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

發布時間: 2021-02-19 00:54:04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一條內容

第一百三十一條 受害人對於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害人的民事責
任。

❷ 民法通則的第101條和134條是怎麼規定的

<<民法通則>>
第一百零一條 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專禁止用侮辱、誹謗屬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第一百三十四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 停止侵害;
(二) 排除妨礙;
(三) 消除危險;
(四) 返還財產;
(五) 恢復原狀;
(六) 修理、重作、更換;
(七) 賠償損失;
(八) 支付違約金;
(九) 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 賠禮道歉。
以上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適用上述規定外,還可以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
,收繳進行非法活動的財物和非法所得,並可以依照法律規定處以罰款、拘留。

❸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第一款是什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款第(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 第一款:經營者在市回場交易中,應當答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遵守公認的商業道德。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 (七)賠償損失; (八)支付違約金; (九)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賠禮道歉。 以上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適用上述規定外,還可以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收繳進行非法活動的財物和非法所得,並可以依照法律規定處以罰款、拘留。

❹ 在民法通則多選項時被害人可以自己主張其中之一嗎例如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六)修理、重作、更換。~

能修就修,不能修才換

❺ 請問如何理解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的規定

第一百三十條 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是說共同侵權人,在對受害人進行賠償時,受害人向任何一方主張賠償都可以。

❻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第一款是什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款第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來不自正當競爭法》第二條 第一款:經營者在市場交易中,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遵守公認的商業道德。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 (七)賠償損失; (八)支付違約金; (九)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賠禮道歉。 以上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適用上述規定外,還可以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收繳進行非法活動的財物和非法所得,並可以依照法律規定處以罰款、拘留。

❼ 《民法通則》的第一百三十一條在《民法總則》的第幾條

不適用三年的訴訟時效。最晚應於2017年10月19日提起訴訟。如果2015年10月19日借款到期,可以向對方主張還款,要錄音,訴訟時效會重新計算。

❽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恢復原狀有哪些情形

一、恢復原狀,是指要求國際不法行為的責任國採取措施使受到其不法行為損害的有關事物或局勢恢復到該不法行為實施以前的狀態的責任形式。這種責任形式一般適用於一國的國際不法行為給他國造成物質損害的情形,其具體措施按照損害的情況有所不同,通常包括歸還被掠奪或非法沒收的財產、歷史文物和藝術珍品,修復被非法損壞的使等。
二、廣義的恢復原狀是指恢復權利被侵害前的原有狀態。例如通過消除影響使被侵害的名譽權得到恢復。狹義的恢復原狀是指將損害的財產修復,即通過修理恢復財產原有的狀態。恢復原狀的適用以須有修復的可能與必要為前提,如玉碎即不能適用此種責任形式。恢復原狀在不同的場合適用具有不同的內涵。在合同法上,恢復原狀主要適用於合同無效、被撤銷或部分的解除場合,通過恢復原狀使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狀態達到合同訂立前的狀態。在物權法上,恢復原狀作為物權請求權的一種,意在使權利人恢復對物的原有的支配狀態。在侵權法上,通過修理、重作、更換等方式使權利人的損失得以補償。

❾ 民法通則134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

(七)賠償損失;

(八)支付違約金;

(九)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賠禮道歉。

以上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適用上述規定外,還可以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收繳進行非法活動的財物和非法所得,並可以依照法律規定處以罰款、拘留。

(9)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條:

【公民民事權利能力的開始與終止】公民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 具有民事權利能力, 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十條:

【公民民事權利能力平等】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十一條:

【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十二條:

【未成年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民事責任具有以下主要特徵:

1、強制性。民事責任的強制性是其區別於道德責任和其他社會責任的基本標志。民事責任強制性的表現主要有兩點:

(1)在民事主體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或者由於過錯侵害國家、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時,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2)當民事主體不主動承擔民事責任時,通過國家有關權力機構強制其承擔責任,履行民事義務。

2、財產性。民事責任以財產責任為主,非財產責任為輔。一方不履行民事義務的行為,給他方造成財產和精神上的損失,通常通過財產性賠償的方式予以恢復。

但是僅有財產責任不足以彌補受害人的損失,因此,《民法通則》也規定了一些輔助性的非財產責任。

3、補償性。民事責任以彌補民事主體所受的損失為限。就違約責任而言,旨在使當事人的利益達到合同獲得適當履行的狀態;侵權責任,旨在使當事人的利益恢復到受損害以前的狀態。

❿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 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利益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熱點內容
同事不按規章辦事 發布:2025-09-16 08:53:35 瀏覽:148
道真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16 08:30:28 瀏覽:773
鐵路規章都有啥 發布:2025-09-16 08:24:05 瀏覽:860
法律服務需求分類 發布:2025-09-16 08:18:25 瀏覽:502
武隆區法院 發布:2025-09-16 08:17:19 瀏覽:399
工廠倒閉勞動法賠多少錢 發布:2025-09-16 08:06:32 瀏覽:228
博物館條例全文 發布:2025-09-16 07:57:10 瀏覽:664
法官助理權力 發布:2025-09-16 07:50:48 瀏覽:220
民事訴訟法第64條兒 發布:2025-09-16 07:50:01 瀏覽:297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陌生的 發布:2025-09-16 07:48:30 瀏覽: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