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學習商法的意義

學習商法的意義

發布時間: 2021-02-17 22:43:56

A. 商法的價值、功能和地位

在封建自然經濟解體之前,商法只能以習慣法、商人自治法的形式存在。商人習慣法上升回為國家制定法的內答在因素,在於商品經濟社會的建立和發展。商法是適應調整商事關系的需要而存在的,也是適應調整商事關系的發展而不斷更新和完善的。商法的功能在於,對民法個別規定的補充、變更以及創設商法理念的新制度,並以獨特的營利調節機制保護商事主體的合法權益。商法是民法的特別法;商法與經濟法有著完全不同的理念和價值取向。商事主體和商行為是商法的基本范疇和商事法律體系的核心內容。 商法在當今社會的發達,從根本上說,是因為在市場經濟發展中有商事關系的存在。在經歷了僅一個世紀各國學者對商法的整理、歸納、解釋之後,商法初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概念、規則和原理。這期間,人們逐步擺脫了概念化的爭論,以及拘泥於立法形式的認識局限,開始探討現代商法的本質和系統化、科學化的理論體系。然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商法能否如其他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國家一樣,紮根並發展起來,這是不能不認真對待的問題。本文僅就商法的價值、功能以及商法的獨立地位和基本范疇等問題作一探討。

B. 學習國際商法的內容對我們將來從事國際貿易業務有什麼作用

中國企業經營已來與世界接源軌,參於國際競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要。學習國際貿易便於跨國家、跨地區地進入各種各樣的貿易與合作是中國廣大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的需要。它的廣義內容包括:國際投資、國際避稅、國際公關、國際慣例、國際會計、國際商法、國際結算、國際租賃、國際聯運、國際金融、國際保險、技術貿易、加工貿易、補償貿易、勞務合作等等。

C. 商法在現代社會的地位及作用

「商」在現今的中國,是一個倍受歡迎的字眼。經過長期的重農抑商的文化壓抑,經歷建國初期「割資本主義尾巴」式的遏制商業時期以及長期計劃經濟時代後,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力發展包括商業在內的第三產業,民眾對「商」的期望甚高。然而「商」在我國現實中,實在是承受著太多的神話,彷彿任何事物和「商」沾上就靈了。在法學的研究中,商法也同樣是很熱門的一個話題。

本文對商法的學習研究,不僅僅是因為商法的熱門,更多的是緣起於學術上對商法性質定位等問題的爭論:如學者普遍認為民法和商法都是私法,商法是民法的特別法,是民法的一部分[1];而有的學者否認商法是民法的特別法,認為商法起源於歐洲中世紀的商人習慣法,從一開始就和民法毫無關系[2];大部分的學者贊成商法並非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3],而有的學者主張商法應該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或者說是眾多法律部門中重要的法律部門之一[4]。此外,對於民商合一還是民商分立、商法的精神等問題也是爭議的焦點。本文試圖通過對商法的考察,研究商法在現代社會中的定位。

一、商法概念的再澄清

商法概念在現實中著實混亂。與之相關的有商法、商人法、商業法、商事法、商貿法等,英文有Law Merchant、Business Law、Commercial Law等,盡管在《論商法》[5]一文中作者已經作了詳細的辨析和論述,但是在此還是有必要進一步強調。

(一)商人法和商法

所謂商人法,是「中世紀期間有關商人、商業事務的習慣法規和原則的總稱。」[6]因此,商人法是一個歷史形成的概念,是對歷史上形成的商人習慣法的總稱。相對來講,商法的概念更多的用於法律部門的劃分爭議以及法典的制定上,一般人們認為商法是「傳統上指與民法並列,並互為補充的部門法,即調整市場經濟關系中商人、商業組織和商業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7]或者是「規范商人、商業組織和商業行為的特別法律」[8]。因此商人法和商法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

首先,商人法是一個歷史上的概念,更為准確的稱謂應該是商人習慣法,而商法是一個現實的法典意義上的概念,其最為本質的特點就是直接或者間接的依靠國家強制力作為後盾。因此,如果嚴格按照法的定義來講,商人法是習慣法而不是法,因為其沒有國家強制力作為後盾,這一結論可以從後文對於商人法的發展歷史考察中得出。

其次,商人法和商法的本質精神是不同的。從我們對商人法的歷史考察中可以得知,商人法的產生和發展,無不貫穿著實事求是、務實創新的精神。由於歐洲中世紀政治、宗教等因素的影響,致使商業行為不被主流社會的意識形態認可,商業活動無法獲得當時的既有法律保護。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商業在地中海沿岸或者整個歐洲大陸的復興,需要有調整商人活動的規范,因此商人自發的從羅馬法的萬民法中尋求依據,並且直接適用到中世紀的商業活動中。這種活動完全是有了客觀的需要以後才發掘相應的制度,是一種客觀的活動。

但是與商人法這種客觀需要而產生的活動相反的是,商法的產生可以說是一種主觀的活動,缺乏客觀的現實基礎。盡管在關於商法特點的論述中都提及商法規范的技術型、制度的有效性、方法的靈活性和適用的廣泛性,但是考察商法產生的現實,其就是拿破崙為了解決軍火供應中經常出現差錯而影響其軍事活動的問題,一怒之下制定的,可以稱得上是典型的「拍腦袋」法典。因此,法國商法典從一開始就不是從社會需要這塊肥沃的土壤上開出的花,其到現在雖幾經修改,但只有數十條有效的條文。從這一情況中我們可以看到商法缺乏實事求是的精神,或者說僅僅是個別人主觀活動的產物,並不是社會發展的真正需求。

(二)商法和商業法

在外文的翻譯中,我們經常遇到英美法中的Business Law一詞,此外還有Commercial Law。對於這兩個詞語的准確翻譯,應該是這里需要澄清的一個問題。

應該說商法是大陸法系的一個概念,在英美法系國家中,並不區分法律部門,因而沒有法律部門劃分意義上的商法的概念,而僅僅有Business Law的概念,其表達的意思應該是與企業或者經營有關的法律。如果說將其翻譯成為商事法還勉強說的過去,可以理解為與商業事務有關的法律,翻譯成商法則是一種認識上的誤區。考察英美法國家中的Business Law的概念,可以發現其中不僅規定了大陸法系商法中的公司或商事組織的內容,更多的是關於反托拉斯法、稅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內容,甚至包含了不動產和共有、遺囑、信託、知識產權等內容,完全不是大陸法系所說的商法的概念。[9]如果強行的將Business Law與商法對應,則更多的情況下是會產生誤解的。所以應該用商貿法的概念來表達Business Law,同時也區別商業法。

商業法概念的使用在我國也是一個不太准確的概念,因為我國使用商業法實際上是指「計劃型經濟商業法」的概念。「商業法通常指計劃型經濟商業法」,是「實行計劃經濟的國家的商業立法。其立法的范圍僅限於國內商業,其內容與傳統的商法截然不同。它規定:(1)商業的作用和地位;(2)商業的基本任務和目的;(3)國家對商業工作的領導和監督;(4)商業行為要在國家政策和計劃指導下進行;(5)維護消費者的利益。」[10]從其內容可以看出商業法和商法的內容迥異。商業法在實質意義上應該是以產業政策法為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再者,對於Commercial Law的翻譯,有的稱之為「商業法」,而有的直接稱為「商法」。對商業法的概念前面我們已經進行了分析,不再贅述。而對於將Commercial Law翻譯成商法的做法,有一點是必須要澄清的。現在有的學者將美國的《統一商法典》(the Uniform Commercial Code)也稱為商法,並且將其作為商法法典化的例證,[11]這是一種誤區。盡管在翻譯上我們可以籠統的稱為「商法典」,但是就連這些學者自己都承認美國統一商法典「內容、體系與法、德、日等大陸法國家各異其趣」,怎麼可以僅憑名稱的類同而就簡單的認為其是商法?事實上,美國《統一商法典》的內容龐雜,既包括了商業票據、銀行收款和存款、信用證、艙單、提單和其他所有權單據、投資證券等,又包括了貨物銷售(主要是關於合同的內容)、擔保交易的內容,實則是關於商貿法規的總匯,而絕不是像某些學者稱贊的那樣是「現代商法產生的標志」[12]。

二、商法的存抑或亡

明確了商法的相關概念,進一步對於商法的考察,自然離不開對商法產生的歷史進行考察。事實上,我們也可以從商法的歷史中得到很多內容,直接論證商法在現代社會中的定位問題。無論是主張商法在現代社會中還有用武之地,甚至有必要制定專門的商法典的論點,還是主張商法在現代泛商化情況下逐漸消亡、民商合一、私法一體化的論點,都會從歷史上商法產生的原因和現實生活的角度出發進行考察的,只不過其對於材料的掌握和分析不同,才會有不同的結論。因此,我們有必要首先考察歷史,然後回頭看現代社會生活的情況。同時我們希望能夠不再依託於法學教材中對商法發展的歷史陳述進行分析,因為我們發現法學領域中對其的論述,大體上是使用的相同的材料。我們希望能夠借用歷史學考察的結論對這一過程作更為明晰的考察。同時,由於對這一過程的歷史考察是一個極為宏觀的視角,因此必須借鑒社會學的分析研究方法,更為明確的說就是使用社會結構理論進行指導。

(一)從歷史考察商法的存在

1、近代商法的產生和發展

論及到近代商法的產生,通行的觀點認為是商法起源於十一世紀地中海沿岸的各個自治城市。這個時間是處於歐洲中世紀的黑暗統治中,是封建制度和教會制度極其盛行的時期,怎麼會產生與封建法和教會法格格不入的商法,這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

由於歷史的原因,隨著羅馬帝國的衰落,到七世紀伊斯蘭教徒入侵地中海盆地,使得地中海這個原來「羅馬帝國的內陸湖」從東南西三面被封鎖,歐洲陷入黑暗的中世紀時期。「七世紀伊斯蘭教擴張造成的地中海封鎖,必然使上述商業活動迅速衰落。八世紀中的商業停頓使商人消失,由商人所維系的城市生活也同時趨於衰落。當然,羅馬的城市還在繼續存在,因為他們是教區行政的中心,……不過,這些羅馬城市已經失去了經濟的重要性與市區行政的意義。」[13]無論是試圖從地中海北岸少數的朝聖者經過地中海到麥加朝聖的行為,還是在北海、波羅的海附近的海盜活動證明這個時期的商業存在,都是徒勞無益的。「從各種觀點來看,九世紀以後,西歐在本質上是一個農業社會。」[14] 與這個農業社會相適應的就是封建勢力、教會勢力的昌盛,而商業在這個社會中是完全沒有地位的。但是從上面的記載中,我們也發現了歐洲中世紀城市可以分為教區行政、市區行政和經濟區三層意義。

但是商業的沖動是人類抑制不住的,在經歷了數個世紀的商業消亡以後,地中海、北海和波羅的海的商業活動都在九世紀以後慢慢復興,這種復興活動從南北兩部刺激著西歐大陸的商業活動,而最早的商業復興還是來自於地中海沿岸,也就是近代商法的發源地。

無論最初的商人是怎麼出現的,由於歷史材料的缺乏難以准確的回溯,但是有一點事實是可以知道的:根據Norman J.G. Pounds的估計,在1050年,西歐商人階級數量達到幾千人,而到1200年,它的數量竟達到幾十萬人。[15]在漫長的黑暗中世紀,商人作為地中海沿岸唯一的繼續活躍的經濟,是地中海沿岸唯一的顯現出一絲人類文明曙光,但是其發展是經歷了千辛萬苦。主要的表現就是:

第一,商人在經濟上擁有一定數量的財富,但是其在政治上完全沒有地位,被排除在社會之外。由於中世紀歐洲的社會結構主要是依據城市為主的農業社會,所以城市生活對於人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商人進行商業活動、謀取商業利益的行為是不符合當時的主流意識形態的。所以在亨利·皮朗所說的作為教區行政中心的城市中,沒有商人生存的環境。但是商人並沒有因此而消亡,而是自己創造了商業場所,並由此演變成為商業城市。這些城市通常是自治的,因為封建或者宗教的勢力通常不涉及到此地,或者說有時封建或者宗教勢力還需要依靠這些商人的幫助:一方面教會所需要的香料、奢侈品等需要從商人處得到,另一方面歐洲中世紀的分裂狀況也不容許封建勢力過多得干預這些自治的城市。因此商人在這些自治城市中如魚得水,飛速的發展起來。

第二,在意識形態上,歐洲中世紀教會法是禁止牟利行為的,這對商人的打擊是巨大的。在奧里臘克的聖·格臘爾的傳記中記載了的一段故事,表明了教會的道德標准和商業行為是不能相容的:聖·格臘爾從羅馬進香回來,在帕維亞遇到一些向他兜售東方貨物的威尼斯商人。他趁機將他在羅馬購買的一件主教袍展示給商人,並且說明了是花多少錢買來的。商人們祝賀他作了一比合算的生意,因為他們認為同樣的主教袍在君士坦丁堡要花更多的錢。格臘爾責備自己欺騙了賣主,立即將差額寄回去,因為他不願意貪便宜而犯貪婪的罪過。[16]

商業行為謀取商業利益是違背教會法的,因此商人在經營商業的活動中在意識上並不是很坦然的。很多銀行家和投機家的遺囑中都說明了應該對那些曾經受他們欺騙的窮人賠償並且將他們的一部分產業捐贈給教會。如康布雷主教記載的魏令波爾的故事:魏令波爾和一個富商的女兒結婚,並且將富商的經營大為擴充,他包攬了一個城門的稅收,而且自己花錢修築了橋梁,但是在死後還是將自己大部分財產捐獻給教會。[17]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在宗教宣揚的最終審判中得到赦

D. 學習海商法的意義

首先,活著的意來義在於對社會貢獻的自多少,在於得到他人的認可,在於自己感到活得精彩。
其次,學習的意義在於提升自己影響他人的能力,提升他人認可自己的砝碼,在於能更加清楚的認識這個世界。然,知識爆炸式地增長,一個人不可能用一生的時間學到所有的知識,故,只能擇一個專項深入學習。
再次,該專項的選擇,要看個人的興趣。所謂人各有志,選擇有所偏向。而海商法作為法律帝國中的一個細胞,結構也是極其復雜,自成體系。
最後,深入學習海商法的功利意義,在於其專業性很強,其他法學專業學生很難涉足進來,當然賺錢也是相對較多的,就業競爭小。人文意義在於,該專業在中國的發展歷史很短,1993年海商法典才得以問世,其中很多制度還值得研究,屬於處女地。只要肯下功夫,還是大有作為的。但是,海商法入門要求相對較高,首先法學功底要好,特別是民商法;其次,英語水平要求高,最好能出國留學,達到母語級;再次,要有航海資歷最好,能做到船長,或至少是航海專業、航運業務上不存在專業知識上的障礙。時間原因,就寫這些吧,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E. 請問那位朋友能回答出學習國際商法的意義有哪些拜託!

有公法和私法之分
所問何是?

公法為國家政治范疇,包括國際條約,國民地位,國家保護,私法包括國際稅法\國際經濟法\國際貿易等國際商事,

應該知道有啥用啦

F. 學習電子商務法對以後的學習有什麼幫助

電子商務專業有六個專業方向:網站設計與程序方向、網路營銷編輯方向、網內絡產品規劃方向、企業信容息化、個人網路創業及銀行卡的研發,seo優化和網店運營方向,電子商務專業在不同高校里要求的課程也是不一樣的,一些院校注重電子商務網路技術、計算機技術,還有一些院校會把課程重點放在商務模式上面,這些主要體現在這個專業所在的院系,有的在管理學院,有的會在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有的會在軟體學院,商學院。在這樣各個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的專長也會有一定的區別。
基本簡介:
電子商務專業(B2B)是融計算機科學、市場營銷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和現代物流於一體的新型交叉學科。培養掌握計算機信息技術、市場營銷、國際貿易、管理、法律和現代物流的基本理論及基礎知識,具有利用網路開展商務活動的能力和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現代物流方法改善企業管理方法,提高企業管理水平能力的創新型復合型電子商務高級專門人才。

G. 學習國際商法的自己的影響或者心得體會 要現實意義的 不要官腔套話

對國際商法的認識 俗話說,編筐編簍,貴在收口。因此,在此時縱觀本學期的商法學習就顯得 尤為重要了。本學期,通過對國際商法的學習,很是受益匪淺,雖然我是一名國 際經濟與貿易的學生,但經濟貿易與法本就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國際商法 是法學的一門重要學科,尤其是隨著中國的入世,它在國際貿易實務以及商 事往來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下面,我就談一下通過這半個學期的學習,我對國際商法的基本認識, 以及國際商法的一些基礎知識。 一、 國際商法的概念 1、國際商法的含義 國際商法(International Business Law) :是調整跨國境的貿易活動的法律制 度和法律規范的總稱, 主要包括調整平等主體間的商業交易活動的私法規范和國 家對貿易活動進行管理的公法規范。同國際經濟法的淵源一樣,國際貿易法主要 表現為國際公約、國際慣例和國家或國家集團的立法、規章。 2、國際商法的特徵 主體的普遍性 調整對象的廣泛性 法律規范的多樣性 二、 國際商法的歷史淵源與發展 國際商法是一門古老的法學學科,並且不斷發展。其調整范圍由原來的商事 交易范圍擴大到貿易管理規范,從性質上已不再限於私法;由貨物買賣擴大到技 術貿易、服務貿易。與國內法相比,其淵源不僅包括國家立法、國際條約,還包 括沒有當然約束力的國際慣例。 商人之間的國際貿易越來越受到國家乃至國際組 織制定的規范的影響。自然人、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國家、國際組織,都是國 際貿易舞台上的主角。 國際商法是國家間商事交往發展到一定規模後產生的。11 世紀起,隨 著歐洲商業的復興和發展,在地中海沿岸出現了一些國際性的商業中心城 市,這些城市中的商人從封建領主那裡買得了自治權,組建商人法庭,適 用他們在商事交往中形成的習慣規則調整商事交易關系,由此而形成的法 律被稱為「商人法」,以區別於當時佔主導地位的封建法、教會法等法律 體系。後來,隨著歐洲航海貿易的發展,商人法逐步擴及到西班牙、法國、 英國、德國等國家,實際上成了商人在歐洲各地港口或城市用以調整他們 之間經濟貿易活動的法律和國際慣例。商人法從產生之時起就與當時佔主 導地位的封建法、教會法截然不同,以自己特有的調整對象和調整手段成 為一個特殊的、獨立的法律部門。這種打破地域限制的跨國界商事交易法 的形成和發展,極大地促進了歐洲各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為各國商業的 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法律環境,而國際商事交易的發展反過來又為國際商法 的進一步完善提供了物質基礎。具有國際性的商人法被納入主權國家國內 法體系後,使得各國國內商法成為調整本國對外商事關系的重要規則。從 資產階級奪取國家政權直到 19 世紀末以前,在國際商事交易中,國內商事 立法一直是國際商法主要的法律淵源。國內法本質上屬於主權法的范疇, 為法學理論中的「強制性規范」,即以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規范。從這 一角度說,商人法的國內化實質上是從主權原則和民族主義出發的商人法 的民族化。從歷史的觀點看,這對促進本國商品交易和商品流通秩序的正 常化起了積極作用,但以發展和未來的觀點來看,卻是與商事活動的國際 性、跨國性相違背的。由於各國內商法主要是根據本國經濟發展的要求制 定的,而不是從國際商事活動的需要出發。因此,各國的商法不但很難充 分涉及國際商事方面的問題,而且其中某些法律規定甚至與傳統的國際商 事慣例背道而馳。國家法越多,各國交往中的法律沖突也越多,在發展國 際貿易方面的法律障礙也越多。盡管這些法律沖突可以按照國際私法規則 予以解決,但畢竟給順利進行國際商事交往增添了麻煩和障礙。因此,從 19 世紀末起,隨著歐洲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從自有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 過渡,在國際商事交易活動日益發展的形勢下,各國政府都積極介入了統 一國際商事交易規則的工作,以雙邊條約或多邊公約的方式推動著國際商 事交易規則的國際統一化進程,使國家成為推動傳統國際商法變革的最重 要力量。 各國已在統一國際投資、國際貨物、服務和資本交易、國際技術 轉讓與這些活動密切相關的國際貨幣、金融和財政制度、國際民事訴訟和 國際商事仲裁規則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國家參與制定的條約、公約已取 代國內立法和國際商事慣例成為國際商法最重要的淵源,正是在國家的推 動下,各國之間涉外商法的差異日漸縮小,國際商法的內容也不斷豐富和 完善,國際商法統一化進程日益加快,為適應並促進國際經濟一體化發揮 了積極作用。國家之間的關系、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的關系已成為國際商 事關系的主導因素。國際商法淵源結構的變革推動了傳統法學的變革,正 是在國家成為推動國際商法變革的最重要力量的歷史背景下,二戰後興起 了一門專門研究國際經濟關系中「重要而突出的法律關系,即以國家為主 體的法律關系的新興的學科———國際經濟法學」。國際經濟法的發展必 將會推動國際商法在更高水平上的變革與統一化進程。目前,國際商法在 法律淵源方面已形成了國際條約、國際貿易慣例(兩者我們可合稱為國際 法淵源) 、國內法並存的局面。 三、 國際商法的作用 國際貿易法作為調整跨國貿易活動的規范,無疑具有廣泛和重要的作用。概 括起來,至少應包括下述幾個方面: 第一,調整貿易活動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國際貿易界普遍接受、遵守的國際貿 易管理也都是直接調整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的。這是國際貿易法的最基本 作用。 第二,調整國家間的貿易關系。 第三,促進全球共同發展和可持續性發展。貿易已不再單純的局限於貿易,而逐 漸與環境、人權相聯系。 第四,為解決國際貿易爭議提供准則。 在貿易過程中一般會產生兩種類型的貿易 爭議:一類是商事爭議,交易雙方對合同的履行、權利與義務產生爭議; 另一類是國家與國家間的貿易爭議,主要因貿易管理而引起。 討論國際商法的地位和體系, 必須把國際商事法律規范與國際商法的淵源區 分開。國際商法的淵源,指國際商事法律規范的表現形式,其與國際商事法律規 范之間是形式和內容的關系。我們說國際商法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是基於國 際商事法律規范的內容、性質進行的分類,而非就其表現形式進行的分類。近代 以來國際商法的淵源出現了新的變化,但並不影響國際商法的獨立性。相反,法 律淵源的豐富反映了國際商法體系在隨著國際商事關系的發展而不斷完善, 在不 同的法律淵源間的相互作用下,國際商法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四、 從合同法看國際商法 合同是現代社會進行各種經濟活動的基本法律形式。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生 產、分配、流通領域的各個環節都離不開合同。比如,公司廠房的建造、原材料 的取得、職工的僱傭、產品的銷售、貨物的運輸與保險等,都要通過訂立合同來 實現。由於合同至關重要,無所不在的作用,決定了合同法在國際商法中的地位 合同法構成許多商事交易的基礎,其基本的制度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因此,要更 好的學習國際商法,就必須對合同法有一定的基礎了解。 2、各國的合同法 在大陸法系國家,合同法以成文法的形式出現,如法國、德國等國的合同法 一般包含在民法典中。 在英美法系國家,合同法主要是以判例法的形式出現。這是幾個世紀以 來英國、美國等國法院以判例形式發展而成的判例法。 中國現行合同法是 1999 年 3 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 1、合同法的重要地位 該法從大陸法系國家和英美法系國家的合同法中吸納了許多先進的制 度,在我國的合同法發展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3、合同的有效性及合法性 a 有效性: 各國法律通常規定, 只有合同同時符合以下四項條件, 才是有效合同: 當事人必須具有訂立合同的能力; 合同的標的、內容必須合法; 合同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形式要求; 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必須真實。 b 合法性 各國法律通常規定,當事人所訂立的合同必須合法,並且規定:凡是違反法律、 違反善良風俗與公共秩序的合同無效。 4、合同的簽訂 一般要經過要約和承諾兩個步驟。 要約:為當事人一方向他方提出訂立合同的要求或建議。提出要約的一方稱 要約人。在要約里,要約人除表示欲簽訂合同的願望外,還必須明確提出足以決 定合同內容的基本條款。要約可以向特定的人提出,亦可向不特定的人提出。要 約人可以規定要約承諾期限,即要約的有效期限。在要約的有效期限內,要約人 受其要約的約束,即有與接受要約者訂立合同的義務;出賣特定物的要約人,不 得再向第三人提出同樣的要約或訂立同樣的合同。要約沒有規定承諾期限的,可 按通常合理的時間確定。對於超過承諾期限或已被撤銷的要約,要約人則不受其 拘束。 承諾:為當事人一方對他方提出的要約表示完全同意。同意要約的一方稱要 約受領人,或受要約人。受要約人對要約表示承諾,其合同即告成立,受要約人 就要承擔履行合同的義務。對要約內容的擴張、限制或變更的承諾,一般可視為 拒絕要約而為新的要約,對方承諾新要約,合同即成立。 5、我國的合同法立法 我國合同制度的立法,經歷了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但是,特別應當 指出的是,在改革開放以來,為適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需要,我國陸續 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經濟合 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合同法》 ,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也對合同制度作了大量規定,對促進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在 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後,這三部合同法的計劃 經濟色彩已顯現出來,同時,由於三部合同法並存的弊端和沖突,顯然已 經不能滿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為了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 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切實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我國於 1999 年頒布和施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合同法》 。 五、 小結 隨著國際之間的日漸密切合作以及經濟的進步,國際商法一定會更加完善和 全面。

H. 商法在現代社會的重要性

法商不止於思維,而是聚焦於思維方式下的財富規劃實操。

什麼是法商?

除了人們熟知的情商、智商和財商之外,法商作為流行的新名詞,正在影響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法商即法治商數,指對法律知識了解和運用的指數。在經濟生活中,包括私人財富規劃、管理、傳承、資產保全都需要法律的介入,知道如何運用法律工具和知識去應對和規劃。

用法商駕馭創造財富的智商和情商

法是規則,商是創新,商無法不興,商無法不穩,法寸步不離地影響著商業行為。精商明法,敏思善行,讓律師具備商業思維,讓總裁具備規則思維,法商融合,大勢所趨,法商智慧是企業管理者必備的一種能力和思維。

如今,社會已全民法商時代。擁有法商,才是守護您財富的最佳法寶。

(8)學習商法的意義擴展閱讀~提高法商小竅門

(一)做個學法的人。一定要將法律學習貫穿自己的一生,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不斷的強化、深化,保護自己也尊重他人。

(二)做個守法的人。努力學好法律知識,約束好自身的行為,控制好個人情緒,不聽信他人慫恿、不參加打架斗毆等行為。

(三)做個用法的人。充分尊重同學和他人的合法權益,積極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利,主動抵制違法的行為。


I. 三商法的意義是什麼,怎樣理解,犯法么

三商法是相對於一商法和二商法而言的。所謂的三商法也就是分析「以人版為店鋪,無店權鋪經營的多層次直銷(即傳銷)」,它是一種人員銷售。
三商法基本上屬於非法傳銷,凡是運用三商法的企業和團體當多加小心。三商法是一種落後的經營理念,請不要輕信他人。

熱點內容
侵犯社會法益的類罪名 發布:2025-09-16 16:28:43 瀏覽:490
葯庫耗材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6 16:23:14 瀏覽:975
qq智能abc輸入法官網 發布:2025-09-16 16:12:56 瀏覽:851
社會與法頻道寫作 發布:2025-09-16 16:11:46 瀏覽:661
家長把孩子打傷負不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6 16:11:45 瀏覽:421
關於刑事訴訟法淵源說法正確的是 發布:2025-09-16 16:10:07 瀏覽:88
司法行政法治政府工作要點 發布:2025-09-16 16:02:00 瀏覽:824
經濟法興趣 發布:2025-09-16 15:54:57 瀏覽:664
張從律師 發布:2025-09-16 15:25:47 瀏覽:619
經濟法擔保法案例 發布:2025-09-16 15:21:22 瀏覽: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