服務,主要包括法治宣傳教育服務、律師法律服務、公證法律服務、法律援助服務、調解服務、法律顧問服務、仲裁服務、司法鑒定服務、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服務等項目。第三條本辦法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公共法律服務促進工作以及相關活動。第四條公共法律服務應當以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為目標,堅持黨的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原則。第五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的領導,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建立公共法律服務統籌協調機制,完善公益性法律服務激勵保障機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調整基本公共法律服務有效供給,保障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經費。

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按照規定做好本轄區內的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第六條市司法行政部門負責制定實施本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發展規劃,統籌全市公共法律服務資源配置,監督、指導和推進全市公共法律服務工作,並組織實施本辦法。區司法行政部門具體負責本轄區內的公共法律服務工作。

發展改革、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財政、民政、商務、市場監督管理、工業和信息化、政務服務數據管理、信訪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公共法律服務促進工作。第七條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工商業聯合會、法學會、法律服務有關行業協會等團體按照各自職責,參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共同做好公共法律服務工作。

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按照規定做好相關公共法律服務工作。

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通過投資、捐贈財物、資助項目、贊助活動、設立公益基金和提供產品、服務等形式,支持公共法律服務事業。捐贈財產依法享受稅收優惠。第八條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包括市司法行政部門設置的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區司法行政部門設置的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鎮(街)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和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等。

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可以獨立設置,也可以依託其他場所設置。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可以依託法律援助機構等單位的場所設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可以依託鎮(街)司法所或者其他場所設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可以依託村(居)民委員會的辦公場所設置。第九條市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制定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服務事項清單和服務指南,並統一制定全市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工作規范。

區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制定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鎮(街)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的服務事項清單和服務指南。

公共法律服務事項清單應當明確公共法律服務項目、服務內容、服務提供主體等,並根據實際情況適時更新調整。公共法律服務事項清單和服務指南應當及時向社會公布。第十條市、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提供以下法律服務:

(一)法治宣傳教育、法律咨詢、法律查詢、法律援助、調解等服務;

(二)律師辯護或者代理、公證、司法鑒定、行政復議、仲裁等法律事務辦理指引;

(三)接待、解答司法行政其他相關業務咨詢,引導相關服務;

(四)其他法律服務。第十一條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提供以下法律服務:

(一)法治宣傳教育、法律咨詢、調解等服務;

(二)法律援助、律師辯護或者代理、基層法律服務、公證、司法鑒定等法律事務辦理指引;

(三)組織協調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和村(社區)法律顧問為村(居)民提供法律服務;

(四)其他法律服務。第十二條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主要提供法治宣傳教育、法律咨詢、人民調解等法律服務。

區司法行政部門應當統籌律師資源,由村(居)民委員會與律師事務所通過雙向選擇簽訂法律顧問聘任合同,律師事務所指派符合條件的律師擔任村(社區)法律顧問,定期派駐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開展工作。村(社區)法律顧問提供以下法律服務:

(一)為村(社區)治理提供法律意見,協助開展村民委員會或者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制定)修訂村規民約、參與社區協商等工作;

(二)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開展法治講座等法治宣傳教育活動;

(三)接受法律援助機構指派承辦轄區內法律援助案件;

(四)參與人民調解工作,協助處置重大敏感性、群體性案(事)件;

(五)其他聘任合同約定的服務。

熱點內容
勞動合同法塑及力 發布:2025-10-11 21:18:08 瀏覽:496
民法典舊樓 發布:2025-10-11 21:13:44 瀏覽:369
地方某某法規的制定 發布:2025-10-11 21:12:01 瀏覽:803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最新版在哪裡查看 發布:2025-10-11 21:01:56 瀏覽:453
被掛靠承擔民事責任的法律依據 發布:2025-10-11 21:01:49 瀏覽:996
經濟與道德的協調性 發布:2025-10-11 21:01:02 瀏覽:584
如何認定物流的立法 發布:2025-10-11 20:56:25 瀏覽:992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釋義 發布:2025-10-11 20:46:52 瀏覽:789
購房的確認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10-11 20:28:43 瀏覽:723
婦女勞動合同法 發布:2025-10-11 20:03:28 瀏覽: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