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根據人民法

根據人民法

發布時間: 2021-02-18 23:43:22

① 根據《民法通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包括( )。

B
答案解析:
[大綱要求]
掌握
[真題解析]
本題考查重點是對「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的掌握。根據《民法通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是指具有一定行為能力,但行為能力受到限制的自然人。在中國,10周歲以上的未成人和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其年齡、智力或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B。

② 根據《民法通則規定》,適於做監護人的是什麼

(1)被監護人的近親復屬,包制括父母、成年子女、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2)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和朋友。這些人雖然與近親屬不同,沒有必須擔任監護人的法律上的義務,但是,有些是自願承擔監護責任的,經所在單位或者居委會、村委會同意,可以擔任監護人。

(3)如果沒有上述監護人,則由社會和國家負責,由所在單位或者居委會、村委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主要的原則是有利於被監護人的生活和成長原則。
參考依據是生活上的聯系、經濟狀況和身體健康狀況三大因素。
望採納

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規定,下列權利中,屬於人格權的是( )。

根據復《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製法通則》規定,屬於人格權的有:
①姓名權;②榮譽權;③名譽權;④生命權;⑤身體健康權;⑥自由權;⑦肖像權。
人格權和人身權相對,是指民事主體全部人格利益為標的的總括性權力,主要包括人格尊嚴權、自由權和平等權。
人格權是社會和個體生存發展的基礎,屬於整個法律體系中的一種基礎性權利。現在世界各國憲法均將人格權的保護放在重要位置。在中國,我們應該就人格權在意識形態體系中探討或者將人格權置於實質法律中探討加以研究。

④ 根據《民法總則》,自然人享有哪些人格權

自然人享來有生命權、源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條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等權利。

(4)根據人民法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十三條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第十四條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第十五條自然人的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以出生證明、死亡證明記載的時間為准;沒有出生證明、死亡證明的,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時間為准。

第十六條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⑤ 根據《民法總則》的規定,監護人出現了以下哪些情形,人民法院根據有關個人

《民法總則》第三十四條監護人的職責是代理被監護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保護被監護人的內人身權利、財容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等。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職責產生的權利,受法律保護。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第三十五條監護人應當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履行監護職責。監護人除為維護被監護人利益外,不得處分被監護人的財產。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在作出與被監護人利益有關的決定時,應當根據被監護人的年齡和智力狀況,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成年人的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應當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保障並協助被監護人實施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對被監護人有能力獨立處理的事務,監護人不得干涉。

⑥ 民法上的人分為幾種

我國民事行為能力分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和無民事行為專能力。
根據屬我國《民法》第11條之規定:
1.18周歲以上的公民,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2.16周歲~18周歲公民,以自己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根據我國《民法》第12條之規定:
1.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2.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根據我國《民法》第13條之規定:
精神病人按病情嚴重程度分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⑦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什麼為根據

以憲法為根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

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

(7)根據人民法擴展閱讀:

直接受害者可以提起訴訟

「公民個人能否作為公益訴訟主體」的討論是此次民訴法修改三次審議期間不絕於耳的話題。王勝明表示,法工委已注意到,不少專家和媒體呼籲公民個人提出公益訴訟入法。但是,最終經過反復研究之後,現在公益訴訟的主體中,只寫到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尚未將此納入。

王勝明解釋說,需要從兩個方面理解這一問題。首先,公益訴訟的問題,實際上大多數涉及到公民個人利益。

比如,環境污染跟當地居民、漁民有直接利害關系,食品問題侵害消費者權益。對於這種直接損害到公民個人權益的情況,按照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公民個人都可以提起訴訟,不需要按照新增加的公益訴訟條款解決。

但是在實踐中,並非所有損害公民利益的事件都被提起訴訟。對此,王勝明分析稱,沒有提起訴訟的原因多為,對老百姓個人來講,認為損害較小不值得提起訴訟。但同時,還有另一種情況,就是對於公民個人而言提起訴訟的難度太大,耗錢耗力。

王勝明稱,對於這種情況,如果公民個人想提起訴訟,但困難重重,按照現行民事訴訟法規定,有能力的其他人也可以幫助訴訟。

包括訴訟代理制度,這些現行法律中都有,目前的渠道都是暢通的。他認為,現行民訴法欠缺的僅僅是自己不是直接受害者,但想以自己的名義代受害者提起訴訟。但是,幫助直接受害者提起訴訟是完全可以的。

王勝明表示,在民法中,「損害」的概念含義很廣,包括人身傷害、財產減少、利益喪失,還包括將要發生的危險。「比如,環境污染有潛伏期,潛伏期也可以提的,不是非等到危險發生之後才可以提起訴訟。」

⑧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規定、自然人從什麼時候開始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規定: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內,可以獨立容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釋,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自然人,能夠以自己的勞動收入,並能維持當地群眾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認定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⑨ 根據《民法總則》規定,以下哪些民事法律行為可以被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

您好,您可復以詳細描述您的問制題。
根據《民法總則》第一百四十七條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八條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九條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一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條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一條一方利用對方處於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的,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⑩ 根據民法通則可以成為民事法律關系主體的是

  1. 概念: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參加民事法律關系享受權利或承擔義務回的人,即民事法律關系的當事答人。

  2. 構成:根據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可以作為民事法律關系主體的,有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等。實踐中以戶為單位的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以及個人合夥組織體或非法人組織被視為民事主體。國家是特殊的民事主體。

  3. 民事主體包括:公民(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包括: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和個人合夥。法人包括:企業法人、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法人。

熱點內容
同事不按規章辦事 發布:2025-09-16 08:53:35 瀏覽:148
道真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16 08:30:28 瀏覽:773
鐵路規章都有啥 發布:2025-09-16 08:24:05 瀏覽:860
法律服務需求分類 發布:2025-09-16 08:18:25 瀏覽:502
武隆區法院 發布:2025-09-16 08:17:19 瀏覽:399
工廠倒閉勞動法賠多少錢 發布:2025-09-16 08:06:32 瀏覽:228
博物館條例全文 發布:2025-09-16 07:57:10 瀏覽:664
法官助理權力 發布:2025-09-16 07:50:48 瀏覽:220
民事訴訟法第64條兒 發布:2025-09-16 07:50:01 瀏覽:297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陌生的 發布:2025-09-16 07:48:30 瀏覽: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