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商法的總則和分則
A. 合同法總則與分則的關系
總則是一般規定,分則是具體規定,分則沒有規定的適用總則的一般規定版。
法律中有個權特別法優於一般法的說法,總則相當於一般法,分則相當於特別法。當你在分則中找不到適用的法律條文,你可以用總則的一般規定來適用!
B. 合同法總則與分則怎麼適用
法律中有個特別法優於一般法的說法,總則相當於一般法,分則相當於特別法。當你在分則中找不到適用的法律條文,你可以用總則的一般規定來適用!
C. 合同法總則與分則的關系與適用
總則與分則就像是憲法和其他法律一樣,總則是一般規則,分則是特殊規則,特殊並沒版有窮盡所有情況,所權以分則中沒有規定時,適用總則。合同法分則是具體的有關於有名合同的一些規定,無名合同可類比有名合同規定適用,也要適用總則部分。
D. 民法中的總則和分則的區別是什麼
區別:
1、范圍:
《民法通則》不僅涵蓋了《民法總則》的部分,還規定了物權、合同、侵權責任等大量原本屬於民法分則的內容。也就是總則屬於通則的一部分。
2、制定時間:
《民法通則》1986年4月12號頒布,1987年1月1號開始施行的.
《民法總則》制定於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
3、背景:
《民法通則》的背景:改革開放初期。
《民法總則》的背景:經濟建設仍是核心任務之一,但更加重視人文關懷。
4、內容:
許多勃興於成熟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內容在《民法總則》中,沒能規定在《民法通則》中,如環境權、公司股東權等。
總則是統領整個民法的,裡面多為規定一些民法的原則和基本精神,譬如誠實信用原則、風俗良俗原則、訴訟時效和契約自由等等能夠貫穿整部民法的基本原則,具有普適性。分則是根據具體的情況分別作出明確的規定,具有特殊性。
民法總則是統領整個民法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民法分則是基於民法總則中的基本原則在結合具體情況做出的具有特殊性的明確規定。
(4)海商法的總則和分則擴展閱讀
總則編制
中國曾於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後4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第一次和第二次,由於各種原因而未能取得實際成果。
1979年第三次啟動,由於剛剛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制定一部完備的民法典條件還不具備,因此,按照「成熟一個通過一個」的工作思路,確定先制定民事單行法。現行的繼承法、民法通則、擔保法、合同法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制定的。
2001年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草案)》,並於2002年進行了一次審議,經討論,仍確定繼續採取分別制定單行法的辦法。2003年十屆全國人大以來,又先後制定了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等。
2016年6月、10月、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後3次審議了民法總則草案,並且先後3次於會後將草案審議稿在中國人大網公布徵求社會公眾意見,兩次將草案印送全國人大代表徵求意見,還將草案印發中央有關部門、地方人大、法學教學科研機構徵求意見。
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16年10月和11月在北京、四川、寧夏和上海召開4次座談會,直接聽取中央有關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常委會和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基層立法聯系點代表、法律實務工作者和專家學者等各方面的意見,並到基層進行實地調研。
E. 刑法總則與分則的關系
刑法總則與抄分則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襲,是結合起來的。
編:
我國刑法將總則和分則列為兩編,把各種刑法規范科學而系統地納入總則和分則之中,並使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刑法總則是關於刑法的基本原則和適用范圍,以及關於犯罪和刑罰一般原理的規范體系,這些法律規范是定罪量刑所必須遵守的共同規則;刑法分則是關於具體犯罪及其法定刑的規范體系,這些法律規范是定罪量刑的具體規則。
(5)海商法的總則和分則擴展閱讀:
刑法不僅按照編分為刑法總則與分則,還有附則,附則不另立一編,但性質上與總則、分則並列。
刑法分則包括:
第一章危害國家安全罪;
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
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第五章侵犯財產罪;
第六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第七章危害國防利益罪;
第八章貪污賄賂罪;
第九章瀆職罪;
第十章軍人違反職責罪。
F. 刑法總則和分則分別指的是什麼
總則,介紹的是基礎概念,基本原理,讓人了解刑法為什麼會是這樣,對分則起統帥作用。
分則,介紹的是具體的罪名與罰則,讓人了解什麼樣的行為是犯罪,是總則的具體化。
G. 刑法總則與分則的區別
學不好刑法總則,刑法分則就沒法學,所以一定先學好刑法總則。
H. 刑法中總則和分則中規定的以上,以下,以內有區別
以上是綜述,以下是包含情況,以內是限制條件.
我個人意見。不對請無視
I. 法律中的總則、分則、附則、修訂、告書都是什麼意思
總則:總則一般是對法定條款,概括性的論述
分則:分則是根據具體的回情況分別作答出明確的規定,具有特殊性。
附則:是附在法律、法規後面的規則,是法的整體中作為總則和分則輔助性內容而存在的一個組成部分。
修訂:法律的修訂則是指法定機關對法律進行全面的修改,是整體的修改。
告書:法律文書公告,就抄將法律文書除在法院的公告欄、報紙上刊登公告外,也可以同時在受送達人原住所地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物業小區等場所張貼送達公告。
J. 民法總則和分則的區別是什麼
一)《民法總則》的地位
《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開篇之作,在民法典中起統領性作用。我國民法典採用《德國民法典》區分總則和分則的編纂體例,《民法總則》規定民事活動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和一般性規則,統領民法典各分編,各分編將在總則基礎上對各項民事制度做出具體規定。也可以理解為,總則是調整民事法律關系的抽象規則,分則是調整民事法律關系的具體規則。立法者在編纂《民法總則》時,以《民法通則》為基礎,採取「提取公因式」的方法,把民事法律制度中具有普遍適用性和引領性的規定編入總則當中,主要內容是民法基本原則、民事主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民事責任和訴訟時效。但是,作為民事法律關系重要組成部分的民事權利客體,卻沒有在總則中做出單獨規定,這是《民法總則》的一個不完善之處。《民法總則》對民法一般性規則進行了改革,在現有206個條文當中,除了極少數條文外,大部分條文的規定都比較精確,每一個措詞都體現了對該條文立法原意精準的概括。所以《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編纂的奠基石,民法分則將在這個堅實的基礎上編修完成。
二)《民法總則》對民法分則編修一般的影響
《民法總則》作出的概括性、抽象性規定對民法分則的編修起著決定性作用,分則必須要服從總則,對總則的規定作出應對。總則確立起的基本原則和一般性規則在很多方面發生了重大改變,現有的《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侵權責任法》《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等單行法律和《民法總則》新的規定在很多方面不協調,因此要在民法分則編纂過程中對其進行修訂。由於總則的一般性規則是決定性的,因此在規定物權、債權、侵權、親屬、繼承這些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時,必須要按照一般性的規則去處理,除非在某一具體法律關系中有特別規則,這時相對《民法總則》來說才是特別法的問題。比如在規范離婚這一民事法律行為時,如果需要有不同於規范一般的民事法律行為的特別規定時,才能有特別規定,如果沒有特別的需要,應該服從民法總則一般性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