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總則對照表word
⑴ 民法總則17條包括哪些內容
您好:
一、民法總則條包括哪些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第十七條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
二、民法總則中針對未成年人的規定還有哪些?
1、如果父母盡不到應有責任,法律會主持公道,必要時甚至會撤銷其父母的監護資格,並指定新的監護人。
《民法總則》第36條規定:監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據有關個人或者組織的申請,撤銷其監護人資格,安排必要的臨時監護措施,並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依法指定監護人:
(1)實施嚴重損害被監護人身心健康行為的;
(2)怠於履行監護職責,或者無法履行監護職責並且拒絕將監護職責部分或者全部委託給他人,導致被監護人處於危困狀態的;
(3)實施嚴重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的。
2、遭受性侵害的未成年人,年滿18周歲後仍可追究侵害方責任,要求其給予民事賠償。
《民法總則》第一百九十一條規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
3、未成年人的限制民事行為能力調整為8周歲
《民法總則》第十九條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4、未成年人8周歲後的發明受保護和承認
未成年人在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的關愛、教育和保護下成長。如果上學期間有了發明創造,根據民法總則,也是受到承認和保護的。
5、未成年人會被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民法總則》第十八條規定: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6、胎兒也有繼承權
《民法總則》第16條: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7、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民法總則》第十四條規定: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民法總則17條是針對未成年的人年齡作出規定的一條法律。我國民法總則規定了十八周歲以下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反之十八周歲以上的則為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為自己作出的行為承擔法律責任。未成年人還應由其父母監護,另外民法總則中也承認了胎兒的民事權利。
⑵ 民法總則133條的規定是怎樣的
民法總則第133條是對民事法律行為的法律定性或定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第一百三十三條民事法律行為是民事主體通過意思表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行為。
⑶ 最新民法總則143條有哪些相關規定
《民法總則》第143條撇開形式要件,直接規定了有效的要件,在法技術上是回不妥當的。更嚴重的是答143條與153條第1款發生了矛盾,該款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也許有人會做這樣的解釋:153條第1款是143條的例外,或者是效力的特別規定,特別規定優於一般規定。----這是解釋不通的,因為143條規定的是「有效」要件,143條規定的是「無效」事由,兩者是一正一反的。還應當指出兩點:(1)153條第1款前半句與後半句是矛盾的。(2)「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是啥意思,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宛如文字游戲。打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你行為違法了就不行,但不導致不行的就行」。盡管德國學者對效力性強制性規定有所論述,但還有個水土服不服的問題呢。
⑷ 民法通則126條對應民法總則多少條
《民法通則》中關於侵權的民事責任(含第126條),在《民法總則》中不再專門作內出規定,這部分容的內容主要體現在《侵權責任法》的第85條中。
一、《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六條
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
二、《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五條
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擱置物、懸掛物發生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賠償後,有其他責任人的,有權向其他責任人追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