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注銷了的公司作為法律主體

注銷了的公司作為法律主體

發布時間: 2021-01-20 07:34:33

⑴ 公司注銷後是否仍具有被告的主體資格

從法律角度說,如果尚未進行清算,清算組織可以作為訴訟主體參加訴訟,如果已清算完畢,那麼只能以股東作為被告了,是否勝訴除證據外,還要看當時的清算是否合法。

⑵ 公司注銷後涉及的債權債務糾紛被告主體如何確定是否可以列公司清算人為被告請詳細解答,並註明法條。

企業注銷登記後,法人資格終止,訴訟主體資格也隨之不存在,不能再成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
為此,一般將會根據不同情況來確定訴訟主體:

1、企業被注銷登記時,清算主體或第三人在工商管理部門承諾企業注銷登記後遺留的債權債務由其負責的,債權人可以做出承諾的清算主體或第三人為被告,要求其承擔清償責任。

2、企業未經清算即被注銷登記,第三人在工商管理部門的注銷登記中承諾償債,債權人既可以對清算主體或承諾償債人擇一而訴,要求其承擔清償責任;也可以二者為共同被告要求二者承擔共同清償責任。

3、被注銷登記的企業為債權人的,如有權利義務承受人,可應其申請直接變更其為訴訟主體;無權利義務承受人或權利義務承受人表示不參加訴訟的,終結訴訟。

(2)注銷了的公司作為法律主體擴展閱讀:

申請注銷前公司應開展公司清算,公司清算完成後便可進入公司注銷申請程序,清算後、注銷前公司需要出具和准備如下報告:

1、公司清算組負責人或公司法定代表人簽署的《公司注銷登記申請書》;

2、清算組成員《備案確認申請書》;

3、法院破產裁定、行政機關責令關閉的文件或公司依照《公司法》作出的決議;

有限責任公司提交股東會決議,股份有限公司提交股東大會決議。有限責任公司由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簽署,股東為自然人的由本人簽字,自然人以外的股東加蓋公章;股份有限公司由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發起人加蓋公章或者股東大會會議主持人及出席會議的董事簽字確認。

國有獨資有限責任公司提交出資人或出資人授權部門的文件。

因違反《公司登記管理條例》有關規定被公司登記機關依法撤銷公司設立登記的,提交公司登記機關撤銷公司設立登記的決定。

4、股東會或者有關機關確認的清算報告;』

5、刊登注銷公告的報紙報樣;

6、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提交的其他文件;

國有獨資公司還應當提交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的決定,其中,國務院確定的重要的國有獨資公司,還應當提交本級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

⑶ 個體工商戶注銷了工商登記後,業主個人作為仲裁和訴訟主體--求法律依據

個體工商戶不是企業復,制不具有法人地位,從本質上講,個體工商戶是自然人主體,因此,不管是否注銷,個體工商戶經營者都是仲裁和訴訟的主體。

個體工商戶不同於法人,沒有法人資格,沒有獨立的財產,個體工商戶的財產就是經營者的財產,而財產是承擔責任的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講,個體工商戶本身不能成為訴訟的當事人,經營者才是訴訟主體。

(3)注銷了的公司作為法律主體擴展閱讀:

民法總則》

第五十四條

自然人從事工商業經營,經依法登記,為個體工商戶。個體工商戶可以起字型大小。

《個體工商戶條例》

第二條有經營能力的公民,依照本條例規定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從事工商業經營的,為個體工商戶。

個體工商戶可以個人經營,也可以家庭經營。

個體工商戶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害。

《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九條

在訴訟中,個體工商戶以營業執照上登記的經營者為當事人。有字型大小的,以營業執照上登記的字型大小為當事人,但應同時註明該字型大小經營者的基本信息。
營業執照上登記的經營者與實際經營者不一致的,以登記的經營者和實際經營者為共同訴訟人。

⑷ 20091014公司被注銷後如何確定訴訟主體(轉貼)

企業注銷登記後,法人資格終止,訴訟主體資格也隨之不存在,不能再成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 為此,一般將會根據不同情況來確定訴訟主體: 1、企業被注銷登記時,清算主體或第三人在工商管理部門承諾企業注銷登記後遺留的債權債務由其負責的,債權人可以做出承諾的清算主體或第三人為被告,要求其承擔清償責任。 2、企業未經清算即被注銷登記,第三人在工商管理部門的注銷登記中承諾償債,債權人既可以對清算主體或承諾償債人擇一而訴,要求其承擔清償責任;也可以二者為共同被告要求二者承擔共同清償責任。 3、被注銷登記的企業為債權人的,如有權利義務承受人,可應其申請直接變更其為訴訟主體;無權利義務承受人或權利義務承受人表示不參加訴訟的,終結訴訟。 這里所說的「清算主體」應依注銷登記企業的不同性質分別確定: 國有企業的「清算主體」為企業的上級主管部門;集體企業為企業的開辦單位、部門,或投資人;聯營企業為各投資主體;子公司以母公司為清算主體;有限責任公司的「清算主體」為全體股東;股份有限公司以公司章程規定負有清算責任的股東、或股東大會選定的股東為清算主體;股東大會不能選定清算組的,派員擔任董事會成員的股東為清算主體;外商投資企業應依據《外商投資企業清算辦法》進行清算,成立清算組(清算委員會)。未成立清算組的,清算主體為各方股東。中外合資、合作企業外方已不存在的,中方股東應通過申請特別清算程序對企業進行特別清算,成立特別清算委員會。未成立特別清算委員會的,中方股東為清算主體。 為此,你可以根據該公司的性質,來確定清算主體——訴訟賠償主體。 相關法律:《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五條清算組在清算期間行使下列職權: (一)清理公司財產,分別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財產清單; (二)通知、公告債權人; (三)處理與清算有關的公司未了結的業務; (四)清繳所欠稅款以及清算過程中產生的稅款; (五)清理債權、債務; (六)處理公司清償債務後的剩餘財產; (七)代表公司參與民事訴訟活動。 第一百八十六條清算組應當自成立之日起十日內通知債權人,並於六十日內在報紙上公告。債權人應當自接到通知書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接到通知書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內,向清算組申報其債權。 債權人申報債權,應當說明債權的有關事項,並提供證明材料。清算組應當對債權進行登記。 在申報債權期間,清算組不得對債權人進行清償。 第一百八十七條清算組在清理公司財產、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財產清單後,應當制定清算方案,並報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公司財產在分別支付清算費用、職工的工資、社會保險費用和法定補償金,繳納所欠稅款,清償公司債務後的剩餘財產,有限責任公司按照股東的出資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東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 清算期間,公司存續,但不得開展與清算無關的經營活動。公司財產在未依照前款規定清償前,不得分配給股東。 《北京高院關於企業下落不明、歇業、撤銷、被吊銷營業執照、注銷後訴訟主體及民事責任承擔》 24、企業被注銷登記時,清算主體或第三人在工商管理部門承諾企業注銷登記後遺留的債權債務由其負責的,債權人可以做出承諾的清算主體或第三人為被告,要求其承擔清償責任。 25、企業未經清算即被注銷登記,第三人在工商管理部門的注銷登記中承諾償債,債權人既可以對清算主體或承諾償債人擇一而訴,要求其承擔清償責任;也可以二者為共同被告要求二者承擔共同清償責任。

⑸ 公司注銷後是否還可以作為訴訟主體

企業注銷登記後,法人資格終止,訴訟主體資格也隨之不存在,不能再成為民事版訴訟的當事權人。為此,一般將會根據不同情況來確定訴訟主體:1、企業被注銷登記時,清算主體或第三人在工商管理部門承諾企業注銷登記後遺留的債權債務由其負責的,債權人可以做出承諾的清算主體或第三人為被告,要求其承擔清償責任。2、企業未經清算即被注銷登記,第三人在工商管理部門的注銷登記中承諾償債,債權人既可以對清算主體或承諾償債人擇一而訴,要求其承擔清償責任;也可以二者為共同被告要求二者承擔共同清償責任。3、被注銷登記的企業為債權人的,如有權利義務承受人,可應其申請直接變更其為訴訟主體;無權利義務承受人或權利義務承受人表示不參加訴訟的,終結訴訟。

⑹ 公司注銷後是否仍具有被告的主體資格

從法律角度說,如果尚未進行清算,清算組織可以作為訴訟主體參加訴訟,如果已清算完畢,那麼只能以股東作為被告了,是否勝訴除證據外,還要看當時的清算是否合法。

⑺ 公司注銷後,民事訴訟主體責任承擔者是誰

公司被注銷終止後,其民事責任和訴訟義務承擔者應為其清算責任人。

民事訴訟主體,是指參與民事訴訟活動的當事人。在民事訴訟活動中,涉及的訴訟主體包括三個方面,

1、主持審判活動的審判機關,審判機關主導民事審判活動,是當然的主體。

2、訴訟當事人,即參與訴訟活動的民事糾紛的雙方,包括訴訟代理人。

3、訴訟參與人,包括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等。民事訴訟主體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才能保證民事訴訟活動合法有效地進行。

我們通常所提到的民事訴訟主體,是指第二類的訴訟當事人,即原告、被告、第三人以及上訴案件中上訴人、被上訴人。合格的當事人直接關繫到訴訟的結果。我們在法庭上有時會遇到被告反駁原告稱「你不能告我」,或者「你沒有實體權利,你不能當原告」,法院要對當事人主體資格進行審查並作出判斷,這就是當事人訴訟資格是否適格的問題,即案件的原告、被告、第三人是否是本案正當當事人。

(7)注銷了的公司作為法律主體擴展閱讀:

確認之訴是當事人要求確認民事法律關系是否存在的訴訟,因此在確認之訴中,就該法律關系有爭執的當事人為適格的原被告。由於確認之訴可以對他人間的法律關系起訴,因此與有無管理權、處分權無關。只要實體法律關系在當事人間不明確且有保護的必要,就可提起確認之訴。

一般情況下,當事人若能夠通過其他訴訟得到救濟,則不能提起確認之訴。原告要求確認的必須是法律關系,純粹事實不得提起確認之訴。但現代各國為發揮確認之訴解決糾紛與預防糾紛的功能,規定對於法律關系的基礎事實是否存在也可以提起確認之訴。

⑻ 談已被注銷的企業如何確定訴訟主體 詳細

關鍵詞:企業法人;吊銷;注銷;主體資格 中圖分類號:X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09)08-0099-02 隨著經濟活動的日漸頻繁,經常會遇到作為訴訟主體的企業法人在起訴前或訴訟中被注銷、二審中發現一審法院將已注銷企業作為訴訟主體、作為訴訟主體的企業在二審期間被注銷等情形下,如何從程序和實體上進行裁判等問題,由於現行程序法沒有規定或者規定不明確,以至於審判實踐中對如何處理這些問題上存有觀點和做法上的不統一,出現裁判結果對當事人權利保護不均衡的現象。為妥善處理相關法律適用問題,筆者試從實務中常見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普遍適用的理論觀點,談一談關於已被注銷的企業如何確定訴訟主體。 一、關於企業法人終止的認定標准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以下簡稱《民法通則》)第四十一條:「企業法人經主管機關核准登記,即取得法人資格」的規定可見,我國對企業法人的成立即法律擬制人格的確認問題上,實行的是強制登記主義或登記要件主義,即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設立登記(頒發營業執照)為判斷標准。對於企業法人的終止即人格消滅的時間或標準的確認問題上,民法理論上一直存有爭論,有的主張清算終止主義即企業法人人格在清算終結後消滅,在清算期間視為存續;有的主張登記要件主義即以注銷登記為確認標准,認為只要沒有辦理注銷登記,法人人格仍然存續。從《民法通則》第四十六條:「企業法人終止,應當向登記機關辦理注銷登記並公告」及第三十六條第二款:「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從法人成立時產生,到法人終止時消滅」等法律規定看,我國對企業法人人格消滅或者法人權利能力終止的確認問題上,同樣採取的是登記要件主義。 該確認原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有關規定上亦有體現,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第二十條規定:「企業法人歇業、被撤銷、宣告破產或者因其他原因終止營業,應當向登記主管機關辦理注銷登記」。根據《民法通則》第四十條:「法人終止,應當依法進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圍外的活動」的規定,我國實行的是「先清算後終止」的制度,即由清算組織負責清理完債權債務後再辦理注銷登記。但是依據《民法通則》第四十五條的規定,導致企業法人終止的原因包括依法被撤銷、解散、依法宣告破產、其他原因等,其中,依法被國家行政管理機關決定撤銷、強制解散及上述「其他原因」所包括的因企業歇業、被吊銷營業執照等原因而被注銷的,屬於國家行政管理機關對企業法人的違法行為所作出的行政處罰措施,而自願解散申請注銷的則屬於民事法律行為。因企業被注銷的原因的復雜多樣,也產生了因不同的注銷原因導致注銷前清算與否存有差異的現象,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第三十三條就規定:「企業法人被吊銷《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登記主管機關應當收繳其公章,並將注銷登記情況告知其開戶銀行,其債權債務由主管部門或者清算組織負責清理」,由此可見,先注銷後清算或未清算、無人清算的情況客觀存在,應視具體情況區別對待,不可一概而論。 二、關於一審期間發現作為原告或被告的企業法人已被注銷情形下的處理對策 (一)被注銷企業尚未清算完畢的情形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原經濟庭於2000 年1 月26 日庭務會「關於企業歇業、撤銷或被吊銷營業執照後的訴訟問題」的討論意見,對於企業法人因主管部門決定撤銷及因歇業、被吊銷營業執照而被登記主管部門注銷的,屬於法人終止,應當辦理注銷登記,並對債權債務進行清理。如果企業成立清算組清理債權債務尚未清算完畢的,按照法人理論,在清算范圍內法人資格視為存續,其性質屬於清演算法人,當然可以作為訴訟主體起訴應訴。如果沒有清算組負責清理債權債務的,以負有清算之責的清算主體為訴訟主體。關於清算主體的認定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國光於2001 年11 月13 日在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對此問題已予明確:國有企業清算主體是其上級主管部門;集體企業的清算主體是其開辦單位;聯營企業的清算主體是其聯營各方;有限責任公司的清算主體是其全體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主體是其控股股東。 筆者認為,依據上述原則,對審判實踐中常見問題可作如下處理:(1)對於企業法人未經清算而因主管部門決定撤銷及因歇業、被吊銷營業執照等被登記主管部門注銷的,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五十一條:「企業法人未經清算即被撤銷,有清算組織的,以該清算組織為當事人;沒有清算組織的,以作出撤銷決定的機構為當事人」的規定,此後成立的清算組或清算主體為履行清算之責主張債權的,可作為原告起訴。對已注銷企業仍以自己名義而未以清算組或清算主體名義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依據最高人民法院法發(1997)7 號《關於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暫行規定》第八條「人民法院收到當事人的起訴,應當依照法律和司法解釋規定的案件受理條件進行審查:(1)起訴人應當具備法律規定的主體資格」之規定進行審查;對堅持以注銷企業名義起訴的,應當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一百三十九條「起訴不符合受理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不予受理。立案後發現起訴不符合受理條件的,裁定駁回起訴」之規定處理,即對立案前發現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不予受理;立案後發現的,人民法院應當以訴訟主體不適格為由裁定駁回起訴。(2)對於作為被告的企業法人在一審立案前未被注銷,在立案後因主管部門決定撤銷及因歇業、被吊銷營業執照而被登記主管部門注銷的,人民法院不應以起訴不符合受理條件為由駁回原告起訴,而應告知當事人變更清算組或清算主體為被告參加訴訟。 (二)被注銷企業已清算完畢的情形 對於被注銷企業是否已清算完畢的判斷標准問題,筆者結合實務中常見情形,認為應以被注銷企業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備案的《清算報告》等為依據。對於清算主體已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材料中承諾「企業的債權債務已清算完畢」後,又作為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訴《清算報告》之外的債務人的案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原經濟庭於2000 年7 月11 日庭務會「關於企業歇業、撤銷或被吊銷營業執照後清算主體的法律責任問題」的討論意見,清算主體關於「企業的債權債務已清算完畢」的承諾具有對公承諾的性質,對公允諾具有強制執行效力,人民法院可以根據該允諾進行裁判,因此,筆者認為可判決駁回清算主體的訴訟請求。 (三)清算主體未經清算或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材料中承諾「企業的債權債務已清算完畢」,而《清算報告》之外的債權人以清算主體為被告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情形 (1)對於清算主體未盡清算之責,致使債權人的債權受到實際損失的,按照前述最高人民法院「庭推精要」的意見,人民法院可依據《民法通則》關於企業法人終止後應清理債權債務和關於侵權責任的規定,判決清算主體承擔侵權賠償責任,但原告必須對侵權責任的法定構成要件及侵權責任范圍承擔舉證責任。(2)對於清算主體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材料中承諾「企業的債權債務已清算完畢」而實際對原告主張的債權未予清算的,按照前述對公允諾強制效力的原則,人民法院可在核實債權數額的前提下,判令清算主體承擔清償責任。 三、關於二審期間發現作為訴訟主體的企業法人已被注銷情形下的處理對策 對於一審法院將已被注銷企業法人作為訴訟主體並作出判決的情形。實務中,對於一審法院將已被注銷企業法人作為原告的,有的意見認為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一百八十六條:「人民法院依照第二審出現審理的案件,認為依法不應由人民法院受理的,可以由第二審人民法院直接裁定撤銷原判,駁回起訴」的規定,二審法院可直接裁定撤銷原判,駁回原審原告的起訴。筆者認為,上述程序法規定的「不應由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的范圍,僅限定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的「不屬法院主管、管轄、依法不得在一定期限內起訴、合同約定仲裁」等七種情形,而不包括當事人不具備法律規定的主體資格的情形,若二審法院依據該條規定駁回原審原告的起訴似與司法解釋的立法原意相違背。筆者認為,對於一審法院將已被注銷企業法人作為訴訟主體(原告或被告)並作出判決的,二審法院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四)項的規定,以原判決違反法定程序為由撤銷原判,發回重審。二審法院發回重審後,案件重新回到一審程序,一審法院可依據前述「關於一審期間發現作為原告或被告的企業法人已被注銷企業情形下的處理對策」進行處理,以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利。

熱點內容
青陽人民法院網 發布:2025-07-13 23:51:23 瀏覽:682
刑法不執行 發布:2025-07-13 23:51:18 瀏覽:504
杭州律師名單 發布:2025-07-13 23:49:29 瀏覽:185
明皓司法鑒定所 發布:2025-07-13 23:49:24 瀏覽:423
法學名家講堂 發布:2025-07-13 23:40:03 瀏覽:734
經濟法討論共享單車 發布:2025-07-13 23:28:31 瀏覽:60
教育行業公司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13 23:27:06 瀏覽:484
人民網法學報告會 發布:2025-07-13 23:27:02 瀏覽:843
經濟法和涉稅實物法律 發布:2025-07-13 23:22:04 瀏覽:353
民法典邊緣 發布:2025-07-13 23:19:08 瀏覽: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