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張宇琛微博
① 轉發微博造謠判刑是法律還是政策
首先要明確什麼是政策、什麼是法律?
政策 是指國家政權機關、政內黨組織和其容他社會政治集團為了實現自己所代表的階級、階層的利益與意志,以權威形式標准化地規定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應該達到的奮斗目標、遵循的行動原則、完成的明確任務、實行的工作方式、採取的一般步驟和具體措施。
法律 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以規定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
很顯然,政策是具有指導意義的工作方針,而法律則是必須強制執行的社會規范。
轉發微博造謠,違反的是國家法律,調節這一行為的是社會規范,判刑是法律對轉發微博造謠這一行為的強制制裁。
轉發微博造謠,在沒有新的司法解釋之前,並不是無法可依,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79、243、246條對招搖撞騙罪、誣告陷害罪、侮辱罪、誹謗罪都有明確的定罪量刑標准,在新形勢下,針對網路犯罪的新特點,為了進一步規范對網路犯罪的認定和量刑,所以才出台了針對網路犯罪方面的司法解釋。
所以,出台司法解釋,不是什麼國家政策的調整,而是國家在法律上的進一步完善。
② 造謠明星患艾滋病的嫌犯被判處了什麼刑法
在娛樂圈當中我們經常見到的就是一些不知所以的緋聞了,對於這些問題 在出現的情況之下雖然也是會引起我們的注意,但是我們很難評判這些問題到底是否存在 ,因為很多的新聞再出現之後也被不少明星紛紛辟謠,“造謠明星患艾滋病”在這事情在出現的同時也是讓不少的網友都為之今後的一件事情了,但是好在蕭亞軒最近也是勝訴,並且對於這樣的造謠者也是賠償其8萬的精神損失,其實在看到有關自己這樣的謠言之後,給予自己帶來的也是一個嚴重的影響,對於藝人來說更是如此,對於他們也屬於公眾人物,而他們所做的事情也是會受到大眾的關注的,他們的事情在發現之後也是會被無限的放大化,在自己面臨著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之下呢,對於這些輿論我們也是會給他們帶來很多的困擾的。
③ 微博製造輿論什麼罪
你好!
作為近年來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交流方式,微信、微博除了讓人們感受到便捷和實惠,也開始令人們感到頭痛——藉助這類通信交流方式進行的謠言傳播屢見不鮮,給社會造成了較大影響。
如果當事人在主觀意識上能判斷該消息是謠言或者是虛假信息,不管是原創還是轉發,都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一、民事責任
【處罰】
停止侵害;賠償損失;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法條鏈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1988年4月2日 法(辦)發〔1988〕6號)
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的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醜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或組織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或者其他組織名譽權的行為。
以書面、口頭等形式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二條 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
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第十五條 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賠償損失;
(七)賠禮道歉;
(八)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以上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二、行政責任
【處罰】
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刑事責任
【處罰】
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零五條 組織、策劃、實施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對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處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對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對其他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以造謠、誹謗或者其他方式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第二百九十一條 聚眾擾亂車站、碼頭、民用航空站、商場、公園、影劇院、展覽會、運動場或者其他公共場所秩序,聚眾堵塞交通或者破壞交通秩序,抗拒、阻礙國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情節嚴重的,對首要分子,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編造爆炸威脅、生化威脅、放射威脅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特別提示】
謠言止於智者!希望正在使用微信或微博功能的人們不編造、不傳播謠言,避免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傷害;也希望跟多的人加入到網路環境的凈化保衛戰之中,凈化網路環境,人人有責。
④ 最高人民法院微博關於刑法修正案九的受賄金額特別巨大最新司法解釋的消息
現行刑法關於受賄罪的規定,分直接受賄罪和間接受賄罪兩種形式。
直接受賄罪系《刑法》第385條第一款的規定,也是對受賄犯罪的一般規 定,其內容為:「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利益的,是受賄罪。」
間接受賄行為則在《刑法》第388 條中予以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本人職權或地位形成的便利,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託人謀不正當利益,索取請託人財物或者收受請託人財 物的,以受賄論處。」
從法條內容上看,現行刑法關於受賄的立法與79刑法相比,並無新意。確定的受賄行為特徵未能有效應對已經變化的客觀復雜情勢,疏漏較 多。為嚴密法網,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對法條作出修正。
(一)個人受賄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可以並處沒收財產;情節特別嚴重的,處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二)個人受賄數額在五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並處沒收財產;情節特別嚴重的,處無期徒刑,並處沒收財產。
(三)個人受賄數額在五千元以上不滿五萬元的,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嚴重的,處七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個人受賄數額在五千元以上不滿一萬元,犯罪後有悔改表現、積極退贓的,可以減輕處罰或者免予刑事處罰,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四)個人受賄數額不滿五千元,情節較重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較輕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酌情給予行政處分。
⑤ 我在上華旭司考班,張宇琛刑法講的怎麼樣
不太了解,司法考試初學者看看這篇文章就了解了:
2017年司法考試之旅立即啟程 新手必讀
⑥ 警察會抓微博罵人的人嗎
罵人如果產生了法律後果,是要承擔法律責任。如果是當眾辱罵,其行為就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法》第42條2項的規定,涉嫌公然侮辱他人,依法你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要求追究其治安行政責任。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根據《刑法》刑法第246條的規定,涉嫌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節嚴重的,應予立案。 如果在公共場合,公然侮辱他人,造成嚴重後果,則是觸犯了刑法規定的侮辱罪。比如一幫人在大街上罵一女孩子是破鞋,女孩子受不了,精神恍惚得了精神病,那麼罵人的人就要受到刑事處罰。
(6)刑法張宇琛微博擴展閱讀:
網路傳播主體應當履行法律義務:
法是調整人的行為的一種社會規范,法律關系是在法律規范調整社會關系的過程中所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法律權利是國家通過法律規定對法律主體可以自主決定作出某種行為或不作出某種行為的許可和保障的手段。
當權利受到侵害時,權利享有者有權向人民法院或者有關主管機關申訴或請求保護。法律義務是指法律關系主體依法承擔的某種必須履行的責任。當負有義務的主體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自己的義務時,要受到國家強制力的制裁,承擔相應的責任。
法律權利與法律義務是辯證統一,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的,法律權利的實現必須以相應的法律義務履行為條件;同樣,法律義務的設定和履行也必須以法律權利的行使為根據,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網路傳播主體在享有權利的同時,應當履行法律義務。
其一,內容的真實性。任何一個網路傳播主體,應當對其所傳播內容的真實性負責。所謂真實性應當做到內容必須合乎客觀實際,應當准確、完整,不得虛假、誇大其詞、斷章取義,更不得以吸引公眾眼球為目的,不擇手段地歪曲客觀事實。
其二,主觀的善意性。作為網路傳播主體應當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觀上應做到善意,以善良的心態,友善待人,誠懇待人。不得惡意串通,侮辱、誹謗、攻擊他人。
其三,明辨是非性。網路傳播過程中會涉及或存在各個環節,但無論是哪一個環節,凡是參與網路傳播的主體均應當持有審慎態度。尤其是對一些職業黑粉頭在拉一些下線,接單後先由粉頭編好文案,再通過微信群分發到各個下線手中繼續傳播的情形,更應當明辨是非。否則一旦對權利人構成侵權,應承擔連帶法律責任
⑦ 微博被人罵能報警嗎
這種情況報警沒有用,建議在微博上舉報該用戶。
微博、論壇、網路等辱罵、侮辱他人,是不符合相關規定的,但是在網路上有其一定的隱蔽性和難以追蹤性,因此如果選擇電話報警,首先是警方不一定受理該案件,因為在微博上辱罵本身不是一個影響較大的事件,其次即使受理了,警方也不好尋找當事人。
微博舉報方法:點擊要舉報的用戶的用戶名,進入其個人主頁後,點擊後方類似三條橫杠的按鈕,點擊最後的一個「舉報他/她」。
⑧ 微博罵人被處罰,體現法律具有哪些作用
公安部《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互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第四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國際聯網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不得侵犯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得從事違法犯罪活動;第五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國際聯網製作、復制、查閱和傳播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信息。
在虛擬的網路空間里罵人的法律責任:
按照《辦法》第二十條的規定,對網上罵人者,將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對個人可以並處五千元以下的罰款;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處罰。
其次應承擔民事責任。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規定:公民的名譽權受法律保護,網上罵人實際上仍然屬於一般侵權行為,只不過侵權的方式和載體比較特殊而已。由於網路的高度開放性及網上言論的隨意性,對社會的巨大影響不可低估,在網上辱罵他人,對他人名譽帶來的損害比日常生活中辱罵他人更加嚴重。所以利用互聯網辱罵他人,應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如果網上公然侮辱他人,情節嚴重的,還可能構成侮辱罪而承擔刑事責任。按照我國刑法有關規定,侮辱罪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貶低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就網路上罵人傳播的速度、范圍以及影響力來看,應該認定為「公然」。刑法規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參考自貴陽律師www.lawtime.cn/guiyang
⑨ 假如發微博扭曲事實引發網路暴力致他人死亡是否判刑
好像要判刑,不過不是以致他人死亡定罪吧,對於發微博扭曲事實引發網路暴力致他人死亡,應該是和名譽權等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