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關於網路虛擬財產
Ⅰ 新民法典2021年新規是什麼
新民法典2021年新規有:
1、新增三大抗疫規定
監護人「失聯」 民政部門兜底負責;增加緊急情況下使用公用維修資金特別程序;完善國家訂貨合同制度。
2、設置離婚冷靜期
近些年來,我國離婚率比較高。有些人結婚很盲動,上午要結婚,下午就去離婚,結婚過於沖動,離婚也過於沖動。那麼,有一個冷靜期的規定,讓雙方有冷靜下來考慮的機會,重新審視一下離婚是否為真實意願。
3、性騷擾要承擔賠償責任
性騷擾是規定在人格權編的。以性騷擾被告到法院的話,會涉及侵害人格尊嚴問題。性騷擾是個頑疾,在各個社會都有,有些還特別嚴重。民法典(草案)中對其規定強調兩點,一是利用從屬關系,二是違背被騷擾一方的意願。
4、網店等虛擬財產可以繼承
民法典(草案)的一大特點是,具有濃厚的信息時代氣息。它規定了保護個人信息,保護網路虛擬財產和數據。在侵權責任編,對網路上的侵權責任也作出規定。
5、見義勇為免責
規定: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6、小區共有場所收入歸業主
規定:建設單位、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等利用業主的共有部分產生的收入,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後,屬於業主共有。
7、禁止高利放貸
規定: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
8、保護個人信息
規定:處理自然人個人信息的,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不得過度處理,並符合下列條件:
一是徵得該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二是公開處理信息的規則;三是明示處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四是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
9、增加遺囑形式
規定:列印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遺囑人和見證人應當在遺囑每一頁簽名,註明年、月、日。
10、守護「頭頂上的安全」
規定: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補償後,有權向侵權人追償。
(1)民法典關於網路虛擬財產擴展閱讀:
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王晨作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的說明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施行起,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網路——民法典
Ⅱ 中國現在有《網路虛擬財產保護法》么
沒有專門的法律,網路虛擬財產也按照公私財產進行保護。網路上曾經有一個《網路回虛擬財產保護法》,但那是網答友杜撰的,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網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網的法律法規搜索中找不到此法。
公共財產包括全民所有制經濟的財產和集體所有制財產。
私人財產,包括公民個人和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所有的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以及其存款、股票、債券等財產,是指公民所獲得的合法的勞動收入和合法的非勞動收入積累的財富。
Ⅲ 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有相關規定嗎
據報道,根據民法總則規定,法律對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虛擬財產』並不是法律已經規定的財產權利的類型」,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趙虎介紹說,游戲中的充值和裝備常被視為「虛擬財產」,但其在法律當中沒有明確的界定,由於游戲的充值和裝備不屬於物權,因此此類糾紛不屬於物權法范疇,此外侵權責任法等相關法律,也都沒有關於保護「虛擬財產」的內容。
關於游戲公司是否可以在不告知的情況下封號,趙虎認為,這要看雙方簽訂的協議中,有沒有關於封號約定,如果約定可以不通知就封號,還要看所簽協議是否為格式合同和霸王條款,進而判斷約定是不是有效。
「在判斷約定無效之前,一般都假定這個約定還是有效的」,趙虎說,除非是能證明這個雙方的約定排除了對方的主要權利,以及沒有合理性。比如說封號之後,玩家是不是可以通過某些途徑申訴,有沒有救濟手段等,這些都屬於玩家的主要權利,如果說協議排除了主要的權利,或者侵犯了玩家的主要權利,這種約定應該是有問題的,而在網路游戲領域中,目前這種情況其實較為普遍。
Ⅳ 網路虛擬財產是否受到法律保護
網路虛擬財產一般是指網路游戲玩家通過網路游戲積累或直接向網路游戲運營商購買的網路游戲幣、游戲裝備等虛擬的財產。首先要定義什麼是虛擬財產? 深圳的法院好像有一個經典案例,就是告兩個人非法竊取了QQ號變賣,結果好像是按侵犯財產罪定罪的。 只能從犯罪的主體、客體、主觀方面、客觀方面等歸納了。虛擬財產國家認不認可?現在有沒有專門的法律來保護?包括虛擬財產的價值有認可么?還有國外對虛擬財產的保護是怎樣的一個情況?一:目前我國不認可虛擬財產,說國家對虛擬財產也有稅的,請拿出依據來,天方夜談啊... 二:目前我國沒有立法保護虛擬財產,沒有專門的法律來保護虛擬財產. 三:由於沒有法律規定,虛擬財產的價值法律是不認可的. 四:韓國:法律明確規定網路游戲中的虛擬角色和虛擬物品獨立於服務商而具有財產價值。服務商只是為玩家的這些私有財產提供一個存放的場所,而無權對其作肆意的修改或刪除,這種網財的性質與銀行賬號中的錢財並無本質的區別。 台灣地區:1997 年台灣「立法院」通過刑法修正案,將第323條「電能、熱能及其他能量,關於本章之罪,以動產論」,修正為「電能、熱能及其他能量或電磁記錄,關於本章之罪,以動產論」。修正案把「電磁記錄」列為「動產」,使網路游戲賬號被盜終於有法可循,盜取他人賬號內的虛擬寶物的人不再可以逍遙法外。關於虛擬財物之物權效力,「法務部」於2001年12月正式解釋,電磁紀錄在詐欺及竊盜罪章中均以動產論,有關線上游戲賬號及道具資料,均是以電磁紀錄方式儲存在游戲伺服器中,該游戲角色及道具雖為虛擬,然現實世界中均有一定財產價值,玩家可透過拍賣或交換,與現實世界財物並無不同。由此可知,線上游戲之虛擬財物在法律上視為動產,玩家對其所有權受法律保護,所有人得依民法第七百六十七條規定,對於無權佔有或侵奪其所有物者,得請求返還之。盜用他人賬號者,亦得依刑法第三百二十條「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罪」之規定加以處理。 我國目前雖然沒有虛擬財產的立法,但國家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已經有不少盜竊虛擬財產的案件按盜竊罪處理了,但由於沒有具體的立法的規定,法院的判決也存在一些爭議.虛擬財產立法估計也會在不久的將來得以實施的.
Ⅳ 中國是否有對網路虛擬財產保護的法律法規
網路虛擬財產在中國大陸地區還屬於新生事物,對其進行保護的相關法律較為落後,民事法律對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尚無確切立法。但是在理論上來說虛擬財產是可以進行交易的,法律並未禁止虛擬財產的買賣,虛擬財產已經具備商品的一般屬性,尋求法律的保護是合情合理的。
如果發生虛擬財產糾紛的話,雖說在司法上的解釋是屬於難定性的,但是可以從《民法通則》規定:「公民的個人財產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儲蓄、生活用品、文物、圖書資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及其他合法財產。」這個共鳴「其他合法財產」上的意義
或者從《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第4條:「為了保護個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人身、財產等合法權利,對有下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利用互聯網進行盜竊、詐騙、敲詐勒索」及第6條的規定:「……利用互聯網侵犯他人合法權益,構成民事侵權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裡面已經包含了關於針對互聯網犯罪(沒有否定網路財產方面)的刑事責任。
上述的條款雖說不是主要針對網路虛擬財產案件正式的法律,但是可以為判決做一些側面的、可供參考的依據。但是,此類案件在當事人舉證, 財產價值估算及證據確認方面很難。所以說,只有期待未來中國對此進行法律上的健全。
Ⅵ 網路虛擬財產屬於法律意義上的財產嗎
目前我國法律沒有明確對虛擬財產的財產屬性加以界定,但我國的司法實踐和理論界,對虛擬財產之財產屬性基本予以肯定。虛擬財產作為一種新型財產形式,因其具有有用性、稀缺性、可交易性的特性,與傳統財產的基本屬性相吻合,能夠成為法律意義上的財產。此外,虛擬財產還具有不同於傳統財產的特點。
1.它充分體現了虛擬性與現實性的結合。虛擬性表現為它以數字化的形態存在於虛擬空間中。但虛擬物如果僅僅發生在虛擬空間里也不能成為法律意義上的財產,只有與現實社會發生某種聯系才能被界定為。而我們對虛擬財產進行法律性質的研究,原因也在於如何用法律手段更好解決現實中各種基於虛擬財產產生的糾紛,更好的保護相關權益人的利益,可以說這種解決糾紛的目的是一種現實的需要,也是我們研究虛擬財產性質的動力所在。
2.虛擬財產的技術限制性。虛擬財產在物理概念上是存在於網路游戲伺服器上通過游戲編程程序呈現的電子數據,它必然具有技術限制性。
3.期限性與非期限性。對虛擬財產所附著的載體而言,虛擬財產是具體網路游戲的組成部分,並依託其而存在,網路服務的期限性就決定了虛擬財產的期限性。但這種現實期限性的存在並不能否認虛擬財產的財產屬性,因為我們將虛擬財產界定在一個虛擬環境之中,在虛擬世界中網路游戲者所享有的虛擬財產又是無期限限制的,一個游戲自身的衰落及退出並非游戲中虛擬財產的完結,而僅是一項服務的結束。
Ⅶ 法律上關於竊取網路虛擬財產時如何處罰的
目前沒有關於虛抄擬財產的立法襲。但是情節嚴重的是構成犯罪的,但是也是按照虛擬財產摺合成多少RMB來界定犯罪事實的。但是這里又涉及到虛擬財產估價的問題,究竟虛擬財產價值幾何,當事人雙方一般也極難達成一致。而且較難尋找被告,例如竊取QQ號,一般來說盜竊者和騰訊都有責任,騰訊是好找,而盜竊者很難確定,即使知道是誰在網上盜了QQ,但是不能將網名告上法庭吧,而想在現實之中找到這個人很難。
我國也有因為虛擬財產丟失而訴諸法律的,不過極為罕見。大多數人都選擇不了了之。
Ⅷ 民法典關於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適用與網路游戲嗎
民法典現已生效,網路虛擬財產當然受法律保護。不過關於網路虛擬財產的價值,尚未有定論,因此你通過司法途徑獲得的賠償可能遠遠不足以彌補你的損失,請先做好心理准備。