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現狀
1. 在怎麼樣情況能享受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是為困難群眾提供法律服務的。
有兩個條件,
一是案件符合法律援助的受案范圍;
二是要生活困難,標準是家庭月人均收入低於上一年度當地的平均收入。
可直接撥打12348全國法律服務熱線咨詢。
2. 濟寧市法律援助現狀
自1997年濟寧建立和實施法律援助制度以來,十年內共辦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9120餘件,受援人數達1.3萬餘人次。特別是為婦女、青少年、農民工、困難職工等弱勢群體打開方便之門,切實維護了百姓的合法權益。
據了解,濟寧市法律援助中心於1997年揭牌成立後,只用了一年的時間,全市十二個縣市區就全部建立了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分別與工會、團委、婦聯、老齡委、殘聯、武裝部等部門團體聯合設立了特殊群體法律援助聯絡室,利用部門團體聯系特殊群體較為緊密和自身維權資源優勢,為特殊群體尋求法律援助打開了方便之門。
首先將社會救助對象納入法律援助范圍,設立了職工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了職工法律援助律師團,與勞動仲裁部門建立聯席會議制度,主動配合工會做好職工維權工作。充分發揮女律師的優勢,定期到婦聯值班接訪。積極參與青少年維權工作,市法援中心被聘為首批青少年維權指導服務單位和「12355」青少年維權熱線共建單位,為廣大青少年提供法律援助。定期對殘疾人維權幹部開展法律知識培訓,開展殘疾人維權結對幫扶活動,與一批特困殘疾人簽訂「殘疾人援助中心法律顧問協議」,較好地維護了殘疾人的合法權益。與勞動、建設等部門通力合作,切實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工傷損害賠償等侵害農民工權益問題,代理了大批農民工維權案件。
本報濟寧10月31日訊 在10月31日濟寧市法律援助工作會議上,32個先進集體和55名先進個人受到表彰。濟寧市司法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後將適時擴大法律援助范圍,適當提高經濟困難標准,大幅度增加受援群體。
記者從當日會議上了解到,濟寧市司法局在全市所有鄉鎮(街道)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在90%以上村居明確法律援助聯絡員,形成縣有中心、鄉鎮(街道)有工作站、村(居)有聯絡員的三級聯動格局。同時,推行法律援助救濟卡制度,給農村軍烈屬、特困戶、五保戶發放法律援助救濟卡兩萬余張,實現法律援助申請在全市「一卡通」。濟寧市、鄒城、任城、微山法律援助中心還在轄區監獄設立法律援助聯絡室,大力開展在押服刑人員法律援助和幫教活動。
據悉,濟寧市司法局將以現在人口萬分之一的援助率為法律援助辦案基數,每年提高辦案數量20%,力爭用三年左右時間將法律援助覆蓋面提高到人口的萬分之1.5左右,實現更高層次的應援盡援。今後,濟寧市司法局將大力推行法律援助公開,將申請法律援助的條件、范圍和程序向群眾公示,方便群眾運用法律援助。對於行動不便的孤寡老人、殘疾人,主動上門服務。強化對農民工的法律援助,對申請支付勞動報酬和工傷賠償法律援助的,不再審查經濟困難條件,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19日,記者從濟寧市司法局獲悉,農民工法律援助案件包括:農民工請求用人單位支付勞動報酬的;農民工請求用人單位支付醫療費、傷殘補助費、傷殘津貼等工傷待遇的;農民工其他維護合法權益的法律事項。農民工法律援助案件由對受訴案件有管轄權的法院、勞動仲裁機構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
對於進入勞動仲裁程序的農民工法律援助案件,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在徵得各方當事人的同意後,可通過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協助勞動仲裁員,進行庭前調解。
農民工向有管轄權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緩收、減收、免收仲裁費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應當根據法律援助機構出具的《給予法律援助決定書》,先行作出緩收仲裁費的決定,不再審查其經濟困難條件。待案件裁決後,再根據情況決定仲裁費用的承擔,確需農民工承擔的,應當減收或免收仲裁費用
至於存在的問題嘛,主要是經費不足,宣傳不夠
3. 哪些情況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申請法律援助的條件: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內師,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容人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法律援助的條件可分為一般條件和特殊條件。
(一)一般條件
一般條件是對中國公民普遍適用的條件,它是指確因經濟困難、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並有充分理由證明為保障自己合法權益需要幫助的我國公民,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二)特殊條件
特殊條件主要指刑事案件被控一方獲得法律援助應具備的特殊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
(1)盲、聾、啞和未成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以及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律師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
(2)其他殘疾人、老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嫌疑人,因經濟困難沒有能力聘請辯護律師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
(3)刑事案件中外國籍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法院指定律師辯護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
4. 什麼樣的情況或人群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1、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版濟困難沒有權聘請律師的;2、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3、公訴案件的自訴人以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注意公民因經濟困難需要法律援助的,要提供經濟困難的證明。
5. 貴州法律援助現狀
自問自答把
6. 在什麼情況下可以請法律援助
申請法律援助的抄條件:
法律援襲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師,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法律援助的條件可分為一般條件和特殊條件。
(一)一般條件
一般條件是對中國公民普遍適用的條件,它是指確因經濟困難、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並有充分理由證明為保障自己合法權益需要幫助的我國公民,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二)特殊條件
特殊條件主要指刑事案件被控一方獲得法律援助應具備的特殊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
(1)盲、聾、啞和未成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以及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律師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
(2)其他殘疾人、老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嫌疑人,因經濟困難沒有能力聘請辯護律師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
(3)刑事案件中外國籍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法院指定律師辯護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
7. 法律援助是什麼情況要收費么
法律援助是為經濟困難的公民提供必要的法律服務,符合條件的公民可依法獲得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且不收費。
參照《法律援助條例》第一條,為了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制定本條例。
參照《法律援助條例》第二條,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條例獲得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五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7)法律援助現狀擴展閱讀
中國法律援助特徵:
1、法律援助是國家的責任、政府的行為,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實施。它體現了國家和政府對公民應盡的義務。
2、法律援助是法律化、制度化的行為,是國家社會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3、受援對象為經濟困難者、殘疾者、弱者,或者經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對象。
4、法律援助機構對受援對象減免法律服務費,法院對受援對象減、免案件受理費及其他訴訟費用。
5、法律援助的形式,既包括訴訟法律服務,也包括非訴訟法律服務。主要採取以下形式:刑事辯護和刑事代理;民事、行政訴訟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公證證明。
參照《法律援助條例》第十條,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 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參照《法律援助條例》第十一條,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